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汪晖文集

汪晖:在西方中心的世界中,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文化、社会价值如何转化为政治实践(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733 鲜花数:18

摘要:在现代资本主义以物质为核心的结构下,在现代世界以西方为中心的结构下,重物质轻精神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政治性与文化、社会脱了钩。对自身历史,尤其是对近代历史中正确性的否定,使得中华民族在解放进程中形成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受到伤害。如何把政治价值问题跟文化、精神、传统、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并转化为政治实践,从而在西方中心世界里保持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传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n

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32 鲜花数:19

"主权在民"标志着政治合法性的重大转变。这也是现代平等政治的地基。关于这一命题产生了无数的争议和辩论,但自从它登上历史舞台,政治合法性的原则再也无法逆转。统治关系持续地发生着变化,但任何统治都必须在这一原则之下建立自己的合法性,任何抵抗的运动也都必须在这一原则之上确认自己的政治目标的正当性。这是一切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叙述无法绕过的命题,也是我们仍然将一场失败的革命作为"短二十世纪"的伟大开端的原因。但我们同样无法绕过的是:这是一个创造了连续性的革命,对于现代中国而言,如何在平等政治与历史多样性之间形成创造性的关系或政治整合,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汪晖访谈:上升期的矛盾、体系性危机与变革方向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29 鲜花数:14

上升期的矛盾、体系性危机与变革方向
——汪晖教授访谈
                                                          

汪晖:代表性的断裂--再问“什么的平等”?(全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37 鲜花数:23

冷战结束以后,民主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发生形式上的重要变化,但社会民主却出现了普遍危机;在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体制的中国,国家政体及其形式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其社会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异,以致有关中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社会的讨论不绝于耳。因此,与大多数论者(他们之间常常尖锐对立)将两种政治体制的差异设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我认为当代政治危机的核心是与政治体制相应的社会形式发生了解体。政治合法性的危机主要来源于政治体制的代表性断裂,即政治形式与社会形式的脱节。

汪晖:再问什么样的平等(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05 鲜花数:35


第二章  齐物平等与"跨体系社会"  
  
第一节                  齐物平等的概念  
  
在上述有关平等问题的三个主要概念之外,我建议提出第四个平等概念,即章太炎称之为"齐物平等"意义上的平等概念。在某种意义上,"齐物平等"与当代政治理论所涉及的多样性平等、差异平等或多元主义有着重叠的关系,但后者并不能覆盖前者

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上)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90 鲜花数:9

本文系为章永乐著《旧邦新造:1911-1917》所写的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也是对2010年夏天北京大学法制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讨会上的讨论的一个回应。2011年11月26日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历史与政治”年会主题发言。观察者网及《社会观察》杂志独家发布。
中国的短二十世纪:两个独特性
二十世纪终于落幕了。霍布斯鲍姆站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

汪晖:再问“什么的平等”?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0 鲜花数:18

民主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发生形式上的重要变化,但社会民主却出现了普遍危机;在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体制的中国,国家政体及其形式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其社会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异,以致有关中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社会的讨论不绝于耳。因此,与大多数论者(他们之间常常尖锐对立)将两种政治体制的差异设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我认为当代政治危机的核心是与政治体制相应的社会形式发生了解体。政治合法性的危机主要来源于政治体制的代表性断裂,即政治形式与社会形式的脱节。如在资本主义历史中,政治民主与民主的社会形式之间的关系没有必然性,但民主的社会形式的衰落最终必然导致政治民主的危机。诸如选举权、多党制等等政治体制问题如果不能与民主的社会形式相互配合,就必然会产生一个断裂的社会。从根本上说,经历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中国,它的民主实践必须克服阶级分化,并创造一种不同于那种将剥削关系合法化的社会—政治形式、一种拒绝将劳动彻底抽象化的生产模式。所谓以人为本,应该是在克服一切奴役和附庸关系之后、在创造一种能够综合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的组织形态之后才能实现。

 

汪晖访谈: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普遍性(完整版)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66 鲜花数:14

  萧武按:这个访谈是年初就做的,后来在《社会观察》杂志今年第四、五两期刊发,《上海国资》杂志今年第三期摘要刊发(最前面的部分),【经略】在5月份也刊载了全文。  最近流传着对汪晖关于“中国模式”的论述的批评,所以,征得汪晖先生同意后,我将这个访谈发在网上,希望能够帮助批评的人理解汪晖的想法。   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萧武采访整理,已经汪晖审订  

