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韩毓海谈日本:弃子蛇吞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近日接受光明网采访,就其新书《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进行访谈。

 

  问:在十八大来临之际,您完成了理论力作《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这本书也是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我们看到,您在书中从马克思的角度,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进行了新的审视,还在本书上篇第三章中指出了马克思当初对美国认识的偏差。那么您认为,美国从一个年轻国家成长为世界霸主,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呢?

  韩毓海答:马克思是伟大导师、伟大先知,但马克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当时的情况下,马克思对美国有很高的评价,而且还给林肯写过致电信希望移民去美国,当然最终没有去。他认为美国工人在南北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种观点,如果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发展生产力,那美国完全不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简单的生产力标准,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标准。美国大陆两边都是海,美国有特殊性,以美洲广阔的大陆为核心,得天独厚很迅速地实现了崛起,如今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比如说它的理念、制度框架等,这些都有道理。学习美国的国家有很多,却都没有取得这样的成果。

  还有一个原因,美国成功地利用了国际信用,操控了也好,掌控了也好,国际信用在崛起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天才参战,以前就是放债,你们打,我放你们债。二战爆发有很多重要的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忽视了——就是一战以后形成的框架:英法是美国的负债国,美国一催还债,英国还不起了就发生战争了。债务是必须还的,美国为什么不顾忌当时的稳定?因为当时的金融秩序对美国没有好处,原有的联盟体系当中没权利,二战以后诞生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体系,包括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政治体系等。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的资本,特别是善于利用国际债务关系,是它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这提醒我们,要有一定 的胆识。中国是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说得不好听点,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基本上就是靠发行美国债务驱动经济,离开了美国债务链条,世界经济好像不能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用他的信用、债务绑架了世界经济。我们看美国在崛起的过程当中扮演了很多核心的角色,华尔街这个机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正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解释的问题。如果马克思不是从信用的角度,而是从商品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会写一个《生产论》,如果是从价格角度出发,他可以写一个《市场论》,然而马克思恰恰是从信用的角度出发,写了一个《资本论》,《资本论》典型地反应了债务和信用在美国兴起的作用。

 

  “信用”反映出资本主义的重要矛盾

 

  问: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信用机制,而非生产与交换的市场机制。您在书中提到“信用的扩张”是一种“迷信的扩散”,同时又有很多人都确信信用债券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可以缩短资本积累的时间。那么您对债券所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韩毓海答:这两个说法都对的,既是一个迷信,也是一个加速器,问题的奇妙就在这。我先讲为什么说是一个迷信。马克思说,社会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产物,有什么样的交往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换方式,有什么样的交换方式,就会有什么组织形式。比如说一个宗教社会,宗教是一种关系,也有其经济性,它是活人和死人间建立的关系,宗教的经济性在于它是活人对死人欠的债。资本主义社会起源于宗教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最初的信用,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格局,这是一个前后关联的过程。社会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产物,语言是人们最普遍的交流工具,在商品社会里,人们则采用货币,当然,大款资本家、企业家也会使用票据。票据正是信用的体现,从货币到票据是一个逾越。企业家之间为什么需要信用?我有信用挂这个帐,假定那是可以还的,但在美国,很多帐在期限时却是还不起的,又不能让它终结,因为那样整个的生产扩大延续就不能进行了,于是信用既成了生产扩大的条件,也是经济危机的条件。 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矛盾就是这样。

 

  奥巴马看问题很准,但拗不过华尔街

 

  问:奥巴马政府也意识到了虚拟经济的害处了,也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奥巴马能够使资本主义“发展升级”,脱胎换骨?

  韩毓海答:奥巴马选上总统的那天,我就在纽约,奥巴马是11月4号选上的,那天正好是我生日,我说这天怎么搞的,全纽约人都在庆祝。奥巴马看问题是很准的,他认为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不是哪一任政府,而是根深蒂固的经济哲学出了问题。我们现在看,美国基础设施比北京要落后多了,你看纽约的肯尼迪机场,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就和新婚的中国太太闹矛盾了,机场装运的时候用东西包着,现在包都陈旧了,年轻的小伙子说,我早就告诉过你纽约不是你想的那样。当然美国的资源很多,可以迅速地发展实体经济,但奥巴马不能拗过金融街,不可能把钱放到实体经济里去,把这个钱给谁这不是奥巴马说了算的,这是他的苦恼。奥巴马明白,不可能用这个钱来真正地发展经济、甚至来改善美国,主要的钱都转到楼市、股市里去了,他也很懊恼,头发都白了。

  

韩毓海谈日本:一颗弃子玩蛇吞象,不卡死才怪

 

  一颗弃子玩蛇吞象,不卡死才怪

 

  问:对于近期中日之争,韩教授您有什么看法?

