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脊梁 >

农民

打印

最美乡村医生郭光俊:上山采药为民减轻用药负担

  大金店梅村卫生室医生郭光俊 入围中国最美乡村医生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了河南省登封市乡村医生郭光俊,坚持上山采药为民减轻用药负担的故事。

  农村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一些农民常常因怕花钱买药,而耽误了治疗期,为此,今年64岁的郭光俊,就坚持上山采药,然后免费为村民提供。

  嵩山地区地大物博,很多名贵的中药材都长在深山里,郭光俊总是带着附近的村民一起去采药,为的是让他们也都了解中药材。

  郭光俊为梅村村民所做的可不止这些,秋冬季节为村民提供免费的预防流感中药水,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为困难家庭送医送药36年。

  此次中央电视台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采访,将分三期播出,今天是第一期,明天后天两天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中播出,郭光俊医生的事迹,是所有从医人员学习的典范。

  相关媒体报道:

  劳动者之歌:记河南登封大金店镇梅村医生郭光俊

  来源:人民日报

  人物小传

  经历:郭光俊,男,汉族,1952年6月生,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在乡村从医38年。

  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由卫生部推荐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于2007年1月8日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

  2月28日下午,冒着小雨,沿着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记者来到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就在这个嵩山深处的小村里,乡村医生郭光俊为乡亲们服务了38年。“只要有郭医生在,我们就不用急,他为我们的健康托着底呢!”74岁村民梅东林的话代表了梅村人的心声。

  “有生之年,一定要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郭光俊自幼家境贫寒。10多岁时身边发生的两件事给他极大的心灵震撼:一件是村子里流行脑膜炎,死了4个孩子,孩子父母的恸哭声响彻全村;另一件是堂姐产后出血,因村里没有医生,长途跋涉送到医院后已无力回天。从此,郭光俊下定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13岁那年,郭光俊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汤头歌》、《频湖脉诀》等医学书籍,开始了刻苦自学。从1968年开始,郭光俊边跟当地知名中医学习,边开始为乡亲们服务。随后又到洛阳、登封等地进修。

  学习结束后,郭光俊谢绝了几家大医院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为建成一座能真正为山区人民服务的卫生所,他把自家积存的7000元钱全部捐了出来,白天和工匠们一起拉砖运土,晚上就住在工地。历时4年,一座2000平方米的山村卫生所终于建成。

  “我医术可能不高,但一定要对病人负责”

  “我医术可能不高,但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在郭光俊的心中,病人的生命大于天。

  1998年3月的一天,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午夜时分,邻村有人抬着一位妇女来到梅村卫生所。根据症状,郭光俊怀疑是宫外孕,建议马上送市医院手术。他喊来十几个人轮班抬着门板担架往医院赶,自己则带上抢救药品护送。跋涉3个小时,一行人终于将病人送到市医院。经化验确诊是宫外孕,医生说:“再晚来半个小时这位妇女就没命了。”

  2003年隆冬的一个深夜,郭光俊忙了一天刚刚入睡,忽听急促的敲门声:10多里外的黄岭后村一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急救!郭光俊配好药箱就上路,钻心刺骨的大风刮得他连眼都睁不开。经他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时,已是次日黎明,松了口气的郭光俊却一下子瘫倒在地。

  “有乡亲们信任的目光,我就知足了”

  梅村有2341口人,郭光俊为每一位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两次免费体检。30多年来,全村儿童“五苗”接种率达100%,人、卡、证符合率也达100%,未发现一例传染病人。

  为方便山区群众就医,郭光俊和卫生所的医生们每天24小时值班,本村群众有病住院不收住院费,做心电图不收费,打针只收一半费用,每年受益人数达5500人次。

  30多年来郭光俊仅为农民减免的费用就达10多万元。“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有乡亲们信任的目光,我就知足了。”郭光俊说。

  劳动者感言

  我学医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做乡村医生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根系大地 爱撒人间 ——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郭光俊自采中草药为民防病治病记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嵩山上盛产荆芥、防风、金银花、野菊花,不仅增加了嵩山的灵秀与生机,而且作为中草药,还为当地百姓防治疾病带来了便利。地处山脚下的河南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郭光俊就运用这些中草药,39年如一日为医施药,为民解困,把无私的爱撒向人间。

  痴情中医 学以致用

  今年已55岁的郭光俊可以说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了挚爱的中医事业,而探求他立志从医的历程,则是一条充满艰辛困苦的求学之路。

