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恩道尔: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民主”控制中国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民主”控制中国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书摘之四

全书见: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10/110831.html

威廉•恩道尔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民主”控制中国

     “欧亚大陆权力分布的变化,将对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1945—2008年的整个时期,美国对中国的基本军事和地缘政治政策从来没有偏离它的核心战略。然而美国的战术,从大棒外交到胡萝卜加大棒外交,则有相当大的改变。大棒外交指直接使用武力;胡萝卜加大棒外交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欺骗性,但从长远看两者对中国的主权都很危险。任何时候,美国都保持着“分而治之”的整体战略。
    这个战略的根源在于英国皇家地理学家麦金德所提出的地缘政治原理。麦金德认为,英国以及后来美国的政治和军事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欧亚大陆的两大强权--俄罗斯和中国以自然或非自然的方式团结起来。
    与有影响的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有密切往来的大多数美国对外政策精英的头面人物都学习过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战略。其中包括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他曾担任过基辛格的助手,基辛格曾为尼克松在1972年改变对华政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还包括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前驻华大使老布什;以及老布什在中情局的老朋友、驻华大使李洁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都是麦金德地缘政治的倡导者。不过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他们很少公开对麦金德表达感激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洛德、老布什和李洁明三位驻华大使,不仅都是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这一美国对外政策精英团体的高级成员,事实上还都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都曾是势力很大的耶鲁秘密团体骷髅会的成员。小布什、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和他主管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的助理乔治•哈里森也都是骷髅会成员。
    耶鲁精英团体骷髅会是个秘密组织,据说甚至其成员身份都要永久性地保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泄露出来的信息已经足以确认,二战后美国战略,尤其是军事政策的大多数决策者都来自骷髅会。骷髅会的两位成员,史汀生和哈里森向新接任还欠缺经验的杜鲁门总统建议对日本使用原子弹,那时日本已经一败涂地。其目标不是早日打败日本,因为这不过需要多等几个月而已,史汀生很清楚日本已经在事实上被打败了。更确切地说,史汀生、哈里森以及其他华盛顿权力圈里的人想用军事史上最恐怖的武器,向斯大林和前苏联红军发出信号,不要进一步东进日本。
    某些精选的美国政策精英确定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其中大多数人均属于显赫的洛克菲勒家族,特别是约翰•保罗三世和他的银行家兄弟戴维•洛克菲勒圈里的人物。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民主”控制中国他们的目标始终是维持欧亚大陆和整个亚洲的紧张战略,不论是逼迫日本出于对失去美国保护的担心而采取跟从美国的政策,还是通过全球化和外包将美国制造企业转到中国,为正在破产的美国制造商提供巨额利润。
    美国对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对这个亚洲潜在经济巨人的控制--控制中国的能源发展、经济发展、国防政策和中国的未来。截至2007年,伴随美国过度使用武力、蹩脚的战争和对伊拉克、阿富汗的占领,这种控制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尽管华盛顿政策的根基仍然是美国的军事霸权,美国的全方位主导战略却日益转向使用“人权”和“民主”作为心理战和经济战的武器,图谋遏制和控制中国及其对外政策。

    美军非洲司令部:五角大楼的资源战争战略
    2008年10月1日,在美国金融市场处于一片混乱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少公开报道的事件。五角大楼设立了一个单独的新司令部--美军非洲司令部或简称非洲司令部。以非洲次大陆上大约53个非洲国家为重点,创建这个单独的军事司令部,是华盛顿对它日益失去非洲这个被遗忘的大陆的原材料经济控制权的最初反应。中国,而不是恐怖主义,是美国不公开说出对非洲进行新军事关注的原因。
    美国国防部的新作战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负责美军在非洲的军事行动,处理与53个非洲国家的关系,包括除埃及之外的所有非洲地区。
    在与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协商之后,布什政府在2007年6月做出了设立专门机构处理非洲军事事务的决定,这个时间点距北京政府与41位非洲国家元首共同召开前所未有的峰会,讨论联合经济合作和贸易仅仅7个月。非洲司令部的总部设在德国的斯图加特。
    除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莫桑比克这样的富油国之外,为什么在忽略了非洲五十余年之后,华盛顿现在会把非洲作为如此优先的重点,决定投入可观的资源来为这个大洲设立专门的军事司令部呢?

    资源战争:2008年陆军现代化战略
    答案在五角大楼文件《2008年陆军现代化战略》里。该文件提出,美国陆军战略的目标是横扫和主宰整个宇宙,而不仅仅是地球。它呼吁建立“远征型、适于实施战役作战的高质量陆军,有能力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针对任何对手--即使在长期作战的情况下,能够全方位主导冲突”。历史上还没有哪支军队提出过如此野心勃勃的目标。
    与设立非洲司令部关系最大的是这份文件预见到,至少在今后“三五十年里”,美国将会卷入若干场持续的战争以控制原材料。
    明显针对中国和俄罗斯,五角大楼的文件提出,“随着美国在全球完成对自然资源和海外市场的控制,我们面临着重新面对由兴起中的势均力敌的对手所造成的对传统安全形成威胁的可能”。
    用经济来衡量,2008年地球上唯一“兴起中的势均力敌的对手”是中国。中国正在全球寻找和收购资源能源,以获得石油、金融和其他原材料的安全,并支撑其惊人经济增长计划的持续进行。
    用军事和能源来衡量,唯一的“兴起中的势均力敌的对手”是俄罗斯。在从石油到天然气到发达工业经济所需的几乎所有金属和原材料的供应上,俄罗斯均起到战略性作用。在战略性资源的供应方面,除了南部非洲之外,俄罗斯是不在美国直接控制之下的关键国家,这是1991年以来促使华盛顿使用北约包围俄罗斯这个对抗性军事政策的重要因素。
    五角大楼和华盛顿政策圈的重大关切是,俄罗斯和中国将可能会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之内深化经济甚至军事合作。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的那样,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将会受到根本性挑战。
    五角大楼《2008年陆军现代化战略》这份文件,是安德鲁•马歇尔精心设计的战略学说的延伸。马歇尔是个隐士般的未来主义战略规划家,他1973年从兰德公司来到五角大楼,由尼克松总统提名担任为他特别设立的五角大楼战略净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拥有独特且闻所未闻的地位,他只向国防部长报告工作。
    至今,马歇尔仍以87岁高龄负责五角大楼的长远战略,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大量的徒子徒孙实施他所谓的军事革命(RMA)。他的门生包括迪克•切尼、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保罗•沃尔福威茨、理查德•帕尔和其他大量的战争鹰派分子。就是这个马歇尔在2001年说服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在俄罗斯边界外部署战略性弹道导弹防御设施以使美国达成核主导地位的长期梦想,使美国拥有对俄罗斯进行首次核打击、摧毁其报复能力的能力。
    美国对核主导地位的追求,是理解俄罗斯为何在2008年8月对看似小打小闹的在南奥塞梯的挑衅以及对美国希望将乌克兰纳入北约,做出强烈反应的真正背景。马歇尔还是拉姆斯菲尔德灾难性的伊拉克战争战略的设计师。他提出用“电子战场”、与因特网相联的“联网”士兵和全球定位侦察来进行这场战争。不过,布什总统迫于压力解除了拉姆斯菲尔德的国防部长职务,马歇尔则继续担任他的净评估办公室主任,纹丝未动,这就是他的权势。

