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邋遢道人:评《蜗居》2、3--表里如一的宋思明

评《蜗居》2:当同情、感恩、善良属于奢侈品(做了一些添加)  

   

与《红与黑》中于连和《名利场》中的蓓吉相比,出场时的海藻思想要简单得多,经历简单、思想单纯。前几集观众甚至不会意识到她会成为全剧最重要的主人公。假如于连和蓓吉因为从小就浸泡在强烈的追求个人奋斗的欲望中,终因世事乖舛而命运不济,那么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生活目标也就是能有个稳定的职业,一个爱自己的丈夫,一个不大的安乐窝,几身把折打到底的二流名牌就满足的海藻,似乎应该一世快乐。但是,海藻最终自然而然的,心甘情愿的,水到渠成的沦落为权贵的生孩子机器。  

   

是海藻还有什么性格缺陷或能力缺陷使她命运也这么不济吗?很多人可能认为她选择留在上海有问题——如果待在老家可能就没这个悲剧。电视剧中海萍、苏淳似乎有这样的感慨。不过这个理由很难成立。首先,就算上海是富人的天堂,高消费的地方,而且上海人“冷漠”(疯僧判断杨元元死的原因)但还是有很多穷人在过生活呀。没有穷人哪里有富人呢?没有职员房地产老板靠什么发财呢?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没打算买房子,生活要求很现实,完全可以在上海生活。  

   

海藻因为性格特征而最后堕落的原因剧中写得很清楚:她因为有同情心,有感恩思想,她同情姐姐,对姐姐对自己的帮助感恩,因此要在姐姐困难的时候要做些什么。同情心、感恩思想一直是中国人最赞美的个性特点。但是今天不行,表现同情与感恩在今天属于“慷慨”范畴。虽然“人把慷慨,当做一种赞美,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今天的“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他拥有的比挥霍的多”(宋思明给海藻分析她为什么帮助姐姐时的台词)。也就是说,富有同情心和感恩思想可以,但千万别做什么。能够慷慨地表现同情心和报恩的只有那些“拥有的比挥霍的多”的人。对于海藻这样的人,如果执意要表达自己的同情心,就是过度“挥霍”,结局就是掉到权贵或老板的窠臼中。  

   

《蜗居》的情节主线就是描写了一个很普通的,无非有点同情心和感恩情结的女孩,如何因为“顽固”地“挥霍”自己的同情心和感恩,而一步步,一次次地被逼到去堕落,最终沦为一个被人玩弄了还痴心不改的可怜虫。  

   

贫道的分析是抽出故事的逻辑给出的,原作则是用人的行为、语言和细节展现的。贫道一评贴出后,一个网友举出其他作家揭露得更深刻。贫道认为,作品好坏不在于“说了什么道理”,“说得更深刻”、而在于“展现了什么生活”。也许确实有一些作家对下层人的苦难揭露得更深刻,但至今还没见到有人用“现实主义”来评价,说明这些作品属于古典主义的而不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蜗居》之所以被贫道说成现实主义作品,就在于这个逻辑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观众不知不觉处在其中体验到的。《蜗居》甚至能让不少观众自己都觉得海藻这样一步步走是应该的,是不得已的正确选择——不这样怎么办呢?确实,无论海藻第一次向宋思明借钱,到第二次借钱,到成为宋思明二奶所遇见的那些困难,哪一次离开宋思明,他们几个小人物能够解决呢?都不能。作品很清楚而自然地给出小人物在上海这个大舞台上混,遇见点波折后会怎么样。他们对向日资公司讨还应得的奖金一筹莫展,宋思明一个小指点就让海萍大获全胜。这其实就是现实。  

   

海藻另一个性格缺陷是单纯,单纯得像一个“梦游娃娃”,这在当今社会是危险的。宋思明天天经历各种花天酒地的场所,阅历女孩无数,但这些地方要么是风月女子,要么是会算计的,或会放得开的。对于一个心思很重,时时事事算计得点滴不漏的官员,自然会知道挂上这样的女孩的风险。因为即使海藻这样单纯的人,在彻底做二奶后,还会缠着他,从要求偶尔见面,到一周见6次面。因此,梦游娃娃就成为捕捉目标。放浪和想得开不危险,因为那是这些女孩自愿的。可单纯就危险。电视剧开始就把海藻描写的傻乎乎的,直至最后也还是傻乎乎的,是很有匠心的。  

   

一个思想单纯,随遇而安,富有同情心和有恩必报的女大学生性格特征,成为一种危险的性格特征,还能比这更古怪吗?  

