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英烈风采

打印

胡兰精神有传人

胡兰精神有传人

编者按

2017年1月12日,是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70周年;2017年3月26日,是毛泽东为刘胡兰最早题词70周年。70年来,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人民心中,她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中国人,并同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起,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奋勇前进,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革命英烈铸就历史丰碑,新的时代需要再创辉煌。今天,站在时代新节点,面对“赶考”新征程,怎样从英烈事迹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从优良传统中吸收力量,坚持“四个自信”,凝心聚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刊专发此篇《胡兰精神有传人》,并链接了《刘胡兰事迹简介》,以期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深入学习和弘扬胡兰精神,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新的精神风貌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投身于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伟大进程中。

又是一个1月12日,70年前的这一天,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15岁的候补共产党员、巾帼英雄刘胡兰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躺倒在铡刀下的6位本村革命烈士,她一声怒吼:“我咋个死法?!”面对敌人的恶狠狠的回应:“一个样!”刘胡兰面不改色、视死如归。她从容地系紧头上裹的白头巾,环视了一下现场的众乡亲,算是最后的告别和坚定的鼓励,而后昂头挺胸向前走去,毅然躺倒在敌人的铡刀之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47年3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陕北转战途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57年1月12日,经中共文水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报请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刘胡兰的家乡云周西村建立的刘胡兰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后经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71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将云周西村改名为刘胡兰村……

70年来,刘胡兰已经成为文水县乃至山西省的一张名片,一个感天动地、引以自豪的正义、信仰、气节的化身。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刘胡兰烈士题词,无数来自国内外的观众来刘胡兰纪念馆参观,留下感佩、崇敬的文字。全国各地众多以“刘胡兰”名字命名的工农兵战线上的班组团体,已经成为先进和模范的特殊符号。无数标有刘胡兰名字的回忆文章和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至今方兴未艾……

长江后浪推前浪,胡兰精神有传人。今天,在纪念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从难以数计的忆人忆事的浩瀚篇章中,采撷几朵浪花,以飨读者。

宣讲刘胡兰事迹和精神的人

要说最早宣讲刘胡兰事迹和精神的人,不能不提老革命文艺战士魏风。

魏风曾在晋绥军区战斗剧社工作,1947年2月,剧社随晋绥独二旅在文水县开栅镇驻扎时,他从《晋绥日报》上看到了刘胡兰英勇牺牲的消息,感到这样伟大的英雄,这样动人的事迹,应该好好学习、大力宣传。看完报纸,他心潮澎湃,立即向旅部首长提出前往实地采访的请求。首长们很支持,但一看地图,事发地云周西村处在敌占区,距离我军驻地还有三四十里路。让他单独一人去吧,太危险,派部队和他一起去吧也不方便,经再三考虑,决定将此事先放一放,遇机会再说。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部队有军事行动,魏风也随军出发了。天亮时,部队在一个较大的村子里宿营。魏风向当地老乡了解到这里是大象镇,距云周西村只有5里路。魏风喜出望外,当即直奔旅政治部,向主任报告了这个情况,再次提出前去采访的要求。主任欣然同意。正好文水县长也在场,主任向他说明情况后,县长当下写了封介绍信,让魏风去找云周西村的一位负责同志,请他帮助。就这样,魏风连饭也顾不上吃,带着县长的信直奔云周西村。

云周西村,是晋中平川上一个抗战堡垒村,素有“小延安”之称。这里的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掩护干部、支援粮食和军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此时被阎锡山集团刚刚祸害过,满地是鲜血和残迹。在老乡的帮助下,魏风找到村里的负责同志,来到了刘胡兰家。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悲痛地给他讲述了胡兰英勇就义的经过,魏风一直听了两个小时,直到胡妈妈哭得说不下去了,他才停下记录的笔。随后,胡文秀拿出刘胡兰就义前留给她的手绢和万金油盒给他看。为了做纪念,征得烈士父母的同意,魏风带走了这两件物品。后来,在那位负责人的带领下,魏风来到了刘胡兰就义的现场――村南一座古庙前,看着烈士鲜血染红的雪和冰凌,他默默地摘下帽子,向烈士致哀……

