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宪之:“计划经济”是个垃圾筐

“计划经济”是个垃圾筐  

   

上海《报刊文摘》4曰27日头版摘载国家新闻出版署官员文章,题目曰《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会导致低俗化》。这信心极好,乃大众之所期,该谢天谢地!  

不过其中有一段话须有一辨的必要。  

   

低俗出版物的出版并非市场化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讲恰恰是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恶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出版单位是一部分经营得很好,另一部分就经营不下去,为了生存,经营不下去的单位就出版一些低俗的出版物以换取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把企业变成了一个市场主体,更主要的是让它们独立承担起社会责任,它们就会小心再小心。另外,市场经济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行政管理,遏制出现不良的倾向。  

   

小平特别强调实事求是,这一结论,无论是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出版物的估价还是对原因的分析,都不够实事求是,离实际情况很远。  

首先,对两个时代低俗出版物出版状况的估价恰好颠倒了。指责计划经济时代 “极左”也好,“僵化”也好,不够繁荣、不能与世界接轨也好,尽管立场不同,评价会迥异,但至少在逻辑上还可言之成理。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低俗出版物”泛滥,那就有点闭着眼睛瞎说,实在使人难于接受了。20年前小平时代就已经搞过“清除精神污染”,如今,污染早已沧海横流,“无性不成书,“下半身写作”蔚然成风,“丰乳肥臀”满眼, “八荣八耻”美丑善恶荣耻颠倒,早已不是有无低俗的问题了。  

无视这一现状,无异于纵容“低俗”泛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出版单位是一部分经营得很好,另一部分就经营不下去,为了生存,经营不下去的单位就出版一些低俗的出版物以换取经济效益。”  

这是从何说起。计划经济年代,“突出政治”讲的是社会效益,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都是社会公益事业,它关乎人民群众和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精神的身体的,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不存在寻找借口为单位或个人逐利现象。那时的投入比例,比现在高的多。而政治的监管又极严,谁也不敢“不争论大胆地干”。所以,计划经济年代,低俗出版物基本是绝迹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统统将他们“推向市场”,财政减少拨付或竟“断奶”,遂成改革的总体思路。于是,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新闻出版和医院学校,统统推向市场。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有本事谁发财。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逼良为娼”之说20年前就有,而市场和精英所打造的文化接受特色,原是越黄票房越高,要生存,叫我怎能不低俗呢?何况谁又不想“先富起来”,何况,更有着“大胆地试,大胆地干”的尚方宝剑为之保驾护航呢?  

“计划经济”已经成为“垃圾筐”,凡是要颠覆否定丑化鞭挞的,无不可以往里边扔。不过,也要多少能够言之成理才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314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公有制  计划经济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