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宪之:在丛林时代中国的孔夫子

在丛林时代中国的孔夫子  

   

1935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经典名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至今读来仍“新鲜”,警世作用足以振聋发聩。经典就是经典,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正如先生许多论中国文化和文人的文章一样,简直就像为今天写的。难怪毛泽东特别推崇鲁迅,说自己是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借用“亚圣”语言,这位老夫子是“圣之时者”。对他老人家的褒贬争议一直贯穿中国两千年的历史,生不逢时或生而逢时异也。改开搞盛世,孔夫子再一次迎来了自己辉煌的时代。  

夫子的青铜巨像峭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近代以来这个最富政治意义的广场,名副其实是个地标。离 鲁迅 先生所论的 “现代中国” ,66个“春秋”过去了,“摩登圣人”有哪些“与时俱进”的微言大义,值得我们琢磨品咂呢?   

   

一,孔子复出标示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  

我们谈论的孔子,其实是一个文化符号,贯穿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一个最大的文化符号。这与治史者实事求是的历史人物研究不同,虽然后者也离不开史观的制约。  

作为文化符号,孔子有双重身份: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偶像,“道”的化身;他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这二者并不矛盾,任何时代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居于支配地位,是主流,封建时代主流思想文化的代表,自然是孔子和儒学。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反孔”派,他们就是把孔子当做封建文化的代表“反”的。毛泽东也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那则是把孔子当做中国古代文化代表。  

文革结束后给孔子平反,是对文革“批孔”的否定,孔子像在天安门广场的高调崭露头角,不过是尊孔运动发展所结出的一个硕果。  

既然毛泽东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重要任务之一,是清除孔子在各方面的影响”,那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必然要恢复“孔子在各方面的影响”。  

这不是学术现象,是政治现象,与董仲舒,与袁世凯、孙传芳、张宗昌以及“蒋委员长”的“尊孔读经”,是一脉相承的。在普世精英引领时代潮流的时代,“李中堂”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驱,“曾文正公”重新捧上圣贤宝座,对“大海一样的胸怀”“蒋委员长”的向往称颂也渐入佳境,“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与“普世化”也在“接轨”,连张爱玲都被推上“海派文化之母”的圣坛,一个尊孔读经热正方兴未艾,在这一时代氛围中,孔夫子圣像在天安门峥嵘而出,一点也不奇怪,它不过是时代精神的标志而已。  

当代孔夫子的复出标示着以孔圣人为标志的“圣道”依然是时代的标志之一。“市场经济”与奴隶经济或自然经济虽然不同,但其“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 莫养 君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等等准则,依然为“世之通义”,是永远“不移”的。“君子”也好,“治人者” 也好,“老板”也罢,他们不过是不同时代“先富”的“成功人士”,代表“先进生产力”,这个“道”,是古今中外“普世”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在在这个意义上,孔夫子是永远的普世的圣人,马克思和毛泽东那一套行不通了,应该“终结”了。  

孔夫子万岁,“天不变道亦不变”万岁!  

二, 儒学是“告别革命”大合唱中的一支配角乐队  

对于文革,无论说是革命还是浩劫,正反双方都爱冠以同一个定语:“史无前例”,即此可见文革运动的空前的深刻性。文革以“宣言”所讲的“两个决裂”,即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作为自己的目标,它虽然重点解决“走资”但绝不限于“走资”,它所触及的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否定文革,文革中所批判涤荡的一切,都扬眉吐气冠冕堂皇地卷土重来,出现全面的反攻倒算,形成以“重点”为帅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反动大合唱,形成“告别革命”“颠覆传统”最广大的联合阵线。  

 30年所谓的“反封建”,“反”的是革命和马列毛。在这一旗号下,过去年代的一切都获得了不容置疑的“自由”, 古久陈年僵尸纷纷出土重现辉光,三仙姑二诸葛,黄世仁刘文彩南北霸天,吸毒卖淫、三陪二奶、书僮奶妈、妻妾成群、贵族血统、冥婚豪墓、黑窑奴工、保镖跟班 、走穴堂会、算命打卦、风角推背,雇凶杀人,买官卖官……“五四”以来即遭唾弃、建国后更已绝迹的宝贝,一下子都从坟墓里冒了出来,成沧海横流之势。  

