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狗特务“穿山甲”的一碗鸡汤,藏着人民军队的特殊秘密

作者:竹映月江   来源:朝文社  

 

要说最近这些年里,国产战争片中比较火的坏人,那《激战江南》里的特务穿山甲一定是名列前茅的一位。在电视剧中,代号穿山甲的日本特务化名老冯,化妆成八路军炊事员给首长炖鸡汤,妄图毒害八路军,谁知八路军早就识破了穿山甲的身份,最终穿山甲阴谋败露,华丽丽地领了盒饭。

穿山甲虽死,可他全程魔性的笑声和独具特色的演技却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一些观众看过这部电视剧后,一边玩着特工穿山甲的梗,一边不厌其烦地讨论: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条件这么艰苦,真的有闲钱炖鸡汤吗?

01八路军、新四军都吃啥

诚然,要论苦,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生活条件确实十分艰苦,这其中就包括吃的艰苦

就拿山东抗日根据地来说,19396月,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敌人对山东一带进行疯狂的封锁,我军7万名战士的物资供给十分匮乏,就连徐向前将军都不得不亲自去野外找树叶和野菜充饥。

另一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杨成武将军,则在晋察冀根据地下令,要求部队所有伙食单位不许乱挖野菜和榆树叶,因为老百姓已经把这些东西当成主食了,我们军队就是饿肚子,也绝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一幕幕往事,无言地诉说着当年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作战,那么,这是否可以说明《激战江南》中穿山甲的这场戏,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呢?

还真不能!

因为抗战时期,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表现,就是越吃越好。在抗战最艰苦阶段,人民军队确实曾面临严重困难,但当时的人民军队,也一直在着手解决困难。

比如1939年到1941年冬,晋察冀军区就动员了62万民工,4940多辆马车,在部队的武装护送下与日寇展开的运粮抢粮斗争,在付出了牺牲160多人,损失马车300多辆,牲畜2000多头的代价后,总算突破日伪军的封锁线,将总计950多万公斤粮食从冀中平原运到了冀西山区,保证了冀西军民的粮食安全。

可以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八路军的每一颗粮食,都是无数烈士以鲜血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而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也从侧面促使八路军下定决心,要牢牢把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根据地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战士们的劳动成果十分喜人,1943年,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开荒近20万亩,收细粮465万公斤,蔬菜1650万公斤,织布1.3万余匹,养猪1万余头。

这些数据落到生活中,就是战士们的伙食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提升。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例,抗战相持阶段,山东根据地物资困难,八路军首长们也要带头吃野菜,但到了抗战胜利前夜,山东抗日根据地增产粮食6亿多斤,棉花产量更是达到了32.8万余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在这样的底气下,八路军当然越吃越好。1944年,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公布的八路军新四军伙食费标准为:每人每日大洋1角,或口粮18两(各地标准有所不同),菜金3分钱。

这其中,新四军七师的伙食标准更是标杆般的存在。当时七师战士们每月的伙食费高达10元,主食经常能吃到大米饭,另外每月发放零用钱,每人还发牙膏肥皂外加香烟3条,放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真是比国民党中央军的待遇还要好。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军队管理严格,没有克扣粮饷的陋习,部队发放的粮食,全都如数交到战士们手里。单凭这一点,就让国军望尘莫及。

虽说并非每支部队,都能拥有新四军七师的伙食费,但总体而言,新四军的伙食标准并不差。有的新四军部队,能够一个礼拜吃一次肉,还有的部队,能保证一天三顿饭,就算条件稍差的部队,也能管饱,并且有菜吃。

这事放在今天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可放在抗战期间,就是令人羡慕的超级福利了。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大多都是一天两顿饭,至于吃肉吃菜,对于贫苦百姓来说不啻于过年了。

抗战胜利后,部分新四军奉命转移北上,这时部队的伙食标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些走在前面的战士,索性用大锅装满饭菜放在路边,后面饿了的战士走来就吃,吃完再接着走。

02国军、日军的伙食

要说新四军流水席般的伙食固然可圈可点,但这个伙食标准比起当时的友军国民党,以及对手日军,又是个什么水平呢?

1943年,国民党派出1800名新兵参加入缅作战,谁料竟有68%的士兵因为体格太差被淘汰,而另一批被指派参与兰姆伽计划的200人,先是因体格问题被中国医官淘汰了65人,后又被美国医官淘汰了30人,最后只有105人被录取。

超高淘汰率的背后,是国军伙食太差而导致的营养不良问题,而这还是号称国民党精英云集的远征军,若是换成一般部队,伙食问题更是触目惊心。

说来国军的伙食问题,与国民党的贪腐息息相关。据文献资料记载,国民党从百姓手里买粮食时常常使用大斗,可发粮食给士兵却用小斗,粮食里还掺有沙子。每发给士兵一百五十斤小米,国民党便扣减到一百三十斤,而后再经过层层克扣,实际发到部队的还不到一百斤。

如此腐败横行,军纪败坏,士兵的伙食待遇不问可知。那么,作为八路军对手的日军,伙食又是怎样的呢?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在中国军队眼中,一直都是吃得好的代表。《亮剑》里的八路军虎将张大彪,曾自夸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李云龙团长结婚时,也曾让炊事员老王把上次缴获的罐头拿出来

放在全面抗战早期,牛肉罐头还真是日军的伙食标配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名将徐海东率部在沙河伏击日军,当场摧毁20辆载重汽车,缴获了数万罐牛肉罐头。以徐海东将军的回忆说:连着几天,战士们饭都不想吃,专吃牛肉罐头。

但是到了抗战晚期,日军的伙食待遇就急转直下。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消耗了120亿日元,财政压力巨大,无力再维持高标准伙食。如此一来,日军的饭菜水平立刻上演高台跳水,用抗日名将谭友林的话说,就是抗战早期,人民军队与日寇作战,能缴获到罐头、饼干,晚期时,基本就只有小米了。

能吃上小米的日寇,都还算过得不错的。当时驻扎青驼(当时隶属临沂)的日军宗鹅部队、驻扎郯城的笠原部队,因军粮供给不足,不得不前往当地百姓家中,用军票购买青菜萝卜。有些日本兵饿急了眼,或是跑去给农民当帮工,或是偷东西吃,更有甚者连武器都卖了,就是为吃口饱饭。

可以说,一个吃的咋样的问题,就反映了抗战的历史进程。其中万千变幻,时至今日,依旧令人感慨万千。

参考资料:殷杰《天道酬勤——八路军的后勤供给工作()》、殷杰《天道酬勤——八路军的后勤供给工作()》、张嵚《日本还能撑多久?问牛肉罐头啊》、《鲁南敌占区留存档案》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2-11-21/7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