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张庭宾:美联储高盛难逃操纵金价嫌疑

作者:张庭宾   来源:张庭宾博客  

  上篇:黄金市场被操纵 中国人如何应对

  过去6个交易日(截至4月19日),黄金市场可谓惊心动魄。

  4月12日,在中国金市周五闭市时段,金价大跌5.03%;4月13日,更是暴跌了9.09%,创下了30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黄金“黑天鹅”事件,有人士计算发生它发生的概率为200万年才能有一次。在4月14日金价跌至每盎司1322美元之后,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抄底买盘推动金价在19日收盘反弹至1403美元。

  这种极端的雪崩式的金价下跌,立刻震惊了全世界的投资者,恐慌中的人们纷纷试图寻求答案,并重新把握未来市场的趋势。坦率地说,虽然此前的2013年1月5日笔者在本报刊发了《2013年黄金大牛市将面临严峻考验》的文章:预测未来1-2年金价将跌破1500美元,甚至可能下探1300美元。但此次下跌之猛烈也超出了预期,也希望对此进行一个梳理分析。

  诸多暴跌解释站不住脚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金价暴跌正是如此。人们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1,据称塞浦路斯央行要出售40吨黄金,以筹集拯救资金;2,日本提高国债保证金,这让不少投资者抛出黄金以追加保证金;3,因为美国纳税日来临,支付资本利得税的现金需求增加了抛售压力。4,美联储4月9日公布会议纪要,委员们谈论在年中开始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性;5,高盛、法兴和索罗斯们集中密集地唱空黄金。

  在以上解释中,塞浦路斯出售黄金勉强算一个突发事件,但这并不是太大的事,因为对于一年新增3000吨左右的国际黄金市场来说,40吨并不是一个巨大的量,而且虽然塞国政府施压,但是塞浦路斯央行还是顶住了压力,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消息说塞浦路斯证实已经出售了黄金。

  对于央行来说,出售黄金以换得拯救资金那是最愚蠢的事情,不仅因为这是杯水车薪,而且出售的黄金永远也收不回来了。故此,自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愚蠢到靠出售黄金而渡过危难的,美国没有,希腊也没有。

  至于出售黄金以追加日本国债保证金,没有比这个更荒诞的逻辑了,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而所谓纳税日逻辑同样搞笑,因为全世界人民并不是和美国人在同一天纳税。这只能说明有人试图用这些牵强的理由来掩盖真正的原因。

  美联储高盛联手操纵呼之欲出

  笔者认为,美联储讨论年中退出量化宽松+金融寡头集中唱空做空,才是金价暴跌的真正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时间点特别值得关注:一,3月19日-20日,美联储召开了议息会议,讨论了年中开始退出QE的议题;二,4月1日,法兴银行分析师发布了长达27页的专题报告称,随着美国经济好转和美联储即将退出QE,黄金的牛市时代即将终结。此前国际投行对2013年金价的预测普遍在1700-1800美元,甚至有2000美元以上的;在法兴之后,诸多机构急转直下;三,4月8日,索罗斯唱空黄金,称黄金作为避险投资的地位已经遭到破坏了;四,4月9日,美联储自摆乌龙,将上述会议纪要提前发给了高盛集团、巴克莱资本公司、富国银行、花旗集团和瑞士银行在华盛顿的代表。提前获得会议纪要的还有对冲基金King Street Capital Management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等;五,4月10日,高盛集团当天下调2013年黄金目标价至1450美元,建议投资者做空黄金,此前高盛对2013年金价的预测为1825美元。六,4月10日,美联储宣布会议纪要误发,提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其后发生的事实是,4月12日,纽约黄金期货市场开市时迎来340万盎司(100公吨)6月黄金期货合约出售,这击穿了1540的关键技术支撑位——在很多人眼中也是确认2000年持续至今的黄金牛市存在与否的水平线。第一笔卖单出现两小时后,规模更大的一轮抛售袭来,30分钟时间里卖出1000万盎司(300公吨)。市场传言始作俑者是美银美林的交易团队。当然幕后黑手可能不止一家,而是一群。

  通过抛售引发的恐慌大幅拉低价格,这将使得一些多头爆仓或触及止损位(很可能就是1540美元),促使更多人抛售手中头寸。

  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对黄金的集中抛空,与3月19日-20日FOMC会议结束后的美联储行为有关,美联储不仅实际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将FOMC会议纪要提前19个小时披露给了高盛等150个金融寡头。而高盛等随即唱空黄金;人们有权力延伸这种怀疑,在每次美联储FOMC会议后,到正式公布会议纪要的三周内,美联储FOMC会议的委员们是否存在道德风险——这三周正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最大黑箱期,将会议内容提前暗示给自己的银行或关联投资者。致使它们在金融市场上提前建仓——比如这次提前建立空仓。

  在美国股市上,如果某家股票股价异动在前,而重大信息发布在后,投资者有权起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高管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提前泄密,否则就将被定有罪,这就叫举证责任在辩方。按照这个法理,美联储的官员们也应该证明自己没有提前泄密。而这次乌龙,留下了明确的提前泄密证据,方不得不提前召开新闻发布会。