    美国夺取资源的“永久战争”计划
    《2008年陆军现代化战略》文件透露了许多相当重要的战略立场,这些立场已经被美军官方采纳为正式条令。在这份文件的前言里,美国陆军预计后冷战世界将呈现出“永恒战争”的前景。
    中东和中亚地区石油和军事分布示意图负责起草这份文件的五角大楼官员斯蒂芬•斯皮克斯将军在前言里写道:
    与前些年相比,2008年这份文件存在根本区别。今年,我们理顺了事情的核心,在目标、方法和手段上用简短的描述说明了我们的现代化战略--我们打算怎样使用陆军装备体系来达成最终的状态。这个状态是:用可以得到的最好装备武装士兵,使陆军成为世界上最具威力的陆上力量,具有全方位主导能力。
    美国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冲突的时代,这场冲突将继续对我军构成压力。为了把仗打赢,我们需要从长远角度装备陆军--使我们的士兵得到必需的装备以在各种各样的冲突中完成使命。
    这份五角大楼文件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持续冲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面临的安全环境比冷战时期更模糊、更不可预测。”
    这份文件描述了它所计划的持续战争时代的主要特征。除了常见的有关恐怖主义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夸张说法,自基辛格在福特政府时期制定《第200号国家安全战略备忘录》以来,美国陆军公开宣布,在其“官方使命”中,包括在富有原材料的国家控制人口的增长。
    这份文件将“人口增长”列为对美国及其盟国的主要安全威胁,并呼吁发动战争来控制人口资源。它把两者联系起来:
    人口增长--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将会引发“年轻人口爆炸”,这些年轻人认同反政府和激进的意识形态,潜在地威胁政府的稳定。
    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扩展的经济所消耗的食品、水和能源的数量将不断上升,这将引起资源竞争,控制这些资源的国家或实体将以此作为安全计划的一部分。
    五角大楼的这两个官方重点,即控制在富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的所谓“年轻人口爆炸”,防止中国和俄罗斯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水和能源,是美军设立非洲司令部的真正原因。
    2006年11月,北京接待了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此前美国外交界从未想象过有此必要,因为美国认为自己已经控制了非洲资源。然而,仅数周之后,乔治•W布什即签署了设立非洲司令部的总统令。
    在冷战期间,美国在非洲的政策主要依靠暗杀,暗中挑动内战,或与英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凶残的前殖民国家合作,来控制非洲及其庞大的矿产财富。看到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受到中国的尊重、得到有尊严的接待,中国向非洲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协议,但却不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样附加条件,或像美国那样强加条款,美国的反应就不仅仅是警惕了。
    从达尔富尔(在那里中国石油公司已经赢得了苏丹政府的主要石油开采权)到尼日利亚、乍得,再到南非,华盛顿正在采取行动试图对抗中国在整个非洲不断上升的影响。
    正如五角大楼新战略文件把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的人口确定为威胁,它还强调了未来战争的方式正在发生范式转变。它提出:
  “陆军最近公布了最新野战条令FM30。该条令勾画了在不确定的未来实施作战的蓝图,其将作为推动美国陆军组织变革、训练、领导者培养、人事政策、设施和物资发展的主要动力。
    FM30条令将指挥官同时实施进攻性行动、防御性行动、维持稳定行动和民事支援行动的方式予以机制化。FM30条令明确了一个事实,21世纪的军事任务需要士兵在居民区和多样文化的环境里采取行动,而不是回避这些因素。”

    作为战争武器的“人权”
    与其对俄罗斯潜在威胁的政策不同,美国对在亚洲及以外地区兴起的中国经济势力,最初采取的政策是使用鲜为人知的“人权”、“民主”作为21世纪版的鸦片战争的战争武器,迫使中国敞开自己,接受美国的超级大国统治。当然,中国政府对此绝不会欢迎。
    据美国国会一份官方报告统计,1999 ̄2006年,美国“使用或划拨了约1.1亿美元用于在中国实施与民主相关的项目”。
    这份国会研究报告补充说:
  “2000财年统一拨款法为设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提供100万美元用于西藏,100万美元用于资助对中国的研究。2001财年国会授权最多达200万美元用于西藏。2002财年国会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在中国和中国香港帮助支持民主、人权和法治的活动。其中包括最多达300万美元用于西藏。2003财年国会提供1500万美元用于在中国实施与民主有关的项目,其中包括最多达300万美元用于西藏,300万美元用于国家民主基金会。”
    根据美国国会的这份官方报告,得到国会合法授权的美国政府官方援助,用于促进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民主的经费,从2000财年的243.5万美元,上升到2006财年的3369.5万美元,在6年时间里增长了14倍。显然,华盛顿对在中国特别是西藏促进特定版本的民主越来越热心。
    值得重视的是,2004年美国国务院内部进行了调整,“民主、人权和劳工局变为中国民主项目的主要管理单位”,该局由美国国国务院负责民主和全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保拉•多布里扬斯基博士领导。
    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称:“自2001年到任后,助理国务卿还兼任西藏问题的特别协调员。这个身份,使她成为美国对西藏政策问题的负责人,其职责包括:支持中国人与达赖或其代表对话;促进西藏的民主;保护西藏的特殊文化、信仰和语言。”
    多布里扬斯基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前苏联军事和政治问题,在就任该职之前是对外关系理事会的高级副总裁和华盛顿办公室主任。在对外关系理事会工作期间,她曾是首位关于俄罗斯和欧亚大陆事务的乔治•F。凯南高级学者。她还曾被提名为国家民主基金民主服务奖章得主和国际共和党研究所珍妮•柯克帕特里克奖得主。如前所述,国家民主基金会和国际共和党人研究所,是美国国务院在世界各地感兴趣的地区进行政权更迭的两个主要工具。
    多布里扬斯基与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联系不是偶然的。她的官方履历写着,她到国务院任职之前曾任国家民主基金会副主席,还担任过“自由之家”理事会的成员。2006年,“自由之家”的主席是中央情报局前局长伍尔西,理事会成员有布热律斯基。此外,多布里扬斯基博士还曾做过哈得逊研究所的高级学者,该研究所是华盛顿最狂热的新保守主义鹰派智库之一。
    多布里扬斯基还是新保守主义智库新美国世纪工程的成员。在参与新美国世纪工程期间,多布里扬斯基签署了该组织的公开呼吁书,“拥护美国在保护和扩展对我国安全、我国繁荣和我国原则有利的国际秩序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多布里扬斯基还在新美国世纪工程于1998年1月26日致比尔•克林顿总统的公开信上签名。当时正值美国正式发起入侵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之前约5年,这封信敦促美国总统下令进攻伊拉克,理由是对伊威慑已经失败。信中提出:“唯一可以接受的战略是根除伊拉克有能力使用或威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近期,这意味着在外交上已经失败的情况下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志。远期,它意味着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
    与多布里扬斯基一道在关于伊拉克的公开信签名、后来在小布什政府任高级职务的人员有: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美国贸易代表、后来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常务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常务副国防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助理国务卿约翰•博尔顿,助理国防部长彼得•罗得曼,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艾略特•艾布拉姆斯和扎尔梅•卡利扎德。
    因此,多布里扬斯基利用其在国务院的职位,公开积极推进对颜色革命的支持(美国政府给予经费)就一点都不令人惊讶。据伦敦《卫报》2005年3月3日报道,2005年多布里扬斯基呼吁“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里广泛开展民主运动、建立相应机构……在我们的世界里结束暴政。”2005年2月下旬,作为对在伦敦发生的反叙利亚游行的反应,多布里扬斯基声称:“就在上周,(美国)总统在捷克首都指出,在格鲁吉亚有‘玫瑰革命’,在乌克兰有‘橙色革命’,最近在伊拉克有‘紫色革命’。在黎巴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雪松革命’的迹象。”
    在2004年多布里扬斯基控制了美国国务院,包括设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在西藏的活动和机构之后,她的作用显然成为华盛顿长期以来加大对北京施压的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式民主和原材料市场
    美国对中国的新鸦片战争的主要目标,委婉地称为“促进民主”,但实际上瞄准的是中国的关键原材料来源。
    美国将目标设定在缅甸、苏丹、中国内部,以及达赖喇嘛在西藏的组织和在美国操纵下的“法轮功”邪教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美国秘密情报机构转而利用它们精心设立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作为工具,使用“违反人权”和“削弱民主”作为战斗口号。
    这些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情报机构用来对付“不合作”政权的非常有效的“软战争”方式的一部分。他们惯用的方法是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国际媒体上发动大规模的舆论宣传,指责对象国违反“人权”。对人权的界定,当然是他们说了算,而且他们自身不接受类似的批评。这是在美国政府控制下的游戏,从国务院到情报界,美国政府机构隐藏在一小撮极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的背后。
    在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任总统期间,美国情报机构和国务院开始花费数十亿美元设立精心部署的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和表面意义上的慈善机构,将此作为美国全方位主导整个世界这一努力的侧翼。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迈克尔•巴克将这个过程称为,“新美国人道主义工程,人权攻势”。
    在新世纪初,这项工程已经演变为扩展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最有效武器之一。它还设法回避了西方媒体的审查。美国协调使用由它资助的各种人权和支持民主的掩护机构,如国家民主基金会、人权观察和开放社会研究所,巴克将其描述为:“相关活动的松散联盟,这些活动联合起来构成新美国人道主义工程,通过提供‘道义伪装’和根据它制定的人权标准制裁‘对法治的破坏’,使美国帝国主义维持下去。”
    这就是华盛顿在强行改变缅甸政权时使用的武器,它采用了类似颜色革命的破坏稳定模式,2004年华盛顿以这种方式将腐败但对华盛顿友好的独裁者送上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领导岗位。在缅甸,它以“袈裟革命”为人所知,袈裟是进行抗议的佛教僧侣穿的长袍。

