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郭松民:警惕!公知突然“爱国”背后精心炮制的对朝“霸权陷阱”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警惕!公知突然“爱国”背后精心炮制的对朝“霸权陷阱”

郭松民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是197212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的批语》中转述的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批语中说:毛泽东主席讲了《明史》《朱升传》的历史故事。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召见一位叫朱升的知识分子,问他在当时形势下应当怎么办。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随后,毛主席说:“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立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中共中央的批语稿曾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批示:“照办。”19731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新年献词》中,都报道了毛泽东主席的这个指示。

四十多年过去了,回看毛泽东主席当年为中国制定的这一战略方针,深感其中凝聚着中国深厚的历史智慧以及毛泽东主席对如何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入思考和准确判断。对这一方针的坚持,不仅使中国冲破了美苏两霸的围堵,以平等的资格重返国际社会,同时也使中国度过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危机,逐步走向崛起。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方针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千年大计,值得长期坚守。

在这九个字的方针中,“深挖洞,广积粮”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原则,毛泽东主席在使用这六个字时,也汇入了自己从井冈山建军开始就极为重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在今天,虽然具体的政策内容可以改变,但在国际斗争中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永远不能改变。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从战略安全的角度看,实为“三线建设”的升级版,也是“深挖洞,广积粮”的升级版。

“不称霸”的意义则更为巨大,在人类最终实现世界大同,消弭了国家、民族的界限之前,“不称霸”都应该是中国对外交往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如何理解“不称霸”?中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张文木教授归纳了两句话:“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全球性扩张。”这是卓越的洞见。毫无疑问,国家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要量力而行,不能追求超越国力许可的目标,否则就必然失败。

“不称霸”除了张文木教授归纳的涵义外,还有更多的涵义。在我看来,不称霸,意味着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把自己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等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这不仅是一种道义上的自我坚守,同时也是深思熟虑的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中华民族利益的外交方针。因为称霸,即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利益之上,势必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而在摆平这些反对的过程中,则必然要消耗中国国力,甚至导致国力的透支,最终导致大国崛起的瓦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称霸是有成本的,而且这个成本很可能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不称霸,才能使中国在最小国际阻力的情况下实现崛起。

还必须指出的是,“不称霸”的原则,内在的包含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如果不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反对霸权主义,“不称霸”就变成了“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犬儒主义,失去了在国际社会上的道义形象,就会使中国的崛起失去国际拥戴。同时,一旦中国自己受到霸权欺侮时,也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九十年代以来,“韬光养晦”的政策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失去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内涵。

所以,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对其他国家反对霸权的行动,要坚决支持,包括道义上声援,以及国力许可的、可能的实际援助;如果有那个国家把霸权强加在我们头上,则应该坚决反对,绝不能逆来顺受,在客观上鼓励和纵容霸权。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搞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重视中美关系是对的,但中美关系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美国不能对中国搞霸权主义。

尽管不称霸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真正坚持这一原则是不容易的,前段时间,中国在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时,就几乎被诱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霸权陷阱”。

在国内舆论场关于朝核问题的争论中,明显的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泛爱国主义阵营;二是泛自由主义阵营。

泛自由主义阵营的立场转变最耐人寻味——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就从“普世主义”者变成了激烈、狂热的“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他们以朝鲜拥核危害中国安全为借口,要求中国不惜代价、不计后果的解除朝鲜核武装。为达此目标,他们为中国设计了三套方案:第一,用极为严厉的封锁迫使朝鲜弃核;如果不行,第二,坐视美国用武力手段,包括空袭和特种部队的斩首行动“摘除”朝鲜的核武器;或者干脆,第三,中美对朝采取联合军事行动。

对任何反对他们主张的人,他们一律扣上“朝吹”、“朝鲜间谍”、“失去中国立场”的帽子,取消你的言论的正当性。

这真的非常奇怪,给人以拿错了剧本的感觉。要知道,自由主义在中国自九十年代后期“浮出水面”之后,一直高擎美国版的“普世主义”大旗,反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在自由主义阵营具有“教父”地位的朱学勤,梳理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两个精神病灶”,一个是“民粹主义”(社会主义),再一个就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自由主义的大佬如袁伟时、茅于轼、贺卫方、萧功秦、沈志华等,都把中国近代以来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归咎中国的“高调民族主义”,流风所至,他们在网上的拥趸也历来反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鼓吹“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把青年爱国者视为需要抵制的“蠢货”。“爱国贼”、“爱国流氓”这两个丧心病狂污名化“爱国”这一崇高感情的词汇,就是他们的发明。怎么忽然之间,他们自己就变成了爱国者呢?

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是他们专为中国设计的“霸权陷阱”:忽悠中国用霸权主义的态度对待朝鲜,让中朝两国在朝鲜可以预期的激烈反弹中两败俱伤。他们口称这样做为了“东北人民的安全”,却不惜把包括东北在内的整个中国拖入一场核战争。

所以,伤害中国,使中国受伤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的,这也揭开了他们忽然变成了狂热“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的谜底——他们没有变,他们从来都不爱这个国家,他们伪装成“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把中国诱入陷阱。

除此之外,借中国之手把朝鲜推入崩溃的深渊也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的之一。首先,朝鲜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泛自由主义阵营眼中的一粒沙子,因为在冷战结束之后,还没有哪个国家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挑战“普世价值”,甚至俄罗斯也没有,中国就更没有;其次,朝鲜的存在及核开发,就戳破了美国无所不能的神话,构成了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一种挑战,如侠客岛所言,朝鲜触碰了“美国的底线”,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朝鲜成为推倒中国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中朝两国虽然早已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今天已经极不相同,但两国的政治制度毕竟系出同源。朝鲜崩溃,对中国政治上、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政治效果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所幸的是,中国在最后一刻冷静下来了,避开了陷阱。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相对平静,朝鲜半岛核问题存在重新启动的有利契机。在新一轮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博弈中,中国必须规避“霸权陷阱”,恪守不称霸的基本原则——

1、 绝不允许美国按照霸权主义的逻辑解决朝鲜核问题;

2、 中国自己也绝不用霸权主义的逻辑解决朝鲜核问题;

3、 朝鲜、韩国、中国、美国的安全都同样重要,朝鲜的核问题必须和朝鲜的安全同时解决。

按照这样的逻辑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核问题才能和平落幕,中国的崛起才能排除干扰继续推进,中国也才能获得包括朝鲜、韩国乃至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尊重。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7-05-21/4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