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张其武:从抗战时期解放区课本看毛主席的威望之高

作者:张其武   来源:红色文化网  

解放区课本中的毛主席

——献给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张其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决议还用三个“独创性”来高度评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贡献。毛泽东主席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中华民族历史和世界格局的伟大变革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国防保障、物质基础的奠基者,中西文化和古今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实现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乃至更长远的建设和发展目标仍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指导意义。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之际,笔者将70多年前各解放区的部分课本中有关毛主席的课文整理出来,让人们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那些鲜为人知的毛主席的小故事,以及人们是怎么认识和看待毛主席的,既可作为党史学习的珍贵资料,也是对伟人的一份纪念。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范文澜、齐燕铭等编著、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发行、晋察冀北岳区学习委员会1942年3月翻印的《中级国文选》第一册,其中第六篇课文为《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一)不愿意发财

毛泽东同志,湖南湘潭县,韶山村人。

父亲是一个贫农,因为负债过多,曾被逼当过一年兵。后来因拼命节省,兼做一点小生意,才渐渐过得上来了。

但过得来以后,就生了发财的思想,想由贫农升中农,由中农升到富农。

他的发财方法之一,是向贫农购买谷物,运到城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

毛泽东同志那时还不懂得什么是剥削不剥削,但总觉着没有发财的必要,总认为这会使穷人吃亏,因而他虽是绝顶聪明的孩子,他的父亲虽然也看重他,却并不十分喜欢他,有时简直觉着他是个家庭的叛逆。

(二)对旧书怀疑了

他在私塾读书时,不爱读四书五经,觉得那些书是没有用的,他爱读的是旧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精忠说岳》等,先生不让读,他偷着读,先生走近面前时,他就把小说用经书掩起来。

有一天他忽然对旧小说怀疑了,因为他在《三国》等书里找不到一个种田的乡下人,而所讲的大半是些大人物。这件事整整使毛泽东同志奇怪了两年。

后来他忽然明白了,原来这些东西,大半是用来麻醉人民的,这些东西会把读者变成傻子,变成奴隶。

(三)不相信鬼神

毛泽东同志的妈妈很和善,但同时却很迷信,家里人谁有了病,她就替谁上庙磕头,求菩萨来保护病人。

毛泽东同志在八岁以前,还是跟着他妈妈信神的,但自此以后,就不信这一套了。他总觉着泥捏的人、纸画的人,不会有什么灵验。他常常劝妈妈不要信这一套,但他并没有把他的妈妈劝过来。

在他妈妈的眼里,他是极端可爱的孩子,但在不信鬼神这一点上,却不能讨得妈妈的欢心。

(四)同情被压迫者

毛泽东同志生来就有一副反抗的性格,他总觉着给富人当走狗是可耻的。

他在私塾读书时,长沙发生了一次饥荒暴动,把巡抚也赶跑了。后来满清政府捉住几个暴动的领袖,全给砍掉头,说这是一群造反的家伙!

这个消息传到毛泽东同志读书的私塾里,他同小朋友们,议论好几天,他们的结论是:饿着肚皮造反是应该的。

过几年后,乡市也闹饥荒,贫民多参加哥老会,聚众向富家借粮,小有产者的毛泽东同志的家里也受了些损失。他父亲气得胡子发抖,毛泽东同志却觉着饥民是被迫的,活活一个人,谁肯饿死呢!

——录自范文澜、齐燕铭等编著,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发行,晋察冀北岳区学习委员会1942年3月翻印的《中级国文选》第一册第六课

荣幸的会面(毛泽东的故事)

图片4.jpg

图片5.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东北书店1946年4月印行的中学《活页国文选》第一册,其中第一课为《荣幸的会面》

在拐茆野战医院里,一个从黄河那边运送过来的伤兵,由于敌人的子弹射穿了腹部,正在挣扎着,发出无力的呻吟。

护士们穿着白衣裳守护着他,护士们觉得他的重伤已经没法救治,相互交换着沉默的然而是苦恼的眼色。

忽然,那伤兵睁大着被痛苦所折磨得没有光彩的眼睛,停止呻吟,唤着:

“毛泽东,我想见见你!我革命革了六七年,从没见过你啊!”

此后,仿佛是说梦话似的,翻来覆去的低低的念着:“毛泽东,毛泽东……”

护士们、医生们不晓得该怎么办才好,就去安慰他:

“你要求毛泽东来看你吗?恐怕他不容易来呢!”

“我知道,他是不会来的,”那伤兵眼睛里含着豆粒大的眼泪,吃力地说下去:

“可是,我能见见他,我的死会死得痛快些。”

护士们都以为毛泽东离这里六七十里地,他忙于国家大事,他是不能来的。可是为了既然他有这样一个志愿,不妨打个电话告诉毛泽东同志知道。

战士们能够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死去,是感到无上的光荣的,而且在临死之前还是念念不忘毛泽东同志。

电话一会儿就到了延安,拐茆离延安确是六七十里地,而且有许多大山挡着路,天又是那么热。

毛泽东同志骑着马,放下了其他要办的事,就直奔到拐茆来。

马喘着热气,浑身是汗,毛泽东也弄得浑身是汗。

他大踏步的走进重伤病房,找着了那个快要死的伤兵。那伤兵已经变得更无力了,而且神态也比以前更模糊了。

护士们兴奋而且感激地来给他贴着耳朵介绍:

“这就是毛泽东啊!”

