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南京举行和平集会 悼念大屠杀同胞遇难76周年

  

  今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社会各界在此集会,为76年前战争遇难者追思悼念。 泱波 摄

  

  今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社会各界在此集会,为76年前战争遇难者追思悼念。 卢辉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朱晓颖)南京市民的祭日如期到来。上午十时,凄厉防空警报在全市上空拉响,汽车、轮船鸣笛,路人停步,整座城市的人都默默为76年前战争遇难者追思悼念,

  今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安魂曲》响起,武警战士手持花圈,缓步踏上祭台。社会各界五千人在纪念馆内肃立,低首默哀。各界人士向遇难同胞敬献花圈。

  76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对中国平民、战俘犯下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

  初冬清晨,空气干冷而清冽,数千人从各处赶来,在位于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

  纪念馆所在地,就建在当年侵华日军“万人坑”遗址之上。

  从1994年起,南京市民开始在每年12月13日举行集体悼念活动。随后的每一年,人数规模逐渐庞大,如今,数千人参加和平集会已是常态。

  然而每年出现的面孔都不同: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平人士参与,有新认定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老者,也有幸存者因年事过高而相继离世。

  84岁的夏淑琴老人又站在人群中。76年前,夏淑琴全家祖孙九口人中七口遭日军杀害,但是她只有8岁。5年前,她因反诉日本右翼作者侵权案二审胜诉,被称为“勇敢的老人”。

  当日,江苏省、南京市官员,驻宁部队代表,江苏省及南京市相关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负责人,南京市学生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代表,中国有关纪念馆、博物馆代表,美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友好团体、友好人士代表,约五千人人参加悼念仪式。

  同一天,南京市民还将分别在普德寺、北极阁、燕子矶、中山码头、五台山、草鞋峡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所在地设立分会场,举行悼念活动。(完)

  两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日本多地证言

  新华网南京12月12日电 (记者蔡玉高、潘晔)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6周年纪念日。受日本相关民间团体邀请,两名年过八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近日赴日本参加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

  记者12日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此次赴日的两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分别为82岁的王津老人和89岁的岑洪桂老人。截至目前,共有32批、47人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证言。

  王津老人是受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的邀请,主要参加在大阪、神户、名古屋、金泽、东京等日本城市举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活动为期9天;岑洪桂老人受日本熊本县日中友好协会邀请,主要前往熊本、长崎、福冈等地进行证言。

  据介绍,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都有着悲惨的遭遇。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之际,王津老人居住在城南的南珍珠巷,其父亲和邻居被日军抓走,后邻居侥幸逃回,但其父亲却被日军连刺7刀后扔进了死尸坑中。

  岑洪桂老人当时住在汉中门外,他家的稻草房被日军点火焚烧,一个弟弟被烧死,其本人腿部被烧伤,而他的妹妹也被日军打伤。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让许多日本民众了解到了历史的真相,有力反驳了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少数日本右翼分子。”朱成山表示,作为两国人民的民间交流,幸存者赴日证言有利于在共同认知历史的基础上实现两国人民的和平交往。

  1994年8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带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到日本与当地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让不少不了解当年历史的日本民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有了更为准确的认知。

  此后,每年的12月13日,日本友好团体都会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本,与当地的学者、群众进行交流。

  日本将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 或有悖南京大屠杀史实

  来源:人民日报

  韩国民间团体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外举行集会,抗议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日发布了“教科书改革实行计划”,归纳了教科书修改方向。有日本媒体援引文部科学省官员的话称,政府此举是为了明确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日军慰安妇问题实际情况,以及独岛(日本称竹岛)与钓鱼岛等领土相关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政府在上述问题上已有定论,一旦按照新审定标准编写教科书,对于这些历史问题的表述极有可能有悖于历史事实。历史教科书可能完全变为宣传日本政府错误历史观的工具。

  一旦按照新的审定标准编写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问题的表述可能有悖于史实

  “教科书改革实行计划”要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以明确记载“政府的统一见解”,并在2014年的通常国会中提出《教科书无偿措施法》修正案,以明确教科书选定规则。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在记者会上称,将修改社科类教科书的审定标准,使教科书与政府关于近现代史的观点相符合。《日本经济新闻》也称,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的目的在于让日本民众增进对日本政府主张的理解。

  日本现行的社会与历史领域教科书审定标准规定,“对尚无定论的时事性事态不予定论”。而该计划针对近现代史方面的审定标准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是恰当采用政府观点和已有定论;二是对于众说纷纭的事件采取均衡多数派和少数派观点的做法。在得到教科书审定部门认可后,审定标准修改将于明年1月进行,修改结果将被应用于春季中学教科书审定工作。

  有日本媒体援引文部科学省官员的话称,政府发表“教科书改革实行计划”,是为了明确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日军慰安妇问题实际情况,以及竹岛(韩国称独岛)与钓鱼岛等领土相关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政府针对上述问题已有定论,一旦按照新的审定标准制定教科书,这些问题的表述极有可能有悖于历史事实。历史教科书可能完全变为宣传日本政府错误历史观的工具。

  右翼势力将有机可乘,以“政府见解”之名将错误历史观点强制写入教科书,贻害年轻人

  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对本报记者说,文部科学省提出的教科书审定标准存在严重问题。该标准虽然表面上说“采取均衡多数派和少数派观点的做法”,但实际上,根据该标准,日本的教科书恐怕将会变成纯粹记述日本极右势力主张的教科书,“不存在南京大屠杀及从军慰安妇问题”等表述将会在教科书上出现。

  琉球大学名誉教授高岛伸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公布的“教科书改革实行计划”中新增加的标准是极其危险的。

  首先,自民党内的“鹰派”可以倚借新标准对那些尊重历史事实的教科书编写者进行政治打压。同时,自民党还可以借此将符合自身利益的历史观以“政府见解”之名强制写入教科书。日本的少年儿童将逐渐丧失了解真实历史的机会。这不仅会对未来东亚地区发展友好关系造成极大阻碍,同时也将给整个东亚地区的未来蒙上阴影。此外,也将给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造成巨大伤害。

  高岛伸欣表示,希望教科书的编写人员能够以此次公布的新标准为契机,勇敢地将史实写入教科书。同时,也希望日本的教科书能够告诉少年儿童二战中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

  中国外交部敦促

  日方应正视亚洲邻国诉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敦促日本方面在教科书问题上正视亚洲邻国诉求,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洪磊说,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的受害国。在教科书问题上,日本方面应该正视亚洲邻国的诉求,反省日本军国主义在历史上所犯的罪行,端正态度,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王迪)

  韩国公开有关日本历史罪行资料

  1953年韩国政府对日本历史罪行的调查资料19日首度公开,这些资料包括1919年的“三一运动”的受害者名单、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被害的遇难者名单以及被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强制征兵人员的名单。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些资料再次证明了日本的历史罪行,日方应正确认识这段历史。

  赵泰永表示,发现的资料内容很多,政府会首先对资料内容、性质进行分析,之后再考虑赔偿等其他事项。他说,这些资料保存在韩国驻日本大使馆内部,有可能是资料比较久,使馆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今年6月使馆搬迁时被发现,后经韩国外交部移送到国家记录院。

  据韩国媒体报道,1965年韩日两国签署了《韩日请求权协定》,韩国从日本获得了有关强制征兵和强征劳务人员的赔偿,但不包括对“三一运动”受害者和日本关东大地震被害人的赔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3-12-13/2411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2-13 关键字:南京大屠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