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宪之:与时俱进刮目看“国资”

与时俱进刮目看“国资”

旧中国,官僚资本与买办资本结缘而与民族资本对立,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不过也不尽然。

“转型”中的资本,天生的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官僚性和买办性,这是原始积累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故腐败与卖国实在不足为奇。苏东转型的历程,既是“国退民进”也是“‘中’退外进”的过程,而“国退民进”的过程不光是“公退私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国退官进”的过程。俄国和东欧的富豪,多数还是原来的共产党官僚。既得利益的官僚阶层依托跨国垄断资本,实在是转型最终完成的基本力量。

不过在普京新政中,“官僚资本”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却令人刮目相看。

经过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两代的“深化”,俄罗斯国民财富的一半已经“产权明晰”到六七个财团手里,经过几个“拐点”,俄国人慢慢看清了,这一以疯狂掠夺、疯狂卖国和疯狂挥霍为特征的先富暴富阶层,除了祸国殃民之外,并无“先进”可言。于是,以这一反思和共识为标志,俄罗斯进入了普京时代。为了拯救国家民族,普京施政开始向卖国买办寡头开战,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刑,别列佐夫斯基遭受通缉侨居伦敦蒙受庇护,俄国“富豪排行榜”中的不少寡头,像古辛斯基、斯摩棱斯基、维诺格拉多夫等,多“犯了事”,不像中国富豪那样全是亮丽辉煌。

在打击买办富豪的同时,普京还坚持不动摇地恢复发展国资企业。过去“快卖卖光”,十亿国资十万就MBO给了私人;现在,再花十亿二十亿买回来。这一买一卖的折腾,俄国百姓自然是很吃了一次大亏,但对于国家民族来说,这个亏还是吃得值。加之时逢能源持续高涨,俄国的经济状况,业已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走向复苏发展,因此,才有普京跟美国人说话变硬的底气。不过,俄国的强化国有并不是“倒退”,它并非回复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性质当属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主义。

主流精英为“国退民进”造势爱举欧美的例子,说西方的国有企业也如何如何在卖给私人,他们把两种不同的国有企业混为一谈了。有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一个“姓社”,一个“姓资”。记得少奇在50年代还写过一篇谈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好像是发在《红旗》上。过去共产党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一步步将其改造为“姓社”。现在持续“国退民进”,“改制”“、重组”、“攻关”、“快卖卖光”,正好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俄国的新型官僚资本就同时具备了民族资本的性质,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在这里有了一同一性。对待劳动,他虽然同样凶狠——俄国的劳工运动还处于启蒙阶段,东欧和中亚,往往还跟着资产阶级走,充当“颜色革命”的炮灰——但面对国际垄断资本,他具有反霸的爱国性,因而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先进性。

“姓社姓资”可以不问,但“姓‘中’姓外”是非问不可的,因为爱不爱国乃是人伦的底线。而东欧则异于是,那里还在贯彻“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已经“转型”为“没有民族资本的市场资本主义”,实业与金融业几乎都为外资控制了,整个国家在为人家“打工”,上流社会也不过是工头和买办。——脖子上套个“北约”的枷锁,自己硬当作项链,又能美到哪里去!

在主流精英的霸权话语中,把中俄东欧都称为“转型国家”,这里姑借用这一观念,比较下中俄“官僚资本”或者说“国家资本”的异同。

老钟网友介绍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不是“冰棍”而是一位“靓女”,这位令人刮目相看的“超女”,使人一瞥风采不禁感到触目惊心。

中石油是“国企”,而且是“亚洲最赚钱的企业”。然而,根据“股票“内外有别”的政策,2000年3月,中石油以每股1.2元的超低价在香港发行,发行对象是外国的机构和自然人。2000年4月7日,中石油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后,就开始给外国资本家带来巨额的利润,2005年中石油盈利1334亿元,2006年更是狂赚净利润1422亿元,连年成为“亚洲最赚钱的企业。”2000年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率达到50%左右,并且是每年分红两次,至2007年中期已经累计分红达到3055亿元。这就是说,外国人仅仅通过中石油这一家公司,就从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取得了近300元的利润!巴菲特从2003年起开始持有大量的中石油股票,他除了每年分得巨额的利润外,还通过抛售中石油股票获得了270多亿港币的现金收入。

不全是“外气”,其“内气”也不弱:“中石油管理层自2000年4月开始实施了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高级管理人员被自己授予了8700万股的期权,董事及监事会领导和成员也人人有份,被授予了3500万股,以目前H股20港币计,有大约24.4亿港币的收入;若以今天国内第一天的股价44元计,则更是高达54亿元!”

对劳工才真是“外气”:为取悦外国股东,自1999年起,中石油连续三年累计裁减员工37万人,其中股份公司裁减6万人,存续企业裁减近31万人。

面对中石油的现状,你不能不对与时俱进中的“国企”刮目相看,它与“传统观念”中的国企已很难同日而语了:

其一,在一定条件下,名义上的“国企”会弄成“姓资”。

其实何劳精英们苦心积虑地“攻关”,经过市场经济陶冶多年的许多国企,早已难说是“姓社”还是“姓资”了。“转制”不过是给他们对资产的占有办一个合法认证,正如多年同居者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一样。

官僚资本与“民营”都是“先进生产力”。

其二,在一定条件下,国企也会买办化。

无须花大钱到“哈佛”去培训,“靓女先嫁”或“先股”、“超国民待遇”、走火入魔的“招商引资”等等,每日每时都在做大买办阶层的蛋糕。他们不光刻剥国人,而且靠帮洋人宰杀国人以分一小杯羹。

较之俄罗斯,我们的国企还处于前普京时代,或者说前戈尔巴乔夫时代。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历史也许不会重演。“居安思危”,“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就是对人我“反思”的产物。《红楼梦》中有支“恨无常”的曲子,是咏叹元春娘娘“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泡沫命运的,结末一句“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如果将“天伦”换作“反思”,我想至少广大草根是不会反对的。

这一历史特点,使得左右两翼也即大众与精英阶层关于国有资产论争的性质变得十分复杂。

一根正在融化、快要化完的“冰棍”,左翼的坚守有意义吗?

历史早已陷入了悖论:坚持社会主义与“不问姓社姓资”;“完善”与私有化;“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与三分之一“企业家”入党……“对立统一”和谐相处——处此悖论之中,谁人又能自拔?

“转型”中的国企,或“姓社”,或“姓资”,“姓资兼姓外”,只要中国的“社”字一天未彻底颠覆,那它们依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作为论争的对象,如此定位就较好理解了。

虽然“不问”,但左翼坚守“姓社”,右翼肯定“姓资”。

左翼捍卫的是它的过去,右翼奋争的是它的未来。

左翼捍卫的是原则,右翼争取的是现实。

右翼是高歌猛进,左翼是无奈抗争。

对“转型”的国企,左翼坚守原则却牺牲现实,在其现实性上帮助了右翼;右翼则以否认现实既肯定了现实更争取了未来。但它也以自己孵化出的现实,帮助和肯定了左翼的原则——俄罗斯人态度的变化就是明证。

历史并未终结,蔑视辩证法最终还是要受到辩证法的惩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307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国有企业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