那伤兵已经不能说话,他的眼睛忽然光亮起来,在辨认毛泽东,并且还能看出嘴在轻微的动弹,仿佛说:

“啊!毛主席,我见到你,你……”

他用尽他生命中存留着的最后的气力,想挽住毛泽东,毛泽东靠着他,俯下身去,向他的耳朵说话:

“你是我的光荣的同志,我永远不忘记你!……”这样,毛主席自己也弄得眼睛里湿润起来了。

毛泽东在他旁边,察看了他的创伤,血差不多流尽了,被洞穿的血皮在往下收缩,渐渐地,那战士在极度满意和荣耀中闭上了眼睛,而他的渐渐在发冷的手,毛泽东还在握紧它。

毛主席一直把他送到墓地,而且送了花圈,花圈上写着毛主席的题字。

毛主席又去慰问所有的伤病员,给他们握手,察看他们的创伤。

毛主席离开这里好久,那些伤病员还在谈着那天荣幸的会面。

三个战士说着:

“毛泽东的爱是无所不至的。”

——录自东北书店1946年4月印行的中学《活页国文选》第一册第一课

毛主席的故事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审定、晋察冀新华书店1948年1月出版发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其中第四十五课为《毛主席的故事》

毛主席在小的时候,对穷人就非常关心。

有一年秋天,村里的人都把稻子打下来,放在场里晒。忽然天下雨了,大家都忙着收稻子,他也忙着收稻子。可是他不收拾自己家里的,却去帮助穷人家收。父亲见了非常生气。问道:“为什么不收自己家里的?”他说“人家家里很穷,还要交租子,损失一点就不得了。我们家里光景好,损失一点也没有什么!”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审定,晋察冀新华书店1948年1月出版发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第四十五课

毛主席和吴满有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的高小《语文课本》第二册,其中第十七课为《毛主席与吴满有》

有一天吴满有去见毛主席,毛主席亲自出来迎接他,把他引到家里,面对面坐下,桌当中放着一盘红果子,两人一面吃,一面拉话,像亲兄弟一样。

毛主席非常关心人民的生活,尽问些庄稼的事。担心天旱!关心老百姓的负担。连延安县有多少巫神,吴满有乡开了多少地他都一清二楚。

毛主席说:“只要把中国农民的事情办好,中国的事情就办好十分之八九了!”他计划在陕甘宁边区,几年之内要做到:每家余一年粮,有一犋牛,栽一百棵树,修一个厕所,打一口井,每人要认一千个字。并且每村要有一个合作社,一个铁匠炉,一个民办小学,一个小医院,一个小剧团……总要使大家的光景过得美美的。

吴满有听着高兴极了,说:“毛主席有你领导着咱们干,还怕做不到吗?”毛主席说:“什么都能做到的,只要有心加上时间。”

这一天,吴满有在毛主席家里吃饭,毛主席夫妇倆陪着他,请他坐上席,并且亲自敬他三杯酒。饭后,毛主席工作去了,另一位同志陪着吴满有,参观毛主席的菜园子。天快黑了,突然有人跑来说:“这件棉衣,主席请老英雄穿上,不要着了凉。”老吴穿着棉衣,一面说:“嗳!毛主席这样爱咱们,他跟咱们是分不开的,咱们要永远跟着他。你们看,在他领导底下,像我这样老都变年青了。”

——录自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的高小《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十七课

毛主席万岁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山东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华东新华书店1948年9月出版发行的小学课本《国语》三年级下册,其中第十三课为《毛主席万岁》

一天黑夜,游击队的标语组,摸进蒋匪据点某村,把红绿传单散在路上,在一堵又光又平的墙上,写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

第二天一早,群众都悄悄的传开了:“咱游击队昨黑夜回来了,墙上还写下标语啦!”哨兵急忙去报告连长,连长叫人赶快把标语擦掉。被派的老百姓用铁铲依笔画去铲,越铲越深,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倒像刻的了。连长大骂,又命令士兵刮去毛字,写上蒋字,但第二天蒋字不见了,照旧是毛主席万岁。这样改来改去,一连几天,敌人害怕了,特别派哨兵看守在标语跟前。

就在这天夜里,从村外来了三个人:一个拿箩,里面放一把刷子,一个拿着擀面杖,领头的提着灯笼。一边走一边叫:“二小子回来了!”“回来啦!”哨兵喝道:“干什么的?”提灯笼的高声答道:“叫魂的。”三个人走到那条标语跟前,一杆杖扑倒了哨兵,接着就是一刀,拿刷子的刷去了蒋字,写上了毛字,一会儿,三个人又一边叫,一边走出庄去。

第二天一早,全村轰动起来,大家都惊喜的望着:

“毛主席万岁!”