中午,魏风回到大象镇后立即去旅部汇报。首长们听后热泪纵横,也对刘胡兰烈士十分崇敬,便决定派部队去现场追悼刘胡兰。就这样,魏风和旅政治部宣传科黄科长,带着各个连队的近百名战士代表在云周西村追悼了刘胡兰等7位烈士,还用手绢和毛巾把烈士鲜血染过的土块包起来,揣在怀里。他们决心用烈士的革命精神鼓舞日后埋葬蒋阎王朝的战斗,鞭策人民军队永远前进!魏风后来撰文说:“在那战争的年代里,我经历过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但这一次却是我不曾见过的。我从来没有那样激动过……”

此后,部队到达娄烦,魏风向“战斗剧社”全体同志报告了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大家热烈讨论,认真学习,并决定写戏宣传刘胡兰的精神。魏风利用转战的间隙,3天3夜就赶写出话剧初稿,经过修改和排练,很快和观众见面了。虽然因时间仓促,剧本写得很粗糙,但由于真实反映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演出效果很感人。第一次演出,有的战士竟失声痛哭起来,有的当场高呼口号,有的用石头打台上的敌军官“大胡子”,有的甚至推上子弹要枪毙台上的“敌人”。

后来,“战斗剧社”由晋绥军区调到了第一野战军,魏风和刘连池等战友讨论、分别执笔,仅用5天时间就将话剧“刘胡兰”改编成歌剧,多次上演,鼓舞了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 胡文秀,刘胡兰的继母,她是宣传刘胡兰最多的人。

1986年3月10日,胡文秀不幸病故,享年65岁。中共文水县委原书记张法道在追悼会上讲话说:“胡文秀同志是闻名于世的贤妻良母,在她年轻的时候,抚育了刘胡兰;在女儿投身革命以后,她支持了刘胡兰;在刘胡兰牺牲后的漫长岁月里,她满腔热情地宣传刘胡兰的事迹,传播刘胡兰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鼓舞了五大洲100多个国家数以千计的国际友人。”

胡文秀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17岁时就是村里抗日妇救会的成员。1940年2月,19岁的胡文秀和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结为夫妻。她一方面要侍奉年迈的公婆,另一方面还要为抗日工作忙碌。1947年1月,刘胡兰被反动派杀害后,胡文秀强忍悲痛含着热泪,掩埋了胡兰子的遗体,向来村悼念的解放军指战员控诉敌人的罪行,宣传刘胡兰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部队指战员的战斗士气。从此,她成了刘胡兰事迹和精神的义务宣传员。

1950年2月,胡文秀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决心把自己一生献给党和中华民族的事业。为让子女继续完成刘胡兰的未竟之业,她先后把4个儿女都送到解放军部队当兵磨炼。

为宣传刘胡兰精神,胡文秀经常进工厂、下部队,到学校和农村作报告,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青年人从她朴实而真挚的语言中受到了启迪和鼓舞,纷纷表示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涌现出很多劳模、先进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

践行刘胡兰精神的妹妹

刘芳兰,是刘胡兰的三妹。刘胡兰牺牲那年,她才半岁。从母亲讲述中,她才知道自己有一个铡刀下英勇牺牲的姐姐,这令她难过,更令她骄傲!

1963年秋,刘芳兰初中毕业,回乡参加了农业生产,还亦农亦武,当了民兵。

1964年10月1日,文水县举行民兵射击比赛,当轮到刘芳兰上场时,她用3种姿势射击,9发9中,获得了第一名,赛场上掌声四起,她被誉为“神枪姑娘”。比赛结束了,一位老大娘迟迟不肯离去,说:“我要好好看看刘胡兰的妹妹。”当刘芳兰走过来,大娘握住她的手,仔细打量了一番,激动地含着热泪说:“真不愧是胡兰子的妹妹,有了你们,我这老婆子就放心了!”

胡兰就义传千古,精神传承有来人。老大娘的话,代表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心声。

同年底,根据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和上级军事机关指示,云周西村胡兰大队决定成立“刘胡兰民兵班”,刘芳兰报名参加并担任了第一任班长。在她的带动下,女民兵班很快成立。12月24日,县人民武装部为“刘胡兰民兵班”举行了命名典礼。

在那激情燃烧的日子里,刘芳兰带领全班民兵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学雷锋活动,刻苦练习射击、投弹和刺杀等军事技术,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带兵过程中,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偏偏这时,在公社民兵营组织的一次实弹射击中班里有几个民兵吃了“鸭蛋”。

“这民兵班长我干不了啦!”面对来到跟前的公社书记,芳兰感到一肚子委屈。书记耐心给她做了思想工作。当天晚上,胡文秀也知道了刘芳兰的心结,对她回忆了刘胡兰的一段往事:

