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勿忘人民:时代呼唤穆青式记者

作者:马献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马献忠 通讯员 王晓宁

  【核心提示】成就穆青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他的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和对底层民众的深厚感情,而这正是成就名记者的必备条件。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走向深入,时代呼唤新闻队伍和理论工作者为人民谱写新的篇章。

  穆青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新闻工作者,一生践行为人民写作的理念,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今年是穆青逝世十周年,10月11日,纪念穆青逝世十周年暨数字化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与新闻创新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与会专家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析认为,必须挖掘、继承和弘扬穆青精神,培养穆青那样为人民写作的记者。

  对人民有深厚感情

  穆青是我国当代著名记者,其新闻生涯贯穿于抗日战争直到改革开放的年代,穆青饱含深情的作品已经成为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见证。

  “穆青的新闻实践造就了弥足珍贵的穆青精神: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主张的核心观念,同时也贯穿于穆青的新闻实践中。穆青丰富多彩的新闻实践是他践行群众路线、牢记群众观点的真实写照。

  “在穆青看来,要成为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告诉记者,穆青曾明确提出,做新闻工作要有蜘蛛结网、春蚕吐丝的精神,要呕心沥血地为人民“吐丝”、“吐好丝”。只有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才能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欢乐、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才能满腔热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人民的冷暖。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认为,成就穆青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他的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和对底层民众的深厚感情,而这正是成就名记者的必备条件。

  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

  “穆青曾经说过,我们记者是搞什么的?记者就是要拿出事实来,以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人家去了解,让那些思想不通的人,思想能够通;思想通的,给他鼓干劲,支持他放心去干。”郑保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闻记者要像穆青那样,把自己个人的成才与进步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国家的大事,了解群众的生活,维护人民的利益,自觉地把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为国家献力,努力为人民立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记者的使命与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穆青数十年新闻实践为新时期新闻记者如何坚持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了一个典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宋小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媒体时代的专业新闻记者要坚持党性原则,为人民鼓与呼,本着为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新闻胆识赢得社会的信任与尊重。

  与时俱进写新闻

  社会实践带来了丰富的新闻内容,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信息传播的主体、路径及其效果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重构、再造已成为当代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人的时代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挖掘、继承和发扬穆青精神,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人民记者,进而通过新闻创新实现新闻转型和升级发展,已成为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董广安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开展穆青研究,深度发掘穆青研究的价值,对于培养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新闻观,在新闻报道中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有效地引导舆论,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研讨价值。

  《人民日报》河南分社采编部主任曲昌荣认为,在网络时代,记者应遵循网络规律,传播正能量,做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不要做“破坏者”。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赵振宇认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切实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是要遵循新闻规律,提高新闻人的社会职责,纠正一切违背新闻规律的非科学的生产程序。新闻工作者要以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故事,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描述和评论故事,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促使故事在有利于大众和社会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完善。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zsfz/2013-10-14/2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