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张承志文集

张承志:秋华与冬雪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89 鲜花数:16


每逢感到特别的心沉意静,便知到了最好的读书时间。
在这样的感觉里,这一回该遇上怎样的一本呢?在网上徘徊着,不觉吸引我步步陷入的,是革命的先驱者瞿秋白。我很快读了进去,虽然未做钻研和深入。仿佛我心里有一种模糊的前冲的姿势——拖得太久了,对我来说,己是该重读革命的时候。
1
秋白,秋之白华,在肃杀与丰饶的秋天的、不在和象征的白花。
他的意象,给人一种清冽的感受。
大概谁都觉得,读他的文字,需要读者的某种成熟。但是成熟,却是个很暖昧的

张承志:无助的异类的亲戚——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75 鲜花数:14

无助的异类的亲戚
— 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1]
 张承志

30年前牺牲在美洲贫瘠山林的切‧格瓦拉﹐由于被认为是唯一没有异化的革命者﹐也因其浪漫行径与英俊相貌﹐受到多方面的注目﹐甚至血统都被人们留意。他生前对此做过有趣的回答。一次是回答一位住在卡萨布兰卡的格瓦拉夫人﹐一次是写给自己的孩子。对那位与他同姓的夫人﹐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老实说﹐我完全不知道我的祖先曾经藏在哪个角落。他们早就一贫如洗地离开了原籍﹐来

张承志:忧国于危机之前——评王小强《史无前例的挑战》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14 鲜花数:20

忧国于危机之前
  — 评王小强《史无前例的挑战》 [1]
张承志  
  这谁也没有想到﹐当这个新世纪肇端伊始﹐时代的特征是冷漠。可怕的冷漠﹐使得人从不习惯而愤怒﹑再到窒息而呼喊。在这样的语境下﹐与人交流或者作家的书写都是困难的﹐因为突然间人群中丢失了起码的是非﹑最低的正义﹐以及基础的道德。抒发胸臆需要面对着什么﹐四壁铁墙﹐是无法抒发和表达的。
  既欲诉说﹐又感失语﹐那么又能如何﹖总不能就此缄默。于是﹐人在留心可能的﹑某种倾吐的缺

心灵史:代前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74 鲜花数:9

我站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也许,此刻我面临的是最后一次抉择。肉躯和灵魂都被撕扯得疼痛。灵感如潮水涌来。温暖的黑暗,贴着肌肤在卫护我。我沉默着,强忍着这种限界上的激动和不安。但是我必须解说;因为你们密集地簇拥着,焦躁地等待出发——大西北雄浑苍凉的黄土高原已经大门洞开。   我被灵感和冲动窒息了。我如此渺小;而辽阔的世界却在争抢着我。谜底全数公开,本质如击来的大浪,救不清的人物故事熔化着又凝固成一片岩石森林。我兴

张承志:鲁迅路口的招魂与启蒙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31 鲜花数:32

我想诸多的研究,没有足够考虑鲁迅留日十年酿就的苦涩心理。称作差别的歧视,看杀同乡的自责,从此在心底开始了浸蚀和齿咬。拒绝侮辱的陈天华、演出荆轲的徐锡麟、命断家门的秋瑾--如同期的樱花满开然后凋零的同学,从此在鲁迅的心中化作了一个影子。这影子变做了他的标准,使他与名流文人不能一致;这影子提醒着他的看杀,  使他不得安宁。
  一
  今年又一次去了绍兴。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
  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

张承志:致先生书(永远的鲁迅)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92 鲜花数:50



当身为后辈,却真切地感到某种把握在沉静中逼近时,那感受是新鲜的。也许确实应当放纵这种瞬间的感受。他身边纠缠着那么多无聊至极的异类,如成群苍蝇在纠缠一具死骸。1991年的我突然觉得应当站出来了,应当有人将心比心,以血试血。

……

这样,对自己的"类"的孤立的自信和无力感,便在每一夜中折磨灵魂。

我坚信,我读着《野草》、《故事新编》、《药》、《伤逝》、《故乡》、《狂人日记》这几篇时,我相信有了一种把握。我不愿重读。中学生教室

辨误与解答的时代-张承志序《辨误论》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10 鲜花数:17

   这本刘殿凯教长在五十年代的遗著,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是《辨误论》,后半是《回民常识问答》。结构随意,语言平直,主要为反驳当时几本苏联小册子对伊斯兰教的误读。不留意,人们会以为它也是充斥经书铺子的一般宣传品。但反复阅读之后,一种暗暗的惊奇,会在心中浮起。          当年被刘殿凯阿訇驳斥的、那些诋毁和误解伊斯兰教的小册子,今天已很难找到。只知其中的《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张承志:粗 饮 茶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18 鲜花数:28