   

《蜗居》好就好在细节真实自然,甚至带点海派文学“甜腻腻”的味道,勾引小资读者和观众内心那些浅薄,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对海藻甚至宋思明产生好感。一些网友甚至说《蜗居》很反动,宣扬西化,同情贪官。其实,只要没有嗜痂之癖,即使曾经在观看过程中有点同情宋思明,过后读书会自责自己这么没判断力,并不会从此爱上宋思明的。贫道认为该剧最后几集是有意狗尾续貂,海藻最后结局、宋思明的死以及官场戏部分明显是生硬拼接的。至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说实话,中国知识分子真的把偌大中华的思想文化一统天下,搞得个人主义深入人心,人人都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杨朱信徒,做点好事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就算贫道自己,也远没以前干净。小资信奉个人主义个人奋斗是很正常的,“过把瘾就死”的人并不少。看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对小人物即使堕落也同情是正常的。看《红与黑》同情羡慕于连的读者多得是。但不妨碍《红与黑》揭露社会毒害青年的文学价值。  

   

贫道觉得,大概是我们很少读现实主义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读《家》《春》《秋》《骆驼祥子》就没有读《雷雨》受感动。我们习惯的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品。  

   

《蜗居》很多细节表现出群体的麻木,让观众也跟着麻木。比如海萍因为要业余时间赚点外快,对公司天天加班很生气。但是,她无论给谁说这件事,无论是同事还是丈夫,无论海藻还是小贝,都不觉得单位加班是无理的,都说“那个单位不加班呀”。贫道家里领导看到这一段,也觉得加班正常呀。无报酬加班就是剥削,本来是违法的事情,但没人觉得这侵害了劳动者权益。无论剧中人还是观众倒是海萍很可笑,很小心眼。这是什么?这是现实。不仅反映在作品人物身上,也让小资读者跟着进去做了一次傻瓜。每个人读奥博洛莫夫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同情他,这就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魅力。  

   

一些网友批判剧中没有明确给出爱和憎。对呀,不能给出爱憎的,这是要你体验的。你自己在生活中遇见这些事情是麻木的赞同还是有明确的爱憎?多数人麻木的还是有爱憎?很难讲的。贫道感觉是,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像在网上那么爱憎分明。在网上你见到“老板”一词就觉得面目狰狞,但也许你有的朋友就是老板,而你从来没觉得他们有哪些不得当的地方。麻烦的是你自己,不是电视剧《蜗居》。  

   

汶川地震让中国人“慷慨”了一回,早已沉浸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思想里,几乎人人投机钻营干点阴暗勾当的中国人总算找到一个表白自己还没完全堕落的机会,于是,中国人无私、高尚了有那么一俩月,此后一切照旧。因为现实如此,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的比挥霍的多”。汶川地震时期的中国人不真实,平常的中国人才真实。  

   

《蜗居》所以是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就是让剧中剧外的人都一起表演出真实的中国来。  

   

评《蜗居》3:浸泡成只有个面孔,表里如一的宋思明  

   

贫道很多朋友做官,自己也做过官。很多刚做官的人体会是做官很累,要有两个面孔:对朋友和家人一个面孔,你要变成真实的自己;到官场另一个面孔,你必须扮成一个成熟、智慧、能办各种事,能说得体话的人。每天不停地转换面孔很难受。做官时间长的人,多数就剩下一个面孔、一个心灵、一种思维。官员在官场面孔只有一个,但人本身可是林林总总,价值观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能力也不同。可是,任何人在官场上都必须一个面孔,都必须假扮一个官员所需要的价值观、性格特征和能力,时间长了,就异化为另一个人。这种人面孔一样,但内心完全没有了真诚,而是充满了卑鄙和龌龊,工于算计。现实主义作品追求的是典型形象,就这一点来说,《蜗居》塑造的很成功。《蜗居》塑造了一个“经受了考验”的典型干部,无论面对官员,面对老板,面对老婆孩子,面对海萍一家,都只有一个面孔:成熟、智慧、能办各种事、能说得体话。但内心肮脏。  

   