    缅甸:袈裟革命
    美国决定以武力更迭伊拉克政权的决策实际上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就已做出,同时美国已经在改变对华政策。然而,与美国对当时经济脆弱但军力仍很强大的俄罗斯的政策不同,美国对华政策所采取的是某些人所谓的“软实力”选择。美国对中国施压的主要武器是“民主”和“人权”。这听上去自相矛盾,但在美国看来,这并不矛盾。
    华盛顿对中国发动新人权攻势,把焦点放在缅甸、中国内外的法轮功分子、苏丹南部富油区达尔富尔和中国西藏。
    美国用“人权”破坏中国稳定的行动开始于2007年10月的缅甸,它是位于中国以南的前英国殖民地,美国此举是为了扼住中国的咽喉。
    CNN新闻图像展示了穿着黄色长袍的佛教僧侣涌上缅甸华盛顿仍喜欢把缅甸称为Burma,这是殖民时期的英文名称;缅甸政府已经把英文名称改为Myanmar。--译注首都仰光街道游行,要求获得更多民主自由,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具有重大地缘政治影响的战斗。
    缅甸这个国家的大小相当于小布什的家乡得克萨斯州,它的悲剧在于它的民众被他人利用,成为一出大戏的人体道具,而剧本都是别人写的。写剧本的是位于华盛顿的国家民主基金会、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自由之家”、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后者是与美国军方和情报界有联系的机构,用来训练骨干,在世界各地按着美国的战略议程以“非暴力”方式进行政权更迭。上一章提到过,美国政府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塞尔维亚发动颜色革命所使用的就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和机构。
    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或在俄罗斯周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所煽动的各种颜色革命一样,缅甸的“袈裟革命”也是在华盛顿操纵下经过精心策划的政权更迭行动。美国政府对行动的指导具体到穿袈裟的僧侣“蜂拥”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闹事细节,互联网博客,各抗议团体之间的手机联系以及能快速分散和重组的组织精良的抗议小分队。但在2007年9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犯了个大错,在新闻中提到国家民主基金会积极参与了缅甸的抗议活动。
    实际上,美国国务院承认支持了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缅甸的活动。如前所述,国家民主基金会是一个美国政府出资的实体,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支持美国对外政策目标,做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时期做的那些事,但表面上以动机单纯的非政府组织的面目出现。同样,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策动缅甸政权的更迭。
    据报道,2003年10月30日美国国务院在吹风会上表示:“恢复缅甸的民主是美国在东南亚的优先对外政策目标。为达此目的,美国一向在缅甸内外支持民主活动家及其努力……美国也支持国家民主基金会、开放社会研究所和‘因特网新闻’这样的机构,支持这些机构在该地区内外进行广泛的民主活动。”
    那么美国在东南亚的优先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它听上去很高尚,并让美国国务院显得无足轻重。然而,它们的“民主促进活动”却有着恶毒的隐蔽议程,它的目标直接指向北京的地区稳定,包括能源安全。
    如同在巴尔干和中亚,美国国务院在缅甸大量的反政府机构中招募和培训重要的反对派领导人。至少从2003年起,它每年向国家民主基金会注入250多万美元巨资用于开展在缅甸的活动,以实现政权更迭。美国在缅甸进行的政权更迭行动--袈裟革命,主要是按照国务院的授意,在靠近缅甸的泰国清迈美国总领馆进行,泰国政府对美国在泰国的军事和情报存在很友好。
    据报道,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活动分子直接在美国进行招募、接受培训,然后送回缅甸国内组织抗议活动。美国国务院和国家民主基金会出资赞助缅甸境内的主要媒体,其中包括《新时代》杂志,伊洛瓦底和缅甸民主之声电台。
    夏普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爱因斯坦研究所所长。这个研究所的名称完全是欺骗性的,他是缅甸僧侣领导的非暴力抗议活动实施政权更迭的组织协调人,更准确地说,是这场活动的战术理论家。如前所述,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本身,也是美国国会国家民主基金会的一个延伸,其使命是在世界关键地区促进有利于美国的政权更迭。
    自从1989年以来,夏普的研究所在缅甸一直很活跃。此前不久,缅甸政府屠杀了约3000名抗议者以平息反对运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种行动人员、前驻仰光武官、秘密行动专家罗伯特•赫尔威上校,于1989年介绍夏普来到缅甸,训练这里的反对势力如何运用非暴力战略。
    这个研究所在推介夏普的著作《从独裁到民主》时声称:“最初1993年在泰国出版,分发给缅甸的持不同政见者。《从独裁到民主》这本书很快扩散到世界许多地方。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非暴力行动推翻独裁者。”
    在2007年试图进行的袈裟革命中,权威的伦敦《金融时报》描述了夏普在缅甸事件中的作用。夏普的研究所觉得这篇报道值得登在该所的网站上。它的内容是:“在过去三年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流亡运动的‘政治抵抗委员会’的活动家们培训了约3000名各阶层缅甸人,其中包括数百名佛教僧侣,教会他们非暴力抵抗和社群组织的方法和战略。在边界地区举行的这些培训,面向从缅甸各地来的人。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将返回自己的地方,与其他渴望变革的人们分享这些观念。”
    伦敦《金融时报》继续报道称:“这些准备--连同移动电话之类的物质支援--帮助奠定了持不同政见的佛教僧侣在9月掀起反对军政府的宗教抵制运动的基础,发动了20年来最大的反政府抗议。在动荡不安的10天里,被不断恶化的贫穷和广泛的压制所激怒的僧侣和普通市民,涌上街头,在被政府镇压之前最多时约有10万人上街,政府的镇压至少打死了15人,逮捕了数千人。”
    报道继续称:“培训是按照夏普先生的著作《从独裁到民主》进行的,这是一本薄薄的有关对压制政权采取非暴力斗争的理论小册子,1994年用缅甸文出版,并开始在这个国家的流亡者和持不同政见者中悄悄传播。有些人因为持有这本书而被关进监狱。”
    英国《金融时报》进一步指出:“夏普是牛津大学毕业生,是与哈佛大学有密切联系的对压制政权进行非暴力抵抗的理论家,敦促反政府人士采取非暴力手段对抗军政府。他的追随者、退役的赫尔威上校,是20世纪80年代驻仰光的美国武官,阐述了如何将军事风格的规划运用于和平的反抗活动,怎样将这些活动上升为战略性活动。”
    有意思的是,在1989年6月天安门事件发生数天之前,夏普也在北京。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在2007年突然对在缅甸进行政权更迭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显然,它与华盛顿对那里被压迫民众的民主、正义和人权无关。伊拉克、阿富汗足以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华盛顿关于民主的无稽之谈是为了掩盖其另外的目的和议程。
    问题是,究竟为什么会在缅甸这样一个遥远的地方进行这种活动呢?
    显然,答案是地缘政治控制。美国的目的是最终控制从波斯湾到南中国海的战略性海上交通线。缅甸的海岸线提供了通过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狭窄的海道)--的海军支点。
     “9•11”事件以来,五角大楼一直以防备可能的恐怖主义袭击为借口,试图将该地区军事化。当这个计划流产后,他们转向防御海盗。美国设法在印尼最北部的班达亚齐获得了空军基地,即苏丹伊斯坎德尔•穆达空军基地。然而,包括缅甸在内的该地区国家坚决反对美国将这个地区军事化的努力。看看地图就知道缅甸的战略重要性。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是波斯湾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它是亚洲的关键交通枢纽。
    80%以上的中国石油进口用油轮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海峡最窄处是位于新加坡海峡的菲利浦水道,最窄处只有1.5英里宽。每天有1200余万桶装载在超级油轮上的原油通过这条狭窄的海峡,其中大多数驶向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中国。
    如果这条海峡被封锁,近一半的世界油轮船队需要绕行相当远的路程,从而立即引起世界范围内运费的上涨。每年有5万余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至印尼的班达亚齐是世界上最具战略性的要道,谁控制了这些水域,谁就控制了中国的运输生命线。
    自从中国认识到2003年年初美国开始将中东油田进行了单边的军事化后,北京便很快开始合法地加快对缅甸的经营。促使中国采取这个政策的是能源和军事安全,而不是人权关切。
    北京向缅甸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战斗机、地面攻击机、运输机、坦克、装甲车、海军舰艇和地空导弹。中国在缅甸帮助修建铁路和公路,并获许在缅甸驻军。据印度防务消息来源称,中国在缅甸的可可群岛设置了大型电子监听设备,并正在修建通向印度洋的海军基地。
    五角大楼的某些人认为缅甸是中国“珍珠链”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中国的战略设计是在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修建军事基地,以反制美国对马六甲海峡要道的控制。在缅甸陆地和海域也有大量的油田。
