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田辰山文集

田辰山:掀开英语背后的文化纱幕,了结百年误解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45 鲜花数:36

掀开英语背后的文化纱幕,了结百年误解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在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关系上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议题,即:英语教学与“中国思想传统-英欧思想传统”比较的极其重要性;中西方思想比较应成为英语学习的必修课,原因是英语后面有一层纱幕尚未掀开。这是个具有深思远虑战略眼光的议题,中国英语教育朝着这个方向改革,势在必行。

生活中,人们之间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发生误解十分常见。同样道理,国家

田辰山:儒家思想与科技到底是什么关系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437 鲜花数:42


科学在西方只是手段

(儒家思想与科技到底是什么关系之一)

田辰山
夏威夷大学政治学博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中心主任



人们关心儒家思想与科技的关系问题,集中反映在20多年来对所谓《李约瑟难题》的求解热潮。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对此侃侃而谈。主导的观点是,儒家思想不利于、甚至阻碍现代科技的发展。[1] 国内最近一场争论是围绕杨振宁先生200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化高峰会”上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的演讲

田辰山:从古希腊奥林匹亚到北京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24 鲜花数:17

 “一”与“多”:人文奥运哲学基础
—从古希腊奥林匹亚到北京[1]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一、什么是“一”和“多”?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提出“轴心时代”的历史哲学概念,说“这是人,作为个体,通过‘超越’高度和‘主观’深度,对‘绝对物’的体验。”[2]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作为个体,对一个至高无上神(或超越物)的体验。这种特有的西方思维,可用一个哲学基础模式表达,即:“一”与“多”;“一”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物”,“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座谈会召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56 鲜花数:47

中央编译局以田辰山老师《中国辩证法》一书出版
为契机召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座谈会

2008年6月24日上午,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召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座谈会,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主编杨金海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作者田辰山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澳大利亚邦德大学东西方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创办理事李瑞智教授以及张世英等来自北京大

田辰山: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的三个“二元对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98 鲜花数:44

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的三个“二元对立”
在《“北京奥运:新闻与视角”国际传播论坛》的发言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教专家
2008年6月10日

2008年6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系举办《“北京奥运:新闻与视角” 国际传播论坛》。美联社北京分社社长韩村乐(Charles Hutzler)和日本共同社北京总局局长渡边阳介等外国媒体参加。下面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教专家、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负责人田辰山教

田辰山:在《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首发式研讨会的发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793 鲜花数:32

在《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首发式研讨会的发言
田辰山
“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新书发行式暨
“国外马克思主义现状与走势”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8年5月23日(周五)上午9-12点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首先,我想借这个机会,向中央编译局杨金海先生、鲁克俭先生,向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先生,向人民大学萧延中教授表示感谢。《中国辩证法》一书的中文版本,是跟他们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分不开的。
在一个简短的发言

田辰山: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它来自哪里?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32 鲜花数:29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它来自哪里?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专家

主题:从抗震救灾看中华民族精神
嘉宾:黄纪苏,田辰山,韩德强,张宏良,李北方,徐亮等
时间:2008年6月1日下午3点
地点:乌有之乡书社(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室)


以下是田辰山老师的发言稿: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举国上下大规模的抗震救灾在电视台和媒体报出了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中国领导人、政府、军队、志愿援助人员、严重受地震损害的四川人(包括老师和儿童)的表现都很令人钦佩

田辰山:毛泽东——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形成与成熟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52 鲜花数:18

(美)田辰山: 毛泽东: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形成与成熟【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2 【作者简介】田辰山,美田辰山,美国夏威夷大学政治学博士,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872) 【译 者】萧延中 【内容提要】尽管毛泽东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全部来源于苏联教科书的中译本,但是,那种认为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必然受到实证主义、二元论或正统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判断,则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毛泽东是从“通变”

田辰山:电影《色•戒》连所谓“无害”文化也不是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18 鲜花数:36

             最近关于电影《色•戒》的评论成为舆论的焦点问题,我们乌有之乡网站拟了一个采访提纲对一些学者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夏威夷大学政治学博士、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文教专家田辰山教授的采访问答。本文标题是乌有之乡网站采访者根据受访者回答内容所加。

关于《色•戒》现象的采访提纲  
     1、

西方文化的精髓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30 鲜花数:28

《中国新闻聚焦》2007年8月总第7期第23页
西方文化的精髓
美国夏威夷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田辰山
同那些来自西方文化背景、只是偶然落脚中国的人不一样,对我来说,中国从来不只是个影象,或者什么不切实的东西。她从来就承载着我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情感。我对她不误解也不犹豫,总是怀着世上最美好的祝愿。
旅居异国18载,2004年3月我回到中国,在大学里教授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课程。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不是好奇心,而是简单的乡愁

田辰山:开放的传统,现实的意义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97 鲜花数:13

开放的传统,现实的意义-访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文教专家田辰山博士《中国新闻聚焦》2007年5月总第6期第42-46页
张:在网上你多次提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既然有东方文化和西化文化之称,是不是它本身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区别和隔阂呢?
田:现在看来我觉得是有的。因为我国对西方的了解还是缺乏深度的。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还基本是停留在近百年来的认识。西方打进来,然后有中国人到西方去,接触到一些西方的东西。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西之间还是相对比

田辰山:在两种逻辑对立的前提下形成中国式的经济道路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00 鲜花数:31

2006年4月15日北京乌有之乡书社邀请京城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举办了“社会主义改革观”研讨会。研讨会开始由主持人向大家说明了开会的背景和目的。他介绍,自从2004年开始对改革进行大反思以来,思潮碰撞跌宕起伏,从“郎旋风”到“刘旋风”,再到激辩《物权法》,新近又出现了一个“新西山会议”,牵动着每一个参与者和关注者的神经。不久前《华尔街日报》对“西山会议”作了报道,“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胡姓人士表示,网上登

田辰山: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

更新时间:2013-05-01 点击数:351 鲜花数:3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陈叶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深入解读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人民网理论频道于今日起,推出“雷锋精神”系列解读报道。系列报道的第三期文章,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了谈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

作者简介

作者田辰山: 文教专家,全美政治学会会员,美国中国政治学会会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还曾任夏威夷华人作家协会副会长和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檀香山分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中西政治哲学理论和中西文化比较。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