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

作者:章忠民 王树人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2-01

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 

章忠民 王树人

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尽管100年前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响起的炮声已经淹没于历史的尘烟,尽管1991年由镰刀、锤子和闪耀五角星组成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宣告了苏联时代的终结,但十月革命所敲响的历史钟声,至今仍然在中国大地上回响。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但社会主义旗帜依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高高飘扬;十月革命的历史接力棒,已经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敢地传承过来。当前,人类历史已经走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却并不太平,英国脱欧、特朗普的美国至上,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浪潮云涌,其背后有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交锋。在这样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发掘十月革命的意义,有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并积极回答以下问题:西方铺天盖地污蔑十月革命开创了“共产+专制”的模式其险恶用心何在?中国继承十月革命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本质是什么?十月革命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何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对于我们今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决驳斥对于十月革命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质疑与歪曲

    之所以说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其一,从现实层面看,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演变为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逆历史潮流而动,不断推行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使世界局势的发展更加扑朔迷离。这种世界格局的发展现实,影响到人们对十月革命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其二,从逻辑层面看,十月革命对于人类解放的意义,体现为思想、观念、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全面解放。以100周年为契机,十月革命获得了新的起点,借助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举马列主义大旗锐意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这一新载体所显现出来的新发展和开拓出的新境界,十月革命的意义重新获得了释放。百年之前十月革命选择的代理人是俄国和苏联共产党,百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承担起为十月革命代言的历史使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正是十月革命的精神,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就像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有一次大的释放一样,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总释放,就是围绕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终极目标,不断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正如同十月革命后的新兴的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全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明灯一样。

深入挖掘十月革命的当代意义,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十月革命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各种质疑与歪曲,旗帜鲜明地进行批驳,进行正面的思想交锋。特别是从历史的依据、现实的依据和逻辑的依据等角度,批驳各种错误观点的根源之所在,揭露其通过抹黑十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合理性”辩护的背后意图。在此基础上,坚持研究十月革命的正确态度与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努力弘扬好十月革命的精神,破解好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不断释放十月革命的当代意义。

1.坚持研究十月革命的正确态度与思想方法

要正确客观科学地评价、积极评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首先要坚持研究十月革命的正确态度与思想方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形势下研究十月革命,不仅是为了深入探明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本质是什么,而且还要进一步探明十月革命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何不可分割的联系;既要透视总结中国革命继承了怎样的十月革命精神,而且还要更进一步分析说明继承并发掘十月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只有读懂十月革命,才能读懂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史:只有读懂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才能读懂十月革命,才能读懂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而自觉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把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道路和事业推向新境界。如何科学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评价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要正确客观而又科学地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要厘定当前学术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其症结,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反驳:其一,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研究,往往只看一点、不计其余,认识和评价上存在偏颇。其二,有些虽然重视多个层面的意义,但只是做平均分配,不了解其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其三,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缺乏严谨性,忽略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与历史现实依据。

2.认清各种污蔑十月革命论调的错误及其意图

十月革命发生已经100周年了,但百年来关于十月革命自身及其历史意义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前后,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乃至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不断出现各种质疑。要么是否认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如布尔达科夫从所谓“历史研究的新角度”认为十月革命只是布尔什维克“少数人的阴谋”,让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造成整个俄国历史发展的断裂。要么是把苏联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完全归结于十月革命这一“罪魁祸首”,认为十月革命采取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为今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专制集权乃至最终走向解体埋下了“祸根”。西方学术界铺天盖地污蔑十月革命是“由一小撮阴谋家和冒险家所完成的政变”,认为其开创了“共产+专制”的模式。事实上,对十月革命的污蔑和质疑,既缺乏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依据,也缺乏逻辑的依据,其目的是通过抹黑十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进行辩护。尤其是笔者前不久赴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大学举办的“俄罗斯和世界命运中的伟大俄国革命”国际研讨会,更是感受到对于十月革命评价的激烈交锋及其内在缘由。比如,一些学者否认列宁思想但肯定斯大林带领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历史功绩,主张降低十月革命的意识形态评价,并对所谓十月革命的惨痛教训进行过多的解读,甚至曲解等等。因此,在十月革命发生100周年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在批驳各种质疑和歪曲等错误思想中,正确、科学地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特别是正确评价十月革命对于世界、对于苏联和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3.坚决批驳污蔑十月革命开创了“共产+专制”模式等错误观点

