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马也: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三)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三)

马也

2008年5月

3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放轻松还为时尚早》,认为3月间一些人预测美国金融系统会崩溃,现在似乎平静了许多,“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由于楼市状况恶化、粮食和油料方面问题重重,“未来的战役似乎仍会鲜血淋淋”。

6日,英国《独立报》发表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给全球化一个个性化的面孔》,认为全球化加大了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政治领导人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讨论如何通过收入再分配确保全球化中的输家得到补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领导人不希望承认全球化可能有令人不愉快的副作用。然而他们这种拒绝实话实说的做法,恰恰加剧了人们的不信任。”

7日,保尔森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使华尔街陷入动荡并在3月再次变得更糟的次贷危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我认为我们更接近这场危机的终点而非起点。”

12日,《日本产经新闻》社论,题为《美国国内消费停滞,企业开始提高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14日,《洛杉矶时报》载文《民调结果显示,大部分美国人不指望经济马上得到恢复》。

16日,《华盛顿日报》文章《衰退或许很遥远》写道:

经济走向衰退的时候,却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转了个弯。

至少,持这个观点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不久前还认为衰退几乎无可避免。他们强调说,自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初插手干预,令贝尔斯登公司免予破产之后,股票和信贷市场都稳步好转,而一系列经济报告也好于预期。

18日,法新社报道,“据最新数据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经济,可能已避免一场灾难性衰退”。

20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拉丁美洲脱离美国》,说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渐清晰,但是“例外的是”没有波及拉美,“拉丁美洲市场与次贷市场只有少数共同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为跛脚的美国经济所动”。

22日,法国爆发70万人参加的罢工,抗议养老金改革。按照萨科齐的新福利制度改革,鉴于经济疲软,法国工人将必须比以前多工作一年,才能享受国家发放的全额养老金。罢工由铁路工人发起,得到航空、邮政、电讯、教师、医院、海关、税务、文化各界员工的响应。同时有港口工人反对港口私有化、码头工人反对重型装备私有化的罢工和渔民抗议柴油价格上涨的罢工。此前的15日,曾爆发公务员大罢工。此后的30日,还有出租车司机大罢工。

26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在黑暗中发光》,说世界经济不景气并未阻止超级富豪继续挥金如土,“奢侈品市场仍活力十足”,“巨富永远都不会为钱发愁”。 

2008年6月

18日,法国《欧洲时报》刊载《美国流行经济衰退抑郁症》,说由于失业、对失业的担心以及生活费用大幅度增长等因素,美国1000万人患经济衰退抑郁症,预计将迎来一波精神压力带来的疾病高潮。

24日,西班牙《起义报》发表《非洲农业在毁灭》,认为导致非洲粮食自给变为长期进口,“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是罪魁祸首”:

    不论在拉美、亚洲或非洲,情况都是一样:IMF和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计划,摧毁了政府在农村的投资,通过接二连三的重创,使当地农业生产变得极不稳定。随之而来的是,世贸组织的农业协定涉足这些地区的农业之后,欧盟和美国补贴农产品蜂拥而入。

25日,法国《回声报》刊登《世界资本主义即将结束》,说将于7月在日本召开的第34届八国集团峰会,应该挽救即将结束的世界资本主义。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全美学校预算紧张》,说美国从城市到乡村,学校都受到资金短缺的冲击,有的提高餐费,有的每周减课一天,有的裁员甚至关闭,教师面临失业。

日本《文艺春秋》6月号发表《美国医生也面临跌至社会底层的危机》,说贫穷已经在困扰美国中产阶级,“如今,代表着美国梦的一代人,包括医生、教师、公务员和制造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都面临着跌落至社会底层的命运”,“从社会中层沦为底层的人不在少数。这一沦落的过程对人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与以往因贫困而产生的窘迫完全不同。本来以为自己是不会有问题的,但在突然降临的疾风暴雨面前,一下子显得手足无措,这样的情景在美国已是随处可见。”