  下篇:以金龟战术应对金价被操控打压

  对于中国和印度的黄金投资者来说,接下来采取“金龟战术”就好了——就像躲在乌龟壳中一样,美联储和高盛们打压金价时,避开被它们直接狂轰滥炸的期货市场,避免被直接牺牲,而如果金价被打得很低,掉在眼前晃眼,就从容地吞一块到肚子里。

  有了这些黄金,即使中国和印度遭遇巨大金融危机,从国际货币体系中脱离也不怕,我们可以依托这些黄金在国内建立一个更独立也更合理的新货币体系。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里,地球上并没有一个叫美国的国家,中国人照样活的不错,而黄金始终相伴。

  操纵者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联储和高盛们在此轮做空黄金的破绽太明显了。当然它们都有意愿和需要。

  对于美联储来说,黄金是美元的天敌,如果想让美元继续有信心地居于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核心,有两个办法:1,美国经济更加强大,财政和贸易双重盈余,但这需要美国人创造的财富超过他们所需要的,对于5%的人口享受了全球25%的资源的美国来说,这太难了;2,将美元的对手打击的更弱,或利用其军事和货币霸权,从对手那里洗劫更多的财富来。这些对手包括并不限于欧元、人民币和黄金等。在纸币的擂台上,美元原来是独霸之主,后来欧元和人民币跳上擂台挑战它,它们的较量需要黄金作为裁判。这是12年来黄金大牛市不断发育的根本原因。

  美元当然不喜欢欧元和人民币,但它更恨黄金。只要美元能够从欧元和人民币的较量中抽出手来,它一定会把黄金暴打一顿。如今正是时机,中国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共识,短期更无挑战美元的能力;欧元在塞浦路斯事件发生后,也处于自身困难重重,到处扑火,被动防御状态,也失去了对美元防守反击的能力。即在纸币擂台上,欧元和人民币都在防御状态中,美元势力可以集中力量痛击黄金。

  对于主力空头来说,在提前得到美联储关键政策信息的情况下,做空黄金几乎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做空本身不仅能赚取暴利,更重要的是,高盛们可以乘机成为黄金市场上的主力,进而直接操控这个市场。就像他们在石油市场上呼风唤雨一样,众所周知,高盛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力庄家之一。

  对于金融寡头来说,如果通过打压金价,促使投资者对黄金丧失信心,进而恐慌性地抛售的话,那么,这也是它们低价补充黄金仓位的一个好机会。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英国央行等,它们通过向摩根大通、汇丰和德意志等国际储金银行借出黄金,让后者在期货市场上先建空头,在现货市场上抛出黄金,以打击金价。美联储得到的是控制金价,储金银行们赚取利润。如果金价打下去了,再将实物黄金低价买回来,如果买不回来,就按事前约定的较低价格从金矿买回来。

  可是,这种模式在金价一路上涨中,特别是上涨到1000美元以上后,已经失败,美联储和储金银行们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实物黄金。当金价上涨到1800-1900美元的时候,不能不引发它们巨大的恐慌。因此,一旦如今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美元重新强势,而美国金融机构也摆脱了金融危机后资金枯竭后,如今现金丰沛的情况下,它们势必要打压黄金价格,进而以较低的价格补黄金的库存。

  虽然它们在过去一周中成功地打压了黄金价格,但这却相当可能演绎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闹剧。因为虽然金价暴跌,但中国和印度的投资者不仅不恐慌,而且欣喜若狂,在中国的南京,一天之内,全城的实物黄金全部销磬;在印度金价暴跌也引发了购买狂潮。这推动了金价在其后四个交易日中最大反弹了102美元。

  即做空者们虽然赚到了现金,但是中国和印度消费者却买到了实物黄金。这将让操纵者陷入两难——是继续打压金价,直到中国和印度消费者恐慌到再也不敢买入呢?还是先在黄金市场上偃旗息鼓,先把中国和印度彻底打入金融危机的深渊后再做空黄金呢?

  当下,继续打压金价虽然仍有可能,但下面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了,且不说在技术面上的支撑。1150-1300美元是当前黄金的成本价,如果金价跌过这个位置,全球金矿就会减产,以支撑这个价格。

  从货币竞争层面上看,本人一贯认为,除非欧元解体和人民币崩溃,黄金彻底丧失了纸币竞争裁判的地位,否则金价很难跌到1000美元之下。

  这个成为操纵者的难题,对于中国和印度的黄金投资者来说,接下来采取“乌龟战术”就好了——就像躲在乌龟壳中一样,美联储和高盛们打压金价时,避开被它们直接狂轰滥炸的期货市场,避免被直接牺牲,而如果金价被打得很低,掉在眼前晃眼,就从容地吞一块到肚子里。

  有了这些黄金,即使中国和印度遭遇巨大金融危机,从国际货币体系中脱离也不怕,我们可以依托这些黄金建立一个更独立也更合理的新货币体系。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里,地球上并没有一个叫美国的国家,中国人照样活的不错,而黄金始终相伴。(作者为中华元国际金融智库创办人,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联系邮箱ztb6006@sina.com)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