对于西方铺天盖地污蔑十月革命开创了“共产+专制”模式的观点,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加以揭露与驳斥,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于十月革命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关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像污蔑十月革命开创了“共产+专制”模式这种错误观点,总会在一些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关节点上有所泛滥,我们既要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别有用心,更要揭露其肤浅、刻薄和恶毒所在。

总起来看,这种错误观点有三个致命的弱点,即缺乏历史的依据、缺少现实的依据、缺少逻辑的依据:其一,缺乏历史的依据。二月革命之后,新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解决沙皇政府所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才有了短短几个月后十月革命的爆发。从这层意义上讲,正是十月革命完成了对沙皇专制的彻底清算,十月革命的精神恰恰在于反专制。其二,缺少现实的依据。正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上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制度,这两大制度,在很多方面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后续发展进程”。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进行了艰辛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比如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果断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实行“新经济政策”等,既成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又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当然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走过一些弯路,如斯大林时代的大规模“肃反”政治运动,就是背离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和精神。但简单地把这些曲折和弯路,归结为十月革命的原因,归结为“共产+专制”的模式,并由此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无疑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并且忽视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热现实。其三,缺少逻辑的依据。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和亚非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东方的中国,成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蓬勃生命力。因此,把十月革命的道路和精神,错误地归结为“共产+专制”的模式,同样缺少逻辑的依据。

西方污蔑十月革命开创了“共产+专制”模式,从深层原因看,恰恰反映了对于“社会主义”这一新生事物和代表未来的力量的惧怕:所谓“共产”,实质上代表着“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处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学者们,特别是大资产所有者,所无法理解、难以接受甚至惧怕的事情;所谓“专制”,实质上是指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显著特征,没有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能完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两三个世纪才能完成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因此,只有从历史、现实和逻辑“三位一体”的角度,才能深刻认识对十月革命的各种质疑和歪曲其错误的根源之所在,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之所在,进而坚定不移地坚持好十月革命的精神和道路,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发扬光大。

二、评价十月革命意义四个层次的确立

如何科学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认为,应该从对于世界人民的意义、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对于苏联人民的意义和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这样四个层次,进行整体性把握。从坚持整体性原则的角度,这四个层次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层次都难免会以偏概全,导致认识上的偏颇。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我们主张从四个层次进行整体性把握和研究。

1.十月革命对于世界人民的意义

十月革命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开辟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的崭新道路,这是不容否认的铁的既定历史事实。这个划时代的重要历史意义集中体现在:其一,在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相比,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出制度上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制度模式,彻底宣告了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剥削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灭亡的趋势。其二,十月革命指引着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让世界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毛泽东评价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正是以十月革命为起点,在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一波又一波浪潮。

可以说,正是十月革命为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尤其是在经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成功探索的今天,反思十月革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所展示的人类文明新曙光是资本主义文明无法比拟的:一是将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作为根本方向,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代替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消除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剥削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经济根源,体现出制度上的先进性。二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不断追求剩余价值和自身增值的本性,尝试运用计划调节等手段,把资本导入促进社会财富增加、改善人民生活的良性轨道,并努力探索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有效避免了市场经济自身发展所难以自我克服的内在弊端。三是把政治上的人人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根本追求,既通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赋予每一位公民平等的权利,让政治超越了“少数人的权力游戏”:又通过建立在经济平等基础之上的系列制度、规范和利益调节机制,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四是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本质要求。“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一直把培养和教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而高举十月革命伟大旗帜的中国,更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既解决“为什么发展”的问题、也解决好“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这些,都是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所展示出的更高层次的文明特征。

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既涉及如何进行客观的评价,又涉及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传播到中国后,如何被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问题。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过的三个“30年”来看,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用“三个有利于”来作为判断各项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正是将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不断具体化。首先,“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因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迅速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苏联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一跃而成为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头号强国,而继承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今天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苏维埃俄国成立后,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围追堵截,出于客观形势的需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斗争之上。但另一方面,苏联也在不断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包括在斯大林时期,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等举措努力提升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政策失误导致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与释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迅速释放经济内在活力、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子。从今天的眼光看,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在于:其一,消灭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生产关系,大力解放生产力。也就是利用现有一切资源,特别是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最优化配置资源,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提升综合国力。其二,将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最终解放全人类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现实基础和抓手。