——录自山东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华东新华书店1948年9月出版发行的小学课本《国语》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找毛主席拜年

图片15.jpg

图片16.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太行群众书店1946年10月出版,《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第六册,其中第二十七课为《找毛主席拜年》

元旦的早晨,临清路庄村,一百多群众,自动集合在一起,要找毛主席拜年,可是毛主席在延安,他们见不到,于是都进了农会,站在毛主席的像前,有的拍拍衣服,有的整整帽子,有的紧紧腰带,大家都很兴奋,脸上带着微笑。

一个女工韩大嫂,跪倒就叩头,嘴里说着:“要不是毛主席,我就活不到今年腊月!”一连叩了五六个,农会主任李兆堂也说:“往年过年咱们哭,今年过年咱们笑,这是毛主席给咱们的幸福,咱们不能忘本。”说着就领导着群众向毛主席的像,深深的行了三鞠躬礼。大家手拉手,肩并肩的,三三五五,说着笑着回去了。

——录自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太行群众书店1946年10月出版,《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第六册第二十七课

忘不了毛主席

图片17.jpg

图片18.jpg

图片19.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教育处编、胶东新华书店1947年7月出版发行的中级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其中第一课为《忘不了毛主席》

一座房子两块地/全被地主押了去/唉!从那时候起/肚子饿/没处宿/漂流外乡要饭吃!毛主席呀!亏了你/给俺想出好法子!找出房子要回地!今后不愁穿和吃!毛主席!俺想你!你永远活在俺心里!一碗豆子两碗米/端起饭碗想起你!毛主席呀!俺想你!想你!实想你!眼泪落在饭碗里!要是没有你!俺哪里有今日!买你一张像/挂在屋子里/天天守着你/早晚在一起!俺永远跟着你!俺永远跟着你!

——录自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教育处编,胶东新华书店1947年7月出版发行的中级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第一课

在毛主席领导下

图片20.jpg

图片21.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招远县建和印刷社1946年7月印的《国语课本》初级第四册,其中第三十三课为《在毛主席领导下》

我们解放区在毛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了减租减息,人人有工做有地种,吃穿都不愁,心里很快活。

我们实行和平建设,修铁路,修公路,好运输,修工厂,制造各种东西供给大家用,办学校,人人都能念书看报长知识。

——录自招远县建和印刷社1946年7月印的《国语课本》初级第四册第三十三课

毛主席论持久战(三字经)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图片24.jpg

上图为作者张其武收藏的辛安亭编著、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审定、华北书店1942年8月出版的《民众课本》第一册,其中第四课为《抗日三字经》

毛主席,真英明,讲政治,论战争。想得到,说得通,句句话,有证明。中国大,出产丰,多人口,多士兵。日本小,出产穷,少人口,少哨兵。我抗战,是进步,全世界,多帮助。敌侵略,是野蛮,求帮助,难又难。看事实,论道理,打到底,我胜利。讲缺点,我也有,敌文明,我落后,飞机少,大炮旧,枪不足,弹不够。我落后,多困难,要胜利,持久战。持久战,三阶段,求进步,克困难。一阶段,敌进攻,抢我地,夺我城。我中国,大觉醒,兵和民,齐斗争。二阶段,相持中,敌想进,无力攻。我中国,大振兴,又建设,又练兵。三阶段,我反攻,好消息,天天听。收失地,除奸凶,驱日寇,回东京。战到今,三年整,两相持,困难生。求胜利,克困难,要做到,三条件:要抗战,反妥协;要团结,反分裂;要进步,反倒退,定胜利,不失败。

——录自辛安亭编著,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审定,华北书店1942年8月出版的《民众课本》第一册(抗日三字经第四课)

女工们给毛主席的信

图片25.jpg

亲爱的毛泽东——我们人民的领袖:

听到你来到重庆的消息以后,我们真高兴的不晓得怎样才好。大声的欢叫吧?别人会干涉我们的!闷在心里头不讲吧?又觉得闷得不好过!我们只好悄悄的躲在宿舍里,几个人面对面的傻笑一阵……好多年来,我们一直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老是被别人当牛马看待,一点起码的自由都没有。我们老是想,:我们不能永远这样过下去,我们会遇到救星的,从报纸上,从许多好的朋友的口中,我们晓得中国人有了一个大救星,这个救星就是你。我们欢迎你来,我们拥护你提出的主张,这就是我们多年来的希望!

此致

敬礼

(签名略)

——录自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审定,太行群众书店1946年10月出版的《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第六册第三十九课

(本文作者系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原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治部副主任,武警大校警衔。1957年2月出生,河南息县人,中共党员,在职硕士研究生,曾参加过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任排长,带领全排出色完成作战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参加香港回归安保工作,荣立个人三等功;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获公安部汶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曾任社会兼职: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管理学会统筹研究会理事,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特邀高级研究员,原武警学院(现警察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公安边防部队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原《中国边防警察》杂志编委、副总编辑、编委会主任,《人民日报》特邀记者等,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半月谈》、《解放军政治工作》、《政治指导员》、《中国边防警察》、《党风》、《作品》、《收藏》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编著政治教材、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等书籍十多本,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学术研讨会,在省、市和全国多次获奖。)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21-12-27/7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