这是一场远较1930年代声势更大范围更广的文化“围剿”,革命年代所否定的一切,堂而皇之的携起手来结成联合战线,背倚西方霸权文化,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先进文化大张挞伐,旷日持久,不断深化。信仰崩溃,荣耻颠倒,买办汉奸思潮猖獗,国民精神空前倒退,就是这场围剿的产物。丧心病狂如袁时飞辈,能够飞扬跋扈大红大紫,领着时代潮流,就是这一思想文化环境的产物。  

俄罗斯的崩溃,也是先从精神文化的崩溃开始的。  

孔子和儒学,不过是这支声势庞大的大合唱阵容中的“一元”,但不是主旋律。  

这一切,不是靠“儒学”复兴完成的,它是“市场经济”完成的。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给“告别革命”“否定文革”开了张政治通行证,剩下的一切由老板用金钱、用“不争论”的方式“大胆的干”。干什么?曰 “接轨转型”。可这世界除了美国还有菲律宾、缅甸、沙特、伊拉克,我们“融入世界”,不过是“再为洋人打工20年”,“补”上资本“初级阶段”这一“课”。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丛林社会的野蛮和无耻,是“市场经济”原始积累阶段的必然产物和正常现象。求仁得仁,一点也不奇怪。  

三,新旧儒学拯救不了丛林社会的“礼崩乐坏”  

结束文革,“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纠正党风”、“三年大见成效”, 举国上下一片兴奋,眼看就要迎来一个空前的盛世了。岂料,“实践”给国人送上的是个礼崩乐坏的丛林社会:权钱黑联手疯狂攘夺,买办汉奸飞扬跋扈,真善荡然丑恶横行, “笑贫不笑贪,笑贫不笑娼”等成为社会的价值准则。面对这一乱象,精英们也不能一概视而不见,他们中有的人依然将这归罪于文革和“专制”流毒,有的则归结为中国人的“丑陋”劣根,有的说“深化”丛林才能解决丛林,而“国学大师”之类开出的药方,则是重振儒学。这一派声势较大,与 “权势者”一拍即合,于是,新旧儒学就接续起被“五四”和共产党中断了的传统,带着新时代的“特色”复兴了。对外开放,全世界96个国家建立了320多家孔子学院;对内改革,连《弟子规》也被奉为塑造幼儿的经典。在“砸烂孔家店”近一个世纪之后,在大张旗鼓标榜“反封建”30多年之后,这帮高张“科学民主”旗帜的“启蒙”改革先锋们,居然堂而皇之地在这标志“五四”的天安门广场,重新竖起孔圣人的旗帜!  

共产党接过旧中国的烂摊子,三年的时间,即可将旧中国几千年的积弊一扫而光,什么贪污腐败黄赌毒之类私有制社会的污泥浊水,一朝涤荡净尽——新社会,那才叫万象更新哪!  

“拨乱反正” 30多年,“盛世”早超过毛泽东“专制”年代了,却“拨”出了一个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的丛林社会,连右翼精英也不能不承认——他们叫“人文失落”。  

孔子年代的礼崩乐坏,标志的是奴隶制旧秩序的崩溃,是历史的进步。如今的礼崩乐坏,标示的是革命传统,是毛泽东时代所建树起的一切宝贵的东西,都被无情颠覆。不仅如此,适应疯狂掠夺的需要,中国极右买办精英极力贩卖丛林社会弱肉强食法则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唯利是图哲学,小岗村的领头人,就曾公开利用央视讲坛宣讲这一哲学!  

哪里是什么“一手硬一手软”!以妖魔化毛泽东为标志的对革命文化的围剿,与经济转型“杀开一条血路”一样,雷霆万钧所向披靡,“硬”得很。“姓社”的上层建筑不可能为“姓资”的经济基础服务,“思想解放”的实质,不过是以“打左灯向右转”的形式,为“转型补课”颠覆“传统”、打造自己的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30年来,为矫世风,也曾不断出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口号和措施,诸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德治国”,“八荣八耻”,“反腐倡廉”,“三讲”,“评议” 之类,然而,在沧海横流的大趋势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济于事。  

难道孔圣人与新旧儒学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吗?  

