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刘润为文集

刘润为:“在中国第一要他多”

更新时间:2015-09-27 点击数:1754 鲜花数:51

  追溯起来,我与恩波同志的交往缘起于刘绍棠。早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因为我一直没写入团申请,班主任老师在一次班会上不点名地批评我走“白专”道路,且举刘绍

“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一生高风不染尘

更新时间:2015-05-21 点击数:975 鲜花数:97

5月18日,我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代表,去参加“保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色文化走廊之旅”活动。这次活动是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发起,由全国红色旅游办

刘润为:青玉案·怀念毛主席

更新时间:2015-04-01 点击数:1837 鲜花数:138

青玉案怀念毛主席一九九三年九月九日刘润为  当年今日心飞雪,地维断,昆仑裂。有泪如倾黎庶咽:“导师安在?”青天苍海,只有云和月。  黄流乱注西风虐,北望披靡弃金

刘润为:文艺家要警惕心灵的腐败

更新时间:2015-03-03 点击数:809 鲜花数:64

刘润为:文艺家要警惕心灵的腐败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2月28日 原题:警惕“自我天性中的渣滓”刘润为   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文艺工作者是灵魂

刘润为:学术贵族主义要不得

更新时间:2015-02-13 点击数:1158 鲜花数:51

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表达方式的通俗化、大众化。违背了这一规律,我们的学术成果即使再有份量、再有意义,也得不到应有的传播和承认。 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术领域

刘润为:迎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春天

更新时间:2015-01-21 点击数:894 鲜花数:72

  必须老老实实地向老师和同学们交底:我从未参与过高校文艺理论的教学,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了解到一些情况,所以对于端正高校文艺理论教学方向的问题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在座

关于穷人的几句话

更新时间:2015-01-17 点击数:2150 鲜花数:92

关于穷人的几句话——刘润为(原载《中华魂》2015年第1期)在最近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应当说,“惟歌生民病”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千年来,我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贬损穷人、歌颂富儿的诗文,只知道这类东西流传至今的极为寥寥,像“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类。

刘润为:我们为什么需要红色文化

更新时间:2014-11-04 点击数:1916 鲜花数:115

除夕夜,漫天风雪。躲债归来的杨白劳带回三样东西:二斤面、一对门神和二尺红头绳。民以食为天,面自然是生存的需要,然又不止于此。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大年除夕吃不上饺子,向来被

卢振川二三事

更新时间:2014-10-17 点击数:1197 鲜花数:57

我与卢振川的交往缘起于舅舅。抗战时期,他俩是亲密战友,在滦县工作期间,曾同住一个房间达三年之久。舅舅说,卢振川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只要有点空闲,就拿起书本,马列、经史子集、

依法治国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更新时间:2014-10-11 点击数:703 鲜花数:49

在人类历史上,专政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什么是阶级?说白了就是以经济地位为核心的社会地位划分出的一伙一伙的人。在当下的中国,有人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有人则不愿意。不管

革命与破坏的考辨 ——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视角

更新时间:2014-08-31 点击数:73 鲜花数:0

革命与破坏的考辨 ——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视角

更新时间:2014-08-31 点击数:1079 鲜花数:53

谁是近代中国的破坏者?  中国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在近代却遭到了空前惨烈的破坏。这到底是谁之罪?是革命者还是革命的对象?这个问题只能由历史的事实来回答。  众所周知,中国

刘润为:清新刚健自成一家 ——读旭宇的诗

更新时间:2014-08-19 点击数:812 鲜花数:41

  旭宇既是著名诗人,又是书法大家。其诗其书互为营养、互为映照,都贯穿着一种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谈他的诗歌。  上世纪80年代,我曾试图用形象化的语

刘润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更新时间:2014-06-22 点击数:665 鲜花数:4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便像血液一样渗入我们的制度、精神和行为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科学社会主义才得以在中国大地上枝繁叶茂;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才得以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刘润为:保卫屈原

更新时间:2014-05-20 点击数:560 鲜花数:37

我们一向认为,在文史研究领域,大胆怀疑的精神,标新立异的精神,是应当受到鼓励的。但是,这种精神似乎又应当与严肃、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80年代中后期,不分青红皂白地反传统曾经成为一种趋之若鹜的时髦。在相当一部分学人那里,凡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凡是代表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秀人物,都必欲谤之毁之而后快。

作者简介

作者刘润为

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受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军事科学院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和文艺学。主要著作有《文心与文变》、《文艺批判》和《潮流之外》。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