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李北方:《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及有关讨论

本届政府在任期进入最后一年之际,以“决不拖延”的勇气向国有资产占主体的行业进军。根据总理的指示,发改委牵头45个相关部门落实“新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这里无意探讨突击贯彻“新36条”这件事本身,而是想谈谈支撑此类政策的认识论基础。这些年来,私有化的进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展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建立起了一种判定所有制优劣的标准:公有制不好,因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将国企转让给私人资本,可以防止“冰棍”白白化掉。

国企效率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不是所有制的单一维度就可以解释;更重要的是,把效率作为评判企业的终极标准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挑战的。追求效率是企业唯一的,或者说最高的目的吗?重提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思考我们正在目睹的“运动式的私有化”,也有助于厘清发展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企业追求效率(即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不断积累”这一资本主义核心法则的逻辑延伸。在这个前提下,劳动者的位置无可避免地被贬低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人作为劳动力要素参与生产,服务于资本增值的目标。与此同时,人的经济生活与其他生活层面被对立起来。

资本主义从来不乏批判者,资本主义正是在向批判者学习和与批判者斗争的过程中完成自我修复的。最强有力的批判来自社会主义,按马克思的构想,社会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视野中,经济生产的目的被定位为满足人的需求。从尊重人的角度出发,劳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也可以带给来尊严和社会认同。作为对人的多层面需求的回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意义在于,在扭转了人与增长的关系的同时,也将经济生活重新定位为人全部生活的有机组成。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处处体现着这样的原则。企业生产的首要目的不是寻求利润的增长,而是服务于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为了安置妓女群体,北京在建国初期建立了若干工厂,让这些缺乏其他技能的人做糊火柴盒等简单工作,通过自食其力重获新生。当然,这种企业只能是公有制的。

公有制企业重新塑造了工人的生活空间。单位是社会主义的独特产物,是为了对抗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被异化而存在的。单位是企业,又不仅是企业,工人不但在单位大院中劳动,也在其中享有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单位成了塑造完整人格的场所,如电影《钢的琴》所表现的,一个退休的工程师加上几个下岗工人,竟然能自己动手造出一架像模像样的钢琴。这种全面意义上的“人”是市场机制下无法想象的。

相对应的,在富士康一类的企业中打工的年轻人接连发生自杀的事件,就要从整个社会机制中寻找原因:一味追求效率的企业把劳动者变为机器的延伸,肢解了人应有的生活,消磨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

可叹的是,这些有意义的尝试在新的时代被刻意遗忘了,甚至被作为阻碍资本扩张的因素妖魔化了。在全球化浪潮下,是私有化进程的狂奔,相伴随的是血汗工厂在欠发达国家的复苏,在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的地位也江河日下。这一切,都假“效率”之名而行,被装扮成增长的代价。

我们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推动私有化、追逐效率和利润一定会促进人民的福祉提升吗?如果不能,这样的效率又有什么用呢?

与一位读者的交流

李北方按:一个多星期前,我收到一位未署名的读者来信,用了比原文篇幅还长的文字来批评我的《企业为什么而存在》这篇文章。

有这么好的读者,是写作者的荣耀。我写了更长的回复,但涉及的问题太大,还是说得不清楚。

这位读者的观点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这个交流是非私人性的,就把往来贴在博客上,供有缘人批评指正吧。


读者来信原文:

我是贵刊的算是比较忠实的读者,其缘由也在于贵刊的宗旨是“传播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思想”,所以对贵刊的导向十分关注。正因为此,在看了贵刊2012年第五期主笔李北方《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之后,觉得作为主笔这样极具影响力和表明刊物思想水准的文章,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述上,有悖于深化改革的大方向,特提出不同意见供讨论。

作者批判血汗工厂现象并给予道德上的谴责,我是完全赞同的,但作者批判的方式和延伸出来的观点,我以为既不符合事实,也缺乏内在的逻辑。作者的本意是要批判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不顾劳动者作为人的需要的倾向,但却把对血汗工厂的谴责上升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国有与民有差别的政治高度,并且将效率与企业的发展对立起来,反对将效率高低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全篇充满道德义愤,但缺乏基本的理论逻辑,也违背了一些经济学的常识。

