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刘永佶: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识的集合

--编者按--

刘永佶教授新著——《劳动哲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主要内容将于近期在刘永佶人民网博客和乌有之乡网站同步首发,请广大网友相互转告。欢迎广大网友登陆留言、拓展阅读并积极参与《劳动哲学》新思想讨论。

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识的集合

资本主义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意识,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识的集合。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其理论体系,并体现、贯彻于社会运动和制度中。

资本主义最初形成于13、14世纪欧洲出现的市民社会,是市民社会中商人和手工业主的社会意识。随着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手工业主势力增大,形成了商业和产业资本家,并推动了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农业生产方式,由他们构成初级的资产阶级。进而资产阶级发动文化和政治变革,夺取政权,将资本主义制度化,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历程大约三、四百年的时间,到19世纪中叶,在英法等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迅速向欧洲、美洲及亚洲、澳洲、非洲扩展,至今已成为全世界的主导和基本制度,资产阶级也成为全人类的统治阶级。

资本主义的理论随其运动和制度的演变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都有其特殊形式,但正是在这众多的特殊中包含着共性,即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意识,并都要体现和贯彻于相应的运动、制度中。

资本主义是对封建主义和集权专制主义的否定。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意识的集合,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为根据的,而资本是表现于物质财富的所有与增殖中的社会关系,它以货币形式出现并作用于全部经济过程。资产阶级是资本所有者集合的社会群体,资本所有者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执行着资本增殖的职能,并固守资本的所有权。每个资本所有者都有其利益,在资本所有者之间还不时有利益的冲突,但他们在自由竞争对财富的占有时,又深切地意识到总体性的共同利益,并由此形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就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在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性质和内容,是资产阶级思想家论证的中心,几百年来,他们在各自的著述中,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甚至在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围绕这个中心发表了诸多议论,正是这些议论聚合了个体资本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成了资产阶级意识,并使资本主义明确和系统。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将资本主义规定为“理性的工业组织与市场相协调”,是“理性的劳动组织”,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理性”。

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的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不过,资本主义确实等同于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因为资本主义必须如此:在一个完全资本主义式的社会秩序中,任何一个个别的资本主义企业若不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利润,那就注定要完蛋。[①]

古恩伯格把美国佬的哲学概括为这么两句话:“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期在必得的宗旨之所以奇特,就在于它竟成为具有公认信誉和诚实人的理想,而且成为一种观念: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②]

韦伯的观点,是斯密“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等观点的引申,是从资产阶级立场对资本主义的集中论证。而非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弗罗姆在《对自由的恐惧》(亦有译本名为《逃避自由》)中,对资本主义则做了这样的论述:

个人作为经济目的的工具,这种依附地位建立在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它使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资本聚敛为目的。人们从事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所赚的钱不是为了个人花费,而是将它作为新的资本投入生产中;这些新增资本所带来的赢利再被作为投资,如此循环往复不息。当然,把钱花在奢侈品上或“挥霍浪费”的资本家不乏其人,但真正典型的资本家是以资本循环过程本身为乐趣,而不是靠花费来满足。增殖资本而不是把钱用于消费,这一原则是现代工业社会能够蓬勃发展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中,那些资本拥有者可以把他们的利润转化为新的资本去投资。不论大小的资本家,他们的生活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经济职责,集聚资本,那么,那些要靠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人,情况又如何呢?从对自己经济地位的心理反应上说,他们与资本家差别不大,在被人雇佣的情况下,他们无须考虑市场变动的规律和技术更新的效果,这些都是雇主的事。雇主是必须服从的至高无上的权势代表……在任何社会中,整个文化精神都由社会中最强有力的集团所左右,其原因部分是由于这些集团有能力去控制教育制度、学校、教会、出版界、影剧界;因而使整个社会成员的思想都受其熏染;而且,这些强有力的集团声望显赫,以致社会低阶层的人们不仅准备接受这种影响,而且尽力去效仿,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③]

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论资本主义的时候,往往是将所有个人都看成资本家,都是处于自由竞争中,按照“理性”来运用自己的能力、智慧去占有物质财富。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资本家。资本家是依据其资本来赚钱,占有物质财富的,并把增加资本作为目的。资产阶级就是依据其对社会全部资本的所有权,来雇佣并指挥全体劳动者,占有他们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以增殖资本,进而巩固其对资本的所有权的阶级。资本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意识的集合,不仅体现于思想上,更贯彻于运动和制度上。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运动的成果,它确保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而且将资本主义作为统治思想,不仅主导资本家,还控制劳动者的个人意识,使之自以为也能和资本家一样拥有资本,并可以“理性”地赚钱发财。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就是促进并保证“理性”地赚钱发财的主义。