2.十月革命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十月革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从资本主义开始迈向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本质在于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人人平等的崭新的社会形态——“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是整个世界”。如果说巴黎公社还带有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性质的话,那么,十月革命真正把社会主义从“空想的天国”带人“现实的人间”。当人类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时,无疑加深了帝国主义的全面危机,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在百年之间形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即1917年-1923年的欧洲革命高潮。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1918年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基尔舰队水兵武装起义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工兵苏维埃在汉堡、不来梅、莱比锡、慕尼黑等地渐次形成燎原之势。1919年,在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下,用暴力革命推翻了反动政府及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建立起苏维埃共和国。当然,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欧洲革命浪潮先后失败,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已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在欧洲大地之上。第二次高潮,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亚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世界人民看到了正义必将战胜反动、邪恶。其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欧亚大陆上一批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次革命高潮,都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成为十月革命的历史续篇。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虽然步入低潮期,但十月革命的精神不灭,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展示出新的生命与内涵。

3.对于苏联人民的意义

十月革命开启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十月革命使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本质在于完成了对沙皇专制的彻底清算,以及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清算,因此,十月革命的精神恰恰在于反专制和反剥削,对世界历史的引领意义,也体现在真正让人民享有公平正义,翻身成为主人。十月革命对于苏联人民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一,十月革命给俄国及其后的苏联人民带来社会主义的春天。无论是沙皇俄国的封建奴隶制,还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俄国人民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都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十月革命的胜利,新型的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旧有的剥削阶级统治,使之后的苏联人民彻底翻身做了主人。其二,十月革命给俄国及其后的苏联人民带来公平与正义的春天。苏维埃政权打破旧世界,建立起属于劳动者自己的政权,社会最大多数的劳动者阶级获得了民主权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这是人民大众第一次真正享有社会公平与正义。其三,十月革命极大改善了俄国及其后的苏联人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被压迫被剥削的俄国人民告别了农奴制时期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悲惨地位。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堵,富有智慧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在极其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努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在斯大林时代,更是通过一系列“五年计划”,使苏联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迅速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4.十月革命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同样在十月革命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经过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高度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并深刻地领悟到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本质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继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的实践相结合,在鲜活而现实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断解决着挨打、挨饿和挨骂难题。

从这层意义上讲,十月革命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在于:其一,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毛泽东、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十月革命,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最终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改变旧中国命运、争取民族解放和光明前景的有力思想武器。其二,十月革命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指明了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鼓舞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武装夺取政权、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现实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其三,十月革命引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行。十月革命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之所以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当中既有偶然性,又有历史的必然性。说偶然性,是指在1917年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给正在黑暗中艰辛探索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并给予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以直接而又现实的指导与帮助:说必然性,是指鸦片战争以来无论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还是辛亥革命等所有这些苦苦抗争和艰难探索,都先后一一归于失败,正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并迈入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了十月革命的伟大精神,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问题上斩钉截铁、意志坚定。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规划上成功地借鉴了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苏联的一些有益做法,并有效克服其不足和局限,这一切都与十月革命的引领及其经验教训的吸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苏联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赶超英美等老牌帝国主义强国,在当时的情形下,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国家,极大地激励了新中国,也给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正是在苏联强有力的帮助下,新中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奠定了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业基础。同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苏联还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教训。特别是通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继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跻身于当今世界强国之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高潮,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了“中国奇迹”,展示出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并决心为世界人民对人类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贡献中国方案,正如同当年十月革命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提供苏维埃社会主义道路一样。

这四个层次的把握,是一个有着内在严密逻辑的有机整体。只有从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和对于世界人民的意义进行双重把握,才能完整准确地评价十月革命对于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价值:只有把对于苏联人民的意义和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才能全面理解十月革命的道路与选择。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孤立地理解十月革命,更应注重评价的整体性。这样,才能抵制错误的评价,坚持正确的引领。十月革命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类解放、对于苏联、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评估十月革命价值的四个维度设定

