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杨斌:如何看待国际舆论赞扬与美国打压“中国模式”

如何看待国际舆论赞扬与美国打压“中国模式”

杨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编者按:  该文为杨斌2011年5月撰写的研究报告。2011年5月以来希拉里连续发表言论攻击“中国模式”,她访问非洲时指责中国搞新殖民主义,称“中国模式”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看都不可取,还威胁要向中国输出政治动荡和“颜色革命” 。该文认为,中国应清醒看到美国发动强大反华攻势背后的真实动机,并不是因为美国感到经济形势乐观和自身模式的优越,急于向中国输出美国模式的长处让中国也强大起来,而恰恰是因为当前美国正处于爆发更大的金融危机的边缘,急于输出美国模式的短处企图将中国也拖入危机,阻挡中国经济崛起对美国全球霸权衰落构成的威胁。

中国应吸取日本和欧洲国家在美国施压下妥协让步,结果落入泡沫经济和有毒资产陷阱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反复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自身模式长处并接受了美国模式的短处,结果被拖入泡沫经济破裂泥潭至今无法自拔。美国在法国、德国大选中进行了大量公关活动,成功扶植亲美政客萨科奇、默克尔等人上台执政,放弃了以前欧洲模式的长处转而推行新自由主义,放弃了严格的政府监管转而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美国趁机向欧洲输出有毒资产转嫁即将爆发的次贷危机,结果欧洲购买的次贷衍生有毒资产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中国应对美国支持“颜色革命”和分裂势力表现出高度重视和敏感,应对美国以软手腕攻击中国核心利益进行坚决有效反击,包括运用制衡美国跨国公司、金融财团利益的经济筹码,迫使美国彻底放弃对中国核心利益的的软手腕攻击。

2011年9月6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已将维护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一样正式地列为国家核心利益。这一政策举措是非常正确的和必要的,因为,政治经济动荡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构成了严重威胁,政府的舆论宣传、外交、经济、金融和国有资产部门,应积极运用各自掌握的政策筹码并制订有效对策,反击美国运用各种软手腕实施的“巧实力”攻击并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国际舆论赞扬“中国模式”源自深刻的“美国模式”危机

 当前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热烈讨论引起了世人关注,有些人习惯于西方学者长期以来一直贬低中国,对众多西方学者转而高度赞扬“中国模式”感到不理解和困惑。其实,促使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热议“中国模式”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源自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模式面临的巨大危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以来,美国模式一度成为全球顶礼膜拜的权威模式,但是,全球金融体系却从二战后的相对稳定走向日趋失序混乱,拉丁美洲、亚洲和前苏联东欧地区频繁遭受金融风暴袭击,金融动荡逐渐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带向中心地区转移,最终就连号称拥有最发达金融体系的美国也无法幸免。西方国家普遍承认这次危机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称其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特别是“美国模式”偏袒金融财团利益而不顾公众利益,促使人们反思金融风暴频发并非偶然而是有深层原因,法国总统萨科奇也抨击美国式资本主义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任何制度模式的成功都是相对而言的,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往也经常遭到西方学者的批评和贬低,但是,毕竟迄今为止没有像前苏联东欧国家那样饱受休克痛苦,也没有像美欧国家、日本、俄罗斯、阿根廷那样爆发严重金融危机,这些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促使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反思,“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着某些制度上的特点和优势,促使其免受全世界众多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金融危机之苦,促使其成为了全球经济衰退之中引人注目的“增长亮点”。

     新加坡著名学者郑永年撰文指出,波及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考验了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应付这次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又提高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他认为中国模式的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而缺少经济杠杆。因为存在着庞大的国有经济体,中国政府具有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实施其危机拯救计划。。[1]西班牙驻华使馆前商务参赞恩里克·凡胡尔撰文指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结果之一是‘中国模式’的浮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北京共识’可能会最终替代声名狼藉的‘华盛顿共识’”。[2]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学者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但是他对金融危机暴露的美国模式弊端进行了反思,他提出了今后更多发展中国家将钟情于中国模式的观点。[3]值得指出,国际舆论关于“中国模式”的热烈讨论中,也有少数激进学者将“中国模式”归结为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但大多数学者却强调“中国模式”同新自由主义的显著区别。美国曾竭力向全球推广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倘若“中国模式”的出色表现确实是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美国高官会晤发展中国家首脑时就不会竭力否定“中国模式”,许多西方学者也不会将中国经验总结为同“华盛顿共识”对立的“北京共识”。

美国难以容忍“中国模式”的出色表现

国际舆论热议“中国模式”不是由于中国自我炫耀和宣传,而是由于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倘若这次危机后美国经济真的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复苏,国际舆论关于“中国模式”的热议就难以持续并不断升温。尽管美国政府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宣扬经济复苏的论调,却并未获得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反而引起了颇多争议。美国70%的民众不同意政府政策改善了危机的说法,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来说危机形势从未好转。据美国权威机构的多项民意调查显示,仅有23%的人认为政府政策改善了经济形势,60%的人称受危机冲击仍在被迫缩衣节食,50%的人回答危机导致财务状况显著恶化,40%的人称动用了养老、储蓄账户以维持日常开支,25%的人称受危机冲击被迫向亲友借钱维持生计。[4]