汪晖讲座:《平等的五个面向》录音笔记整理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7 鲜花数:8

平等的五个面向——关于跨体系社会与民主问题的再思考 2011年 5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主讲人:汪晖一、“跨体系”跨体系社会,是一个生造词,但有其根据。2008-2009年西藏和新疆均出现危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一直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所谓民族自治,汪晖倾向于将民族区域看成整体概念,区域这个概念有其特殊性,它可能是跨族群、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交汇。早些年讨论这一问题时,王铭铭引用过“超社会体系”的概念,指的是跟现代实证社会学不同的一

汪晖: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91 鲜花数:25





作者:汪 晖 文章来源:《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第3期
一、《阿Q正传》的叙述方法及其暧昧性1、在两种叙述传统之间的《阿Q正传》《阿Q正传》采用了说书人的叙述方式,作者是相对超然的。正由于此,这里提出小说叙述方法与暧昧性的问题也许有点奇怪。暧昧可以是对某种不清晰状况的描述,但即便如此,它也只能是一种主观性的描述。《阿Q正传》的叙述方式与“五四”文学的主观性很不相同。“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倡导新文学;其中三个文

汪晖:帝国的自我转化与儒学普遍主义(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63 鲜花数:21


帝国的自我转化与儒学普遍主义
汪 晖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第七章
  盖孔子立天下义,立宗族义,而今则纯为国民义,此则礼律不能无少异,所谓时也。
  ——康有为
第一节 经学诠释学与儒学“万世法”
  儒学的变化产生于它的经典原理与社会变化之间不断出现的矛盾和张力。为了适应社会变迁对儒学义理和命题的挑战,各代儒者发展了丰富的经学诠释学(从而能够将新的社会关系组织到经学的视野之中),用以在变化的历史情境中维持儒学

汪晖: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0 鲜花数:15

文章来源:《上海国资》杂志     2011年04月12日 11:25http://www.xinguozi.com.cn/magazine/show/237/0/1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上海国资》:2005年前后,曾经出现过一个范围不大的关于“北京共识”的讨论;而最近这两年,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则在国内外已有相当的发展,但经常有人批评,“新左派”总是在为中国做辩护。事实情况如何?汪晖: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雷默来北京访问时,崔之元曾请他到清华演

汪晖:“代表性的断裂”,反思未来民主的进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76 鲜花数:15

21世纪经济报道

过去三十年,围绕民主问题的辩论和分歧从未停止。“历史终结论”将民主作为最后一种政治形式,普遍历史到来的标志。这一有关民主的叙述是通过将“人民民主”置于“政治专制”范畴才得以完成的。然而,接着社会主义体系的瓦解而来的,是反恐战争、宗教冲突、生态破坏、高风险社会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深刻矛盾。这些矛盾也引发了“社会民主”的危机。西方民主的空洞化、新兴民主的内在矛盾,以及第三

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重读鲁迅的《破恶声论》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09 鲜花数:13

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重读鲁迅的《破恶声论》
原载:开放时代2010.10
摘要:从形式到内容,《破恶声论》包含着一种自我的颠覆性: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文本,但文本的落脚点之一,是对民族主义思潮的批判。这个文本的自我颠覆性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鲁迅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批判都不是简单的否定,毋宁说他通过这个否定表达了一种自觉。所以,这个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张力。《破恶声论》帮助我们打破民族主义与全球化

汪晖:中国的劳资关系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36 鲜花数:27

国家需抗衡资本的力量,更多倾向劳动和大众
21世纪经济报道 汪洋 北京报道 2010-09-11 
本报就增长方式转变、增长的正义性等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
汪晖表示,要讲增长的正义性,中国首先必须改变出口导向型、一味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否则,中国劳动者仍将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汪晖认为,完全的市场化,并不能带来发展模式的改变。相反地,容易让国家在市场和社会间丧失中立立场,继而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汪晖: 中国大陆著名学者,通常被认为是“新左派”(中国当下语境意义)主要人物。1996年起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依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柏林高等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访问教授。著有《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死火重温》等。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