“评价”与“评估”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我们认为,“评价”主要是对事物本身的看法和观点,而“评估”则侧重于对事物产生结果的重新评析。关于十月革命,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却在评估其真正的内在价值方面有所欠缺。在十月革命发生100周年之际,对十月革命作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评估,既有必要又很重要,同时由于一个世纪的历史间距也使其得以实现,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对于我们认识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十月革命价值的评估中,往往局限于就事论事,只评估表面,很少评估到十月革命潜在长远的价值。我们认为,对十月革命潜在长远价值作一深刻评估,必须从人类解放的历史长河、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长河、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年实践、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四个维度,对十月革命的价值进行系统的梳理。设定这样四个维度的基本考虑在于:其一,坚持历史整体性原则。所谓历史整体性,就是从十月革命产生的历史、发展的历史等整体性高度,评估十月革命的内在价值。既评估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前提,又从整个人类解放、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年实践、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整体性认知评估十月革命的价值。其二,坚持空间整体性原则。“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政党搞革命和建设都必然置身于特定的空间范围中,也都离不开国际国内两个重大的环境因素。”坚持用空间整体性原则评估十月革命的价值,就是从俄国与苏联的空间、俄国与中国的空间、社会主义阵营的空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既相互对峙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当中,把握何以在1917年的时空背景中,会爆发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又何以会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百年历程。其三,坚持实践整体性原则。也就是从革命实践、建设实践,特别是中国的实践中,对十月革命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四,坚持理论整体性原则。通过坚持理论整体性,既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又深入把握对人类自由解放的未来的引领作用。

1.要放在整个人类解放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评估

恩格斯把“解放世界的事业”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自有阶级意识之日起,就把充当“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历史地承担起解放全人类并在这一伟大过程中解放自身的神圣职责。但在十月革命之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斗争先后归于失败,暴露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缺乏经验和不成熟。十月革命表现出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用武装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是人类解放的直接成果,也极大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这层意义上讲,当今人类解放所高举的旗帜,正是十月革命的旗帜:人民解放所走的道路,正是十月革命的道路。

2.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评估

截至今天,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500年的发展历程。从500年的历史纵深看,十月革命具有“承上启下”的伟大意义。所谓“承上”,是指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从乌托邦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再到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走向科学的历史演进。“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在欧洲,最早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对空想社会主义作过描述,之后有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太阳城》。”在“羊吃人”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幻想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乌托邦”,无疑寄托了对人类美好制度的向往。圣西门、欧文、傅里叶等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积累,提出对于未来美好社会的“天才”构想。但只有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些,都成为十月革命的思想基础。所谓“启下”,是指自十月革命以来,不论是苏联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亚大陆之上社会主义国家大量涌现,更是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波浪潮。由此可见,十月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是局部地区的、一国特殊的、仅限于俄国的意义,而是国际的意义”。

3.要放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年实践中进行评估

从十月革命成立苏维埃政权算起,社会主义国家已走过了百年的实践。从成立苏维埃政权到苏联宣告解体,这一段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加以总结评估。总的来看,“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壮丽的、多姿多彩的,他们也走过一些弯路,犯了一些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经验和教训都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其一,经验在于,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并积极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无产阶级充当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暴露得比较充分的国家得以实现。列宁在对帝国主义本质、历史地位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把十月革命的历史使命不断推向深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二,教训在于,从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特权阶层等使苏联共产党脱离群众的状况有所恶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仅在经济改革上向私有化靠拢,而且推行政治“多元化”等改革,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逐步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最终酿成了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性的悲剧。回顾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年实践,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什么时候坚持十月革命的精神,社会主义事业就能不断向前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十月革命的精神,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

4.要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进行评估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历史时期:第一阶段,1949年一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这也是十月革命精神在中国的延续。第二阶段,1956年-1966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历史时期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主要是受到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暴露出对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急于求成。但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的挫折与损失。第四阶段,1978年-2012年,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双提升”。第五阶段,2012年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进一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向新境界,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可见,中国正是高举十月革命的伟大旗帜,才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中间走过一些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具有极强的自我修正、革新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挫折和困境,不断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局面。

