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李甲才评胡德平演讲:越描越黑、欲盖弥彰

越描越黑、欲盖弥彰

——胡德平对“消灭私有制”翻译差别看法的感触

李甲才

胡德平知名度高,因是胡耀邦的儿子。血缘关系有政治思想上的传承性、继承性,中外大体如此。封建社会那么黑暗,有的朝代延续的时间很长,几百年,就是因为继任者是父子相传,资本家也差不多,最高最终决策者是坚决维护前任的事业的。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胡德平在2016114日开幕式上,作了题为“鉴别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块试金石——是‘扬弃’,而不是‘消灭’私有制”的演讲,认为“对马恩原著翻译错了!

胡发言主要围绕《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消灭”,还是“废除”、“扬弃”(1)、“停止”考证,结论是不能用“消灭”这个词。并说1943年延安学习马克思主义,博古第一次翻译成“消灭”。中国受“苏联体制意识形态”的影响,沿用了俄文版的“消灭”。对这4个极其近义的词语锱铢必较,表露了对私有制的眷恋,对公有制的抵制。万法归一、归根结底,无论如何总不能说《宣言》里的那句话里有发展、扩大私有制经济的涵义吧。就是“扬弃私有制”也同改革掉已成的公有制风马牛不相及。马恩主张保留私有制还是马克思主义么?

他又讲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试金石一个是扬弃私有制,一个是消灭私有制”。这是不懂装懂、欺世盗名的谬误说法。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框架方案设计,“科学”与“空想”几乎没有区别。简言之,区别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意图不动干戈,和平实现社会主义,被证明没有任何可能性成为空想。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这是区分两者的分水岭,也可以叫试金石。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共产党人手里成了任人拿捏的橡皮泥。

企图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在社会主义社会已成的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发展私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是异想天开。胡德平把《共产党宣言》中的“消灭私有制”,追根寻源到“扬弃”等说法是毫无意义的强词夺理,只能证明自己是旧世界卫道士的认识水平,还能说明什么呢?私有制(资本主义)再在中国、全世界延续500年就称心如意了吗!我看不是。因为不符合人类普遍存在的追求幸福、光明、平等的不竭潮流,其作为与自己的向往是矛盾的。

一味的挖空心思袒护、宣扬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是对几千年人类社会发展变化非常无知肤浅理解的表现。从人所共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希腊、印度看,按中外学者大致认可的原始、奴隶、封建、资本到社会主义社会分析认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不过5000年左右。对原始和奴隶社会的认定至今也不一致,争论不断。即使距今较近的地主、资产阶级主导的封建和资本主义社会也颇多争议,但还是取得了大致的共同判断。

1949年上溯到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代,期间2719年,平安时期不到千年,其余是全局范围的战乱年月。争城夺地、杀伐攻战,血流成河、尸体如山,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鲁迅的结论是“不象活在人间”。这都无一不是私有制为经济体制的社会,执拗地挽回已被消灭的私有制有什么先进性?

尽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如神话版的展现在人类的现实生活面前,溯顾回望,这是秦汉唐宋时期人无法想象的,但还是无法逆转的出现了。但在社会科学上却是墨守成规,排斥新的社会制度。近代特别突出的表现在反对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能永恒吗?还能再持续500年、1000年吗?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资本主义社会消亡后会出现什么社会呢?“一百年以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以后还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还是要发展前进的,《浮士德》长诗说“生命之树常青”。由于阶级利益带来的局限性,以往的统治阶级排斥社会进步的愚蠢反动屡见不鲜,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严重地阻滞了社会(科学)制度的发展提升。

虽然社会分阶段性的飞跃进步,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托,但不是一成不变。至今也没有任何社会学家探索出量化的、定性定量的数字标准,一种社会持续运行多少年就无可置疑地进入新的社会制度中。因此,先进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是普遍存在于社会长河的矛盾对抗运动中。

美英法式的帝国主义是终极穷尽了社会发展的顶峰极限?是尽善尽美吗?肯定不是。我们虽然不能当算命先生准确预测,却可断定新陈代谢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一些挂着共产党招牌者死不改悔地排斥社会主义,是非常无知而又短视的逆历史前进的潮流而动。人类延续至今,众说产生了丰富的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非常不利于人类发展进步与幸福美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亟待在争取社会前进的斗争中不断升华提高。

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人的先进或落后的作用所为。在某一时段内,先进阶级的代表人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进步,反之退步。按马克思的个别论点,社会主义革命本不能在苏中这样的国家胜利,但却成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俄中共产党内集中了一批真诚的具有共产主义坚定理想和卓越才能的革命者,出现在历史变革的关键位置上,夺取政权,干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不存在了,就走到相反的道路上去,一度很有希望的社会主义消失了。

诚然,私有制经济体制也能刺激经济发展,发展起来的不过是少数人富裕的畸形经济状态,一人欢喜多人愁。还有其它的一些巧言不过是掩饰私有化的助纣为虐罢了,可惜了那些卷卷精装地书籍。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各项体制改革,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们逐渐抛弃我们头脑中的社会主义空想部分的改革,这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我国的建设经验、实践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此话如果在改革之初,或许还有一定的市场,因毛主席在十分贫困的社会基础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短短27年怎能保证9亿人迅速达到心目中预想的丰衣足食,那么67年以后呢?美国1776年建国才300多万人,至今达到了人人平等的衣食无忧吗?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怎么不择手段扑不灭“毛泽东热”呢、想一想去吧!

