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刘伯松文集

美中经济战略对话结束后的联想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64 鲜花数:17






美中经济战略对话结束后的联想






刘伯松








美中经济战略对话中方让步不少
美中第二轮经济战略对话结束了,中国多方让步才能成功地过了财长一关,还有国会一脚,花样繁多,恐怕不易渡过。
本来嘛,对话定调交流多于谈判,北京还是在开会前,签了价值326亿美元的采购单,给美国送个大礼物;同时,在会议进行中,北京也在开航权、金融业和能源业等方面开放,给了美国不少甜头。这些都令使美国金融商界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的,前金融界高盛公司(Gold

美国,历史会这样记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7 鲜花数:9

 
美国,历史会这样记载!
-------------------------------------------------------------------------------- 刘伯松(蒙特利尔)  
 历史将会这样记载: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错误:错在发动战争前,没有一个战争理由,这是一场非正义的非法战争;错在侵占伊拉克后,没有一套重建伊拉克的计划,违反《日内亚公约》,占领国具有保护及供给占领地人民和财产安全的责任。
大家也许还记得,布什和他的战争班子发动伊拉克

温家宝同文艺家谈心(讲话整理)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82 鲜花数:21

 
温家宝同文艺家谈心(讲话整理)
温家宝
(这是温家宝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经济形势报告中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部分。发表前作者根据记录整理,作了文字修改。)
我没有稿子,准备了一点素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引证。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今天我是来跟大家谈心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讲,可能还要求你们用心创作,用心演出。许多老的文

美国后院向左看齐?  ——从厄瓜多尔总统大选谈起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73 鲜花数:12

 
美国后院向左看齐?            ——从厄瓜多尔总统大选谈起     
       刘伯松(蒙特利尔)
      上周日举行的拉丁美洲厄瓜多尔总统大选,代表左派势力的科里亚(Rafael Correa),以14%票的差距,轻易取胜,击败亲美的香蕉大王诺布亚(Alvaro Noboa),当选总统。这是随月初尼加拉瓜民解阵线候选人奥蒂加

《纽约时报》在重写伊拉克战争历史?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67 鲜花数:8

      911五周年了,伊拉克战争也有3年半了,大家也许还记得,当时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有二: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时可以落在恐怖主义分子手中;二,萨达姆和袭击纽约双塔和华盛顿五角大厦的盖依达(基地)有关,非得把他推翻不可。这两个战争理由布什本人和他的官员们不知说了多少次,其他好战的专家学者和专栏作家更不知推波助澜多么久。这些资料都可随时在网上查到的。
    911五周年了,伊

美国:一个充满恐惧的国家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5 鲜花数:14

美国:一个充满恐惧的国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刘伯松(蒙特利尔)
《今日美国》披露,在美国总统布什指示下,国家安全局正在收集美国人民的每一个电话记录。如此措施,在一个号称自由、民主、人权的国家,人民的反应,说来也真令人难以置信!《华盛顿邮报》和ABC电视台的民调显示,60%的人说“好的,那你就听吧!”而《新闻周刊》和《今日美国》的民调结果也有40%愿意放弃隐私权和法律程序。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今天的美国人作出如此反应?
美国毕

美国社会逐渐走入神权状态了?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8 鲜花数:11

刘伯松来稿:美国社会逐渐走入神权状态了?
民主社会最不易应付的恐怕是狂热份子或极端份子。顾名思义,他们往往为达到目的而不顾一切手段;当然,他们的字典里决不会出现什么“商讨”或“妥协”这些字眼的。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尊重少数异议往往变成容忍违反民主言行,最后,可能连自己的发言权都会遭遇压制甚至消失。一句话,主流社会可能被这些少数狂热份子绑架的。
今天,一群属于主流宗教,并来自主流社会的少数基督教宗教极端份子企图控制和垄断整个

伊朗战争:伊朗制造核武器?我们又来了?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240 鲜花数:33

伊朗战争:伊朗制造核武器?我们又来了?
刘伯松

近日来,战云漫天,紧鼓密锣,另一场战争似乎近在眉睫。那可又是一场中东战争,一场再针对穆斯林的战争,一场毁灭性更大、意义更深的战争——伊朗战争。

以色列政府巴不得马上动武,伊朗政府也叫喊“尽管放马过来吧!”但战争理由何在?是否又是一场基于天大谎言的战争?

