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韩毓海文集

韩毓海:天下兴衰事,江河万古流--韩毓海教授访谈录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56 鲜花数:11

天下兴衰事,江河万古流——韩毓海教授访谈录             官无封建 吏有封建          问:您在新著《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谈到了近世中国历史关键点的问题,您认为中国历史的关键点都有哪些?          韩毓海:历史的实质就在于变化,而只有抓住历史变化的关键点,方能透悉历史规律——即变化之所以然。          考察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整个汉代乃至古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就在于上层贵

韩毓海:“天道”与“治道”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65 鲜花数:28

“天道”与“治道”
——岁末话“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

  一
  远古时代,古人经常观察到的是天象。应该说,在没有把握人类社会自身的规律之前,古人对于“天道”——即天体运行的规律已经有了较为精确的把握。通过观察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古人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至于“年”的概念,最初是由于庄稼成熟的季候而形成的。不过上古时代,“年”与“岁”又是不同的,或者说,起初“年”和“岁”

韩毓海:朴素的政治,朴素的文明--在其新书《天下》发布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6 鲜花数:16


朴素的政治,朴素的文明[1]
韩毓海

(本文为韩毓海教授在其新书《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发布会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向我们走来了。
面对空前的机遇、空前的挑战,正在兴起的中国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一,边疆问题,二,民生问题。
从国内看,发展边疆、建设边疆,这乃是基于三大需要:第一,只有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国家能力;第二,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只有切实改善并解决边疆地区各

韩毓海: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道路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00 鲜花数:13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道路
韩毓海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对我国的影响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历史进入空前大变革时期。中国必须把主动应对这一世界大转变、实现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变成我们的自觉意识。    处理和应对当前危机的先决条件,首先在于必须正确认识这场危机发生的根源。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以下三

韩毓海:写毛岸英是怀念的过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89 鲜花数:29


韩毓海:写毛岸英是怀念的过程


来源:《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访谈   2010年12月20日
 采访者:崔银娜


电视剧《毛岸英》火起来,韩毓海笑谈是沾了“我爸是李刚”这件事的光。作为一个编剧,韩毓海谦虚地说自己是业余的。在《毛岸英》之前,韩毓海做编剧的电视剧已经有好多部了,其中电视剧《星火》还创下当时央视8套的收视新高。
韩毓海说自己编剧是业余的,只是就职业而言,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授。采访韩

韩毓海:主权货币与现代国家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0 鲜花数:23








北大讲演:主权货币与现代国家http://www.news365.com.cn/jy/201003/t20100322_2654535.htm


日期:2010-03-22 作者:韩毓海 来源:文汇报
 

    中国与西洋之间真正的“大分流”就发生在1570年代之后,因为从那个关键时刻起,西方不但在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中产生出民族(国民)国家政体,且更要紧的是:西洋国家通过发行信用的手段为战争牟取财政资源,从而推动了围绕着国家生存而建立起来的金融业的发展。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增订版自序--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支配历史的“大事因缘”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05 鲜花数:17

60多年前,陈寅恪先生曾经用“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来颂扬宋明儒学的发生之于中国历史的划时代意义,而笔者学识浅陋,至今还难以理解他的这番高论之陈意所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百姓如我者,同样是6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在黄土高坡的低矮窑洞里所说的话,却如悠远的雷声,时刻警醒着我们,告诉我们何谓佛陀、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支配历史的“大事因缘”……

 

韩毓海:从中国与东亚历史中建构世界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5 鲜花数:21

韩毓海:从中国与东亚历史中建构世界
来源:文化纵横  作者:韩毓海
中国人被称为历史的民族。但是,在1837年的《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却认为:世界史尽管开始于东方,但东方人却对历史没有“自觉”。因此他说:亚洲和东方的历史只有放在西方的精神-意识形态理论框架之中,才能得到理解、解释、说明和评价。
迄今为止的世界史大都是在西方精神-意识形态——或者说“西方中心主义”的框架下被叙述的。而中国和亚洲可以被“恩准”进入这种世界史叙