  1965年,郭光俊所在的大金店公社成立了中医卫校,他曾三次托人介绍而未能进卫校学习,多次跑到学校的教室窗前听课而久久不愿离去。那年秋天,他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等医学书籍,刻苦自学。1966年,他又随本地著名中医郝世斋老师学习。1971年,他又到了洛阳涧西区人民医院深造。

  在洛阳学习的5年中,由于经费不足,吃咸菜、大葱,开水泡馍是家常便饭。每逢春节回家,乡亲们将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钱和粮票交给他,郭光俊感激不尽,将乡亲们深情厚意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立志终身从医,回报乡情。随后,郭光俊又先后到登封、北京和沈阳进修。学习结束后,他谢绝了两家医院的聘请,放弃了三次去城市办医院的机会,矢志不移地回到了那片生他养他而又缺医少药的土地。

  扎根农村 回报乡情

  1976年,在村支书的支持下,郭光俊在家乡开始筹建卫生所。他亲自挑水担石,拉砖运土,和工匠们一起吃干粮、住工地。后因经费不足,除了在银行贷款5000元以外,又把自己家准备给弟弟结婚用的8000元钱全部捐了出来。4年后,一座面积达2000平方米、设有中医内、儿、妇及药房的山村卫生所建成了。卫生所除了用中医药诊疗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外,还开设了中草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中医残疾人康复科及急性脑血管病的中药防治专科。多年来,卫生所紧紧围绕“让患者愿意来看病、看好病、看得起病”这一主题,更新服务观念,增加服务内容,降低医疗费用。

  在梅村,谁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都喜欢来找郭光俊,每次几块钱,有时几毛钱的药就祛了病。72岁的田大娘,被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折磨了10多年,医院先后下过4次病危通知书。没来找郭光俊之前,她每年治病花费几千元,现在,一年也就几百元。4种药治疗高血压,每月不到20元钱。老人说:“几个老病友都走了,俺却活了下来。认识郭医生,真是我们病人的福气啊!”

  数年的临床实践,使郭光俊的医术越来越精湛,尤其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中风。他治疗了2000多例中风患者,总治愈率达96.5%,而每例患者的花费不过是数百元,最多一两千元。

  2002年春,大金店镇黄村从台湾返乡的台胞黄庭桂老人,不幸身患大面积脑梗塞,神志昏迷,肢体偏瘫,心律失常,大小便失禁,病情十分危重。郭光俊把医护人员分成3班日夜守护,经过一个星期中西医结合抢救和治疗,老人逐渐康复,并减免了他的治疗费。当登封市电视台采访他时,黄桂庭老人满眼含泪深情地说:“还是共产党好,还是家乡人亲呀!”

  在一个雪夜的凌晨3点左右,郭光俊给一位脑出血病人输完液刚睡下,突然听到有人叫门,他急忙起床一看,雪地上躺着因急性尿潴留而疼昏过去的老复员军人邱国顺。郭光俊急忙进行抢救,老人慢慢苏醒过来。他随后开了“八正散”加化瘀药单方煎服以巩固疗效。

  郭光俊想方设法配合疗效好单验方医治疾病,同时也减轻了村民的负担。每年,他带领卫生所人员定期上山采药,熬制成中药液,免费供群众饮用,以此预防多种传染病。30多年来,郭光俊用自采的荆芥配防风治疗风寒感冒,荆芥配金银花治疗风热感冒,临床观察1000多例病人,疗效非常好;用荆芥炭配大小蓟炭治疗大便下血、崩漏等出血证,治疗300多例;用马齿苋单味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600多例,均取得显著疗效。

  追求完美 淡泊名利

  繁忙的工作之余,郭光俊喜欢栽竹种花。他从竹子、梅花、兰花自然天成和独特的品格中,品味出人生哲理。他悟到,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就要如竹的虚心、梅的高洁、兰花的朴实一样,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自己的才情与智慧,只有这样,才会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与精神境界。

  39年来,郭光俊身背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送医送药;39年来,他上山采药,用中医药治疗偏瘫病人8000余例;39年来,他吃住在卫生所内,日夜守护着病人,和他们谈心交友。

  这些年来,生活条件好的农民在登封、郑州都买了房子,而郭光俊甭说没买房子,就连自己宅基地上的房子还未盖起,他是把仅有的一点收入全部用于卫生所的建设上了。他还为敬老院的16位偏瘫老人免除医药诊疗费用;为本村的村民每年义务体检两次,为军烈属、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免除的医药诊疗出诊费用共计20多万元。而在家里,却不允许孩子们仍掉一块馒头,倒掉半碗饭,不允许医护人员随便浪费一块纱布、一粒药片。有人说他太傻,但在郭光俊心中,只要能使父老乡亲们身体结实,身体健康,他甘愿一辈子傻,傻得值!