下面两篇译文,多多少少给我们揭开战雾背后的一些真相。(译者:刘伯松)

(美)E。马戈利斯:《伊朗的核武器:新瓶装的旧谎言》

以色列海豚级潜艇

刘伯松:卡扎菲被立即处死后的一些感想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295 鲜花数:16

卡扎菲被立即处死后的一些感想
刘伯松


卡扎菲死了。卡扎菲是谁?

找一个适当的答案确是不易,生前如此,死后也如此。美国雷根总统说他是只“疯狗”,后来西方又称他为他们的一个“好坏蛋”。非洲一些领袖赞他为“王者之王”,他却自称为“利比亚……兄弟般的领袖和指导员。”总之,怎么样称呼或形容都对,也都不对;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看法与意义。他的个人性格和对国家贡献也一样混糊不清。最后的死,立即

刘伯松:伊朗在美策划暗杀沙特驻美大使阴谋?——另一场战争的可能性?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273 鲜花数:26

伊朗在美策划暗杀沙特驻美大使阴谋?
——另一场战争的可能性?
刘伯松


远的不谈,美国自越战以来,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不管远近,也不管大小,都会预先制造一些事件,更严重的,甚至还会编个故事,谎言连篇,作为战争的理由。举两个最明显的例子吧:上世纪60年代越战的所谓“东京湾事件”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美国政府又是一个民选政府,因此,它在外的一切军事行动必须要“符合(美国)法律”,并必须有“充分(战

刘伯松:谈谈美国政府的国家暴力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192 鲜花数:13



谈谈美国政府的国家暴力
刘伯松

在西方,“国家暴力”(state violence )一词,通常是用在法西斯、纳粹和极权等国家的;这种名词用在民主国家,尤其是美国,一般是出现于一些边缘刊物或网络,而出自名人之口如诺贝尔得奖者几乎是没有的。

为北爱尔兰和平运动奋斗多年而获197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马奎尔(Mairead Maguire)以“国家暴力与杀人不是答案”为题给2009年另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封公开信,让人眼睛一亮。她说:“……,暴力和复仇

珀乌咖拉:西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谎言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242 鲜花数:19

珀乌咖拉:西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谎言
刘伯松

基于“保护责任”(R2P)原则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里的“禁飞区”、“保护平民”等词,在利比亚战争进入第四个月时,几乎已没人提起,因为这个决议早已变质,伸展至“定点暗杀”和“政权更换”了。

但我们对利比亚的知识几乎可说是一无所知,而且只能听到官方的一面之词;近来,我们看到它的另一面,虽然姗姗来迟,却能进一步暴露西方的虚伪和霸道。因此,在大家关注卡扎菲后利比亚的同时,我们至少可以了

刘伯松:利比亚这一场不该打的战争及其他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138 鲜花数:11

利比亚这一场不该打的战争及其他
刘伯松

伊拉克这一战是不该打的,但终于打了,而且没完没了打了8年;利比亚这一战也是不该打的,转眼间也打了70多天了,何时结束如何结束仍没个准。

西方攻击利比亚已经超越它的法定范围。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决议旨在“保护平民”。但今天它已演变成一个轰炸军事行动,不但威胁到它声称要保护的平民,而且已升级至“定点暗杀”和“更换政权”的地步了。

利比亚战争升级或西方国家越线

 
英国阿帕奇攻击

奥巴马的利比亚战争:一场纯为美国利益的战争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498 鲜花数:16

奥巴马的利比亚战争:一场纯为美国利益的战争
——谈谈奥巴马的利比亚演讲
刘伯松

利比亚战争10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为美国新一轮的军事行动辩护,认为一旦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遭遇威胁,美国是有权以保护它们为理由进行军事行动的。

但整篇讲词里,奥巴马并没有详细阐述这些“利益和价值观”是什么,也没有向美国人民详细解释他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标的权力基于什么,更没有进一步向国会寻求授权的一票(根据美国《宪法》,只有国会才有权宣

“禁飞区”、“人道主义干预”和它的虚伪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227 鲜花数:14

“禁飞区”、“人道主义干预”和它的虚伪
刘伯松

21世纪的新国际战争准则R2P(“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R2P)是“人道主义干预”(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的基础,意在避免和停止任何种族灭绝罪、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发生。但它的条件仍然混糊不清:多少人死亡才算是?几百几千几万?谁说了算?今天是利比亚,明天呢?

“禁飞区”是战争行为吗?


“他们说我不会被瞄准的……”

这之前,法英美3国首先成功地说服阿拉伯联盟在

作者简介

作者刘伯松: 执教35年,现退休,学无止境,或思旋天地,或游览天下,乐趣无穷。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