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意识形态事关前途命运

作者:陈泽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意识形态事关前途命运

 

  陈泽伟 唐朵朵 唐天奕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是什么?其内涵非常丰富。”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解释说,意识形态亦称社会意识形态,含义甚广,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但我们所强调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是信念。”叶笃初认为,信仰是思想的强大支柱,信念是力量的根基源泉。没有坚定的信仰引领,就难以经受严酷考验;缺乏信念的有力支撑,就会在干扰诱惑前败下阵来。

  “每次党的代表大会之后,特别是十四大之后,都会召开一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这已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叶笃初说,“我们应当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此次讲话不是一次循例的泛泛而谈。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振聋发聩,具有战略的高度和意义。”

  意识形态极端重要

  “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现在,都没有改变。”中央党校教授、党史专家谢春涛分析说,首先,意识形态对党内而言极端重要,党内有个统一思想的问题,只有思想统一才可能有行动上的一致;

  其次,意识形态对全社会来讲极端重要。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党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来;

  甚至从国际范围来看,意识形态也是极端重要的。西方国家用它们的意识形态来西化中国,在这之前,它们在某些国家已经达到目的,在中国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那么,在迈向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用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全党全国人民高度凝聚起来,极为迫切和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便旗帜鲜明地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进入新时期,在推进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求,并且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一百年不动摇”。

  尽管毛泽东、邓小平讲话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同、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不同。但是,贯穿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演进逻辑及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坚决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再谈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特别值得我们重视。这是一次站在‘制高点’上的讲话,具有势如破竹、高屋建瓴的特点。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可以起到振聋发聩、一新耳目的作用。”叶笃初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央反复强调,社会各界普遍很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虽然从未放松,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淡化的情况。现在中央高层旗帜鲜明地讲清楚,就是要唤醒大家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分清大是大非?还要不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叶笃初说,这些都属于意识形态问题,决定着我们的方向,需要我们明确回答。从党的工作来说,要作出正确的引导;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思考怎么做到身体力行。

  “如果仅仅知道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而不通晓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那就意味着是不完全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党性不强和党性缺乏的表现。”叶笃初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越是思想活跃,越要旗帜鲜明

  “在今天的现实背景下更加明确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引起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具有新的现实针对性。”谢春涛说。

  谢春涛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在现在的中国,既有人希望走过去的老路,也有人希望走邪路。这两种主张,实质上一种是封闭僵化的思潮,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就面临这两种思潮的挑战。过去有这两种思潮,现在也有,今后恐怕也还会存在。所以,怎么能够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巩固,而不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就是今天面对的当务之急。”

  当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而传播上述两种思潮者,往往就是拿当前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来说事,因此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谢春涛说。

  那么,持这两种思潮者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受访专家分析,封闭僵化者讲,毛泽东时代或文革之前,就没有这些问题或问题不大,由此主张回到过去;全盘西化者则讲,西方发达国家就没这些问题或问题不大,由此主张全盘西化。

  在受访专家看来,针对现实问题,出发点不同,给出的分析就会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会不同。但是现在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迷惑人,少数人就会相信,或在某种程度上受他们思潮的影响,而且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和挑战,应当高度重视。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曹锦清指出,我们对某些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贪污腐败等,进行了猛烈抨击。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如此快的社会发展和转型,大体上保持了稳定,这是了不起的。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个稳定的执政集团和稳定的政策实施,对国家的转型很有必要。所以,不要因有人指责中国,就迷惑了我们对当前中国政治的实质内容的审视。

  “越是思想活跃,越要旗帜鲜明”。叶笃初说,“思想活跃是很好的,但是旗帜不鲜明,那就会有问题。过去我们有过这样的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是要警醒党员、干部、群众,就是要巩固和壮大我们的主流思想。”

  坚持信仰才能保持自信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演进,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点没有变,也不能变。实现“两个巩固”,工作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这个要求非常及时。因为不论是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还是党内活动的状况,现在的年轻党员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党员队伍已经是‘又’一代队伍。一些年轻党员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但是说老实话,一些人可能是似懂非懂。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认识得不深、强调得不够。”叶笃初说,“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中着眼于将来,语重心长地强调这一点,正当其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是在基本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实际上,除了‘三个自信’,现在我们还应该再多一个自信——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谢春涛说,中华文化有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的影响力,有不同于别人的但是又很有特色的东西。在当前的背景下,谈到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工作,应当培养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而绝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西方好。