韩毓海:中国六十年,我们做对了吗?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7 鲜花数:15

中国六十年,我们做对了吗?
韩毓海 
        虽然历史不接受假设,但总有人用“假如”这样的句式来怀疑某些历史阶段的选择,那么,新中国六十年,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走过来?     《世界博览》:有人说:如果建国初期中国不贸然参加抗美援朝,就不会被西方世界如此长期的封锁,新中国就不会与世界长期隔绝,这样我们的发展就会快得多,今天看来,抗美援朝究竟有什么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当

韩毓海:曼哈顿的秘密(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59 鲜花数:11

纽约大学在曼哈顿的百老汇大街上,往北徒步二十分钟是第五大道,往南徒步二十分钟是华尔街。下午跑步锻炼身体,经常遇到游客打听帝国大厦怎么走,回答就是“请跟我来”,因为我跑步的起点是位于八街上的华盛顿广场,再以第五大道与三十四街交汇处的帝国大厦为转折点折返。住在曼哈顿这种地方,其实只能以阿甘那种自虐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即如同被狗撵着一般在大街上跑动不止。

韩毓海:货币主权与国家之命运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53 鲜花数:20

货币主权与国家之命运

韩毓海

    摘要:唐宋之变,中国率先进入现代社会——国家货币的支配与以周礼逻辑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开始带动亚洲和世界向现代转变。但货币杠杆终未能撬动国富民强之前途,其根源在于国家能力——基层组织动员制度的缺乏以及货币主权的付诸东流。历史与现实揭示,中国要解决现代问题,就必须有独立的货币主权。
 
一、唐宋之变:货币杠杆开启现代经济

    早在1000多年前发生的唐宋

韩毓海:回首射雕时,万里暮云平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42 鲜花数:23

回首射雕时,万里暮云平

韩毓海 

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需藉中国铸造,绸缎绢布之色衣,惟恃劫掠。今既誓绝侵犯,故虏使于乞封贡之初,即求听伊买卖充用,庶可免于盗窃。
——王崇古《确议封贡世宜疏》(1571年)

明以降500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危,不仅仅是来自于海洋,而且还始终有来自北方的大陆问题。如果说海洋朝贡贸易体制,是明代稳定周边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那么,大陆条约体系,则是清代稳定北方大陆的基本政策。

韩毓海:“当中国称霸海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62 鲜花数:11

“当中国称霸海洋”
 韩毓海

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而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蓬莱仙岛。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名刹。
——琉球国钟铭文(1570年前后铸造)

1490年,当欧洲人开始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的时候,这其实比明代开始的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航海已经落后了80年,而且,它比明代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也差不多落后了65年。布罗代尔曾经问道:

正当欧洲因所谓百年战争而出现经济大衰退的时代,如

韩毓海:黄仁宇为什么要讲毛泽东的好话?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4 鲜花数:22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改革了中国的农村,创造出一个新的低层结构,使农业上的剩余能转用到工商业。中国今后的趋向,也能从这基础上发展。其目的是根据各地区的条件,使全民就业。    —黄仁宇     (一)      “桃花扇底说前朝”,我们今天重讲大明旧事,这究竟对今天有什么意思呢?这自然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努力去认识我们自己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与500年历史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民族这最近500年的历史中,当然是有许

韩毓海:“中国道路”与世界史问题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49 鲜花数:26

“中国道路”与世界史问题

(本文系作者新著《五百年来谁著史 第一卷 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的第九节)

载《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16日

韩毓海

1567年是世界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它被称为“隆庆元年”。这一年,明隆庆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昭令“朝野上下率皆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根据Flynn和Giraldez的统计:自16世纪中叶起,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

作者简介

作者韩毓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著有《天下—江山走笔》、《五百年来谁著史》等。 韩毓海是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著名学者。坚持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宏观思考。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