自幼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 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她只喝茶叶末。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被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淡,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不出任何高下之别。苦笑之后,母亲饮茶再也不问质地价格;我呢,对花茶全无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绿茶或者——姑且

张承志:离别西海固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22 鲜花数:39

 离别西海固-----张承志
 那时已经全凭预感为生。虽然,最后的时刻是在兰州和在银川,但是预感早己降临,我早在那场泼天而下的大雪中就明白了,我预感到了这种离别。
你完全不同于往昔的任何一次。你不是乌珠穆沁,也不是仅仅系着我浪漫追求的天山沙塔山麓。直至此刻,我还在咀嚼你的意味。你不是我遭逢的一个女人,你是我的天命。
然而,警号一次次闪着红光——我知道我只有离别这一步险路。
西海面,若不是因为我,有谁知道你千山万壑的旱渴荒

张承志:墨浓时惊无语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79 鲜花数:32

生存于复杂的时代又面临复杂的命题,人需要一种更充分的自由。特别对于作家而不是理论家的思想而言,阐述为自己良心感知的内容,特别要求环境的规矩,以限制有意的曲解和误导。可悲的是,强权的愚蠢干涉,其实往往可以成为避免误解的条件;而来自依附体制的知识份子、即鲁迅所谓智识阶级的攻击,却会导致真正的思想压迫。  
  当然文学就是限制中的创造。前人都是在时代的可怕限制中,完成了辉煌的业绩。因此我从来不赞同文学的政治化。今天

张承志:在中国信仰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69 鲜花数:24






  并不是因为进入了这个世纪末,才有了这个话题。对我来说,追逐已经持续了很久。如果不是从红色的六十年代终结算起,也自从见识了世间的所谓成就,一切就已开始。


  我在路上行走已久。确实常与犹豫和怀疑相伴,只是没有回头。



  藉此我破坏了平衡的生命。任肌骨日复一日粗糙,我的心却径直向着年轻生长。它抗拒衰老,滚烫得令我深深不安。而就在我体味和参悟着这一切时,耳际却听见人们的质疑。



  你怎么了?变得这么厉害?关

张承志:时光中的白马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08 鲜花数:34

时光中的白马
张承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有过几个导演邀我去看他们拍摄的草原片。本来对我来说,在银幕上看草原故事是一大享受,可是总是因为忙,竟一次也没能去看。有一次当我无奈推辞时,一位导演的话使我吃惊了。他说:明天来看片就是朋友,不来就是……
  就是什么呢?   大汗时代的朋友 那可儿,nuhor 一词,是一种一生结伴、以命相托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廉价的吹捧者。他认错了人没什么;而我要追

张承志:鲁迅路口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08 鲜花数:66

张承志:鲁迅路口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365次) 时间:2002年12月22日 13:55 来源:刘韧 文艺副刊
鲁迅路口
  张承志
  我想诸多的研究,没有足够考虑鲁迅留日十年酿就的苦涩心理。称作差别的歧视,看杀同乡的自责,从此在心底开始了浸蚀和齿咬。拒绝侮辱的陈天华、演出荆轲的徐锡麟、命断家门的秋瑾--如同期的樱花满开然后凋零的同学,从此在鲁迅的心中化作了一个影子。这影子变做了他的标准,使他与名流文人不能一致;这影子提醒着他的看杀,使

无助的异类的亲戚—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67 鲜花数:27

无助的异类的亲戚
— 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1]

张承志

30年前牺牲在美洲贫瘠山林的切?格瓦拉﹐由于被认为是唯一没有异化的革命者﹐也因其浪漫行径与英俊相貌﹐受到多方面的注目﹐甚至血统都被人们留意。他生前对此做过有趣的回答。一次是回答一位住在卡萨布兰卡的格瓦拉夫人﹐一次是写给自己的孩子。对那位与他同姓的夫人﹐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老实说﹐我完全不知道我的祖先曾经藏在哪个角落。他们早就一贫如洗地离开了原籍﹐来到了这里。我

张承志:凝视黑夜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27 鲜花数:28

凝视黑夜
              

十世纪的伊斯兰思想家、安达卢斯(Al-andalus)的伊本·阿拉比有一本书叫《凝视黑夜》,讲解古代的求道者,怎样在对黑夜的凝视中,神秘地获取真知。在旅行西班牙的日子里,我经常想到他的这个命题,猜测人在面对黑夜时,会有怎样的感官和心理的过程。我总觉得他们幸逢盛世,身处大的时代,见识经历都不寻常;进而叹息自己生不逢时,本来已是碌碌无为,还要与侏儒群小为伴。
我没有想到,一种体验的来临,居然会这么突兀—
 7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作者简介

作者张承志: 曾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现为自由职业作家。已出版著作30余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