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为什么“学校减负,家长发疯”?

作者:望长城内外   来源:察网  

现在,学生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都挤到追求高学历这一条道上,不仅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造成很大的副作用:一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用非所学,有的甚至去扫马路,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严重浪费。二是人才结构明显不合理,有的人才严重过剩,有的人才却十分紧缺,如许多行业缺少高级技工,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三是助长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腐朽没落思想,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jpg 

据报道,今年9月份开学以来,江苏部分城市的中小学生家长感受到学校“不同寻常的动作”:不布置笔头作业,没有“惯例”的各类单元测试、周测试、月测试,不允许带作业到学校批改,要求学生不透露自己的课外培训项目等,这令不少家长感到焦急。一位学生家长还写了《南京家长已疯》一文发到网上,截至目前,这篇微信稿阅读量已超过10万。家长们的担心,随着这篇文章在社交平台集中爆发。实行减负后不少家长找到了新的应对之策——“校内减负校外补”,一些学校出现了校内写作业托管班,而课外辅导班的咨询量也在增加。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这明明是一件好事情,为什么许多中小学生的家长却不愿意呢?其实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前景担忧。

1.jpg 

图中是五十年代末的广东小学生正兴致勃勃地安装矿石收音机玩。那时的小学生特别爱鼓捣电器,像收音机、手电筒这样的小电器经常被他们拆了装、装了拆。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重,中小学生放学后玩的时间很多,给我留下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记忆。但自从我们自己的孩子上学以后,就明显感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不但放学后要完成许多作业,星期天和寒暑假还要上各种补习班。特别是孩子临近中考和高考时,不仅自己的孩子每天要复习到晚上10点以后,我们当家长的也要陪伴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还要起来为孩子烧早饭。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时,我们还要风雨无阻地每天接送,搞得我们一家子都非常辛苦。

现在,我们的孩子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不仅我们的孩子要走我们的老路,而且我们当祖父母的也要每天风雨无阻地帮着接送孙子,陪伴孙子复习到深夜,又吃“二遍苦”。

为什么我们当家长的要这样干?其实也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

2.jpg 

图中是50年代末,辽宁省一所小学的学生木工组正利用假期自发修补桌椅。

首先是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只生一个好,家家把唯一的孩子当个宝”,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个好前途。而不像我们小的时候,每家通常都有两三个孩子,有的甚至有七八个孩子,所以那时候,当父母的虽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个好前途,但不会像现在这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如今,虽然已经不再要求只生一个孩子了,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即使要了一个孩子,也不想再要了,所以,现在的孩子仍然是个宝。

其次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变了。我们上学的时候,劳动最光荣,工农兵的社会地位很高,而当工农兵对学历的要求不高,因此,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像现在这样看得这么重。而现在,社会阶层泾渭分明,经济收入的差距也比较大,公务员与科技、医疗、法律、教育、文化等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比较高,而这些职业对学历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起就特别重视。因为小学成绩好才能考上好初中,初中成绩好才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成绩好才能考上一本和名牌大学,名牌大学毕业才能找到好工作。这一环扣一环,无论哪个环节断裂都不行。

其实,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需要有完善配套的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干,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现在,学生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都挤到追求高学历这一条道上,不仅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造成很大的副作用:一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用非所学,有的甚至去扫马路,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严重浪费。二是人才结构明显不合理,有的人才严重过剩,有的人才却十分紧缺,如许多行业缺少高级技工,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三是助长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腐朽没落思想,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然而,要想改变学生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挤到追求高学历这一条道上的现象也是很难的,因为这主要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如果不提高体力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要想改变现在的这种状况那是无法做到的。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9-11-24/5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