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毛泽东与人民是一个整体——在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研讨会上的发言

毛泽东与人民是一个整体——在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润为 

    

    这是一部优秀的文献纪录片,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文献纪录片。
    作品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它精心挑选毛泽东的二十件遗物,并且由此生发开去,展示毛泽东的生活、情感、思想、道德、情操、战略、业绩的某一侧面。这些不同侧面尽管远远不能囊括毛泽东的全部,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同样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立体的毛泽东、有血有肉的毛泽东、可亲(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可敬(超越一般人的思想能力、实践能力、道德能力)的毛泽东。整部作品史料翔实,信息的新颖量大;风格朴实,笔调委婉,抒情性强。这些艺术上的追求,与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取得了水乳交融般的统一,因而具有感动人心、发人深思、净化心灵的力量。当然,不是说它没有任何瑕疵。仅就语言文字来说,推敲得就不够仔细。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本是苏轼怀念亡妻的词句,用来形容毛泽东对毛岸英的思念很不妥当。又如“亲眼目睹”,是新时期颇为流行的一个滥造成语。眼就是目,目就是眼,在特别讲究精炼的汉语里边,是不允许这样同义反复的。但是,这些瑕疵毕竟遮不住它作为文献片精品的光辉。
    总之,我们应当感谢这部作品的创作团队,因为他们以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维护了我们党的形象、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革命史以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尊严。记得在本世纪初的一次纪念毛泽东的会上,主持者让与会者在签到簿上写下一句话,我写了“人民肯定毛泽东,就是肯定人民自己”几个字。毛泽东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的一生,他的思想和实践,与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的安危祸福、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融为一体。否定了毛泽东,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历史,否定了近代以降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与实践,否定了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和人民取得的一切,就统统失去了历史合法性,中国就必然要改变执政力量、政治体制和前进方向。古人说:“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正是因为臧否毛泽东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我国人民、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国内外那些想颠覆我们的人,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搞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总是要处心积虑地否定毛泽东,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30多年来,这股思潮从来都不曾止息过。
    这部作品再现了真实的毛泽东,也就等于为毛泽东辩了诬。比如稿费问题。有人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亿万富翁,因为他的稿费有1.31亿元人民币。作品用毛泽东的生活账目单和他的生活管理员的亲历证明:直到毛泽东临终的时候,他的稿费只有124万(旧币)多一点儿,而且身后全部归公,未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又比如《沁园春•雪》的问题。有人说这首词为胡乔木所作,仿佛毛泽东成了共产党内的牛蒲郎。作品从毛泽东诗词手稿切入,真实、详细地叙述了这首词从创作到发表的来龙去脉,从正面证明这首词正是毛泽东雄才大略和汪洋文思的外化。记得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也说过,“按照父亲的性格,他不会写出主席那样的气魄”。应当说,这是一句实话!
    当然,我们在这里讲要拥护毛泽东、维护毛泽东,并不等于说要掩盖毛泽东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没错。但是,“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毛泽东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领导者,他所犯的错误,是前进中的错误,追求伟大目标中的错误,为人民谋幸福中的错误,其中没有任何委琐、卑鄙、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成份。正如列宁在评价倍倍尔、卢森堡时援引的谚语所说:“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我们只有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毛泽东的错误,才比较符合实际。
    我希望所有对历史采取科学态度的人,对国家、民族采取负责态度的人都能像这部片子的制作人那样,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真实地介绍我们党的历史。这个工作做细致了、做全面了、做扎实了,李锐、茅于轼、辛子陵这些人对党和领袖的诬蔑不实之词也就失去了市场。(2010年3月19日)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88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889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毛泽东  人民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