公有制经济几乎被硬改完了,侈谈什么“抛弃我们头脑中的社会主义空想部分”,不感到这是“何患无辞”的巧饰狡辩?是“人们逐渐抛弃的”还是来之于上层强加的?这还需要举例说明吗?不然的话,三番五次强力推行化公为私干什么?

真正的社会主义,苏联自赫鲁晓夫后,中国从1977年起,均被涂抹到狼狈不堪的地步,肆意诬蔑贬斥已成为某些人随心所欲之事。不是他们经过科学严谨论证后有什么真知灼见,而是因种种不可告人的原因参与到反对、否定社会主义的大合唱中,把荒谬当作时髦而自以为是。

1:扬弃:1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2抛弃。(《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

 

附:胡德平:不要“消灭”私有制,要“扬弃”私有制

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于2016114-5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创新与‘十三五’”。

大梅沙论坛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创立并主办,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总方向,秉持理性、开放、创新的理念,聚焦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成为国内外有重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设有中国金融改革论坛、中国科技创新论坛、社会转型与制度创新、国企改革与发展论坛、中国教育改革论坛等八场专题论坛和媒体领袖对话等交流环节。厉以宁、吴敬琏、许小年、陈志武等学者,以及南非共和国前总统德克勒克等百余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政商学界精英出席。

11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原统战部副部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做了题为“鉴别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块试金石——是‘扬弃’,而不是‘消灭’私有制”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胡德平演讲实录:

4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私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力度不谓不大,开放一事不谓不强,可是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有无问题呢?我认为还有一个人们内心深处不托底的问题未说清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在思想观念上对我国现存的私有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根本态度?不然私营企业喂了近四十年的定心丸仍然心神不定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下简称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中有一句气势磅礴的话语,就是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所以很多人认为共产党发展私营经济并非出于他自己的本意,以为不符合党的宗旨。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对马恩原著的翻译错了!

第一,从马恩的原著文本来谈起,就是他的书本到底是怎么说的,这个题目是太古老,但是刚才听了德克勒克先生从达尔文来谈起,而讲得又那么现代化,我比不上他,反正大家恐怕听得比较枯燥一点。

我国的翻译一定要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原著的词意,这种翻译才算是成功的。如果你翻译的中文,翻译和人家马恩原来的话是对立的,我认为这就是不成功的。

《共产党宣言》是马恩最重要的著作,为什么同一个著作里面有“扬弃”和“消灭”两种不同的中文翻译呢?为什么对一个学术词汇不能够一以贯之呢?保持它语言的准确性呢?这个词的含义,可以译为“扬弃”,也可以翻译成“废止”、“停止”,它也有这个意思。这些东西还尚有讨论的必要性。但是“消灭”这样的译法是不是主观意识太强了呢?绝不能说“废止、消灭、取消、终结”这个意思就和“消灭”基本相近,大家必定不能把两者划等号。这种翻译起码是不严谨的。

如果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种矛盾、现象是否说明了我们自己的翻译人为地制造了这种翻译和马恩文本原著的对立呢?如从学术角度来出发,有两种翻译方法,或者是“废除”、“停止”,或者是“扬弃”,但是绝不能用“消灭”这个词。

说一些历史,从1920年—1938年,共产党成立之前,有一些学者翻译的都是“废除私有制”。真正翻译成“消灭”是1943年,当时延安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当时博古同志(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第一次翻译成“消灭”。

以后50年代中,我们的编译局又编译这个德文著作的时候用的又是俄文的版本,俄文版本翻译成“消灭”,我们也翻译成“消灭”。这个问题也说明了苏联的体制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对我们的影响。

如果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种矛盾和现象是否说明了我们自己的翻译人为地制造了这种翻译和马恩文本原著的对立呢?如从学术角度来出发,起码在这一个词语下加上一注,有两种翻译方法,或者是“废除”、“停止”,或者是“扬弃”,但是绝不能用“消灭”这个词。

第二个问题,马恩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我觉得上面说的“扬弃”一词的辨析是个学术问题,但其后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马恩想要明确表达,那就是他们要在多种社会主义中要分清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按照传统的说法,科学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空想社会主义也要消灭私有制。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马恩特别为空想社会主义做了一个注解,这个注解说,他用的是“维克佛论”(),他用了这么一个词,这才是真正“消灭”的意思,这一区别划清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这个试金石一个是“扬弃”私有制,一个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它的精神实质充分表现在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版所做的序言,这是最好的总结,一个社会即是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作规律。《资本论》就是要揭示这个规律,它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既然是一个自然的发展阶段,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这个自然阶段的发展。由此可见,马恩并不赞成废除、终止私有制的说法。