首先,无论国有还是民有,都与姓社姓资无关,就如同市场经济一样,“资本主义有市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用主义的标签替代问题的讨论,就不是应该提倡的方式。第二,作者认为“企业追求效率(即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不断积累’这一资本主义核心法则的逻辑延伸”。把企业追求效率认定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法则,难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有好像都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企业,这种标签毫无意义)不需要追求效率,或者说民有企业是资本主义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国有企业就不是?国有企业不是利润最大化,那靠什么在市场中竞争呢?第三,效率虽然不是评价企业唯一的标准,但却是市场竞争中的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企业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但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也是发展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生产的文明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原始资本主义阶段,血汗工厂普遍存 在,而现在却主要存在于欠发达国家。不是说欠发达国家就理应存在血汗工厂,而是说血汗工厂的存在取决于发展的成熟程度,作为现代文明国家,不管处于何种阶段,都理应消除血汗工厂,但消除的方式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规则,而不是偏离效率。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成熟也越来越要求企业不仅要有效率,还必须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与姓社姓资和国有还是民营都没有直接关系。第四,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其实并不重要,企业家和投资人最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存在。因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如果一个企业不讲效率也能生存,那也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不是任何人主观标准可以决定的,犯不上我们告诉企业效率究竟是不是最重要,也不需要在到底怎样评价企业的优劣上争论不休。市场就如体育竞技场,刘翔能不能得第一是评价出来的吗?第五,资本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只要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上,按统一的规则参与竞争,就不应另立标准评价好坏,即使资本的本性是不顾人的价值片面追求利润,那也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之下的行为,为何血汗工厂在欠发达国家存在,根源也在于制度的约束不力。第六,文章的结尾处的结论性总结把效率与人民福祉对立起来的说法? 彩呛艽直┑摹>没疃紫染褪且残剩宰钚〉耐度牖竦米畲蟮牟觯馐蔷没疃幕竟媛伞V挥行侍岣吡耍庞锌赡艽俳嗣竦母l恚挥行适裁匆蔡覆簧稀N颐亲懿荒茉倩氐健澳缁嶂饕宓牟荩灰时局饕宓拿纭钡穆呒先グ桑?SPAN lang=EN-US>

发表意见讨论问题应该体现社会的成熟和人的理性,尽量避免情绪化,才能使刊物发挥开启民智的作用。该文作者在文章中的一些煽动性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就可能将问题讨论引向非理性:“在全球化浪潮下,私人资本的狂奔,相伴随的是血汗工厂在欠发达国家的复苏,在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的地位也江河日下。这一切,都假‘效率’之名而行,被装扮成增长的代价”。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尽可以批判,包括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确实暴露出了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中的深刻矛盾和危机,但也应对全球化做出全盘否定的结论,如果要全盘否定至少需要必须的论证吧?其中作者特别提到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的地位江河日下? ?/SPAN>好像是一个不需证明的公理,这种大批判式的观点也缺乏事实的支撑。——一位读者


我的回复:

读者朋友:

你好。非常抱歉这么晚才回复你的来信,我要首先表达我收到你的来信时的感动,一位读者,能用比原文还要长的篇幅来批评我的文章,这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荣耀,也是我为《南风窗》工作最大的快慰之一。这本杂志有最好的读者。

你认真地来信,我也认真地回复,不可避免的要有反批评之处,如果言辞显得强烈了,还请你别介意。另外,你的来信有乱码,有一部分看不到,但应该不影响对你本意的理解。

准备好了吗?

第一,你批评我的文章“用主义的标签替代问题的讨论”,你的来信中称我的立意“有悖于深化改革的大方向”,这就不仅是使用主义的标签了,而且像是在扣大帽子。好在我一点不在乎这个帽子。

请问,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改革就是改变一下的意思,可能改得好了,也可能改坏了,改坏了就得再改过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有一种趋势,把改革玄幻化,只提改革,却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实是要挟改革之名行苟且之事。改革改得奴隶制都回来了,难道还不能反思一下吗?还不能反对一下吗?难得还要不顾一切地“杀开一条血路”直到尸横遍野吗?

改革这个词不允许被挟持,改革不能变成“改革邪教”。其实,《南风窗》早就对此刊发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个老读者,请找2006年年终特刊,当时我就曾以《改革是个中性词》为题梳理了上一次改革反思,对改革的邪教化倾向做出了批评。当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言辞没有这么激烈,我们私下交流就无所谓了。

我很遗憾《南风窗》的读者会持如此偏狭的立场,对改革等基础概念的理解如此僵化。这种教条化的倾向正是我要批评的。

另外,你也提到我的观点“违背了一些经济学的常识”。你这个观点犯了同样的错误,现代经济学不是什么真理,而是一种文化建构,如果你的阅读范围更广一些,就会知道挑战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学者不在少数。在这里,我不想说得太过肯定,但我要说,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很可能是错的,是违背常识和人性的。市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市场同样是个文化建构,市场不是经济学家说的那样的,更不应该是经济学家说的那样的。

你后边还提到了全球化的大趋势,一样的问题,留待下面再谈。

第二,谈谈效率。效率这个词可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利润最大化,二是资源使用效率,即投入产出比。如果是第二层意思,那么无论什么所有制的企业,都应该追求,至少我们都知道节约是美德、环保是美德。