    自1871年英国设立仰光石油公司以来,缅甸一直出产石油和天然气。仰光石油公司后来更名为伯马石油公司。缅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天然气,在20世纪90年代它向外国公司,如法国石油公司、英国的Premier石油公司发放了在马达班湾的开采许可,后来德士古和优尼科公司(Unocal,即现在的雪佛龙)也在耶德那和耶德贡获得了开采权。据估计,仅耶德那一地的天然气总量就超过5万亿立方英尺,预计可至少持续开采30年。据估计,耶德贡的天然气储量是耶德那气田的1/3。2004年,又在阿拉干沿岸水域发现了一个新的大型天然气田--瑞气田。
    2002年,德士古和优尼科石油公司迫于英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从耶德贡工程撤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购买了27%的Premier股份。到2004年,缅甸政府通过输气管道向泰国出口耶德那的天然气,每年获得10亿美元。
    2005年,中国、泰国和韩国进行投资,扩大了缅甸石油和天然气的产能,向泰国的天然气出口增加了50%。至2007年,天然气出口成了缅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耶德那由法国石油公司、美国优尼科公司、泰国的PTTEP公司和缅甸国有的缅甸油气公司(MOGE)联合开发,由法国的法国石油公司运营。耶德那气田的供应约占泰国天然气总需求的20%。
    耶德贡气田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缅甸油气公司和日本的日本石油公司和PTTEP运营。天然气从岸上泵出,并与耶德那输气管相连。从2009年开始,产自瑞气田的天然气也连入管道。中国和印度曾围绕瑞天然气田的储备进行过激烈竞争。
    印度输了,中国赢了
  2007年夏天,华盛顿在缅甸发动“袈裟革命”不久,缅甸很快与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从孟加拉湾的瑞天然气田向中国提供大量天然气,合同期限为30年。这表明,已经成为美国军事合作者的印度成为了输家。
    较早些时候,缅甸曾将沿岸水域两个区域的主要份额给了印度,开采出来的天然气通过孟加拉的输气管道供应给急需能源的印度经济。印度与孟加拉之间的政治争吵导致印度的计划搁浅。
    中国利用了这个僵局。通过向缅甸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中国高明地战胜了印度。这条管道横跨缅甸,从孟加拉湾最深的港口到中国云南的昆明,全长超过2300公里。中国还计划在昆明建一个炼油厂。
    中缅管道可以做到:产自苏丹等非洲国家和中东特别是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不依赖于脆弱的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运抵中国。
    缅甸将变成中国连接孟加拉及该国以西的国家与中国大陆的“桥梁”,在将来某个时候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情况下,这种联系也将不受干扰。因此,华盛顿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决意阻断这一“桥梁”。
    2007年的“袈裟革命”就是这种尝试。不过,它没有完全达到目的。2008年5月,当破坏性极强的气旋风暴纳尔吉斯飓风肆虐缅甸、导致数千人死亡时,美国进行了推翻该国政府的另外一次尝试。以运送国际救援物资为借口,布什政府威胁强行将军队开入该国,以人道主义为理由对缅甸政府施加了最大的压力。不久后,在2008年7月,布什总统再次呼吁缅甸政府将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从软禁中释放出来。布什对媒体说:“我深深地关切那个国家。”
    只要世人看看他无视世界的批评,看看他在伊拉克和支持关塔那摩虐待囚犯的那些记录,布什这番话的真诚度就会受到质疑。然而,这却是华盛顿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使用人权作为武器来进行政权更迭,并扩展美帝国主义。
    印度危险地转换联盟
    自从2005年布什政府决定把印度拉入五角大楼的“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印度就已经被拉进了与华盛顿的战略联盟,这个联盟显而易见的目标是对抗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因此,中国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一点都不奇怪。
    拉姆斯菲尔德的五角大楼曾召集过由马歇尔的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组织的一项研究。研究报告的名称是“美印军事关系:期望与观点”,该报告出笼于2002年10月。约80名美国在任高级官员和现任及退休印度官员接受了这项研究的访谈。五角大楼提出了诸多结论,如印度军队可以用来“在亚洲进行低强度的军事行动,如维和、搜索与救援……”
    净评估办公室的结论是:“到2020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朋友,能够帮助美国军队应对中国威胁。我们不能否认,印度将成为平衡中国的力量。”
    五角大楼2002年10月的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建立美印防务联盟的原因是,美国“需要一个能在亚洲的低强度行动中承担更大责任的伙伴”。这些低强度行动的目标是中国,并“最终为美军力量投送提供基地和进入战区的便利”,这也是针对中国。作为联盟讨价还价的一部分,华盛顿正在不事声张地与印度协商在印领土内建立军事基地,此举严重违背了印度传统的不结盟原则。
    五角大楼的这份报告与2002年9月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相呼应。美国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拥有达到或超过美国的军事能力。它宣布,美国将使用其军事力量来劝阻任何潜在的竞争者。这份战略评估报告把中国列为在亚洲威胁美国霸权的国家。
    有关印度,这份报告提出,“基于美国利益的需要,要与印度建立更巩固的关系,布什已经实施了与印度双边关系的转型。我们是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信奉政治自由,有代议制政府的保护。印度正在迈向更大的经济自由。”
    为便于军事联系,布什政府解除了对印度的30年核制裁,向其出售先进的美国核技术,将印度公然违背核不扩散条约正当化。与此同时,美国却正在指责伊朗违背相同一份条约,这正体现了美国在政治上的伪善。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穿着袈裟的僧侣们走上缅甸街头时,五角大楼开始实施代号为马拉巴尔07的美印联合海军演习,参加演习的还有澳大利亚军队、日本自卫队和新加坡军队。美国展示了第七舰队的实力,部署了“尼米兹”号和“小鹰”号航空母舰,以及“考彭斯”号、“普林斯顿”号导弹巡洋舰以及不少于5艘导弹驱逐舰。
    美国支持下的缅甸政权更迭、华盛顿通过印度和本地区其他盟友越来越多地向本地区投送军事力量,这些显然都是北京考虑对缅甸军政府政策的影响因素。
    在印度内部,政府与议会在与美国建立新战略联盟关系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至于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期间宣布:“我向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印度不是任何所谓的‘遏制中国’企图的一部分。”谁也不清楚这番话有多大诚意,不过十分清楚的是,他的政府既感受到了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也感受到了来自北京的压力。
    正如常识告诉人们的一样,从达尔富尔到高加索再到仰光,华盛顿发出的关于民主和人权的响亮口号,至少要掺些盐才能品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的味道比苦涩更难吃,甚至根本就不能吃。美国在苏丹南部达尔富尔的民主和人权活动正是这样。这个地区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具有生死攸关的战略重要性。
    苏丹:达尔富尔种族灭绝游戏
    令人蹊跷的是,苏丹政府刚刚在喀土穆宣布已确认在该国南部、靠近乍得边境的达尔富尔省存在巨量的新油田后不久,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即认定达尔富尔省存在“种族灭绝”,并发起了大规模的并得到好莱坞支持的人权攻势。中国石油公司参与了苏丹此次在达尔富尔的石油勘探工作。
    在发现石油之前,美国一直致力于在苏丹东南部地区为诸如已去世的约翰•甘兰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提供装备和训练。1999年,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开始在此地修建大型输油管线,把油输送到苏丹港一个新建港口,再运回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能源。
    自然,在受控制的美国主要媒体上美国政府的所有声明从来不提在达尔富尔发现了巨量石油储备,以及喀土穆已经授予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主要开采权。华盛顿也不提它一直在秘密地向苏丹邻国独裁者伊德里斯•代比领导下的乍得政府提供武器,鼓励德拜向达尔富尔发动军事袭击。一旦乍得发动袭击,华盛顿就会指责喀土穆,宣称这是苏丹人对基督教的达尔富尔人进行的系统的种族灭绝。这是一个事先策划好的巨大骗局,是美国人权攻势的新动作,这个动作就像军事上有明确目标的对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一样。