2011年2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坦率承认当前美国经济社会都面临着深刻危机,他称今天人们看到的美国社会正日益变得“非常扭曲”,“已经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两个基本上分裂的部分,两者之间的差距日趋扩大而且渐行渐远,大银行和高收入的富人们已享受到‘经济复苏’,而实体经济的众多中小企业和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却无法摆脱经济困境并且仍然在艰难挣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记者费利曼写道,“格林斯潘身为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徒,自由市场的显赫捍卫者,资本主义的高级传教士,居然也承认美国不平等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国家危机,这表明美国社会确实出了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5]

倘若不是美国经济长期陷入并无法摆脱严重的困境,无论西方学者发表多少关于“中国模式”的见解,也很难成为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议论的热点。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向全世界提供了一种宝贵启示,促使人们思考为何在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之时,中国究竟具有那些独特优势使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疲软乏力并被迫推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纷纷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促使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愈加关注中国经济保持活力的原因,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进一步升温成为世界舆论的热点。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并再现疲软状态,可能危及奥巴马总统的执政声誉和竞选连任前景。这正是2011年5月以来希拉里连续发表言论攻击“中国模式”,甚至威胁要向中国输出政治动荡和“颜色革命” 的重要原因。希拉里访问非洲攻击中国搞新殖民主义,称“中国模式”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看都不可取。希拉里还称中国惧怕发生类似中东的政权更迭并感到非常紧张,中国试图阻止发生政治动荡是“阻挡历史”和“做蠢事”。希拉里迫切希望通过输出政治经济动荡将中国拖入全面混乱,这样就能为濒临危机边缘的美元和美国经济注入强心剂,就能消除中国经济崛起对美国全球霸权的威胁,就能弥补奥巴马政府的糟糕执政业绩并增加连任机会。美国一直将搞乱、搞垮中国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但是,美国官员很少敢于如此大胆、放肆地攻击中国。美国一反常态是迫于转嫁危机和维护霸权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是由于美国滥发美元造成的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为美国向全球输出政治动荡提供了特殊筹码和难得机遇。由于美国通过输出通货膨胀成功诱发了中东政局动荡,希拉里深知美国通过滥发美元和爆炒国际粮食、能源价格,将会对发展中国家民众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她期待中国将难以阻挡、适应美国操纵的极端货币、价格变化,期待美国滥发货币诱发的全球严重通货膨胀也激起中国社会动荡,而且她知道倘若现在不寻找一切机会搞乱、搞垮中国,今后两年美国爆发更大的危机后就更难搞乱中国,中国经济崛起就必将对美国全球霸权构成更大的威胁。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模式也曾成为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热议的话题,当时美国许多产业都难以应对日本的强大竞争压力。这种形势下美国许多学者主张美国借鉴日本模式的优点以增强竞争力。但是,美国政客为维护金融垄断资本的利益却采取了相反做法,一方面逼迫日本推行新自由主义放弃自身模式的长处,一方面施加强大压力向日本输出美国模式的短处。美国提议两国定期就经济金融问题进行高层战略会谈,不断施压日本允许金融自由化和日元迅速升值,吸引大量国际投机资本涌入日本刺激泡沫经济膨胀,逼迫日本放弃限制房地产、股市投机的产业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了严重金融危机,从此日本陷入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停滞至今仍未恢复,美国通过输出美国模式缺陷并诱迫日本放弃自身模式的优势,消除了日本经济崛起和日本模式对美国全球霸权的威胁。[6]