“理性”地赚钱发财,说起来简单,行起来难。一是要使人有赚钱的意识,二是要有“理性”,三是要有相应的规则和制度,四是有必要的社会环境、市场和资源。

赚钱,似乎是人的天性,几乎没有人不想赚钱,但这话只适合近现代人,对于原始人是明显不适宜的,因为那时既没有钱(货币),也没有私有制。古代的奴隶和农奴,也受其社会地位的制约,不可能有赚钱发财的意念,就是在封建领主中,还受宗教教义的制约,不能把赚钱作为“具有公认信誉和诚实人的理想”。只有进入近代,在市民社会这个特殊的条件下,才将赚钱发财作为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的标志。而“理性”地赚钱和赚钱的“理性”,又是对长期的经验和矛盾冲突进行总结概括才形成,并且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意识。赚钱的“理性”,不仅作为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还体现于人们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上,以各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制约人们的行为。制度的制约由法制而达到道德层面,形成“合理”赚钱的社会环境,要有大家都为赚钱而出卖和购买商品、服务、劳动力的市场,同时还要有赚钱所必需的物质资源,这就要求资本为赚钱不断向世界各个角落扩张。

资本主义是从少数人那里逐步被认识并在不断地与旧的封建势力和专制势力斗争中发展的。欧洲的封建领主制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割据也极大地阻抑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信奉上帝主义的天主教会也从思想道德上压制商品经济。但到13、14世纪,某些大领主开始兼并小领主,并在本国削弱其他领主的势力,进而向外扩张。为了得到必要的财政支持,这些由大领主转化的国王或君主,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的城市予以特殊保护,使之脱离小领主们的控制,成为直接归国王统治的城市,并形成市民社会。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指出:

新形成的资产阶级要求承认城市的权利与特权,这项要求从政治上来说是:那在封建世界几百年来有效的契约原则应扩充到非封建世界。平民也要求“权利”与“自由”来执行自己的司法、征税、铸币、市场管理等等,像封建王公在他们领土上所做的那样;而且在这些有关切身利益的地方事务方面,他们不再愿意服从封建主的权力。他们要求在封建统治内的而非在封建制度下的一个地位。[④]

“市民”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范畴,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激烈地反对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特权,其中首要和主要的,就是其对土地的实际所有权,使城市摆脱领主的控制,越过领主而直接作为国王的臣民。而这种以雄厚财富和流血牺牲争得的“市民权”,是由法律保证的,许多城市都将国王或教会(大主教)认可的“宪章”刻写在城市最明显之处。市民社会孕育了最初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成为市民社会的主干和主导,在“市民权”的保证下,发展商品经济,为“理性”地赚钱开拓市场,进而依据雄厚的经济实力,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科学研究,资助反上帝主义和教会的思想运动。

资产阶级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在市民社会中形成时,它还是相当弱小的,还要靠国王的保护,并表示效忠国王。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国王专制势力的增强是密切结合的,不断成长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支撑了国王削除封建割据、对外扩张,实行集权专制的社会变革,从而在欧洲出现了短暂的(约二三百年)的集权官僚制;由国王主导的以集权专制对封建领主制的变革,是资产阶级形成的必要条件,资产阶级在这个过程中的形成和发展也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条件,但集权官僚制建立后,却又成为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与国王这原来的盟友,因封建领主势力的消亡而形成新的对立,反对和推翻集权专制,以至由资产阶级掌控政权,已成为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变革,即资本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历经一、二百年,到19世纪,西欧和美国完成了资本主义运动的制度化,在残酷掠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同时,播种了资本关系,形成了反资本的劳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旧的封建势力和专制势力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理论由以前的革命理论变成保守的统治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运动由反抗专制势力变成剥削、压制劳动者的新的专制行为。

资本主义从形成到现在,历经五、六百年,它作为变革势力的理论体系、社会运动,演化为制度,成为统治现代人类的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识,促进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资本主义是人类进化过程的必要环节,但也如它能够产生和演化一样,它也必然从先进变成保守,以致反动。现代世界的矛盾,人类所面临的各种严重危难,从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到核战威胁、地球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从贫富两极分化到政治腐败,都与资本主义密切相关。资本主义已从促进历史发展的理论、运动和制度,变成障碍历史进步的意识形态、行为和制度,而这些又正是资产阶级历史地位和作用演化的体现。

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说明其哲学观念,并由此探讨其否定的必然性和方向,是现时代人类基本和共同的课题。



[①]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8页。

[②] 同上书,第35页。 

[③] 弗洛姆:《对自由的恐惧》,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78—79页。

[④]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25页。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201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资本主义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