评估十月革命的四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坚持从人类解放的历史长河、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长河、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年实践、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这样四个维度,才能更好地坚持历史、空间、实践和理论整体性,对十月革命的价值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进而释放十月革命的现在与未来意义。

四、十月革命意义的中国道路与中国释放

十月革命的胜利虽然发生在100年前,但它留下的财富直至今日依然弥足珍贵,其所代表的人类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价值依然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我们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指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为我们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也正是十月革命的道路,对于当今这个时代的重要意义。

1.中国选择十月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十月革命意义的发扬光大不在苏联、也不在欧洲,而在中国。这既有着中国人民的现实选择,也有着逻辑、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具体来看:其一,逻辑必然性。正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的逻辑是:只有深刻地理解,才会相信和信仰;而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信仰,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关怀人类命运与发展的角度,通过批判旧世界旧哲学,建立起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既作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有力思想武器,更是作为一种坚定的信仰。其二,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上,曾经进行过艰辛的探索。但不论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血的历史教训告诉中国人民,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武装夺取政权的艰苦斗争,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只有坚持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其三,现实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三个“30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秉承了十月革命精神的内在精髓,在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中,体现出理论指导又推动实践的智慧与力量。铁的事实昭示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百多年才走完的路。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3%。这充分表明,中国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也有着现实的必然。

2.十月革命意义在中国的释放

今天,十月革命的星火,正在为中国共产党所传承;十月革命的旗帜,依然在中国大地上飘扬;十月革命的历史接力棒历史地传承到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焕发出十月革命精神的伟大青春。中国继承了十月革命的精神,既继承了十月革命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更继承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品格。因此,列宁、斯大林等苏共领导人所没有完成的十月革命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已经历史地传承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苏联共产党想做而没能做好的事情、苏联共产党没有想到而必须做的重大事情,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都逐一做到做好,并永远居安思危。十月革命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和展示,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种释放和展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十月革命不仅具有革命的意义,更具有建设的意义。推进建设,就是要善于运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用好市场这个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苏联与东欧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在经济转型中采取“休克疗法”,放弃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而中国坚持高举十月革命伟大旗帜,正确处理革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有效地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辩证关系,让其相辅相成而发挥出良好的合力作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体制的完美结合,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而这种释放,也正是十月革命精神在中国这块鲜活大地上的有效释放。

第二,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布尔什维克代表着占俄国社会绝大多数工农的根本利益,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苏共的领导层逐渐脱离了群众,偏离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勃列日涅夫时代,特权阶层逐步固化,导致了苏联社会的分裂与失控。因此,苏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国家失去了凝聚力。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作为立党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根本性问题。正是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而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中国共产党成功避免了苏共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继续把十月革命的精神、道路和旗帜,在中国坚实的大地上不断传承下去。第三,注重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月革命的道路在苏联中途夭折,而在中国越走越光明。作一历史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时代面对帝国主义的层层封堵,苏共注重发扬民主集中制,“以民主的作风、平等的态度,处理和反对派的矛盾,使党的核心领导成为一个和谐的集体”。但列宁逝世之后,苏共由于不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内正常的民主原则等遭到严重的破坏。从斯大林时代的个人崇拜盛行,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权阶层同化,再到戈尔巴乔夫时代置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提倡所谓的“新思维”,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所谓“民主的、道德的”改革。不注意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特别是戈氏从思想深处已经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在苏共中央核心层排斥异己、重用亲信,导致苏共内部更是形成严重的分裂,最终导致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的悲剧。