英国《非洲商业》第6期发表《非洲能够挺过信贷危机》,认为非洲外债得到控制,同“金砖四国”贸易和金融联系有所增强,有助于减少发达国家的问题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衰退即将到来”,“非洲经济体并不能摆脱发达市场所造成的伤害,西方显而易见的经济衰退,可能会通过贸易和金融涟漪波及非洲国家”。

法国《焦点》月刊6月号发表该刊对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的访谈录,题为《危机表明,我们再也不能任全球化自由下去》,认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由英语国家银行体系不正常的投机泡沫和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因此对全球化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进行干预,在欧洲、美洲、亚洲范围采取行动。

2007年上半年,香港恒生指数共下挫20.5%,跌幅大于美国、欧洲、日本主要股市。

2008年7月

1日,德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新自由主义的网络》:

    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正开始一个新项目,打算把整个拉丁美洲的新自由主义力量联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的反政府分子。这个网上项目,在昨天(6月30日)启动,为期两个月,主要针对自由主义的政治领袖及其行动小组。这个项目将为参加者提供新自由主义的政治解决方法,去解决当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3日,日本央行副行长西村清彦说,日本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5日,英国《经济学家》文章《这算什么管理世界之道啊》提出,西方要把自己和第三世界国家“绑在一起”,让后者“分担利益与难题”。

7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报告显示,“两房”减记亏损750亿美元。消息传出,“两房”股价分别下跌47%和45%,美国金融市场风声鹤唳、股指大跌。

因国内经济不景气和劳资岐见,意大利公交运输行业82%工人举行大罢工,全国交通瘫痪。台湾《人间福报》描写意大利国内情况说:“预期经济不景气,许多意人也有勒紧裤带的准备。根据意国农民团体所做的调查报告,有40%的人6月份整个月都未离家用餐。至于出外用餐者之中,有71%表示,7月份也许就不再离家用餐了。”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面临10年来最高物价上涨,11年来家庭负债最高,“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韩国各项经济指标陆续跌至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水平”。

9日,各国媒体评论今日在日本结束的八国峰会。俄塔社自东京报道,峰会对解决迫切的全球性问题没有任何突破。法国《费加罗报》刊出《富国集团的无能为力》。共同社播发《G8峰会呈现“制度性疲劳”,未能解决全球性问题》。路透社发表《在扩大成员国问题上仍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

1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八国首脑解困无力》。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刊载沃勒斯坦《世界迈向何方——多极世界应当为美国的相对衰落和由此带来的动荡局面做准备》。与其他论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文章相比,该文提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

在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角力中,前者在十九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迅速崛起。向左转非常有效地赢得许多人的支持。在1945年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左转路线似乎在世界各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然后是幻想的大规模破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必胜的信念在世界的左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弥漫四处的消沉心理——常常表现为一种挫折感。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随后产生的右岸世界的必胜信念也崩溃了,这主要是因为相信美国将永远统治世界的新保守主义理念遭到了彻底的惨败。从1994年萨帕塔起义,到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的被迫结束,再到2001年世界社会论坛成立,重新活跃起来的左岸,再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11日,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即“房利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即“房地美”,股价开盘即遭腰斩。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占全美抵押贷款业务的近70%。由于客户从6月底以来提走13亿美元引发流动性危机,美国大型房屋贷款银行印地麦克被联邦监管机关查封。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以来发生的最大一起查封银行事件。

12日,西班牙《起义报》文章《三重危机》认为,“现代经济史中从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金融、能源和粮食这三大波及范围广泛的危机同时发生,且相互影响并相互关联。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对其他两种危机产生联动效应。于是,随着危机的加剧,实体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留下的可悲结果:三大危机纠缠不清”。

1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提高信用额度,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股份。

14日,“两房”股价再被腰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西班牙最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马田萨-法迪萨公司申请破产,成为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破裂中的首家大型企业。该公司债务50亿欧元。

