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转基因问题辩论的又一靶标——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谷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0-2-24 13:48:20

中国转基因问题辩论的又一靶标——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谷

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agriculture/433948.shtml


除了质疑安全性问题,国内转基因作物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反对者火力指向的又一“靶心”。

披上自主知识产权“马甲”的西方技术?

2009年农业部向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发放了安全证书,一位权威玉米育种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转基因品种产业化,中国企业确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国内研发的转基因玉米种子,核心技术、核心基因不是我们自己研制出来的,是从别人那买来的。研发单位宣称转基因玉米种子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企业都会说自己的好话。

国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首席专家薛达元说:“一个课题组乃至一个国家取得一项技术的成功,可能使用了国外的许多相关技术,就转基因而言,一个转基因作物的成功研究,可能涉及30多个专利技术,而这些技术可能由多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人员或公司所拥有。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并不多,有些转基因研究确实使用了其他国家和国外大公司研究机构所提供的基因材料。”

华中农业大学因为与孟山都多有合作,其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水稻自主知识产权也被怀疑者打上了问号。孟山都公司方面披露,2009年下半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设立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鼓励该校学生从事生物科技研究,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新基因的探索上合作。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研发的领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2009年11月孟山都北京生物科技研发中心落成时表示:“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加速新技术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

对于舆论质疑转基因水稻的知识产权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回答:“我校研发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受我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保护。一些人以为我们使用了多项国外合法有效专利,是一种误解或猜测。”

华中农业大学进一步表示:“农业部评价这一批获得安全证书的品系,‘这是在中国转基因技术研究自主知识产权上的重要成果’。以‘华恢1号’为例,该品系所用受体品种为我国已推广多年、目前已处在公共领域的优良恢复系‘明恢63’,抗虫基因Cry1Ab/Ac为中国农科院科学家自己修饰并取得专利的融合基因,转基因方法已在我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可见,该转基因水稻品系的核心知识产权均属于国内研发单位,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华恢1号’已向有关部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如获批准将完全归属于我国研发单位。‘Bt汕优63’也是同样。因此,对两个品系的商业化开发不存在中国失去专利‘控制权’的问题。”

转基因棉花成功突破的启示

反对派对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自主知识产权质疑的背后是担心中国主粮被人卡住咽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说:“在吃饭问题上,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不能受制于人。”

威廉·恩道尔在《粮食危机: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一书中写道,孟山都以转基因大豆种子为平台掌控了整个阿根廷大豆种子市场。该书披露,自上世纪90年代阿根廷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后来发展到阿根廷99%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完全控制了该国的大豆生产,孟山都公司的主要控制途径是与阿根廷的种子公司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协议,并要求支付使用费。这种对转基因种子收取额外的技术费,除了造成现在转基因种子一般比常规种子贵2~4倍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让阿根廷很难获取非转基因的种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玉米育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国内农民怕麻烦,图省事,愿意用转基因种子。孟山都通过转基因大豆种子,控制了阿根廷的大豆种子市场,除了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阿根廷很难获得其他大豆种子,转基因玉米种子也面临这个威胁。中国市场推广转基因玉米种子,将来杂交玉米种子可能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过中国在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上曾经上演过后来居上的戏剧性一幕。1996年,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到2004年之前,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占据了中国市场主要份额。然而1997年开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成功推出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国家,随着国产转基因棉花种子商业化的不断深入,质优价廉的国产转基因棉花种子不断将孟山都的同类产品挤出市场,截至目前,中国棉农使用的基本上是国产的转基因棉花种子。

薛达元就此评价道:“我国建立一套完全自主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应该是有可能的,这在转基因棉花方面已有先例。从长远来看,随着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我国逐步建立一套完全自主的转基因技术体系还是有可能的。”蒋高明则指出:“我国建立一套完全自主的转基因技术体系有这种可能,但核心技术必须为中国人所拥有,不能有个人利益在内,因为研发的费用是国家出的,另外关于粮食方面的技术体系不应当申请专利,那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中国的蚕丝、豆腐、中药都是没有专利的,只有认钱不认人的外国公司才将专利盯到人家的饭碗上。我们要高度警惕这个问题。”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食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前者是穿在身上,后者是吃到身体里,两者的安全标准不可能相提并论。

一位育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转基因研究要搞,现在太分散,很多科研院所各自做一块,而且有些科研单位有自己的经济利益,申报项目把将来的效果说得如何如何好,实际上很难实现宣称要达到的水平,我们应该像以前搞‘两弹一星’一样,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做,获得一批转基因作物的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谷  Bioon.com)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1/56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转基因  转基因主粮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