    在达尔富尔这个苏丹南部烈日炎炎的不毛之地,打响了五角大楼控制石油的新冷战。在这场冷战中,为了促进经济繁荣,中国的石油需求大幅增长,这促使北京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政策。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手中握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北京积极投入石油地缘政治。非洲是主要焦点,而苏丹和乍得之间的地区是大量非开采的石油储备所在地,它也是美国的优先重点。
    据估计,至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的30%来自非洲。显然,对石油的考虑促使北京展开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创举,对此华盛顿感到愤怒。
    北京有效的经济外交
    北京政府开始使用不附加先决条件的美元贷款来获得非洲丰富的原材料财富,使华盛顿惯用的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实施控制的游戏受到冷落。当中国可以提供更好的援助,修建公路和学校时,谁还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苦药呢?
    2007年11月,北京主办了41位非洲国家元首参加的峰会,举世瞩目。北京铺上红地毯隆重欢迎这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马里、安哥拉、中非共和国、赞比亚和南非的领导人。
    此前北京刚刚与尼日利亚和南非达成了石油协议,从而与非洲最重要的两个大国建立了联系。到2008年,中海油与包括南非石油公司在内的合伙人一道,将每天开采出约17.5万桶原油。这是一笔价值22.7亿美元的合同,中国国有中海油公司在尼日利亚一个大型海上油田拥有45%的股份。以前,华盛顿曾认为尼日利亚是英美主要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雪铁龙的财产。
    中国对一些最贫穷的非洲国家在给予软贷款上非常慷慨,无利息或无偿赠送。这些贷款直接用于铁路、公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粗暴苛刻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2006年,中国向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贷款80亿美元,同期世界银行向整个次撒哈拉地区才贷款23亿美元。加纳正在与中国谈判价值12亿美元的电气化建设贷款。与世界银行这个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事实上的工具不同,中国明智地不在贷款上附加任何条件。
    中国在非洲展开的与石油有关的外交,引起了华盛顿稀奇古怪的指责,称中国正在试图“从源头上获取石油”,而一百多年来华盛顿自身正是全力以赴地在做这些事。中美在石油源头上的冲突,最大的焦点是苏丹的达尔富尔。
                               苏丹丰富的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是苏丹最大的外国投资方,在油田开发中投入了约50亿美元。自1999年以来,中国至少在苏丹投资了150亿美元。在与苏丹政府的合作中,中国拥有喀土穆附近一座炼油厂50%的股份。中国投资的油田集中在苏丹南方--一个长期持续内战的地方。这场内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国的秘密资助,目的是将富有石油的南方从以喀土穆为中心、信仰伊斯兰教的北方分离出来。
    中石油从南部苏丹到红海边的苏丹港的一个新码头建造了输油管线,石油可以在码头装载上船运回中国。至2007年,中国石油的8%产自苏丹南方。中国进口了苏丹每天50万桶原油的65% ̄80%。到2006年,苏丹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石油来源。
    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每天进口650万桶黑色黄金。随着石油需求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肯定要超过美国。这个事实是驱动中国对非洲外交政策的引擎,这同时也是五角大楼设立非洲司令部的抗衡战略和美国国务院在达尔富尔制造种族灭绝宣传攻势的动机。
    中石油拥有第六区的开采权,这个区横跨达尔富尔,靠近苏丹与乍得和中非共和国的边境。2005年4月,苏丹政府宣布在达尔富尔南部发现石油,据估计开采后每天可产出50万桶原油。在世界主要媒体上有关达尔富尔冲突的讨论中,没有报道这个关键的事实。
                         采取将苏丹产油地区军事化的行动
    种族灭绝是美国和西方津津乐道的主题,而华盛顿则是这场闹剧的导演。奇怪的是,尽管所有中立的观察者都承认达尔富尔曾发生过大规模人民流离失所和人类灾难,在过去几年里苏丹有好几万甚至多达30万人死去,但只有华盛顿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才使用有道德谴责意味的术语“种族灭绝”来描述达尔富尔事件。
    如果他们能够让公众接受种族灭绝的指责,那么就有可能打开了北约--实际上是华盛顿--对苏丹主权事务进行干涉的大门,自然这会涉及苏丹与中国的石油关系。
    2005年,苏丹信息部长阿布代尔•萨布达雷特告诉《洛杉矶时报》,美国向喀土穆施加压力,限制其与中国石油公司的联系。“但是,我们拒绝了这些压力,”他说,“我们与中国伙伴的关系是战略性的。我们不可能仅仅因为美国要求我们这么做,就切断与中国的联系。”
    在逼迫苏丹与中国断绝关系的努力失败之后,接下来华盛顿直接以人权和其他武器对付喀土穆。他们发动了大规模舆论攻势来“拯救达尔富尔”。
    种族灭绝的话题得到了好莱坞的全力支持,像乔治•克鲁尼这样的电影明星也出面了,所有这些目标都是为将来北约在事实上占领该地区造势。苏丹政府理所当然地礼貌地谢绝了对其主权的攻击。
    美国政府反复用“种族灭绝”这个词来说达尔富尔。世界上只有一个政府这样做。美国助理国务卿和国务院人口、难民和移民局局长埃伦•索布里,在2006年11月“美国参考”(USINFO)在线采访中说,“正在苏丹达尔富尔发生的种族灭绝是对人权的大规模践踏,在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布什政府坚称自2003年以来达尔富尔地区一直存在种族灭绝,尽管由意大利法官安东尼奥•卡塞斯率领的联合国五人小组在2004年提出报告,认为在达尔富尔虽然存在“严重的侵犯人权”现象,但不存在种族灭绝。布什总统呼吁追究有关方面的战争罪行。
                                   死亡批发商
    美国人通过乍得和苏丹的其他邻国做代理人,训练和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2005年7月约翰•甘兰死去之前是这支武装的领导人。他曾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本宁堡军事基地接受特种作战训练。
    美国最先是向苏丹东南部,在达尔富尔发现石油后则向整个地区输入武器。美国正是通过这种手段为当地的冲突火上浇油,导致成千上万人面临死亡的威胁,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在达尔富尔地区,有两支反叛武装“正义与平等运动”(JEM)和人数更多的“苏丹人民解放军”(SLA)反对巴沙尔总统领导下的苏丹政府。
    2003年2月,“苏丹人民解放军”向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地区的阵地发起进攻。“苏丹人民解放军”总书记米纳维•米尼•阿尔库号召武装斗争,指责政府忽视达尔富尔。“‘苏丹人民解放军’的目标是创建统一的民主苏丹。”换句话说,是要在苏丹进行政权更迭。
    2006年2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北约部队进驻达尔富尔,同时要求在充分授权下派出更强大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小布什总统呼吁派更多北约部队进入达尔富尔。
                              种族灭绝,还是石油
    五角大楼一直热衷于在美国训练非洲军官,正如数十年来一直在训练美洲军官一样。美国国防部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计划向来自乍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喀麦隆和中非共和国的军官提供训练。
    造成达尔富尔和苏丹南部杀戮的大多数武器,通过像维克多•布特这样的“死亡批发商”经秘密、受保护的黑市流入苏丹。布特是臭名昭著的前克格勃(KGB)特工人员,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在美国找到了新落脚点。大量证据表明,布特在整个非洲销售武器。美国政府官员意味深长地放任他在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活动,无视国际刑警组织已经因洗钱将他列入通缉名单。
    近些年来,美国对包括乍得在内的所有次撒哈拉地区的发展援助都大幅削减,但军事援助却增加了。显然,原因在于对石油和其他战略性原材料的争夺。从尼罗河上游到乍得边境的南部苏丹,石油储量极为丰富。早在苏丹政府了解这一情况之前,华盛顿对此就已了如指掌。
                         雪佛龙公司1974年的苏丹工程
    至少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主要石油公司就知道苏丹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1979年,苏丹国家领导人加法尔•尼迈里断绝了与前苏联的关系,邀请雪佛龙公司来发展该国石油工业。事后表明,这是个致命的错误。当时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老布什亲自向尼迈里展示了卫星图片,说明苏丹有石油。尼迈里上当了,其后果是围绕石油而爆发的战争。
    雪佛龙公司在苏丹南方发现了大型油田。它为勘探和试验花了12亿美元。这个发现引发了1983年的第二次苏丹内战。雪佛龙公司不断成为攻击、杀戮的目标,1984年这个工程因此而中止。1992年,该公司出售了苏丹的石油开采权。1999年,中国开始开发被遗弃的雪佛龙油田,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2007年,雪佛龙公司并没有远离达尔富尔。

