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韩毓海文集

韩毓海:新世界史观、金融霸权与大国兴衰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7 鲜花数:47


新世界史观、 金融霸权与大国兴衰
□韩毓海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5月1日
  地缘政治与社会组织创新
  电视系列节目《大国崛起》引起了深刻反响,也带出了一系列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我只是作为一个观众或者局外人谈一点意见,希望专家批评指教。
  首先,这种反响显示了当今中国观众对于世界史知识的渴求,也显示了当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这些年所取得的扎扎实实的成绩(尽管这种成就在电视片中所呈现出来的还非常有限),而在它背后,

韩毓海:人民是我们的观世音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01 鲜花数:16


韩毓海:人民是我们的观世音
 

  (载《人民日报》2007年2月2日,访谈者:杨凯,此为全文)
      根据1930年代左翼作家叶紫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星火》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创造了收视率的高峰。一部1930年代中国农村题材的作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2006年底,《星火》总编剧韩毓海先生就中国现代史和农民革命,叶紫的创作以及“三农”等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访谈,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
 

韩毓海:《星火》编剧手记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83 鲜花数:27

韩毓海:《星火》编剧手记

         上部分,导演、演员重点是要掌握立秋、梅春、继业、启蒙、灯笼的成长过程,社会地位给他们打下的阶级烙印,另外,陈天福心理的变化这一戏剧性,要与何念祖争风头,但最终被老谋深算的何念祖装在了里头这一点。
  这里要写出水浒的风格,突出何念祖的手段高强,假仁义道德,要把陈天福的小算盘和何念祖的老谋深算、道貌岸然表现出来。
  当年的书生意气,最后在残酷的历

韩毓海:我们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梁生宝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674 鲜花数:11


我们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梁生宝
文/韩毓海
  ·编者按·  给弱小者以力量使其前行,这是重读《创业史》新的收获。  因为无所畏惧,弱者在心理上比强者更开放,因为在抗争中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丧失。  梁生宝的艰苦“创业”,显示了鸡毛上天的可能。面对梁生宝,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对他们的指责,而是为他们的前行尽绵薄之力。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刘蕴华(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

韩毓海:和谐社会 得民心者得天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3 鲜花数:20

韩毓海:和谐社会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辑:黄维
  5月17日,作家韩毓海做客人民网文化论坛,以“用‘天下观’解‘民心’”为题,纵论天下,以历史、地理、政治、哲学的眼界谈天下兴亡的契机。我有话说韩毓海:得民心者得“天下”   【主持人】新书为什么取名叫做《天下》?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吗? 【韩毓海】“天下”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层次的意思:一个方面:“天下”是指天底下所有的土地,是一个地理的意思,也可以说很大

韩毓海:1954,《红楼梦》讨论再回首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06 鲜花数:26

 
“人心似水,民动为烟”
              ——1954,《红楼梦》讨论再回首        韩毓海
《红楼梦》是中国最杰出的小说。晚清时代,北京文士对《红楼梦》的热爱就已经到了“开口必谈”的地步。而在整个20世纪汗牛充栋的对《红楼梦》的研究中,有这样几个名字大概是最不能忽略的:毛泽东、胡适、俞平伯、蓝翎和李希凡

韩毓海:鸦片战争、公行制度与工业革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53 鲜花数:31

韩毓海:鸦片战争、公行制度与工业革命
作者:韩毓海
The Opium War: the Cohongs and the Asia Imaginary
  “我们想起来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以激励别人。”――卡尔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文1版,第88页注25)
  无论在马克思主义还是现代化论(韦伯、费正清以降)的解释视野里,鸦片战争是中国乃至亚洲从“传统”、“封闭”(帝国、儒教、宗法、闭关自守、自给自足),走向“现代”、“开放”的历史转

韩毓海:“民主化进程”还是“种族化进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51 鲜花数:12

韩毓海: “民主化进程”还是“种族化进程”?
   2000年3月18日的台湾选举,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党――中国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垮台。实际上,由于李登辉代表的“国民党本土化”势力的推波助澜,这种垮台并不格外令人吃惊。但是,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的背后,却留下了巨大的危险,那就是使种族分离主义,甚至是使极端“排外主义”(所“排”主要对象当然首先是中国大陆和“大陆人)崛起,这股势力甚至不能排除有从极端种族主义走向法西斯主义的可能—

