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龚云: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14.jpg 

导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滋生和蔓延,严重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损害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威胁到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从历史观上说,历史虚无主义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要从根本上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从人民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上全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坚定用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信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能科学地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真相,遵循历史规律,而且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实现历史研究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损害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威胁到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滋生和蔓延,从历史观上说是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要从根本上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在历史研究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中国最早的唯物史观的传播者李大钊在《史观》中指出,“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一个人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的总阀门。历史观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确立了对待历史对待现实面向未来的态度。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有效识别和有力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但近些年来,随着唯物主义历史观被边缘化,为已被历史证明为错误的历史事件和反面的历史人物翻案之风盛行,凸显了历史观的混乱。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观上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认识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产生了严重恶果。

1.历史虚无主义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制造社会分裂和对立

近二十年来,虽然学界一直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但效果却不明显。历史虚无主义鼓吹的观点在社会上影响广泛,尤其是在新媒体、一些小报小刊和普通民众中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土壤,制造了社会的严重分裂和对立。笔者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为指导写的一篇文章,在解放军官方微博上发布后,遭到一些人攻击。因为该文刺到了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支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报刊的痛处,他们害怕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认清他们祸国殃民的本质,因而恼羞成怒。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按捺不住,来信斥责、恐吓笔者,还有人对笔者进行人身攻击,更有人气急败坏在《炎黄春秋》2015年第7期发文,诬称笔者坚持的是“玄学”,不是“科学”。历史虚无主义者只许自己歪曲历史和事实,不许别人揭露批判其唯心的实质,是典型的唯我独尊。

2.强烈影响学术界,造成历史唯物主义被严重边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话语在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被严重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受冷遇、被围攻。在中青年历史学工作者中,熟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已经不多,能够熟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更是凤毛麟角。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者常常被孤立甚至被嘲笑,成果不容易发表。中山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主张不能对毛泽东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结果被自己相交多年的同学攻击,后来二人绝交。笔者撰写的一篇肯定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文章被上海一家杂志社压稿一年,最后拒绝发表,称“这篇文章发表会让上海学术界反对”,是该刊的办刊方向有了问题,还是上海学术界个别人已经走了邪路?实际上这篇文章是应该刊约稿所写。同时,一些刊物想约请中青年学者撰写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但很少有人能写。

3.严重损害主流意识形态,威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然而,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已经影响到在意识形态工作一线的一些同志。有同志认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者是在给党“添乱”,在重大问题上不予支持。笔者20157月应某单位党委宣传部之约,写了一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评论文章——《在抗日战争研究中坚持阶级分析法》,提出应对抗战中的国民党进行阶级分析,在肯定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坚持抗战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蒋介石集团顽固地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不断地制造与共产党的摩擦,消极抗战、积极反共(1941爆发的皖南事变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篇文章被这个单位约请的外审专家否定,不予发表。后来这篇文章在光明网发表、被全国各大网站同时转载后才得以发表,并获得广大网民的好评与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学界、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而且俘获了不少领导干部,影响到党执政的干部基础。一些领导干部私下认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不相信主流意识形态观点,形成“两面人”。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原主持人在饭桌上嘲讽毛泽东被处理后,一些人包括有的领导干部替其“叫屈”,说“中国没有言论自由”,要警惕“告密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个别领导干部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观点是“自欺欺人”,“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等等。

以上问题表明当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些年来,主流意识形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不能全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虽然中央领导一再号召坚持唯物史观,也有许多学者、媒体始终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大旗,但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20157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唯物史观是观察当代一切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在当代,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很难得出正确结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应该从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全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立场

历史虚无主义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替剥削阶级辩护发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要坚持人民立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替剥削阶级辩护的立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代表世界人民利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否定中国近代史上的人民革命、攻击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美化中国近代统治阶级、讴歌欧美资产阶级。他们把近代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视为“暴乱”,对敢于反抗的人民英雄、爱国志士一味地苛求,甚至用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而对待统治阶级的人物,却奉行另一套标准,采取“善待先人”的态度;对统治阶级的反人民行为给予“同情式理解”。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革命行为的镇压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之举。在他们眼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内乱”,曾国藩、慈禧太后、袁世凯、蒋介石等是代表“历史进步”的人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因此,历史研究者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担当起为国修正史、为人民写信史的责任。作为“良史”,坚持人民立场,一点也不影响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唯物主义者贯彻自己的客观主义,比客观主义者更彻底、更深刻、更全面。他不仅指出过程的必然性,并且阐明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这一过程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样的阶级决定这种必然性。”