                             乍得石油和输油管政治

    赖斯曾经就职于雪佛龙石油公司。2007年,这家公司与另一家美国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苏丹邻国乍得刚刚修建完成价值37亿美元的输油管线,这条管线从靠近达尔富尔的乍得中部多巴、经喀麦隆到大西洋的克里比,每天有16万桶原油运往美国的炼油厂。
    为此,它们与乍得“终身总统”伊德里斯•代比--一个腐败的暴君--合作。有人指责他将美国援助的武器提供给达尔富尔的叛军。乍得参与了华盛顿的一项计划,由五角大楼的美国驻欧洲司令部主持,训练代比的军队与“伊斯兰恐怖主义”作战。
    在美国军事援助、训练和武器的支持下,2004年代比发动了导致达尔富尔冲突的第一轮进攻。他使用了来自邻近达尔富尔的精锐总统卫队。乍得与达尔富尔之间的边界实际上形同虚设。代比向精锐部队提供了适于在各种地形上行驶的车辆、武器和高射机枪,帮助达尔富尔叛军在苏丹东南部与苏丹政府军作战。美国对代比的军事援助事实上引发了达尔富尔的血腥屠杀。喀土穆对此做出了反应,溃败的叛军疯狂地烧杀抢掠。
    紧接着,华盛顿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和美国政府采取行动,毫无由头地指责苏丹政府进行种族灭绝,以此作为最终将联合国及北约部队引入达尔富尔和苏丹南部油田的借口。由此看来,美国对达尔富尔重新感兴趣的背后,是石油而不是人道灾难。
  “达尔富尔种族灭绝”的宣传攻势始于2003年,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雪佛龙公司的乍得喀麦隆石油管线开始送油。现在美国在乍得拥有一个基地,来谋取达尔富尔的石油,如果北约“维和部队”进入,就可以与中国争夺新的石油来源。
    美国在达尔富尔--更广泛范围内在非洲之角--的军事目标,通过美国和北约支持下的非盟部队在达尔富尔得到实现。非盟部队被认为是“中立”的“维和”人员,北约为它们提供地面和空中支援。
    2008年年初,苏丹在三条战线上--乌干达、乍得和埃塞俄比亚--拉开战事。每条战线都有美国的军事存在和正在实施的军事计划。在苏丹的战争有美国秘密行动的介入,也有美国训练过的来自苏丹、乍得、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的“叛军”的参与。
    2008年5月,在乍得支持下的非正规军,在“正义与平等运动”领导人哈利勒•易卜拉欣指挥下,直接对苏丹首都喀土穆发动了大胆的进攻,但这场进攻最终被打退。苏丹政府指责乍得在幕后支持这次挑衅。
    《伦敦时报》确认了乍得的代比与苏丹“正义与平等运动”组织之间的联系:“乍得和苏丹相互指责对方支持内部的反叛运动,破坏国内政权稳定。虽然‘正义与平等运动’的战士否认从乍得获得支援,但众所周知,他们与代比总统、与该运动领导人一样来自同一个扎哈瓦部落。2008年2月,‘正义与平等运动’部队从苏丹开入乍得,阻止乍得叛军进入首都恩贾梅纳,保护代比。在边界苏丹一侧,经常见到乍得叛军在西达尔富尔首府杰奈纳购买补给。上个月《伦敦时报》记者看见从乍得过来的叛军说法语,这表明他们来自达尔富尔,他们不受任何约束地在城镇市场开着皮卡跑来跑去。”

                           乍得的代比也寄望于中国

    由美国和世界银行投资、从乍得到喀麦隆海岸石油管线的完成,是华盛顿更宏大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控制从苏丹、向西到整个几内亚湾的丰富石油资源。据称,这个区域潜在的石油资源数量与整个富含石油的波斯湾相当。
    但华盛顿从前的朋友,乍得的代比,从某个时候开始,对仅从在美国控制之下的石油利润中分一杯羹感到不满。2006年年初他和乍得议会做出决定,用更多的石油收入来支持军事行动和加强军队,世界银行新行长、伊拉克战争的设计者沃尔福威茨采取行动中止了对乍得的贷款。
    接下来在2006年8月再次赢得选举后,代比成立了乍得自己的石油公司SHT,并以不上税为理由威胁要驱逐雪佛龙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他要求拥有60%的乍得输油管线股份。最终他与这些石油公司达成了协议,但变化的苗头已经显露出来。
    代比还面临着来自乍得内部反叛集团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个反叛集团名为“主张变革的联合阵线”,法语缩写为FUC。代比声称该组织得到了苏丹政府的秘密资助,FUC的基地位于达尔富尔。
    北京带着满满的援助钱袋,来到这个不稳定的局面里。2006年1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苏丹、喀麦隆以及其他非洲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在2006年整个一年中,中国领导人访问的非洲国家不下48个。非洲以外的国家领导人给予非洲如此的重视前所未有。
    2006年8月,北京接待了乍得外交部长,进行谈判,并恢复了1997年中断的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开始从苏丹和乍得同时进口石油。
    2007年4月,乍得外长阿拉维在北京宣布中国更大规模参与乍得石油开发“进展良好”。对此,华盛顿不会高兴。在谈到中国寻求石油开发时,阿拉维说:“中国人是开放的,他们是双赢的伙伴。正如他们所说的,不寻求垄断。我们与中国建立了更为平等的伙伴关系,超过我们过去的那些伙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在乍得的经济存在,在平息达尔富尔的战乱上比任何非盟或联合国部队的存在都更加有效。华盛顿和雪佛龙总部的某些人对此并不欢迎,因为他们得不到石油了。
    乍得和达尔富尔不过是中国在“整个非洲从源头上获取石油”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活动的扩展,石油,更准确地说控制石油的源头,成为决定美国对非洲政策的主要目标。
    小布什总统对非洲的兴趣包括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设立新军事基地。它距几内亚湾124英里,从这个基地,美国可以控制几内亚湾的油田,包括从南部的安哥拉到刚果民主共和国、加篷、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和尼日利亚。这些地方恰好也是中国外交和投资活动的重点。
    负责非洲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沃尔特•坎斯特纳在2002年就提出,“西非的石油已经变成我们的国家战略利益。”
    达尔富尔和乍得不过是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延续,只不过运用的是另外一种手段,美国真正的目标是控制石油,控制世界所有地方的所有石油。中国正在对这种对“所有地方”的控制进行挑战,特别是在非洲。这场较量围绕石油展开,虽未公开宣布,但却是真正的新型冷战。

                         西藏:中央情报局动用家底

    2008年年初,美国权势集团断定,到了加大对中国施压的时候,这次美国在中国的领土西藏自治区挑起了重大骚乱。
    显然,在中美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的时刻,华盛顿已经决定以在西藏煽动骚乱的方式与北京玩一场风险极高的地缘政治游戏。此时美国金融市场极度依赖于中国将美元贸易顺差投资于美国政府国债、国库券及其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西藏骚乱的时机设定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举行的时候。
    这是美国搞乱中国逐步升级的战略的一部分。这个战略数月之前即已启动,在苏丹、在缅甸,以及美国与印度签署特别军事协定对付中国之际,就已经启动。
    2007年10月,当小布什总统首次同意公开在华盛顿会见达赖喇嘛时,就已为西藏的行动开了绿灯。美国总统完全清楚对北京而言这样的污辱意味着什么。通过同意并出席美国国会授予达赖喇嘛国会金质奖章,小布什公然加剧了与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冒犯。
    小布什、赖斯、法国总统萨克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对2008年3月发生在西藏的骚乱立即表示支持,显得荒谬可笑。默克尔宣布,她抵制参加8月的北京夏季奥运会,以此抗议北京对西藏事件的处置。她的新闻秘书忘了说,她原来根本就没计划出席北京奥运会。
    在默克尔之后,波兰首相、亲华盛顿的唐纳德•塔斯克和同样亲美的捷克总统克劳斯也表示不出席北京奥运会。不清楚他们原本是否计划参加,但这些声明声势不小地上了报纸的头条。
    西藏的打砸抢烧发生于2008年3月14日。这一天,数百人走上拉萨街头,据称是要求释放因庆祝美国国会金质奖章而被逮捕的人。在西藏武装叛乱49周年到来之际,这些人得到了其他人的声援,走上街头进行疯狂的打砸抢烧。

