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红旗飘飘

打印

马克思的17岁,在做些什么呢?

马克思的17岁,在做些什么呢?

立场坚定的

  在中国古代

  我们常以“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来形容青年人奋发之志

  “柚见马克思”系列之一

  马克思的弱冠之年,在做什么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7岁的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写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两百年前,华夏大陆上的人民还过着简单安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

  殊不知,在欧洲的普鲁士王国莱茵特里尔,一个有着改变世界格局力量的生命即将降临,他便是我们本系列专题的主角——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提到马克思,环绕在人们脑海中就是那个著名的“狮子头”,那个满头银发的老者。长久以来,人们把他当作神,给他加上各种光环:工人阶级的导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诗人等等。可是古今中外,之所以伟人能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是因为

  他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理想在这段时期产生,性格在这段时期形成,同时也是一个人种下他爱情种子的时候。我们不禁好奇:作为伟人的马克思,他的青少年时期又是怎样的呢?是充满辉煌,毫无瑕疵的?还是有困难有挫折的呢?

  今天,柚子带大家认识的便是一个年轻的,多数人所不知的马克思。

  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特里尔城的律师公会主席,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的自由主义者”。母亲叫罕丽达·普列思波克,是一个性情温和,善于持家的贤妻良母。马克思的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能养活9个子女的家庭,一定是相当殷实的。在这样的一个物质与精神丰富充满知识与爱家庭中,马克思得到了充分的成长。

  13岁的马克思进入了中学,入学第一年,他的调皮就在全校传开了,同时他还能言善辩,经常驳的老师哑口无言。尽管他成绩不差,但还是被留了级,一年级硬是读了两年。好在之后他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学业才得以顺利完成。

  直到中学毕业,他的才华才在他的论文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从那时起“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便已悄然住进这个17岁青年的心中,全校师生对他的论文无不赞叹。

  这仅仅是一篇中学作文,当然还不是马克思的成熟之作,在马克思的思想宝库里,也不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们从这篇作文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有了宽广的胸怀,就树立了为人类的伟大目的而献身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传》的作者梅林对此称赞说:“马克思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争取真理的斗争,他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无穷无尽的精力,无情的自己批评精神,和那种只要情感迷失方向就压倒情感的战斗精神。”

  于是,在马克思中学毕业的典礼上,有许多人都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就有马克思一生的伴侣燕妮。典礼过后的两人,在花园散步,互诉衷肠,马克思把他的理想告诉了燕妮,燕妮对他身怀大志而敬佩不已,两颗年轻的心悄悄走在了一起。

  尽管马克思心怀大志,但是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马克思还是被五颜六色的世界所诱惑,整日混迹于酒吧与市井。其父为此深表堪忧,并多次劝告,然而抗拒的马克思直到父亲阻断其经济来源才回到家中,在家中,家人反复的教育终于使他领悟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家里便为他转入柏林大学。(太阳的光芒怎么会被黑子遮盖?)

  进入柏林大学之后,马克思一改往日的颓废,整日专注于学业,掌握多门外语不说,其辩论能力也是了得。此外,他热衷于哲学,通读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凭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博士俱乐部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大学期间马克思对燕妮的思慕有增无减,无数封的书信为他们的爱的种子浇灌了雨水。马克思甚至从大学直接去向燕妮家中,向她求婚。他们的感情日渐深厚。

  毕业之后,他凭借两篇政论文章的发表,名声大振,不久就被《莱茵报》聘为主编,此时马克思年仅24岁。(ps:仅仅比柚子们大3至4岁。)

  在那之后,马克思经过多方奔走,筹款筹物,终于与燕妮在克里茨纳小城男爵夫人的别墅里,举行了一场隆重又简朴的婚礼。为期七年的“马拉松”恋爱就此划上了句号。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年,马克思25岁,燕妮29岁。

  每个人在青少年会遇到挫折、失败、颓废……同样也会遇到喜悦、成功、爱情……但为什么有的人最终沉没于人海,有的人却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是能力吗?是运气吗?不,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它在于对自己原则的坚守;对自己志向的坚持;对自己最初的目标永不放弃

  正如马克思,他坚持自己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保护自己求知若渴的性格;守护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这便是他在青少年时做的事情。那么你呢?此刻,你在做什么?你又想做什么?你又做了什么?你所坚信什么?你又在坚持什么?你心中的小我大我又是什么呢?

  至此,马克思青少年的故事便落下帷幕,但是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hqpp/2018-04-30/5009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5-01 关键字:红旗飘飘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