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当年,国民党差点把春节给废止了

作者: 亚当特烦   来源:亚当特烦恼  

去年十一月份,还担心今年过年依然寸步难行。没想到三年之后,终于过上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在不远的过去,过年回家,家人团聚,竟会成为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最重要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归宿。中国人哪能没有春节,哪能不回家过年。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春节一词到底怎么来的,而且更不知道,历史上我们差一点就没有了春节。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当年差一点被国民党给取缔废止。

1)春节一词的来历

民国以前,是没有春节这一名词的,过年就叫过新年。这是因为旧的历法都是把农历岁首作为新年,服务于农业和社会生活,人们习惯并且沿用了2000年。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政府,开始推进革新,包括施行历法革新,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在19121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通电各省,要引进西洋历法,改用阳历,以公历为标准纪年,将19121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

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命令内务部编印新历。内务部编撰了《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当时的历法走了一条中间路线,并没有完全废止旧历,而是弄了个新旧历法的混合体。

这部混合体有三个特点,一是新历旧历并存,每一新历日对应一个旧历日;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把旧历书上的吉凶神宿等占卜术语删除。我们现在用的日历,除了占卜术语之外,基本沿袭了这一版本。

袁世凯被选为大总统后,继续推行新历,要求所有公文,一律改用阳历。这样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和外交的时间标准,而民间依然沿用旧的历法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社会标准。

民国初年的政府还是比较柔和的,虽然试图强力推行新的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和传统文化基础,最终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方式,没有采取霸王硬上弓的策略。

19141月,内务部向致袁世凯打了个报告,提出了四个国家节日和放假安排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把阴历(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每逢此日,老百姓都休息,公务员也放假一天,袁世凯批准了这一报告。

由于历史上迎接旧历新年的习俗中,很多都包含着迎接春天的意义,所以接将农历岁首称为春节,符合传统习俗,人们也易于接受。

从此传统农历的新年岁首,正式改名为春节;而传统的元旦、新年这一名词,则被安置在新历11日的头上。所以说,春节这一名词的由来,还是袁大总统的贡献。

从此,中国出现了两个新年,一是民国新年即公历元旦,一是国民新年即农历春节。由于公历元旦属于新设,没啥民俗内涵和社会基础,而农历春节却有两千年以上的文化传统,所以当时一般的老百姓,不太理会公历元旦,还是习惯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

2)激进的废止措施

等蒋介石成了国民政府的领导,就不太满意新旧历法混存的结构了。他准备采取强硬措施,统一使用公历,将传统节日习俗全部搬到新的历法系统中。而且要求老百姓过公历元旦,不能过农历新年。

因为当时历法推行效果不好,除了官方机构遵照使用新历,民间社会几乎不了解新历,更不使用新历。政府主管部门认为,在商业流通、民间习俗中,还在广泛使用旧历。国民政府认为,阴历春年是封建迷信的产物,不但是落后蒙昧的表现,而且与国际脱节,不利于实现革命宗旨,因此要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

为此内政部拟定了八条法规,准备大刀阔斧的推进历法改革,从根本上彻底改造历法。

其中,第二条办法规定,严禁私售旧历、新旧历对照表、月份牌及附印旧历之皂神画片等,通令各省都要加以禁止。

第三条办法是严令京内外各机关、各学校、各团体,除国历规定的节假日以外,对于旧历当中的节令,一律不准按照习俗放假,以免淆乱民众之对历法的观听。

第四条办法是通令各省区市妥定章则。公告民众,将旧历年节之娱乐、赛会及习俗上的点缀品、销售品,一律加以指导改良,按照国历日期举行。例如要把旧历年节元旦日,以及所有的点缀品,包括正月间的娱乐活动,都移到国历新年一月内举行。

第四条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求老百姓以后不许过传统春节了,还要把春节的吉庆活动和民间习俗,全部挪到新历的元旦来过。这有点过于牵强附会了,老百姓肯定不买账啊,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国民政府一看老百姓不听话,有点急眼了。1930年的时候,重申两个必须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把节假日从旧历移到新历,二是各种礼仪娱乐活动,也必须从旧历新年挪到公历新年。民国政府取缔农历的政策,开始变得雷厉风行,强硬激进。而且明确告诉大家,谁不听话,就收拾谁,

为了让老百姓听话,当时国民政府采取了强硬的封禁和干扰措施。春节期间,在乡间售卖旧历本的小商小贩,贩卖年货以及财神像、灶神像的个人,舞狮子走高跷的人,将会被全部没收商品道具,还会被警察直接抓到局子里,一顿胖揍,还辅助训诫,还要认真写悔过书。

春节期间基层政府还派出警察,找到关门停业的商店,用警棍强迫老板开门营业。另外,警察和执法人员还将商店餐厅供祀的果品、塑像全部捣毁,当场进行法制文明教育,有的还要处以高额罚金。

些地方的官员执法更为激进,他们会前往百姓家中暗中调查,如果发现偷偷放假躲在家里过年的,统统抓走;如果发现谁家偷偷吃饺子过年,统统抓走。

当时的废止乱象,已经十分癫狂,可谓滑稽之极。激进的历法改进措施,将一个欢天喜地的新年,弄出了民怨沸腾的状况。

3)国民政府被迫妥协

但是民心不可违背,民意岂能强求,民国政府霸王硬上弓的立法改革措施,在两年之后就不得不偃旗息鼓,悄然消失了。老百姓照旧过自己的新年,过传统的春节,政府当局对此无可奈何,悻悻作罢。

到了1934年初,国民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停止了强制废除农历,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从此以后,民间又可以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年节依然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结束。

1934年的春节,鲁迅先生描述了当时自己的过年心情:不过旧历年,已经有二三十年了,这次,放了三夜的烟花爆竹,使得隔壁的外国人都了起来,这成为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窃以为,革命和改革的原则,是坚持存精去糟,批判继承,而不是为了国际接轨,抛弃所有的传统文化。辫子可以割下,裹脚必须打开,可是你们非不让老百姓过春节,那就是吃饱了撑的。

再说了,革命和改革的目标,不就是让老百姓过的更好么。国民政府的当年脑袋被驴踢了,非要废止春节,弄得社会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怨声载道,结果得不偿失,大失民心。

4)结束语

据说国民政府当年推进历法改革,而且蒋介石会激进的废止旧历及其民间习俗,除了与国际接轨的诉求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与孙中山及蒋介石的个人因素有关。

他们两人都是基督教徒,而历史上基督教对于中国春节的态度有些暧昧,所以两人才会借着推行公历之行,试图废止旧历及春节。他们嘴上说着天下为公,看来还是有些私心和执念的。

所幸,经过民间软对抗的方式,迫使国民政府废止春节的政策流产,春节作为最重要的旧历节日和精神寄托,才得以继续保存下来。当时民间社会和政府在这方面对抗的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春节能够延续至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来之不易。

我们常说,很多事情,只有失去过了,才会知道珍惜。回望历史,春节,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吼吼!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3-01-24/7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