                             西藏的地缘政治游戏

    由于这次打砸抢烧事件以中国政府为目标,人们有理由怀疑其时机的选择。流亡的达赖喇嘛领导的活动进入了新阶段,在西藏突然爆发的打砸抢烧事件,其企图显然是在2008年8月奥运会来临之际,将国际注意力吸引到北京的人权记录上。在中国,奥运会被看作是一个繁荣的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亮相的重大事件。
    西藏“深红色”革命的幕后操纵者承认,华盛顿一直在筹划另外一场臭名昭著的颜色革命,这次煽动民众抗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北京难堪。
    活跃于西藏内外的那些机构都是美国制造类似动乱中常见的机构,它们中大多数与美国国务院有密切联系,包括国家民主基金会和中央情报局的“自由之家”,后者的主席是包柏漪,美国前驻华大使和有影响的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主席温斯顿•洛德的老婆。包柏漪在西藏国际委员会中也有个职位。
    中国总理温家宝谴责达赖喇嘛策划了动乱,企图破坏奥运会,“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事件对中国和美国利害攸关。
    美国总统布什还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打电话,向北京施加压力,敦促其与流亡的达赖喇嘛进行对话。白宫称,布什“表达了他对西藏局势的关注,鼓励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的代表举行实质性对话,为记者和外交官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达赖喇嘛的老朋友

    在西方,对许多圈子来说,经过精心打造的达赖喇嘛的形象近乎于上帝。姑且不说达赖喇嘛的精神生活存在问题,我们不妨看看,簇拥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周围的那些人,在对待同胞的同情心和公正态度上,其声名也并不怎么样。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达赖喇嘛就游走于极端保守的政治圈子之间。当时,德国纳粹,包括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和其他纳粹党领导人,把西藏看作是消失的亚特兰蒂斯(传说中沉没于大西洋中的岛)幸存者的圣地,是“北欧纯种人”的发源地。
    在11岁被指定为达赖喇嘛之后,十四世达赖喇嘛与纳粹党徒、希姆莱令人胆寒的党卫军军官海因里希•哈勒成为朋友。
    哈勒在遇见11岁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时是党卫军精英组织中的成员,并成为达赖在“西藏以外世界的导师”,这与十分流行的好莱坞影片《西藏七年》中由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清白形象大相径庭。他们成了忘年之交,直到2006年哈勒93岁去世。
    看一看达赖后来交往的朋友的背景,会更觉这种友谊值得注意。1999年4月,达赖喇嘛与撒切尔夫人和美国前驻华大使、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一道,要求英国政府释放前智利的法西斯独裁者、中央情报局的老主顾奥古斯都•皮诺切特,此人当时正在英国访问。达赖喇嘛敦促,不要强迫皮诺切特返回西班牙。在西班牙,皮诺切特因犯下反人类罪遭到通缉。达赖喇嘛还与智利国家社会党领导人米格尔•塞拉诺过从甚密,塞拉诺倡导某种“怪异的希特勒主义”。
    此外,在美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文件里明白无误地记录着,自1959年流亡印度以来,达赖喇嘛获得了美国和西方情报机构及其一大帮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大量经费,这些机构始终围绕在达赖喇嘛身边。达赖喇嘛这些华盛顿朋友们的议程,与2008年3月发生的西藏骚乱密切相关。
    又是国家民主基金会……
    作家米歇尔•帕伦蒂在他的专著《友好的封建制度:西藏神话》中写道:“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情报局积极地用武器、军事训练、金钱、空中支援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帮助,支持西藏人的事业。”
    设在华盛顿的美国自由亚洲学会是中央情报局的掩护机构,该机构不遗余力地宣传西藏抵抗运动,达赖喇嘛的大哥土登诺布在这个组织中十分活跃。达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在1951年与中央情报局一块实施了情报行动,这些行动后来升级为由中情局训练游击战组织,并由中情局将这个组织的成员空投回西藏。
    20世纪90年代后期解密的美国情报文件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中央情报局每年向西藏流亡运动提供170万美元用于开展针对中国的行动,其中包括对达赖喇嘛个人每年18万美元的资助。”
    在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1959年达赖喇嘛出逃到印度达兰萨拉,此后他一直住在那里。至2008年,达赖继续得到数百万美元的资助,这些钱不是直接来自中情局,而是来自中情局的掩护机构国家民主基金会,这个机构由美国国会拨款,这样做不太显眼。
    如前所述,在美国支持的从塞尔维亚到格鲁吉亚、乌克兰再到缅甸的每一场颜色革命中,国家民主基金会都是制造动乱的工具。它的资金用来支持反对派媒体,为它看中的反对党候选人进行全球公共关系造势。
    在里根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凯西的提议下,里根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了国家民主基金会。在此之前,中情局针对不友好政权实施的一系列暗杀和破坏活动被曝光,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设立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目的,是把它设计成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在表面上与中情局和其他美国政府机构拉开距离,他们估计这样做可以掩人耳目。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第一任代理主席艾伦•温斯顿对《华盛顿邮报》说:“我们(国家民主基金会)今天做的许多事,在25年以前都是中情局的活儿。”
    美国情报史学家威廉•布卢姆指出:“国家民主基金会在20世纪80年代的伊朗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奥利弗•诺斯隐密而非法的‘民主计划’的关键部分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将国家对外政策私人化了,实施战争、买卖枪支和毒品,并参与其他非法性质的活动。1987年,白宫发言人说,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经营民主计划’。”
    在2008年3月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中,最著名的支持达赖喇嘛西藏独立的组织,是1988年在华盛顿成立的“国际支持西藏运动”组织(ICT)。
    自1994年起,“国际支持西藏运动”组织一直接受来自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金。该组织在2005年将“真理之光”奖颁给了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创建人卡尔•格什曼。其他“国际支持西藏运动”奖项得主包括德国的诺曼基金会和捷克领导人哈维尔。“国际支持西藏运动”理事会成员中有前美国国务院官员加里•史密斯和朱莉娅•塔夫脱。
    另一个非常活跃的反华组织是“自由西藏学生”(SFT)组织。该组织1994年在纽约成立,它源于美国西藏委员会和国家民主基金会出资的国际支持西藏组织的一个计划。
     “自由西藏学生”策划的最有名的活动,是在中国的长城展开了450英尺长的旗帜,呼吁所谓的西藏自由,并指责北京对西藏实施“种族灭绝”,这个指责毫无事实根据。显然,这是一出绝妙的闹剧。欧美天真的学生们绝大多数从未去过西藏,他们被这个组织愚弄了。

                          美国制造的“西藏人民起义”

     “自由西藏学生”是2008年1月4日宣布发起“西藏人民起义”的五个组织之一,该组织设立了特别临时办公室,负责对“起义”的组织协调和筹措资金。
    在煽动反华的骚乱中,吴弘达是又一个著名的达赖喇嘛支持者。他在1996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变得声名狼藉,在这次采访中,他声称:“拍到了一个中国囚犯在活着的时候被推上手术台摘出了肾脏,然后被拉出去枪毙。”BBC播放了这盘录像带。
    BBC播放的录像根本就没有显示出他谈到的内容,然而造成的影响却十分恶劣。会有多少人来核实BBC的老文档?吴弘达是伯克利大学的退休教授,是劳改研究基金会的负责人,这是个不用上税的组织,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国家民主基金会。
    如同相关计划一样,美国政府出资的国家民主基金会也支持了《西藏时报》,这是达赖喇嘛在流亡地印度达兰萨拉发行的报纸。国家民主基金会还支持“西藏多媒体中心”,他们称之为:“传播为西藏的人权与民主斗争的信息”,该中心也设在达兰萨拉。国家民主基金会还资助了“西藏人权与民主中心”。
    简言之,在2008年3月的“自由西藏运动”和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中,到处都留下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情报界的指纹。人们不禁要问: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干?