  1999年,郭光俊被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代表,去北京参加大会并作了典型发言;2007年,他在中南海参加由国务院和卫生部召开的座谈会,并在会上介绍了自采中草药为群众防病治病的做法和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办名牌中医诊所,一切为了山区群众身体健康。这就是郭光俊追求的完美人生。(赵炜 樊英戈 通讯员)

  一位乡村医生的情怀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张朝晖 文 本报记者 李 焱 图

  核心提示

  今年54岁的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所长郭光俊,在村卫生所从医38年,治疗偏瘫病人1900余例。被卫生部誉为是“人民的好医生”。2007年1月8日,作为我省一名乡村医生代表,郭光俊赴京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会议,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亲切接见。

  幼时经历激发郭光俊矢志学医

  郭光俊上高中的时候,听说他的堂姐得病,疼痛难忍。伯父伯母心急火燎叫来了村里的医生,“医生给我堂姐打了一针就没事儿了,这事儿对我启发很大。”回忆少年时代初学医学时的情形,郭光俊记忆犹新,“后来村里发生过瘟疫,有乡亲家的小孩子医治无效死了,大路边和坡上都有被扔掉的孩子尸体。”郭光俊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乡亲们失去孩子时那声嘶力竭的哭喊,于是发誓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们治病。1968年高中毕业后,郭光俊毅然走上了学医的艰难之路。1965年,曾三次托人介绍而未能进卫校学习。他多次跑到卫校的教室窗前,看到学生们在听老师讲课,两眼满含泪水,久久不愿离去。这年秋天,郭光俊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药性歌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频湖脉诀》等医学书籍,刻苦自学。

  白天干活挣学费,晚上听课

  郭光俊16岁就进入本村卫生所,跟随本地的著名中医郝世斋老师学习中医。为了能到大医院进一步深造,1971年,郭光俊跟随本村的“副业队”到了洛阳。百方求人联系,才总算进了医院大门,自费在洛阳跟一个老中医学习。之后,他先后到北京、沈阳等地学习中西医和脑血管病专科共计12年,“我上学完全是靠自费的,家里没钱供给,我就白天拉架子车拉货挣钱,晚上跑到学校听课。”据郭光俊的弟弟郭光银介绍说,哥哥郭光俊在外面学医那么多年,特别是在洛阳那5年,“哥哥中午几乎就没吃过饭,顶多是就大葱吃干馍。”学习结束后,郭光俊回到了家乡梅村。“当时有两三家医院都聘请我到他们医院去工作,并主动提出了很优厚的待遇。”郭光俊一一谢绝,他的志向在家乡。他要创建能真正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村卫生所。

  每年有5500余人受益

  回到家乡后,在村支部的领导下,郭光俊开始创建梅村卫生所,他亲自挑水担石,拉砖运土,和工匠们一起吃干粮、住工地。后因经费不足,除了在银行贷款5000元外,又把自己家几年来卖猪、卖牛、卖粮积存的7000元钱全部捐出来。历经四年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一座面积达2000平方米、房屋25间,设有中医内科、外科、中医儿科、妇科、化验、心电图、中西药房、观察床10张、医护人员6人的功能齐全的山村卫生所。由于交通、经济较为落后,为了方便山区群众就医,郭光俊和医生们每天24小时值班,本村群众有病住院不收住院费,打针和做心电图收半费,每年受益人数达5500人次。另外每年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任务,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夜间经常去十多里外的山寨出诊,从来不收出诊费。

  每年6次为五保老人义诊

  对于退伍军人、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及贫困的病人,梅村卫生所住院不收住院费,打针和做心电图收半费。每年6次为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义诊。

  敬老院有位83岁的老人叫关长兴,不幸身患多发性脑梗塞,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在梅村卫生所住院治疗52天,药费共用了4508元。因为当时大金店镇正在全力兴修清凉寺水库,经费匮乏,郭光俊考虑自己应该为政府分担忧愁,就全部免收了医药费。

  大金店镇白村有位84岁的郭生老人,是个特困五保户。勤劳一生,现已风烛残年,老伴患病卧床不起已有11个年头了。老两口仅有的一个傻儿子(患糖尿病)偏又娶了个傻媳妇(聋哑人),傻媳妇又生了个傻丫头(聋哑儿童),在这3个傻1个瘫1个残的家庭里,饮食起居不卫生,一家人经常患病,卫生所就把他家的医药费全包了,光投入郭生老人一家的医药费就达万元以上。这位年迈的老汉逢人就说:“俺这一家若不是郭医生不要钱为俺治病,俺老两口这把老骨头早就沤成灰了,这一家早零散了,共产党领导得真好!”

