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刘明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与经济学教学科研杂谈

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与经济学教学科研杂谈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

刘明国

1.jpg

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变革期

资本主义从诞生以来,危机就频繁不断,通过不断地对外扩张——掠夺、殖民、不平等贸易把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一次又一次地让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即全世界都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体系中(极少数国家没有进入),那资本主义的危机也就随之全球化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的国际债务危机,1991年日本的金融危机,1992-1994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3年、1999年和2001年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9年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这一最高阶段的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和反噬性的体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西方众多帝国主义国家处于失控状态,这更是对已经陷入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的资本主义体系雪上加霜。

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危机面前,完全无药可救,正处于崩溃之中。特别是,美帝国主义不会甘心霸权丧失,频繁在世界制造颜色革命和挑起战争,以期从中渔利,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危机。一个旧体系的崩溃,必然需要一个新的世界体系来替代。

这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机会不言而喻,但是挑战也是空前的。除了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挑战外,我们必须正视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几个重大现实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1)“老人农业”和乡村衰落的问题;(2)地方财政债务(特别是各政府平台公司的债务)问题和房地产泡沫问题,及其牵扯到的金融安全问题;(3)城市就业问题;(4)新冠疫情防控可能存在系统性漏洞的问题。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进行伟大斗争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的历程、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国外正反两方面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的红旗永远迎风飘扬,才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让我们的制度和政策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变革期,“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美国频繁在我国周边乃至南海挑起事端,这要求我们要丢掉一切幻想,勇毅前行、伟大斗争。“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们不仅要与外部帝国主义势力做斗争,更要与帝国主义培养的在华第五纵队做斗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增强我党的革命性和纯洁性,进而永葆我党的旺盛生命力和极强战斗力。特别是要找出一条锻造我党领导干部更新和纯洁性的好路子。只有练好了内功,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敌。只有打败帝国主义的霸权,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立,世界才会太平安宁,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这是人类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三、新时代,经济学教学科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方法上,必须抛弃一切伪科学的方法,回到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来。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打破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禁锢。打破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之间人为的禁锢,这在最新的国家学科分类中已经实现了,但是在我们具体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往往会有惯性,这意味着广大经济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必须自觉地调整。经济学本是致用的形而下的学科,脱离了现实应用性的经济学理论是虚无缥缈的,脱离了理论的经济政策应用是盲人摸象。

我们在做研究时,首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或者说还有没有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我去研究(毕竟生命是有限的)?(2)我的研究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了吗?(3)我研究的立场和希望实现的实践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吗?

我们在编写经济学的教材时,首先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我们编写的教材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2)他们学了以后能够用于指导实践吗?(3)我们向学生传授的经济学是偏见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4)我编写的教材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或说有没有更好的教材可替代?只有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偏见和谬论只可能误导我们在实践中犯错。当然,要做到完全的没有个人偏见,事实上很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都无法完全保证我们的言论不存在偏见。所以,我们只能是在不断地克服偏见中前行。我们在编写教案、课堂授课时,与此同理。

第三,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这要求我们多做调查研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生、关心现实存在的重大问题,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切实做好为国家提供高水平经济政策建议、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科研人,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2-01-18/7342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肖凡 更新时间:2022-01-19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