1946年,咱们这儿搞土地改革运动,当时敌我斗争很激烈,混进党内的坏人破坏土改,群众很不好发动。可是你姐姐不知道什么叫困难,整天东家进西家出,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斗地主。一次,她到给地主扛了多年活儿的老长工家里,讲了半天,老长工还是不作声。你姐姐就用许多地主压迫剥削穷人的事实耐心说服他:“地主吃咱穷人的肉,喝咱穷人的血,害了我们多少年;你一年受死受活,全家人没吃少穿,还欠人家的债。今天咱们要和这些害人虫清算这笔血泪账。不要怕,有毛主席和共产党给咱撑腰,就一定能打倒地主彻底翻身。”经过一番动员,这位老长工提高了觉悟,在斗争地主的大会上,他控诉了地主压榨穷人的滔天罪行,这一下把全村的穷人都发动起来了。

胡妈妈最后说:“你姐姐经常说‘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

听了妈妈的话,芳兰消除了畏难情绪,勇气更足了,她有针对性地做民兵的思想工作,带领民兵刻苦训练,全班的军事素质很快得到提高,在当年的军事比武演习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966年的国庆节,对刘芳兰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她代表刘胡兰民兵班应邀参加山西代表团,出席了北京天安门国庆节观礼活动。记得9月30日晚,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国庆招待会。会后,周总理亲临住地看望各省代表团。在山西代表团的住地,总理与每个代表成员亲切握手。当代表团团长介绍到刘芳兰时,总理问她:“你是老几?”芳兰激动地回答:“我是老三。”总理说:“我看过你们射击比武的报道,你枪打得很准呀!”日理万机的总理竟然很了解的情况,芳兰激动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理这时鼓励说:“你要向你姐姐好好学习啊!回去后,代我问你妈好。”总理的这次接见和亲切话语,刘芳兰终生难忘。

1968年4月,刘芳兰参了军,在某军医大学毕业后,当了某部队医院内科军医。后来,调到武警山西省总队门诊部工作。工作中她处处都体现着“英雄妹妹”的风采。给病人看病,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有的战士需要住院,刘芳兰总是亲自安排好床位才能心安。她常说,干什么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弹指一挥间,在新世纪,刘芳兰退休了,住进了省城某军休所。赋闲下来,她给女儿带孩子,也常给她们讲述刘胡兰的故事,勉励她们继承英雄烈士的遗志,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不给烈士脸上抹灰。

2016年,为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同时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刘胡兰烈士就义70周年,军休所组织退休老干部排演配乐合唱节目《刘胡兰》,邀请刘芳兰参加。刘芳兰不顾自己年近七旬,身体不好,欣然应邀参加排练演出。那天,伴随着“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的伴奏旋律,在舞台上刘芳兰声情并茂地说道:“姐姐,我想你!想那些和你一起牺牲的乡亲们!我现在是省军休×所的退休军医……”

英雄的妹妹演唱英雄姐姐,一时间传为佳话。《刘胡兰》节目除在省城演出外,还在石家庄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 传承刘胡兰精神的英杰群体

1964年12月24日,云周西村“刘胡兰民兵班”正式成立。在第一任班长刘芳兰的带领下,同年冬,刘胡兰民兵班在北京军区组织的军事大比武中一举夺魁。此外,该班还先后为越南、老挝、朝鲜等外国党政军代表团进行军事表演120余次,受到一致称赞。

50多年来,刘胡兰民兵班在军事和地方两条战线上建功立业、发光发热。1968年,该班主动请缨,改造村东的盐碱地,经过3个冬夏的连续奋战,将人称“死亡地带”的千亩盐碱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丰产田。1982年,该班承包当时无人敢承包的胡兰生产大队的300亩果园。她们买来书籍,从零开始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当年收入1.8万元。其示范效应,带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村推广。在20世纪80年代,该班还利用空闲时间经营副食品,开办饭店、养鸡场、养猪场等,组织妇女开展编制、刺绣等手工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此外,队员们经常向当地学校学生宣讲刘胡兰的故事,宣传刘胡兰精神,成为出色的校外辅导员;她们还排练了舞蹈《胡兰魂》等18个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进行演出,受到父老乡亲的欢迎。近年来,该班多次利用节假日慰问本县抗日军人和军烈属等,为群众做好事、送温暖,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1996年10月上旬,根据上级安排,刘胡兰民兵班沿着当年红军东征的道路,参观访问,宣传刘胡兰的事迹,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同月中旬,她们还赴京与天安门国旗班战士一起开展“学公报、话人生、讲奉献”的活动,还与北京军区第一通信团结为“精神文明姊妹班”,共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推动作用。