十月革命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后,既有早期的向苏联共产党的虚心学习,又有近期对于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惨痛教训的吸取,更有未来对于十月革命伟大的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加强自身建设和从严治党,要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党的十三大更是鲜明提出从严治党要求,可以说,党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十月革命的旗帜,在从严治党上不断谱写了新篇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其一,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两手抓”。“苍蝇”“老虎”一起打,而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和氛同。其二,倡导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员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并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以形成党内政治生活的良好生态。同时,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纪律处分条例》等确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挺在前面”的纪律规矩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形成了党风、政风、民风等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其三,积极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建设,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十月革命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为列强们随意宰割的“羔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摆脱奴役走向现代化,成为中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选择。1840年以来,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先后经历了以下努力:其一,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师夷长技”的探索。魏源在《海围图志》中指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为此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这一思想为指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兴西学、办洋务,开创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等近代工业也随之兴起。但“师夷长技”的努力并未达成“制夷”的目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其二,以“百日维新”为代表的清政府的维新与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失利后痛定思痛,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意识到简单学习器物层面,难以走上自强之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主张从政治、经济、教育、实业等方面推进系统的社会改良,特别是从制度层次深入推进变革。维新运动百日而亡,随后清政府虽然也推行新政以图自强,但终难以挽救清末的危局。其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三民主义”既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先进主张,从而无法争取和依靠中国最广大的农民作为革命的主体力量,最终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中挣扎,而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无缘,这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终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其一,从历史层面看,是因为有苏联的榜样作用。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是活力的代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体现现代化的成绩。从这层意义上讲,十月革命对中国而言就是现代化的象征。特别是苏联在短短二三十年内,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无疑起着榜样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度简单模仿和借鉴苏联模式,是因为没有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急需加以学习、模仿和借鉴。其二,从现实层面看,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强有力的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要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依靠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加快发展新中国的。工农业基础。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所采取的,正是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三,从操作层面看,苏联提出现代化模式以及人的现代化等,对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总的来看,中国对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模仿中有借鉴、借鉴中有超越。中国的现代化也吸取了苏联的教训,在一段时间的加快加重发展重工业之后,注重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结合,注重缩小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剪刀差”,注重军工与民用的有机融合等。

从本质上讲,中国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正是选择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吴冷西在《十年论战》一书中曾回忆毛泽东的讲话,反思中国开始模仿苏联现代化,“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工夫”。这个结合,就体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可以看作十月革命精神和道路的体现,看作十月革命精神和道路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今天,中国更是以世界的眼光和宏大的气魄,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等,让世界分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在世界范围把十月革命的精神和道路进一步发扬光大。

4.社会主义中国释放十月革命意义的重要价值

黑格尔用世界精神诠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用世界民族的前后更替表达人类对自由的渴望。我们摈弃黑格尔的观念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色彩,但可以运用黑格尔的视角诠释十月革命意义在中国的释放,对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价值之所在。十月革命意义的第一次伟大释放,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百年发展史。在100周年新起点上,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中国将迎来再次释放。社会主义中国释放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其价值就在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进一步完成十月革命的历史使命,指出了未来人类解放的正确科学而又现实可行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普遍意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版本”。正是十月革命的普遍性精神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对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指导作用,才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才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继承十月革命的精神:其一,体现在革命中,就是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采取革命的手段,破坏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永葆这种革命精神,探索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其二,体现在建设中,积极利用好被推翻的剥削阶级所留下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调动起最广泛的积极性。其三,体现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动摇。苏联搞社会主义建设,使用了一些“红色资本家”,以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科学技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改革,虽然有合理的因素,但是犯了方向性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更是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而恰恰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把握住十月革命的精髓之所在,始终保持着社会主义的航向。从这层意义上,中国继承十月革命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一是始终不忘初心,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二是作为执政党,始终保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战斗意志和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的勇气,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面对当前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积极利用资本主义自身发展所形成的全球化等积极因素,加以吸收改造,“借船出海”。特别是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高举十月革命的伟大旗帜,从关乎全球未来发展和人类命运前途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利益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理念与重要战略思想,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新的前途,为推进全球治理努力提供了中国模式。从这层意义上看,围绕全人类解放这一终极目标,不断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正是十月革命的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总释放,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十月革命并未作为一段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而是具有着持久的生命活力。十月革命有“苏联版本”,也有“中国版本”,事实上,“中国版本”已超越了“苏联版本”。十月革命的真正意义及其绽放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已移至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三个30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伟大理论与实践扎实推进中,十月革命的意义与价值得以充分而又完整地释放和注解。没有十月革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同样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没有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完整意义的十月革命。今天,十月革命的历史接力棒已经传承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勇敢接好十月革命的历史接力棒,让十月革命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焕发出新的青春与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今天学习和继承十月革命精神,就是深入把握十月革命的实质和精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发展格局中,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向前进。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