  韩毓海答:中日交往,从历史上来看,经济交往是一种方式,政治、社会交往也很频繁。我们和日本之间,一直都是有中介的。日本第一次跑到中国来是经过朝鲜;在这之后很长时间则是倭寇——这些中介的命运和中国的命 运有密切的关系。毛泽东写过《祭黄帝陵》一文,写叫“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人家不想让你复兴,给你捣蛋,但不可能全部如此,这正是战略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就知道朝鲜的重要性,然后是琉台,其中的阻碍总会让你难受。我们打交道,首先要重视这些要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能让步,并且琉球也不是日本的。再一个经济领域,不仅日本,很多国家在看待中国发展的时候心态都不正常,觉得我们不应当前进得这么快,日本背后当然有人指使。我们在发展中也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有个作家写了一本书,把冲绳琉球当一个弃子,日本也是美国的弃子。一个弃子被鼓动着去玩小蛇吞大象,不卡死才怪。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的合作,蒙代尔是欧元之父,也提出了亚元构想。中日两国在货币上进行互换,彼此都有好处,两国财政界的政治家,判断是很正确的。我们与一些能源国家,比如伊朗,几千年来也都一直维持着交往。只有稳定作为前提,才能有交往和同盟,容不得一只害群之马。对日本来说,它的经济产品依赖于美国市场,这种依赖性会越来越强,日本在中国生产,利用中国能源,又在中国销售,这种发展方式对我们很不利。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后,就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个共同体。你要么属于欧美,如果人家真信任你,你就加入人家欧元区,或者干脆变成美国的一个州算了;要么你就属于亚洲,起到建设性作用。而现在的情况就如同电影“迷失东京”,它现在是迷失了。日本内部的问题很多,不仅是核泄漏,美国也把一些二代的核工厂放在日本的边边角角,日本这个国家再不能打仗了,炮弹和导弹不长眼,碰到哪个核反应堆都不堪设想。

  建设先进文化,脱离群众可不行

 

  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发展者,能谈谈您的看法么?

  韩毓海答:这个说法好像是说官话,容易谈虚。中国文化很牛,因为有一个士大夫阶级,中国传统社会就是靠士大夫们组织并维系的。这个组织有诸多的好处,也有它最大的弊端——考试,诗词歌赋能考好,但是国家大事不 会办。这帮人写词还可以,打仗就不行;中国士大夫阶级,你看他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内部复杂,师门不同,虽然最后统一叫天子门生,但是还是党政不一,内部掐得很厉害,所以这个阶层不行。你那个精英阶层脱离群众,内部团结不起来,讲一百遍《论语》也不顶用,所以要重新建立一个社会结构,它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克服士大夫的缺点。毛泽东讲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你别说那是顺口溜,那是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共产党的组成部分一开始也是士大夫,但却一直以此为敌,毛主席看了17遍《资治通鉴》,孔子这个不灵,得摆脱他。毛主席说“我这个人靠总结经验吃饭”,政治工作跟做学问一样,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学问跟老百姓生活没关系,那你做它干啥,为老百姓服务有很多学问,政治和学问是一回事,所以共产党讲究实事求是。

 

  韩毓海谈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

 

  问:马克思主义好像很抽象,与每个个体关系不大,您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韩毓海答:马克思主义如果讲的不伦不类,则跟谁都没关系。马克思讲信用,货币信用,这跟我们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马克思是大才子,写的东西是非常好玩的,如果你板着一个面孔,用考试的方式弄教条,就错了。社会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什么样的交往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交换方式。在刘邦时代,我们跟匈奴交往,打不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组织方式就是王朝时代,商品社会当中,大家交往就是用货币,因此马克思讲的很好,我们现在理解社会的主要方法,人和人打交道的方式,跟经济交换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你看,这确实比司马光所说的“礼仪廉耻”深刻点,比黑格尔说的“精神理念”深刻点。你只要讲对了,使人们产生兴趣,就能影响到大家,产生指导意义。如果你讲的连自己都不懂,那当然就没有关系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760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韩毓海  日本  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