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不断高速增长,犯罪形式令人瞠目结舌。中学生拜把结义成为风气,受“市场经济”熏陶小学同学间借钱收高息,毕业赠言以“当大官”“找个有钱有势好老公”相期,名牌大学女生出卖青春有普世化倾向……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将《弟子规》和《论语》请出来,不过是世纪的荒诞。  

人欲横流,荣耻颠倒,请孔夫子出山能够挽狂澜挽狂澜于既倒吗?   

四,孔子复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儒学观念在当代,也不是一概苍白无力,无所作为。  

比如“李刚儿子飙车”事件,虽然用“法制”摆平了,但总感难于服众。如果用孔子之道“重新审视”,那效果就让你刮目相看了。  

 “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夫子谓之“直道”,而且“尊尊亲亲”乃是“纲常”的基本原则,儿子飙车出了事,父亲利用一切可能为之“隐”,以便“法制”容易“摆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还能要毛泽东“大公无私”“党性”“伪崇高”那一套吗?  

无论是“李刚儿子”的爸爸,还是“李刚儿子”的岳父,包括更高层的亲属,为李刚所做的一切,“亲亲”也,都是合乎孔子的圣道的。  

河北大学集体失语,中央台为李刚提供作秀舞台,“尊尊”也,“为尊者讳”也,亦无可非议。  

司法当局从轻发落李刚儿子,亦“刑不上大夫”也——不过,这“只能做,不能说”。  

所以,圣道作为“法制”的“必要补充”,可以使之臻于完善和谐,故夫子圣道万世不移也。  

不过,这不是“主旋律”。  

可惜,这么“多元”的东西,要想让老百姓“和谐”接受,一万个于丹还是不够的。  

孔夫子圣像的峥嵘复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战争中战士把军旗看得比生命重要,人可倒旗不可靡。  

政治斗争一样,左右双方都有高举自己的旗帜,论战中一样也要“搴旗斩将”,其战略意义更为重要。  

苏联的赫鲁晓夫启动改革就是以砍斯大林这面旗帜入手,非得把斯大林的各地塑像推到,直到焚尸扬灰,以致“斯大林”被打造成普世性的“共产专制”的代名词。到戈尔巴乔夫转型深化了,列宁“这把刀子”丢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的旗帜就高高飘扬起来,而红场列宁墓的去留,至今仍是左右两翼政治斗争的一个焦点。  

巨变之后,劫后余生的俄国人开始反思,也以“重新评价斯大林”作为切入点。  

“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博弈,也聚焦于毛泽东。妖魔化毛泽东与张扬普世,正是“炎黄春秋”和“南方”报系颠覆中国战略破与立的两个方面。  

妖魔化毛泽东的新阶段,以袁时飞为代表。在他眼里,纪念堂是“靖国神社”,天安门广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无异于“大屠杀纪念馆”。纪念堂与孔子像,同是标志,但爱憎不同形同水火,从这里,你可读出孔子复出意义的最佳释义。  

现在时兴“地标”,孔子像自然是时代的重要地标,不过他只能算“一元”,而且不是“主旋律”。若问“主旋律”为何?央视“大裤衩”也。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一切奉洋人为神明,不吝百亿重金,搞出这个扒掉裤衩的女人屁股,作为中国首都的象征性地标,它不折不扣,是买办资产阶级霸权主流的时代标志。  

 “鸟巢”,“鸟蛋”“水立方”,都是崇洋媚外失落自我时代的标志。  

上海滩的拆毁顾正红烈士祠,“原汁原味”恢复百乐门舞厅,高调将 “张爱玲故居” 奉为上海的地标——这一切,才是 “告别革命”交响乐的主旋律。  

孔子像的出现,不过是这交响乐中变奏,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象征意义属于形而上,固然是虚的,但它在斗争中的作用却不能低估。胡锦涛同志明确表示“我们不改旗易帜”,这也说明卫旗还是改旗的斗争已经提上了日程。在买办精英设计的谋略中,“改旗易帜”是一个“从北京到天津”的渐进过程,目前“天津”未到,孔子像就像一个阶段性的地标,宣示“转型”的列车已经驶到廊坊或杨柳青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321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孔子  儒学  丛林社会  象征意义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