韩毓海:真正疾病的起源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6 鲜花数:11


  出于对“疾病就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一历史真实同样洞彻的理解,伟大的卡尔•马克思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推动的扩张过程天才地视为“疾病”的扩散。或许更为天才的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马克思在1853年为美国《每日论坛报》所写的关于鸦片贸易的一系列专栏文献中,将英国输入到中国的鸦片称为一种药物,一种“麻醉剂”。由于马克思将这一药物的奇妙功效比喻为“仿佛先要麻醉那里的人民,然后再将她从麻醉中唤醒似的”,我们就完

韩毓海:美国南北战争“违宪”吗?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856 鲜花数:26

       美国人的灵活可以有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南北故争为例证。1999年,朱熔基总理访美期间谈到台湾问题时,曾经提醒美国不要忘记自己以南北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但是,美国的许多政治家的确忘记了这段历史。因为他们忘了,如果美国坚持认为:中国若诉诸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就是违反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话(这是多么荒唐的逻辑),那么,实际上,早在140多年前的1860年代,美国历史上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总

韩毓海:理想化美国与妖魔化中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32 鲜花数:22

回过头来看,今天中美关系的僵局是美国一手造成的,但是无庸讳言,我们自己,特别是许多博学多情的知识分子对美国的理解,同样也是僵化的、浪漫的、充满幻想的――特别是情绪化的。经常产生一些一厢情愿、似是而非的荒唐念头,其见识往往还不如没出过国的老百姓,就不足怪。例如,“美国是法制国家”(其实中国的秦朝就已经是“法制国家”了),美国能有今天,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一部十全大补的民主大法保证自由人权的结果(好象中国只要有了这么个东西

韩毓海:“近代的超克”及其变奏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70 鲜花数:13

韩毓海:“近代的超克”及其变奏
“近代的超克”是个老问题,它在日本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面相或者表现形式,甚至构成了现代日本思想和知识的“主旋律”,而且,这个“主旋律”与日本不同时期的现实的结合,更构成了日本不同时期丰富多彩的思想“变奏曲”。在中日关系新的历史背景下,我愿进一步谈谈这个重要问题。
缘起
日语中“近代”一词相当于我们所谓“现代”(日语中较严格的用法是:明治维新至败战为“近代”,战后至今为“现代”),“近代的超

黄平 姚洋 韩毓海三人对话:1980年代的思想文化脉象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92 鲜花数:19

1980年代的思想文化脉象
黄平 姚洋 韩毓海

  姚洋(后面简称“姚”):今天该讨论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时期了。  黄平(后面简称“黄”):从文化思想或者广义的文化层面,当然还是回到1980年代思想解放,后来有人总结为“新启蒙”,实际上就是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并没有“新启蒙”这个说法。思想解放是在三个层面展开的:一个是指导思想层面,要不要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是政策层面,要不要坚持按劳分配,农村是要不要分田、工厂是要

韩毓海: 错误的法国大革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14 鲜花数:15


某种正在流行的现代性叙事的“普及版”,今天是以一系列叙事构成的:文化保守主义(无论是回归传统“文化秩序”还是“上帝的秩序”、“自然的秩序”、“历史理性”都一样),经济自由主义(按照财产和产权重新恢复划定社会等级),政治改良主义(建立由科层官僚和经济新贵族联合执政的“精英政治”),而在历史流域,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是:这个现代性叙事普及版最突出的部分是对所谓“英美式现代性”“普遍价值”的讴歌与“法国式现代性”的离经叛道

韩毓海:大雨落幽燕——知向谁边?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00 鲜花数:18

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

韩毓海:大雨落幽燕——知向谁边?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历史上,对燕赵大地、京华烟云的感慨万千,我以为以此诗词为最。

  北京的新生的确始于1917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1918年8月19日,一位岳麓学子来到当时的北平,他在北大图书馆默默读书,在《新青年》激扬文字,倘佯于北海的漫天雪花,这位寒素的青年不知是否遥想过当年那些千里走单骑的北国豪杰。多年以后他回忆当年的琼

作者简介

作者韩毓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著有《天下—江山走笔》、《五百年来谁著史》等。 韩毓海是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著名学者。坚持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宏观思考。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