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教授的无公害大米为什么卖不出去?

作者:郭松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在河南兰考县挂职,有感于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的孤立和无助,便带领一个村的农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申请到了农业部资助,开发出了无公害大米。近日,她兴冲冲地带领几位社员和10吨大米来北京,不想一个星期过去了,大米只卖了100多斤。何教授百感交集,忘掉了一个教授应有的矜持,对记者说:“我直想哭”(1月4日《竞报》)。

    看了这条新闻,我脑子里立刻冒出一句经济学行话:劣币驱逐良币。

    为什么肯定何教授的大米是“良币”呢?天地良心,出于一个农民后代的本能,这些年来我对“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很留心的,何慧丽及其在兰考的实验我早就注意到了,还有幸参加过他们的几次活动。何慧丽是当今少见的愿意和农民打成一片的知识分子,农民甚至自发地编歌来赞扬她。他们此次进京卖米,也不是为了想发一笔横财,而只是想做出一些实绩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罢了。

    回到经济学的问题上来。真正的无公害大米,又远低于市场价格,为什么还卖不出去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因为北京市民无法确定这些大米是真无公害还是假无公害,所以他们宁愿多花一点钱到熟悉地方去买那些很可能受污染比较多的大米,也不愿意从这一群“来历可疑”的人手里买真正的无公害大米。何教授和她的无公害大米,不是被市场驱逐,而简直就是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与斯蒂格利茨共享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克尔洛夫教授,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市场失败”。他指出,和一般人不假思索地认为,自由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优胜劣汰,将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一切安排得最有效率、井井有条。相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上往往还会发生劣胜优汰的事,这不能不说是市场的严重失败。他曾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形象地说明过这个问题:由于买主对所有二手车的质量都不了解,所以他们只愿意按平均价格来买车,这样一来,那些质量较好的车的主人就会因为感觉卖不出一个好价钱而退出市场——劣币就这样将良币驱逐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败呢?当然应该是买卖双方拥有足够充足的“共同信息”了,遗憾的是近年来何教授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媒体上不知为什么却很少进行报道;再一点就是找一个有公信力的人来为他们“背书”。实际上,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已经为他们的大米写了“推荐信”,可惜温教授的影响力还主要局限在知识界;第三就是由政府出面来帮助公众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败,比如农业部和食品安全部门在这件事上都有工作可做。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在市场上还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何教授他们的大米卖不出去,急得要哭,固然很倒霉。但市民对送到家门口的物美价廉的食品,却白白放过,是不是也是一种损失呢?花一点成本主动来打破信息不对称,对自己也是有利的。追随何教授搞合作社的志愿者小梁在农村就发现:“农民有个习惯,自己家的地分两部分种:一部分是不用化肥的,自己家里吃;一部分是使用化肥的,卖给城里人。这些城里人都是不知道的”——这真是饶你精似鬼,吃了洗脚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里人应该多多关心、了解一下农民、农业、农村,多多支持一下像何教授这样有理想主义色彩、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即便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罢!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