1997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刘胡兰民兵班为“刘胡兰英雄民兵班”。2012年,在吕梁军分区、文水县人武部的帮助下,刘胡兰民兵班成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常驻人武部学习和训练。至此,该班走上一条正规化学习训练的新道路。

刘胡兰精神的实质就是牺牲精神,就是甘为人民的利益吃苦受罪,甘为理想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刘胡兰民兵班就是传承刘胡兰精神的模范集体。50年峥嵘岁月,50年风雨历程,刘胡兰民兵班70余次受到解放军四总部、公安部、全国妇联、北京军区和省、市、县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班”“基层建设红旗单位”,并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2014年为止,刘胡兰民兵班换了19任班长,出入队员318名,培养出31名国家干部、28名大学生、56名共产党员、26名解放军战士。不少从胡兰班走出来的战士,都做到了退班不退色,转岗不转志,发扬刘胡兰精神立新功。

捍卫刘胡兰精神的老人

浩瀚的天空,不全是阳光明媚,也不时伴随着阴云和风雨。

1966年6月,“文革”爆发。时任胡兰公社党委副书记的胡文秀受到冲击,有人说她作为继母,在生活上虐待过刘胡兰,村里甚至贴出大字报说她出卖了刘胡兰等等。一时间,是非颠倒,胡文秀成了“罪人”,后来还被打成“走资派”,一直受到批斗。后来,刘景谦和三女儿刘芳兰商量,若长此下去,不仅家里不能平静,胡文秀的身体也要被整垮。于是,父女俩决定去北京找多次接见过母亲的周总理申诉冤情。

1967年4月,刘景谦和刘芳兰来到首都北京。父女俩一路打听,总算找到了中央文革接待站。他们填写了表格,说明了来意,要求见总理反映情况。接待站的同志知道他们是英雄刘胡兰的父亲和妹妹后,热情地接待并安排他们到建国门外的一所中学住了下来,表示会马上把情况向上级汇报,让两人先耐心等一下。

当天下午,周总理派一个姓周的秘书接见了他们。刘景谦像遇到亲人一样,这个平日不善言辞的人,此时却讲了很多,将刘家在运动中的遭遇,胡文秀受迫害情况,以及自己的不解、愤懑,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刘芳兰也在一旁插话,补充着爸爸的谈话。

周秘书始终认真地听着作着记录,最后安慰父女俩说,一定尽快向周总理汇报。大约三四天后,周秘书来了,对刘景谦说:“大伯,很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总理本来是要见你们的,只是快过‘五一’节了,他外事活动特别多,实在抽不出身来。他说,你们反映的问题,他一定尽快处理,请你们放心,并请你们转告胡妈妈,周总理说啦,要挺住,要坚强,天下继母也有好的嘛!”

后来,山西省革委会办公室接到了来自北京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说胡文秀是个好同志,请立刻纠正对胡的批斗。从此,整斗胡文秀的风波烟消云散。

在保护刘胡兰的亲属,宣传和捍卫刘胡兰精神的战线上,已故的武警山西省总队后勤部原政委张俊山是一个突出代表。

张俊山与刘胡兰同龄,1964年,他任榆次军分区宣传科科长时曾在云周西村蹲点一月之久,更多地与刘胡兰的亲属和乡亲接触,他被刘胡兰的事迹所吸引,所感动,所鼓舞。刘胡兰情结,深深嵌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刘胡兰民兵班成立后,张俊山就把其作为一个民兵工作的典型来抓,多次进行采访报道。有关文章和报告文学,刊载于省内外各报刊杂志,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67年冬季,张俊山接到胡文秀的电话,说是有话要说。此时,他已调任山西省军区文化处处长。于是,他按约定,来到太原市儿童公园东面的一家小客栈。原来,最近伴随着文水县武斗和抄家风日盛,胡文秀家再次受到冲击,纠缠早已澄清的老问题,连子女也受到骚扰。无奈,她带芳兰上省城找到了张俊山,求他帮忙。为保护刘胡兰的亲属,张没有二话,将刘芳兰秘密接到家中暂住,以避风头,对来人则以侄女介绍。不久,征兵工作开始了,张俊山征求了刘芳兰同意后,便给省军区政委张日清写了请示报告卡:

军区首长:

女英雄刘胡兰的妈妈胡文秀,被造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多次批斗,其女刘芳兰还得陪着妈妈被揪斗。现在北京护校招生,我想让刘胡兰的妹妹当兵去护校学习。妥否,请首长批示。

当时,军区全体机关人员正在开会,张俊山走到主席台上,将报告卡呈给张日清。张政委看后,拿出钢笔刷刷几笔作了批示:“鉴于这种情况,同意刘芳兰去护校学习,可办。张日清。”张俊山拿着首长批示,火速赶到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办好了有关手续,刘芳兰就这样成了解放军的一员。

40多年来,张俊山广泛收集购买各种版本的宣传刘胡兰的书刊,不管到哪里出差,他都会去书店购买有关刘胡兰事迹的书籍,在张老书房的书桌上、资料袋里、书柜里,均能找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刘胡兰英雄事迹的书籍和资料,从刘胡兰纪念馆的解说词、解放军画报的彩图、团省委出版的刘胡兰的生平史料、文水县党史资料到连环画,应有尽有。在“文革”时期,抄家成了家常便饭,连军人也常常无法幸免。为保护这些珍贵史料,张老用油纸把它们包起来藏到地下。期间,他还撰写了《刘胡兰传》和长篇纪实文学《刘胡兰民兵班的姑娘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亲历刘胡兰事迹的当事人、知情人相继离去,一些健在的也年事已高,与人交流困难。为了让刘胡兰事迹更加丰厚翔实,刘胡兰精神永久传承,张俊山产生了抢救刘胡兰文史资料、出一本专集史料书的想法。1999年,张老离休了。他克服了年近七旬、身患多种疾病等困难,根据构思的框架,多次深入文水、吕梁、太原、北京等地,专访和搜集了60多位刘胡兰亲属、战友和同乡的资料,于2002年动笔,到2004年完成初稿。然而此时,出版业面临转型,这类红色题材图书不被市场看好,出书搁浅了。转眼到了2006年秋季,张老心急如焚,提笔给山西有关出版单位写了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略述了本书稿的内容和特点,还特别指出:“明年1月12日,是刘胡兰英勇就义60周年纪念日,从中央到全国各地都有可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我省作为刘胡兰的家乡,理应适时出版有关刘胡兰的图书……”他的报告终于得到有关图书出版单位领导的重视,破例将他的书稿列入出版计划,投入出版周期的运作。2007年1月11日,聚集着张俊山老人半生心血的《巾帼英豪刘胡兰》一书由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60周年献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刘胡兰事迹简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今为刘胡兰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月余回村后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调到第五区"抗联"任妇女干事;6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中共预备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将其处死。阎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第一营杀气腾腾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将刘胡兰、民兵石六儿、退伍军人张年成、地下交通员石三槐、干部家属陈树荣、石世辉、刘树山等7人抓捕。

刘胡兰被带到村头的庙里接受审问。阎军军官已从告密者嘴里得知,刘胡兰是被捕数人中惟一的共产党员、区干部,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他企图从她口中捞出想要的东西,于是软硬兼施地对她进行攻心战,费尽心机审问一番,但刘胡兰一点都不买他的账。阎军问:“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阎军又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是要掉脑袋的吗?”她回答:“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阎军吼道:“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面对敌人的利诱,她毫不犹豫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阎军还不死心,想用血腥的屠杀逼吓刘胡兰投降。阎军当着广大群众和刘胡兰的面,以极其残暴的手段当场用铡刀将另外6名同志铡死。刘胡兰却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住口地痛斥阎军,最后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阎军凶狠地喝叫一声:“一个样!”

她几步走到铡刀前,回头深情地望了望乡亲们,视死如归,面不改色,从容躺到了铡刀下……刘胡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的好女儿,就这样为共产主义的信仰献出了她年仅15岁的生命。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其芳名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3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在全国广为流传。

刘胡兰牺牲半年后,1947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后因题词在战乱中丢失,1957年纪念刘胡兰遇难十周年之际,毛泽东为她再次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党和政府在文水县修建了刘胡兰纪念馆。1951年,杀害刘胡兰的数位凶手先后在山西省祁县和文水县云周西村伏法。1962年春夏之际,邓小平为她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1994年2月,江泽民为她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刘胡兰入选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的“双百”人物(即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ylfc/2017-03-02/4290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3-03 关键字:英烈风采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