  风雪夜挡不住救人古道热肠

  1998年3月,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午夜12点时,五六个人用门板抬着一个病人气喘吁吁地来到梅村卫生所,病人是个23岁的姑娘,其母亲说晚饭后女儿感到下腹部像“肠子断了”一样的剧疼,又恶心又呕吐,在本村打了2次止疼针,越疼越重,因不通车,这才抬来急诊。郭光俊检查时发现,病人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右下腹有压疼和反跳疼,未婚,已停经近50天,怀疑是宫外孕,应马上去市医院手术。于是急忙给扎上吊针,因雪厚路滑,车无法通行,只好又喊来十几个人轮班抬着门板担架,郭光俊带上听诊器、血压表和抢救药品跟随护送。此时狂风大雪,双手冻得僵疼,3个小时后终于抬到市医院,经化验确诊是宫外孕,大夫说再晚来半个小时这姑娘就没命了。

  2003年隆冬的一个深夜,郭光俊忙了一天刚刚入睡,忽听急剧的敲门声。急忙开门问究竟,患者家属要郭光俊到离梅村10多里的黄岭后村为一位产后出血又高烧昏迷的产妇看病。郭光俊马上配好药箱,跟着来人就走。当晚西北风狂啸,钻心刺骨,刮得连眼都睁不开,郭光俊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过河时,郭光俊一不小心摔倒了,冰碴划破了手和脸,衣服被冰水弄湿了,冻得浑身直打战。到病人家后,他立即对病人进行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时,已经是次日黎明。郭光俊回到卫生所后,只觉得头晕眼昏,一下子瘫倒在门诊室里。

  当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邱国顺至今还记得,自己晚年患前列腺增生症、冠心病。200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3点左右,郭光俊给一位脑出血病人输完液刚睡下,似乎听到有人喊了一声门,急忙起床开大门一看,雪地上躺着四肢打战的邱国顺老人。郭光俊急忙叫护士帮忙把老人抬到急诊室。赶快插上导尿管,排约500ml尿液后,老人慢慢苏醒过来,口中喃喃说道:“你真是救命恩人呀!”郭光俊笑着说:“这是个很小的技术,在咱市医院连一般护士都会做。”老人擦着满脸的汗珠说:“那远水救不了咱这近渴呀!”

  创造医疗佳话

  梅村有7个生产组、2341口人,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搞好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郭光俊为每一位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2次免费体检,并重点筛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常见多发病;在每逢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间,从疫苗、接种对象,到卡、册、登记表,总是逐一核查复对,对于不在家的儿童,总是三番五次地上门为他们补种,要求不漏一个免疫对象,数十年来,全村儿童五苗接种率100%,人、卡、证符合率100%,未发现一例传染病人。另外每年两次对妇女病进行普查,根据病因指导用药,或利用单方对慢性妇科病进行防治,围产期建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达100%,多年来,该村的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一直为零。

  为台胞减免全部治疗费用

  2002年春,大金店镇黄村从台湾返乡的台胞黄庭桂老人,不幸身患大面积脑梗塞,神志不清、肢体偏瘫、心律失常、二便失禁,病情十分危重。郭光俊把医护人员分成3班日夜守护在病房。经过一星期的抢救和一个月的精心治疗,终使老人康复出院,并减免了他的住院费和一切治疗费。当时电视台采访他时,黄庭桂老人满眼含泪深情地说:“共产党救了我第二次生命,还是共产党好,还是家乡人亲呀!”

  荣誉满天下,春风育桃李

  1986年至今,郭光俊撰写的《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等论文18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中国乡村医药》等杂志和赠刊上发表8篇。先后在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议上宣读和书面交流论文10篇。1997年6月,郭光俊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乡村医生学术经验交流会”,受到了崔月犁部长的亲切接见。2007年1月8日,郭光俊赴首都北京,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全国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在大会上作先进事迹发言。会议期间,又被推荐参加了卫生部召开的“模范优秀乡村医生座谈会”。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郭光俊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赞扬:“你不但圆满完成了农村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而且又给群众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希望今后要多为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连接:

  1997年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数据: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已达6000万。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80%在农村,这些大部分在农村的病残患者需要预防、治疗和康复。临床资料表明,通过早期积极有效地治疗和系统地康复训练后,有相当部分还可以恢复劳动和工作能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nm/2014-01-01/2441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4-01-01 关键字:郭光俊  最美乡村医生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