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全面背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导致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无法从总体上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把握和本质分析,堕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观点,坚持阶级斗争学说,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贬损革命和阶级斗争的错误观点。

关于革命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革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革命的方式包括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革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革命是一种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不是少数人的政治密谋,更不是政治恐怖;革命不是随时就爆发的,需要具备革命形势。

坚持这些基本观点,就可以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污蔑。否定革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手法和重要表现,他们攻击革命使人发狂,把革命看作情绪化的产物、一种破坏力量。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美国著名中国学专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耻辱,正是这种耻辱唤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并激发了二十世纪中国革命。”“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基调,美国人要想了解这一点,必须首先要懂得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物。近代中国统治阶级的野蛮专制,中国近代社会矛盾的尖锐,决定了革命是唯一的选择。没有辛亥革命,封建、腐朽、反动、落后的清王朝不知还要延续多少年;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就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就无法建立一个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人民幸福的新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诞生的助产婆。

关于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并且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对于认识阶级社会现象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研究某一社会或某几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才能科学地确定这些意向的结果。其所以有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每个社会所分成的各阶级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不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极力贬损、否定阶级斗争学说,否认阶级的存在,否认人类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特定历史时期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错误从而否定阶级斗争学说,是因噎废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也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特别是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要求观察阶级社会的历史和各种现象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全面地分析各阶级在社会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成果的情况,以及对于国家政权的影响力;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分析各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区别和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政治倾向;分析各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和变动性;揭示政治事变中的阶级关系和各阶级的经济利益,同时看到围绕着经济利益进行的阶级斗争必然具有政治的形式,以维护或夺取政治权力为集中表现;严格区分有阶级性和不带阶级性的社会矛盾的差别。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在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支配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认阶级分析法,所以无法看清近代中国统治阶级的阶级本质。他们放大国民党的民族立场,讳言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本质,把抗战时期国共之争说成是权力之争,混淆国共之争的本质。

历史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研究历史时,把研究对象置于一定的历史关联环节中考察,用具体的历史的方法对研究对象作出评价。“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谈这个问题,就是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不详细考察某个运动在它的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环境,要想对一定的斗争手段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等于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没有这种观察社会现象的历史观点,历史科学就会无法存在和发展,因为只有这样的观点才能使历史科学不致变成偶然现象的糊涂账,不致变成一堆荒谬绝伦的错误。”

辩证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法要求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方法,反对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第二,抓住历史的本质、主流、主线,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辨清内容与形式。“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把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和品评同他的实际人品和实际行动区别开来一样,在历史的斗争中更应该把各个党派的言辞和幻想同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实际利益区别开来,把它们对自己的看法同它们的真实本质区别开来。”

第三,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科学地搜集全部事实,确定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学是建立在客观历史事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三、坚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自信心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能科学地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真相,遵循历史规律,而且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实现历史研究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只要始终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大旗,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始终不渝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就一定能战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1.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揭示历史的真相和历史规律,实现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的革命。唯物史观使历史破天荒地第一次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之上,开辟了从现实出发对历史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把对历史的认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科学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是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靠指南。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事实,使历史学成为“伪科学”,把历史研究引向社会歧途,开历史研究的倒车,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拉回到近代以前的水平,是历史研究的大倒退。

2.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实现历史研究社会价值最大化

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立场,以严密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指导历史研究站在人民立场研究历史,研究人民的历史。这样的历史研究才能得到人民支持,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实现历史研究社会价值最大化。只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育人民,人民一定会看清历史的真相,坚定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者一边。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许有些群众一时会看不清真相,也许少数群众会一时上当,但群众最终会看清楚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历史最终是人民群众写的。因此,要坚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自信心,坚定地相信群众,坚信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正如《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产》一文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反人民性、反正义性、反真理性及其唯心本质,决定了它走向破产的必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6-07-19/3906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7-20 关键字:哲学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