在《企业为什么而存在》这篇小文里,我说的效率是指利润最大化。这就跟本文的意旨直接相关了。事实上,本文与上一期的《为什么要增长》是一贯的,本意是要讨论人类社会经济生产的目的,人与生产的关系,经济生活在人的生活中的位置,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应该如何组织这些宏大话题。因为文章容留小,不能展开。你概括的“作者的本意是要批判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不顾劳动者作为人的需要的倾向”,也对,但过于片面了。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在竞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不要忘了,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选项。社会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也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有过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历史。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式微,资本主义失去了自我修补的动力和能力,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更应该认真反思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总结得失,以便为将来提供镜鉴。

两种制度代表两种取向,争论的核心在人的位置,资本主义的逻辑是资本的不断累积,人就不可避免异化(alienation);社会主义承认人是目的,一切生产围绕为人服务这一目的组织。于是在社会主义下,会出现“单位”这种共同体式的组织,单位是一种不服从于利润最大化和资本无限积累法则的企业。

对人而言,尊严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的社会,故而,单纯的社会救济是不够的,企业还要承担安置人的功能。这就是我文章中提到的为旧社会留下的妓女特地建长安置的历史经验。

总之,毛泽东时代的企业和人的经济生活完全颠覆了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是更具有人性化色彩的,符合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过去的30多年,我们看到了进步,更看到了倒退,从人的社会向丛林的倒退。社会主义的企业需要民主化的管理才能实现他的正常运转,这个因素的生长与消亡直接导致了后来国有企业的命运。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多谈了。

注意,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试验,从未在现实中完整地实现过其设想。但部分的实现足以表明,这是一种选择。在资本主义遭遇重大危机的时侯,更需要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指引。

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文革期间也不例外(所谓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是一个无耻的谎言)。看看中国今天的生产能力,如果我们不加入所谓的全球化体系或以更有尊严的方式加入,那么就会有海量的被白送给西方的产品留在国内。事实上,中国应该已经具有了初步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为什么中国人还要像牛马一样活得这么苦(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中国人之一)?为什么还要为了所谓的利润最大化牺牲一代代人牺牲青山绿水呢?难道这种状态而不是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目的?

第三,阁下认为血汗工厂是不好的,但坚持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你的理由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生产的文明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谬论,不客气地说,是被所谓主流自由派洗脑的结果。不知道你多大年纪,如果年轻的话,找老工人问问,毛泽东时代的煤矿企业有一切该有的设施,工人下井挖煤,上来洗澡,回家吃饭抱娃,休息好了晚上可以去看电影。改革以来的煤矿呢?你懂的,我不多说了。

你的这种认识,是谁提供给你的呢?这种意识形态工具从来是不缺乏的。在经济学领域,后殖民时代就有现代化理论、发展学、全球化理论,讲什么雁型结构、后发优势、国际分工;相应地,你也可以去看作为批判性回应的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在文化领域,从无耻的“白人的负担”说,到东方主义,再到历史的终结和所谓的普世价值等等层出不穷。一切不过是驯服发展中国家,让发展中国家供养西方。可惜的是,你还真就信了,不光是你,很多人都信了。个中原因,我探究过,还不系统,这里也就不讲了。

你突出地提到了全球化。我告诉你,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是1980年代才有的,全球化改名之前叫帝国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就是帝国主义的历史。有了全球化概念后,便开始重写历史,也重新设计未来。这是新自由主义浪潮的一部分,是意识形态战争的一部分。

全球化的结果,表面上看就是我说的,血汗工厂在发展中国家复苏(发达国家其实也有这个现象),同时发达国家的工人地位江河日下。我很惊讶你对这个描述还有疑问,难道你没有在媒体上看到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吗?没注意到99%与1%的战争这个战斗性的口号吗?

一个小细节,你以刘翔为例,将企业竞争和竞技体育相比较。但你是否记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伟大的理念?建议你读一下不久前我的同事采访姚明的文章,姚明说,我们误解了体育,体育不光是竞技,还是教育的一部分。请重视这个大块头的大智慧。

最后,通读你的来信,感动之余,更觉忧虑和紧迫。你的表述通篇充满了以理性为掩饰的偏狭,我更感到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所担负的“开启民智”的责任。我应该多说多写,多做一份自己的贡献。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有无数个你这样的人持这样一种偏激但自以为是理性和包容的世界观,这是市场市侩主义泛滥的恶果,是黑猫白猫邪论肆虐的恶果。这是至少要花一代人的时间来重建的文化重任。

也希望你认真对待这些你所不了解的知识领域和对社会的观察认识,如果能对你有所帮助,我不胜荣幸。对了,建议了解一下霸权(Hegemony)这个概念,会帮助你想明白为何你作为一个这个社会的被压迫者(我猜的,我主观地认为当官的或者做生意的没心思写这么长的信来跟我讨论一篇小文章)会满脑子装着为压迫剥夺你的人辩护的道道。

因为你没有留下名字,所以我既是给你回信,也是给诸多和你类似的人写这封信。我会将这个交流贴到博客上,希望更多有缘人看到。

祝好。

李北方


《企业为什么而存在》:http://linan2048.blog.sohu.com/206971250.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104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企业  效率  私有化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