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实践

颜晓峰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创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其中就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协调、有序、持续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两个布局”思想的理论基础;“两个布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化重大矛盾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革命性批判的产物。正是目睹资本主义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和周期性的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在寻求走出资本主义固有弊端出路的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提出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统筹协调的思想。

解决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与社会冲突加剧的重大矛盾。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是现代化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开始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人类社会的商品交换加快、文化交流加强、民族交往加深,人类的联系空前紧密。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面对着西方与东方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而且面对着国内的阶级矛盾、城乡矛盾、民族矛盾、种族矛盾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通过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决资本主义由于阶级冲突、社会冲突而导致的混乱状态,实现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成为可能。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核心思想就是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大关系中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合为一体,构成“两个布局”的大布局。“两个布局”的确立,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解决科技力量强化与社会主体性弱化的重大矛盾。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科技创新的力量,科学技术成为资本主义的驱动轮。但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退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机器作为资本的化身,成为统治人、奴役人的力量,成为控制社会的力量,正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物的现代化为旨归的消极后果。如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畸形发展、动荡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寄希望于新的社会形态、新的社会主体、新的社会阶级。社会主义是历史主动性、社会主体性、人的创造性得到空前发扬的社会,“两个布局”思想的形成,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统筹协调发展,表明了党全局在握、统筹各方的视野和胸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鲜明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增强的有力证明。

解决资本逻辑统治与人的价值维护的重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统治和主导的社会,资本的逻辑、利润的逻辑、剩余价值的逻辑,支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决定着社会生产、生活、交往的规则,控制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资本统治的逻辑没有将人的发展的逻辑作为根本逻辑,没有将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根本目的,这就造成了人的异化、人的价值的贬低。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逻辑的统治,提出了在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贯穿于“两个布局”之中,是“两个布局”的灵魂。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

“两个布局”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科学谋划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两个布局”的提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社会领域全面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其中包括自觉运用社会领域全面发展的规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立足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目标。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等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保障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目标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构成治理基础,全面从严治党构成政治保证。“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又构成一个更为系统的布局,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梁八柱”。

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相互配合的规律。一方面,社会全面发展,这是普遍性要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领域,这些基本领域即使到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仍然不可缺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五项标准”就是“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五大文明”就是“五位一体”的发展尺度。另一方面,发展重点推进,这是阶段性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了解决主要问题的战略重点,这些战略重点会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调整和丰富内涵。比如,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一个“全面”就将被其他“全面”所取代。“五位一体”是从“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发展而来,同样,“四个全面”也不会是一个固定的体系,也可以随着新战略重点的凸显而拓展,形成包含新的内涵的战略布局。“两个布局”不是两个孤立的系统,互不交集,从形成之始就是相互渗透、密切配合的耦合系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没有这一坚固基础,“四个全面”就难以实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为总体布局提供战略支持的。

实体、体制、机制相互支持的规律。“两个布局”实质上是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能量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本身就是实体、体制、机制的相互支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实体性的建设,表现为经济产品、政治实体、文化产品、社会实体、生态产品等;也是体制性的建设,形成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还是机制性的建设,体制的运行成为机制,体制的功能塑造机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实体、体制、机制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属于实体性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既包括体制性建设,也包括机制性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两个布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思想,“两个布局”思想是重要方面和一条主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实践,蕴含着重要理论创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的现代化、系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领域,深化了现代化的层次,逐步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布局。比如,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等等。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推进,现代化的系统布局将更加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布局与“两个布局”是相互交织、融为一体的,系统布局都体现在“两个布局”之中,“两个布局”都是现代化指向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包括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实现步骤是怎样的,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致设想,但还没有更为具体的描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用两个15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同时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这样一个战略安排,将每一阶段的时间段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都提出了客观准确明晰的要求和标准。“两个布局”是推进这一战略安排的基本建设,也是这一战略安排的基本内容。只有统筹协调“两个布局”,才能如期实现战略安排。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这条道路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某些共同或相似之处,但更有其本质内涵、鲜明特色、显著优势。这条道路,坚持把现代化建设作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领导,坚持科学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持分阶段有步骤的现代化进程,坚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保证。“两个布局”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首席专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9-06-11/5706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6-12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