                                 西藏的矿产财富

    西藏对中国具有战略重要性,这不仅因为它处于与印度--华盛顿在亚洲的最新反华伙伴--相邻的地理位置,西藏还是矿产和石油的宝库。西藏有世界最大的铀和硼砂矿床,拥有世界一半储量的锂、亚洲最大的铜矿、庞大的铁矿石矿藏以及8万多个金矿。西藏的森林是中国可以支配的最大的木材储备。西藏还拥有这个地区一些最大的石油储量。
    位于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的柴达木盆地,也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和矿产区域,该区域素有“聚宝盆”之称。这个盆地有57种已经探明的各类矿产资源,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粗盐、钾、镁、铅、锌、金矿。据估计,这些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15万亿人民币或1.8万亿美元。已经探明,中国最大的钾、锂和粗盐矿都位于这个盆地。
    最具战略意义的是,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或许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淡水源头。亚洲最大河流中为20亿人口提供饮用水的七条大河源自西藏。基辛格也许会这样说,谁控制了西藏的水,谁就拥有了控制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强大地缘政治杠杆。由此看来,华盛顿在2008年春季对西藏主要的兴趣所在,是由于它有可能成为破坏中国稳定、敲诈中国政府的杠杆。

                         华盛顿采用“非暴力战争方式”

    西方媒体有关3月14日后西藏事件的报道,无视新闻的准确性,未经过独立的核实印证。经证实,出现在欧美报刊电视上的夸张图像,竟然不是中国军方惩处闹事者的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图像竟是路透社或是美联社拍摄的汉族遭到殴打的图像,这些殴打者以经过训练的准军事组织形式采取行动。德国电视台播放的打人的电视图像,甚至不是在西藏而是在加得满都拍摄的尼泊尔警察打人的录像。
    西方媒体的沆瀣一气,进一步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围绕西藏采取的行动,是华盛顿精心策划的破坏西藏稳定的行动。很少有人意识到,国家民主基金会以及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都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工具。在缅甸,我们见识过夏普通过赫尔威上校采取的行动,他还在1989年6月挑动学生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抗议活动。爱因斯坦研究所这样介绍自己:擅长“把非暴力作为一种战争形式”。
    赫尔威上校以前曾在美国国防情报局设在缅甸的机构工作过。在中国香港,赫尔威训练过从北京来的“学生领袖”,教他们如何使用大规模示威技巧,学生们在天安门事件中使用了这些技巧。据信,他还是法轮功组织的顾问,教授平民抗议之类的技巧。1999年,赫尔威名义上从美国陆军退役,但在很早以前,他就一直与爱因斯坦研究所和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进行合作。
    赫尔威在爱因斯坦研究所2004年年度报告中,承认向西藏有关人士提供过建议。在该研究所创建初期,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理事会成员包括美国陆军驻欧洲负责情报的副参谋长爱德华•阿特基森少将。据报道,正是阿特基森将军率先“向夏普提出‘以平民为基础的防务’这个名称”。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手机的广泛使用,美国五角大楼重新界定了政权更迭和政治破坏的全新方式。乔内森•莫厄特,一位分析颜色革命浪潮背后现象的研究人员,这样描述这种新方式:
     “……我们正在看到的是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领域革命’思想在民间的运用,它依靠高度机动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得到‘实时’情报和通信的‘力量倍增’的调度。士兵小队在‘情报头盔’视频摄影的帮助下,即刻获知周边环境的总体局势,占领城市街区,这是军事运用。年轻人成群结队涌向指定的十字路口,通过手机保持联系,构成这一思想的民间运用。”
     “不应该对这种平行运用感到惊讶,因为美国军方和国家安全局资助了因特网、手机和软件平台的开发。从一开始,研究和试验这些技术的目的就是最优化地运用于新型战争。几个心理战专家已经把这些新工具支持下的这场战争‘革命’推进到极致。尽管这些军事乌托邦主义者一直在显赫的地方(如兰德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五角大楼里新保守主义者得势后,他们才在美军领导机构中占据了一些最重要的指挥岗位。”

                               目标:控制中国

    华盛顿在政策层面上使用和改进了这些“革命性的非暴力”技巧,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行动则包含了一系列“民主”或“软”颠覆计划,作为一个更大战略的一部分,这个战略寻求切断中国对关键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获取渠道。
    这不禁让人想起,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方式倡导英国地缘政治学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过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华盛顿利用西藏来破坏中国稳定的努力,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英国和其他对美国友好的情报机构的朋友们的“一点小帮助”,这是一个明晰模式的组成部分。
    除了他们在“缅甸的袈裟革命”的尝试、企图让北约夺取在达尔富尔的中国油田、阻挡中国在苏丹及其他非洲地区获取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石油资源,这个模式还包括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制造事端,破坏极为重要的中国通往哈萨克斯坦的新能源管线工程。
    历史上亚洲伟大的丝绸之路经过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显然地理因素决定了这个路线的形成,这个地区为大山所环抱。对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地缘政治控制,将使美国得以控制中国与中亚的任何潜在新能源管线,就像包围俄罗斯控制的能源管线及其与西欧之间的其他联系一样。同样,中国依赖于源源不断从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欧佩克国家进口原油。美国将伊拉克军事化并威胁进攻伊朗,也同样是在用军事手段威胁中国获得石油。到2007年下半年,很显然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已经处在五角大楼、美国国务院和情报机构的战略目标的靠前位置,已成为其敌对行动的优先目标。

                               包围中国战略的背后

    在此背景下,1997年9-10月的《外交》杂志刊登了布热津斯基的评析文章。如前所述,布热津斯基是戴维•洛克菲勒的门徒,也是麦金德爵士的追随者,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对外政策顾问,是美国情报和对外政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1997年撰写的这篇文章体现了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的有关研究成果,值得引用。他露骨地写道:
  “欧亚大陆是位于世界中轴的超级大陆。主宰了欧亚大陆的强权,将对世界上最具经济生产能力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西欧和东亚--施加决定性的影响。看看地图就会明白,在欧亚大陆取得主导地位的国家,几乎将会自动地控制中东和非洲。当前,随着欧亚大陆成为决定性的大棋局,那种为欧洲和亚洲分别制定政策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欧亚大陆权力分布的状态,将对美国的全球优势地位产生决定性影响……”。
    这些话早在美国领导盟国对前南斯拉夫进行轰炸,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军事占领,或支持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能源管线之前就已写好。它展示了小布什总统时常声称的“铲除世界上的暴政”和“扩展民主”这些话背后的不同背景。
    实际上,这些话与铲除世界上的暴政无关,它与全球霸权而不是与民主相关。人们一点不都应该感到惊讶,像中国这样的强大国家,不会相信给予华盛顿如此大的权势会符合中国的利益,俄罗斯也不会认为北约吞掉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把美国的导弹部署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来防御伊朗对美国核攻击的威胁”,是通向和平的步骤。
    美国领导下的破坏西藏稳定的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变的一部分。其采取这个行动的时候,正是美国经济和仍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处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深重危机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正当美国政府在西藏挑衅羞辱中国的时候,美国政府派华尔街银行家、高盛公司前总裁亨利•鲍尔森来到北京。实际上,华盛顿是在玩火。很久之前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据估计至2008年7月,其外汇规模达1.8万亿美元,其中多数都投资于美国的财政债务证券。鲍尔森清楚地知道,只要北京做出决定,在市场上出售一小部分美国国债,就会整垮美元。
    2008年年末,美国这个全球超级大国看上去越来越像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大英帝国,一个病入膏肓的全球帝国。然而,尽管这个帝国在金融上处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但看来仍然一意孤行,将它的意志强加在这个已经越来越远离如此绝对控制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除华盛顿以外的主要国家,包括俄罗斯、中国、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以及其他国家,已经开始设想更好的一条道路。这使得五角大楼实施全方位主导战略变得比以往更为紧迫。美国世纪正在衰落的权势,越来越依赖于直接的军事控制,五角大楼试图通过建立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网来实现这种控制。
     (《环球视野》2010年7月12日第302期,书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819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中情局  骷髅会  民主  美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