1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说脆弱的美国经济正面临“诸多困难”,年内美国经济增长将“略低于预期”。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身陷银行业危机,美国加紧行动》,认为美国私营金融部门已经无法单靠自己力量解决危机,“联邦监管机构在本周采取的行动开辟了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新阶段——政府迈向了将近15年来最具干预主义色彩的金融市场主角。”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登载《欧洲对美国经济风暴不再具备免疫力》,说“去年将全球经济风暴阻挡在外的欧洲,终于抵挡不住了”,“西班牙、爱尔兰和丹麦要么已处于衰退之中,要么正处于衰退的边缘。意大利发生了滞胀。法国正在迅速变弱。欧洲增长的强劲发动机德国突然变得疲软。人们对欧洲或许能逃脱美国动荡所造成的冲击的大部分希望,破灭了。”

路透社自香港报道,“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不但没有因美国政府出手援助两家房地产抵押融资巨擘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而得到纾缓,反而令金融市场恐慌程度达到一个新顶峰。以亚洲金融机构巨额持有‘两房’发行的机构债头寸为导火索,亚洲股市周二全线下跌。”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马丁·沃尔夫《险象环生的全球经济》,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蔓延一年,至今远未结束。

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网站,发表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新兴市场研究部门首席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拉美和亚洲是当前金融危机的赢家吗?》,认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并未严重波及新兴国家,虽然也面临风险,但是有可能成为赢家。

16日,《洛杉矶时报》网络版发表《美国人可能正在失去对自由市场的信心》。

今日公布的一份《美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美国人均收入世界第2位,预期寿命排名第42位,婴儿存活率排名第34位,最富有的1/5人均收入为最贫困的1/5的15倍。

1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金融部门和美联储:较量没有结束》,评论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救助“两房”的举措,说“在美国,私人金融部门和想对其进行控制的当选官员斗争了200多年,这是最近的一次”。《华盛顿邮报》刊登《美联储在危机中的作用引起质疑》,认为危机导致美联储作用不断扩大,可能威胁其独立性和信誉。

德国《时代》周刊发表对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的专访。金米特说,美国经济状况在恶化,但长期经济效率令人充满信心,“如果像中国这样一些处于经济和政治过渡阶段的国家希望加入以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机构,那是有益的。”

20日,路透社自伦敦报道,英国《卫报》援引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布兰费罗的话说,“英国经济正步入衰退”。

24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金融危机越来越高的代价——数百万美元的政府援助仅仅是开端》,认为美国政府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只是纳税人为金融危机买单的冰山一角,“金融危机正在以多种方式让美国平头百姓的钱袋子瘪下去”,为救助金融系统,预计纳税人将最终花费2500亿美元。

2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新自由主义的终结?》,说新自由主义所持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是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所谓“华盛顿共识”的基础。“在过去长达25年的时间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一个竞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谁是竞赛的失败者:那些追随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失去了增长的资本,就算的确取得增长,由此产生的利益也不成比例地大多由上层阶级获得。”新自由主义未为石油及食品价格飙升做好准备,造成发展中国家农业萎缩。

    新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一直是为某些利益服务的政治教条,从未得到经济学理论的支持。很明显,它也没有得到历史经验的证实。吸取这个教训,或许是现在乌云密布的世界经济的一线希望。

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将使全球损失1万亿美元。

美国《新闻周刊》发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与金融系教授杰弗里·加藤《另一张多米诺骨牌即将到下》,说外国实体持有“两房”证券中的大约1万亿美元,“两房”危机可能波及中国、俄罗斯、沙特等国,

日本《东京新闻》文章《世界的中心转向美国之外》,说美国金融政策进退维谷——既不能提息、也无法降息,使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之外地区。《华盛顿时报》网络版发表首席政治记者唐纳德·兰布洛《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时候》,认为美国经济已到谷底,“正缓慢开始上升”。

29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美国经济衰退与否引得众家评说》,说尽管房地产价格跌个不停,就业市场一片低迷,金融市场正经历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动荡,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其任务之一,就是判断美国经济是否已陷入衰退——仍然表示,“不会很快对美国经济衰退与否给出定论”。

31日,法新社报道,美国经济第二季度缓慢增长1.9%,“全球最大经济体在第四季度出现增长大幅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583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金融危机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