有些观众认为该剧把宋思明塑造成了个正面形象;工作上精明能干,成熟睿智,而且对海藻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因此是个坏作品。贫道倒是觉这正是作品成功的一面:一个年轻女观众在生活中,也能被宋思明这个典型人物所蒙骗的。因为作品塑造的太典型了,官员们真戏假唱,假戏真唱的水平太高了,以至于坐在电视机前都能上当。  

   

宋思明与海藻的交往真是出于爱情吗?剧中通过海藻自己,海藻的老板的疑虑以及宋思明自问的话,都表现一个意思:海藻是个比较平常的女孩,长相一般,思想简单。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打动宋思明呢?而且让他时时想念呢?是宋思明下意识里喜欢这种类型的女孩?在想到海藻时平时那些智慧、算计都抛在脑后,变成一个真实的男人才这样做的?贫道一点也看不出来。贫道看出来的是,正是宋思明完全变成一个把算计一切的习惯浸透到骨髓里的官员,连下意识都与面孔一致的官员,才去选择海藻的。在二评中说过,宋思明是个非常精明的官员,也是个非常精明的男人。很多人听到宋思明这段对海藻说的话,不见得知道宋在表达什么意思:  

   

“现在的社会太现实太残酷了,没有人再认为亲情是重要的了。但我告诉你,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人这一辈子,有许多困扰是无法解决的,比方说生老病死,比方说众叛亲离,比方说勾心斗角,比方说不再相爱。所有的这一切,都比房子啊,钞票啊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可以背金钱的债,却不能背感情的债。背金钱的债你有还清的希望,而背了感情的债也许到死都会愧疚。”  

   

宋思明是在打消海藻借钱顾虑时说的这段话。这段话清楚显示宋思明很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事情能用钱摆平,有些事情摆不平,钱再多也没用。一个现职官员要讨个二奶,拿钱就能办到,这一点宋思明很清楚。但什么事情办不到?假如这个二奶野心太大,或者会闹得非要自己离婚不可,或者贪得无厌甚至非要给做官才行,这都不是钱能摆平的。宋思明见过无数官员因此栽跟头的事例,以他的精明程度,虽然在日常见到比海藻漂亮得多,有韵味的多的女孩,做到了下意识地拒绝。而见到海藻这样基本漂亮、思想单纯的梦游女孩,就下意识地作为选择对象。贫道看来,正是他能做到这两个下意识,才说明这个人真是被官场文化浸泡透了。以至于宋思明自己都奇怪为什么见到那么多可以到手的漂亮女孩都没心动,倒是见到海藻就心动了。这不是一个男人的特征,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官员的特征。  

   

有人会说证明宋思明真心爱海藻,甚至有离婚与海藻结婚的潜意识,因为宋思明在春节带海藻去见朋友,明摆着会让自己老婆知道。这是没有注意一个细节:这场聚会是检查部门设的圈套。也就是说,宋思明自己被算计了。  

   

另一个被很多人感动的情节是宋思明在最后知道海藻出事情后立刻驱车去医院并因此死亡。但这说明什么呢?宋思明这么见多识广、心高气傲的人在已经知道事情被监察部门盯上而且大破绽已经出来后,对自己的结局是很清楚的,这时他无论做什么都对他本人没什么损害了,甚至选择自杀都可能。同时,贫道始终有最后几集属于硬拼接的感觉。  

   

作品里的宋思明是典型还在于他确实很能做事——无论做坏事还是做好事。确实,90年代以来,一个男人要想有点成就,做什么最能展现自己才华呢?一个是做老板,一个是做官。能干而且有点野心的男人都去做这两件事了。钱场、官场向个黑洞,把各种本来可能做点为人民办好事的人都给吸走了。于是,大量本来很优秀的人最终被改造成恶棍,他们做坏事的能力比一般人强得多。若非如此,中国能在短短十几年,基尼系数从0.25攀升到0.48成为世界典型分配不公的国家,从人人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到一个个都乌眼鸡似地一心为自己,道德败坏到如此程度而且群体麻木吗?作品中的宋思明越精明能干,这个社会越悲哀衰败;作品中的宋思明越是肮脏地表里如一,越让人害怕。  

   

单纯的女孩子们再见到宋思明这样的官员,最好想想贫道这篇帖子说的话。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3-05-02/789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蜗居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