  当然,同时还应注重吸收借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强调这一点,‘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这一点讲得非常好。”谢春涛认为,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绝对不仅仅是马克思、列宁所写所说,更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它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发展。这个发展既有结合中国国情的创造,也有吸收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创造。

  “中国共产党的心态是开放的”,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谢春涛说,毛泽东在1956年便讲过,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时至今日,中央再次强调这一点: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东西宣传出去,让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理解,不要认为与他不同的东西就不好。“中国这些年发展的成功,背后有文化的因素,也有中国的思想和制度的因素,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自满,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完美无缺,仍需吸收借鉴,不断丰富发展自己。”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第34期《瞭望新闻周刊》)

  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

  李平

 

  观点提要:

  一个政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在于“物质”也在于“精神”,二者不可偏废。今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大提高、更显紧迫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就要把阵地意识、斗争意识摆在突出位置,就要真谋事真干事,来不得半点含糊、半点懈怠。做好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全党上下都有责任,必须全党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动手,十个指头全都动作、一呼百应相互配合。只有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抓得紧、过得硬,才能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中国发展才能筑牢更为扎实的根基。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同时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

  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在原则问题上打好主动仗……总书记的一番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剖析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诸多难点问题、根本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无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曾少说,但这次的讲话更鲜明透彻,更有现实针对性,给人一种鞭辟入里、振聋发聩、警醒全党之感。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也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一个政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在于“物质”也在于“精神”,二者不可偏废。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空谈精神文明显然靠不住。但有了物质成果,也不意味着精神必然文明。如果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不抓、不硬,最后必然会出大问题。当年苏联亡党亡国,今日埃及动荡混乱,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慢慢开始的,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了,其它防线就很难守住。别人的教训可谓惨烈,我们足当汲取。

  今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大提高、更显紧迫了。诚然,如今的时代背景和传媒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交锋日趋激烈,社会转型矛盾叠加、观念愈发多元多变,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在加大。但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环境、对象如何改变,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都没有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好这“两个巩固”,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当前,尤其要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始终保持精神上不缺“钙”,肌体上不得“软骨病”。对此,全党同志要有高度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毫无疑问,意识形态斗争、舆论斗争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就必须把阵地意识、斗争意识摆在突出位置。不管形势怎么变,文化体制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上不能含糊其辞、左摇右摆。应当承认,今时今日,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确实要提高,舆论引导的方法和态度确实要革新,否则“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巧办法不善用”,大家不爱听不爱看,舆论影响力肯定会减弱。但更重要的是,决不能放弃舆论斗争,在牵涉到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敢于亮剑、表明态度,不能听任坐视一干恶意之徒在那里上蹿下跳、扰乱视听、败坏人心。应该讲,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搞改革搞发展,这些都已经得到了事实证明,但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继续作出回答。这无疑对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守住思想舆论阵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就要真谋事真干事,来不得半点含糊、半点懈怠。首先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但这显然还不够。做好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全党上下都有责任,必须全党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动手,十个指头全都动作、一呼百应相互配合。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有种怪象,网络上尤其严重:但凡有谁发表正面言论,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谁就会遭到嘲讽受到围攻。对此,理应出头的部门和官员却常常鸦雀无声或声音不大,甚至认为那些敢于碰硬、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舆论斗争的人是“惹了麻烦”、“捅了娄子”,如此这般,把好导向、守住阵地岂非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碰到原则问题就绕着走,企图在中间和稀泥以明哲保身、左右逢源的“太平官”,势必助长歪风蔓延,于国于民,又岂是一个“误”字了得?

  一个缺乏精神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思想共识的国家可能不打自败。圆梦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只有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抓得紧、过得硬,才能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中国发展才能筑牢更为扎实的根基。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75期,摘自2013年8月23日《北京日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3-09-09/2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