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仇和与郭宝成——两个书记之命运

 仇和,原宿迁市沭阳县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在任期间,大刀阔斧地卖医院、卖学校,民生福利撒手不管,连急救中心、血站都要自负盈亏,导致民怨沸腾。结果是,步步高升,现在已经做到副部级的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郭宝成,原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委书记。在任期间,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全民医疗保障(他们自己的说法是全民免费医疗),群众十分拥护,周围县市群众以嫁到神木、娶神木姑娘、加入神木户籍为荣。结果是,搞了一年之后,以55岁(离县委书记任职年限三四岁)的年龄,“被退居二线”,用他自己的话,实际上就是“被贬”。

  这两个书记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的不同呢?

  答案简单,只需要分析一下,仇和的改革和郭宝成的改革,分别惠及了谁、得罪了谁,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仇和的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

  仇和的改革,成功塑造了“改革者”的形象。他懂理论、口才好、会宣传、会造势,“凡是法律不禁止的,政府都可以做”,隔三差五就有一条新闻或者几句名言跳出来。很符合“改革者”的形象。这样的干部,组织部门当然要提拔,组织部门也要政绩啊。只提拔老实巴交干活的干部,怎么体现组织部思想解放呢?

  但是,塑造一个“改革者”的形象和真正搞改革是两回事。仇和的改革,虽然表面上喊得震天响,但是在操作上十分乖巧,真正需要触动的利益集团、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他绕的远远的,碰也不去碰。

  就拿仇和的医疗改革来说,真正需要被改革的东西,他一动都没动。一是医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回扣红包,这是看病难最大的原因,但是仇和改革动都没有动;二是大型医院营利创收动机,仇和虽然把医院卖掉了,但是无非是院长变成私人老板,继续当院长,继续营利创收。而“仇和医改”受损害的是普通医务人员、普通群众,医院民营化之后,为了控制成本,普通医生护士的待遇下降了,但是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一点都没有下降。

  提拔仇和,上级领导得到了“重用改革明星”的好名声,财政减轻了负担,本人得到了升迁,媒体增加了卖点,医药产业利益集团也没有得到损失。这样的干部,不提他提谁?

  郭宝成的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

  而郭宝成的“神木改革”,恰恰相反。神木的改革,受益的是老百姓,但是郭宝成却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

  首先得罪的是医药利益集团。老郭搞了招标采购,把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压出来,医药利益集团不干。医院的成本受到控制、监管更加严格,医院不干。

  其次得罪的是上级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同志、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同志,不是都有重要批示,说不能搞“福利大跃进”么?你陕西的一个不穷不富的县,居然敢搞“全民医疗”,搞“福利大跃进”,如果全国都像你这么搞,我财政是不是受得了啊?

  第三得罪的是同僚。你要搞全民免费医疗,这不是一下子把我们比下去了么?那我们怎么办啊,是搞还是不搞啊?榆林市委不是说,神木“给榆林抹了黑,搞得榆林很被动”么?

  第四得罪的是下级。改革就要多干活、担风险,凭什么别的县不干,就我们县苦哈哈的干,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出来结果?

  这样的干部,为老百姓谋一点好处,却把上级、同僚、企业利益集团都得罪了,不撤他撤谁?

  媒体的作用

  老郭还有一点不如仇和的,那就是老郭不会操纵媒体。

  仇和刚开始发迹的时候,就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比如“孤独的先行者”之类,渲染他的改革遇到多少多少阻力,极力把他塑造成孤单英雄的形象。(当然,仔细检索之后就可以发现,所有的报道都是出自有限的一两个记者之手)。这就形成了一种氛围,仇和是改革家,谁反对仇和,谁就是反对改革。而“反对改革”这个帽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当前最重的政治帽子。

  而老郭就不会操纵媒体,首先在宣传上,他不知道“免费”已经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词,谁敢说“免费福利”,谁就是思想僵化、走回头路,媒体不打死你才怪。其次,在神木医改刚刚开始宣传的时候,媒体是一边倒的负面报道,看来,老郭也不懂得怎么搞定媒体。

  两个书记命运的启示

  两个书记的命运,启示我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改革的标签化。改革究竟是一个标签、一个招牌,还是一件实在的事情。在仇和身上我们看到,改革已经意识形态化、标签化了。只要“改革”了,不管改的结果怎么样,就是英雄。只要不改革,哪怕原来的做法是正确的,那也是依循守旧、思想僵化。

  仇和经常站出来说,改革是有风险的。其实他自己最聪明,现在高举“改革”的旗是最没有风险的,把自己塑造成“改革先锋”,不管怎么折腾,都有“改革”这个大旗保护着。而郭宝成那样搞福利社会,有点走回头路的意思,倒真的是有不小的风险。看,把自己都改到二线去了。

  第二,改革的僵化。仇和的改革,百姓反对,舆论追捧,无非是因为举了“市场化”的大旗,符合改革趋势。郭宝成的改革,百姓支持,舆论抹黑,无非是因为举了“社会福利”的大旗,是封闭、僵化、走回头路。

  其实,老郭太厚道,神木要举“市场化”的旗帜,文章也是做得出来的,他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嘛,是符合市场化方向的。如果举这个旗,势必媒体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说不定还会有不少学者跳出来支持呢(其他不少地方,比如成都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啊)

  以前,批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是思想僵化。现在,“只要市场化的草,不要福利社会的苗”,不也是新的思想僵化么?

  第二,谁来评判改革。仇和改革,老百姓没有几个说好的,而郭宝成的改革,群众交口称赞,郭宝成离开神木的时候,网民纷纷发帖挽留。

  但是,这两个改革家的命运却和老百姓的评价截然相反,我们不禁要问一下陕西省委和组织部门,你们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决定一个干部的升迁和撤职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5-03-18/3072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3-18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