国际舆论赞扬和美国打压 “中国模式”将会升温

不难预见,随着美国的金融、国债泡沫趋于破裂并引发更大的危机,美国经济衰落同中国经济崛起将形成更为强烈的反差,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赞扬将会进一步升温,美国为维护霸权将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势打压“中国模式”,这是由国际形势客观变化而不是中国主观意愿决定的。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赞扬和热议,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遏制妖魔化中国企图,有利于中国客观认识自身制度长处和美国制度的短处,总结经验、发扬优点、纠正缺点以更好抵御金融危机。中国应坚持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关注但不简单附和国际舆论关于“中国模式”的说法。中国应帮助公正、客观的西方学者更好了解中国,广泛传播他们的观点以抗衡美国打压“中国模式”攻势,让美国妖魔化中国企图在客观事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中国惧怕、退缩并不能让美国丝毫减弱打压中国的攻势,反而会让赞扬中国的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感到失望,甚至招致美国尝到甜头之后发动更猛烈的打压中国攻势。中国强烈抗议美国航空母舰到黄海进行军事演习,曾成功迫使美国顾忌中国反对放弃原定演习计划。中国低调应对美国大使到王府井“散步”的软手腕攻势,希拉里却对中国发动了更加激烈的攻击和“颜色革命”威胁。帝国主义不会因别国示弱、退让而发恻隐之心,反而会抓住别国的软弱之处发动更猛烈的攻势,只有能制衡其弱点、利益的有效筹码才能令其三思而行。美国实施在中国制造颜色革命的行动需要有舆论配合,而国际舆论热议、赞扬“中国模式”的出色表现,对美国向中国输出“普世价值”和颜色革命构成很大阻碍,因此,美国为制造反华舆论必须打压“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在华代理人为推行全盘西化也必须否定“中国模式”。显然,国际舆论和西方学者热议、赞扬“中国模式”,有利于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并抵御美国输出颜色革命威胁,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抗衡美国妖魔化中国企图,有利于宣传中国特色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优越性,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认识中国并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更好认识、抵御美国输出其模式弊端的施压、误导,美国的气急败坏和竭力打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国际媒体认为中国对希拉里攻击中国采取了低调回应的做法,有的中国官员称“美方不了解中国历史”,“中美两国对人权的理解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似乎希拉里仅仅是不了解中美两国国情的差异,忽视了她无礼攻击背后隐藏的战略目的,以及美国通过输出政治动荡搞乱、搞垮中国的紧迫威胁。中国应正确评价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及潜在的恶化风险,洞察美国为转嫁经济危机损失并维护全球霸权利益,必然采取种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和进行误导,包括威吓中国不敢坚持并放弃自身制度模式的长处,向中国宣扬私有化、金融自由化并输出美国模式的短处,逼迫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并实行西方的“普世价值”,放弃政府宏观调控、计划调节和强大的国有经济,误导中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散布虚假统计数据和乐观情绪掩护大金融财团提前出货,诱惑中国的银行和企业购买有毒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等等。

中国应吸取日本和欧洲国家在美国施压下妥协让步,结果落入泡沫经济和有毒资产陷阱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反复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自身模式长处并接受了美国模式的短处,结果被拖入泡沫经济破裂泥潭至今无法自拔。法国、德国曾强烈抵制美国的单边政策和经济政策,因而受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裂危机的冲击较小。美国后来在法国、德国大选中进行了大量公关活动,成功扶植亲美政客萨科奇、默克尔等人上台执政,放弃了以前欧洲模式的长处转而推行新自由主义,放弃了严格的政府监管转而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美国趁机向欧洲输出有毒资产转嫁即将爆发的次贷危机,结果欧洲购买的次贷衍生有毒资产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据英国媒体披露欧盟区银行的有毒资产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注入巨资挽救银行破产后又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应清醒看到美国发动强大反华攻势背后的真实动机,并不是因为美国感到经济形势乐观和自身模式的优越,急于向中国输出美国模式的长处让中国也强大起来,而恰恰是因为当前美国正处于爆发更大的金融危机的边缘,急于输出美国模式的短处企图将中国也拖入危机,阻挡中国经济崛起对美国全球霸权衰落构成的威胁。

中国应对美国支持“颜色革命”和分裂势力表现出高度重视和敏感,因为,这相当于美国运用软手腕不断严重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长期持续的低强度软手腕攻击完全可能产生致命性恶果,特别是配合美国在华代理人宣扬的“普世价值”,趁输出通货膨胀和政治动荡之机制造软弱混乱局面,美国就可能通过分裂中国占有新疆、西藏的丰富资源,中国就可能永远丧失经济崛起并超越美国的历史机遇。中国应对美国以软手腕攻击中国核心利益进行坚决有效反击,包括运用制衡美国跨国公司、金融财团利益的经济筹码,迫使美国彻底放弃对中国核心利益的的软手腕攻击。中国应吸取前苏联重视对抗硬威胁而忽视软威胁的教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智利支持军事独裁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一方面残酷迫害智利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会人士,一方面也对前苏联发起了表面上低强度的虚伪“人权”攻势,重点放在维护少数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权”,攻击前苏联没有给予犹太人出国旅行和迁徙定居自由。前苏联对维护国防安全和领空主权表现得极为敏感,敢于击落一百五十多架入侵领空的美国飞机,美国顾忌前苏联的强大军事实力无可奈何、不敢声张,但是,前苏联却没有意识到美国表面上低强度软攻击的致命危害,对美国的软攻击反应迟钝同对硬攻击反应强硬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苏联领导人满足于美国“缓和”战略提供的经济利益好处,没有及时揭露、反击美国“人权”战略背后的虚伪、阴险企图,结果最终遭受了不亚于核武器攻击的惨重损失。



[1] 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机遇与挑战”,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9月1日。

[2] 恩里克·凡胡尔:“北京共识:发展中国家的新样板? ”,《参考消息》,2009年8月15日。

[3] 福山:“日本要面对中国世纪”,《日本中央公论》,2009年9月。

[4] S. Hirschhorn:“The US Economy is Stuck in Misery”,July 2, 2010,(http://www.globalresearch.ca/index.php?context=va&aid=20001)。

[5] Chrystia Freeland:“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Elite”,“Atlantic”,January/February 2011。

[6] [美] 凯塞·沃尔夫:《美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王忻译,《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2期 。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920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中国模式  经济危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