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韩毓海文集

韩毓海:毛岸英的一生,是吃苦的一生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70 鲜花数:43


 

韩毓海(资料照片)

 

电视剧《毛岸英》剧照(资料图片)
访电视剧《毛岸英》编剧之一韩毓海
    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曾经轰动一时的《毛岸英》再度赢得肯定,荣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毛岸英》的编剧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毛岸英身上的朴素美德,赋予了这部电视剧以生命和价值。
   &nb

韩毓海:读书人别被老百姓惯坏了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0 鲜花数:10

读书人别被老百姓惯坏了
来源:《北京晨报》2011年8月30日
韩毓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教育教养学部特任助教授、韩国高丽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他编剧的《毛岸英》荣获飞天奖一等奖。

提起韩毓海,不能不提到《五百年来谁著史》,作为一本普及型学术著作,从去年到今年,它的销售量已突破17万册,堪称是出版业的一个奇迹。
  因为观点不同,大多媒体对此选择沉默

韩毓海:中国的发展超越之路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04 鲜花数:14

韩毓海:中国的发展超越之路

作者: 韩毓海 来源: 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摘要:资本主义市场的弊端,并不是所谓的“生产和交换的无政府主义”,而是资本家的控制和垄断,而社会主义,也不是指取消市场,由国家来控制生产和消费,而是创造一种机制,在扩大劳动者福利和消费的同时,不断刺激生产和市场的扩张、不断破除资本家阶级对于资本的垄断。

发展、超越中国传统文明和马克思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但在近代落伍了。从文化上看,则是由于旧的传统

韩毓海: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道——《人间正道》挑战西方话语权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06 鲜花数:19


(本文是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的《人间正道》一书的上篇引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我们正在走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道路。

                                      

韩毓海:洞悉死生之道,重振中华武德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07 鲜花数:21


洞悉死生之道  重振中华武德

韩毓海

(本文摘自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的《人间正道》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拒腐蚀,永不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就是毛泽东夜不成眠,写给人民军队、普通战士的诗,其中讲解的,也就是武德。反过来说,如果人民军队不能吸收最好的人才、不能实行最先进的制度,军人丧失了荣誉感,进退凭亲贵、赏罚依

韩毓海:中国共产党是扭转“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力量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63 鲜花数:35

    本文摘自韩毓海、王绍光等合著《人间正道》一书,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定价39元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上,所遭逢之困厄抑郁、艰辛挫折,可谓难以计数。然而,上下五千年来,却没有一次艰难遭逢,可以与近代中国之命运遭际相比拟。
近代中国所遭逢的,乃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所谓“数千年所未有”者,便是指近代中国的双重困境:非但在“实力”上打不过西方列强,

韩毓海:百年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92 鲜花数:15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就是深入基层,在基层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血肉联系,把土豪劣绅和黑社会掠夺的剩余夺取过来,一举结束了国将不国的“江湖”局面。而最大文化成就之一,也就是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特别是革了儒家精英政治、士大夫政治、封建等级政治的命。中国共产党人超越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人的问题,而不仅是物和生产资料的问题;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治理模式。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第三次大转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为标志的,它是对第二次现代转型的批判和扬弃。

金融侦探捅破嗜血华尔街资本秘密(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06 鲜花数:28

韩毓海:曼哈顿的秘密
.

.

.

.
编剧赵华按语:
当学院派书呆子仰望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那只神秘的“看不见的手”,幻想着它每天都在基于人性之私“自动”配置资源的“神奇法力”之时,华尔街老牌金融侦探“皮大卫”笑了。知道是谁在为臭名昭著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站岗守夜否?哈哈,别少见多怪,恰恰是那些在美国中情局和五角大楼的“大院”里一起长大的白色“衙内”们!别意淫了书呆子们,操控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全是钱权大佬大活人们那一

韩毓海:雄关漫道真如铁(上)—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82 鲜花数:12

  编者按:在党90年发展史、62年的执政史上,人们对党的褒奖和批评从来没有中止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虚怀如谷的党,是一个勇于正视自身错误的党,是一个善于化挫折为前进动力的党。然而,一部分人却利用党的优秀品质散布错误言论,歪曲党的形象。这些人丑化也固化了党的历史,没有科学地认识到党对我国传统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发展道路的超越。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就是在对党的“三大超越”的分析中得出党人的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结论。

韩毓海:电视剧《毛岸英》编剧心得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63 鲜花数:20

摘要:写《毛岸英》是个学习的过程,首先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其次是学习毛岸英精神。毛岸英精神在于其共产主义者的品格、朴素的美德和科学的态度,他光辉的一生,将永远鼓舞、激励、警醒着我们。    写《毛岸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首先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北京大学要求学生读书,教授们一致推荐的第一种书,就是《毛泽东选集》,因为你要了解什么是中国,特别是现代中国,你就必须去读毛泽东的书。同样,理解毛岸英(这是创作《毛岸

韩毓海:文化领导权之争与中国革命的遗产(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17 鲜花数:28

摘要:文化领导权的丧失、软实力的虚弱、在世界资本主义等级体系中处在被洗脑的打工者的地位,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三大危机。决定我们今天政权合法性的,不是正统和法统,不是你认同了什么经济制度、实行了什么宪政,而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在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视野中,我们要立足于批判地继承中国革命的遗产,重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韩毓海:宪政与无产阶级国家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04 鲜花数:9

宪政与无产阶级国家
  一、中国的资产阶级与宪政
  近年来,中国的自由派一直在鼓吹宪政。他们介绍国外宪政的理论和经验、梳理中国宪政的历史,或把宪政与儒家联姻、或用基督教作宪政的思想基础,玩出了不少理论花样。这一切理论的狂热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学术的兴趣,而是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目标:建立一个实行宪政的资产阶级国家。
  中国的资产阶级一向分两种。一种是与政权紧密结合的大官僚大买办资产阶级,另一种则是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

韩毓海:迎接中国的“欧亚大陆时代”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24 鲜花数:20

迎接中国的“欧亚大陆时代”
(载《上海国资》2011年第4期)

采访者:《上海国资》           萧武
        受访者: 北京大学教授          韩毓海


1.  您在09年的时候出版了《五百年来谁著史》,以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而在新出版的《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里,您又重点论述中西部发展对中国

韩毓海:“春风到处说柳青”再读《创业史》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44 鲜花数:22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 从前有座终南山,山里有座中宫寺。有貌如苦行僧名柳青者,在庙里写书,书名叫作《创业史》。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刘蕴华(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直到1967年被强行“赶走”,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 14年。
“脚上穿着烂皮

韩毓海:远大的前途--国家转型与文化的“自觉”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8 鲜花数:10


远大的前途——国家转型与文化的“自觉”
 
韩毓海



摘要: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文化“自觉”与国家能力的增强,若资源配置不合理,则更会加剧文化上的被动。只有适时地将经济能力提升为外交、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自觉意识”,调整和改变中国总体处于主动但部分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也是我国当前转型发展最远大的前途。
 
美国的强大,首先在于强大的文化攻势
 
    英国谢菲尔

作者简介

作者韩毓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著有《天下—江山走笔》、《五百年来谁著史》等。 韩毓海是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著名学者。坚持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宏观思考。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