房产的资本性的收入不宜提倡

第三个问题是居民财产性收入是一种什么样的收入

胡锦涛同志在两次代表大会上,十七大和十八大他的政治报告中都讲到这个问题,要多渠道地增加居民财产性的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的收入。何为“财产性的收入”,我认为就是全民集体法人自然人的物权的收入,物权又称所有权,所有权还可以细分为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转让权、继承权等等。简言之就是资本性的收入。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证明以这种观点来看财产性的收入,固然私有企业者所取得的财产性收入是利润,一般居民存款取得的财产性收入是利息,购得的股票基金一切有价证券的财产性收入就是分红,出让物权使用权,比如说滴滴打车也是这样的,租房子也是这样的。出让物权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就是租金,转移知识产权取得的财产性收入的就是专利费。我觉得我国央企本质上因为他是全民性质的企业,群众如果在央企的利润中分享到了利益,这也是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而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

这些私人资本性的收入也涵盖了全民,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资本性的收入是少了,而不是多了。因为对我们这样的国家来说,房产首先还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我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在国民收入流量上要讲基尼系数的合理性,而且也应该讲资本性或者是财产性收入存量方面也要讲基尼系数,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房产的资本性的收入不宜提倡。

在这个问题上最近我参观了一个地方就是成都双流区,他们有一个双坝村,他们把节约出来的宅基地按股组成土地合作社,这类节约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能交易,同时它又不属于农村经营性的建设用地,仍然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到成都银行进行抵押贷款。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地突破,这也是财产性收入,贷出来的钱给的额度是3500万,它的价值是6000多万,这个也不少了。

131亩的土地按照国土资源局要求完成验收以后,拿到了土地指标,便可以自行开展土地的招拍挂的商业活动,进行招商引资。尽管这个土地不是国有土地,但是仍然可以和国有土地一样做到同地同权同价,这是第二个突破。这样做不但村民得到了贷款建房,而且还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土地使用权的所得的财产性收入。这都是大家想办法,现在讲城乡居民的收入有缩短,这些努力应该做得更多。

这让人想起马恩的一句名言,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原来我们都是觉得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怎么想也想象不出来。但是双流区双坝村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可以说用实践的做法探寻这一学说的可能性呢?这个问题不能小看,原来从理论上觉得遥不可及,各种解释,没有根据实际,这是根据实际人家做出来的,确实拿到了真金白银,而且老百姓很满意。而且土地价格下来了,银行的投钱投到实体经济里面去了。这有什么不好呢?土地面积也扩大了。

而且恩格斯说过,对于任何一个讲德育的人来说,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的产品也就是消费品。双坝村的实践做到这么初步的结合,尽管还很低级。

实践是检验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法

最后一个问题我讲一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各项的体制改革,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们逐渐抛弃我们头脑中的社会主义空想部分的改革,这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我国的建设经验、实践给我们的经验教训。目前的经济虽然还处在一个困难时期,为何我们还坚持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呢?

宏观经济总体还是看好的,这个我不想详细说我的观点。但是我们不进则退,这个也是无法避免的,这都是拜改革所赐。小平同志说得好“人民是看实践的”,他又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是靠实践,是靠实事求是。”我们是否可以说,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和范围也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一个过程。

按照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具体措施正确与否都应该有实践的检验作为取舍的标准,既然改革举措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就要允许实践对改革举措进行证实,也要允许证伪,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比如某些改革举措进行实践检验之后,发现其结果有利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改革不是就改坏了吗?这些改革的性质就是伪的社会主义。再如,很多地方奉行的土地财政,结果是富了政府的财政而不是富民,甚至虐民,那就应该马上来纠正。如果改革引起了贫富分化,这也是小平说的,改革就算失败了,我觉得对这个事都应该是实事求是地来说话。这个应该允许大家来证实和证伪。

再有一些企业融资非常容易,银行贷款自己用不多余的钱还是放贷。这怎么不让人想起红楼梦中赵嬤嬤的那一句话“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这有什么要合算的呢?用实践检验的方法对我国的改革进行证实和证伪的工作是不是就是对改革的亵渎大不敬呢?非也,邓小平这种方法也是承认的,他在南方讲话中讲,每年领导层都有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赶快改,新的问题出来了抓紧解决,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国家就要出来干预纠正过来。

在证券股市中,他主张时间论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小平同志对姓资姓社的争论也说过不争论,要迈开步子,但是客观上这种争论从未停息过。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分清了社会主义和社会空想主义的界限,可以大胆地推进下去。

通过实践我们认清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都是在走着绕不开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是我国最大的现实,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实态,指中国的当下,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舞台就是指当下的中国,我说的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既不从概念也不从教条出发,更不是指现在还在游荡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鬼魂和幽灵,对于这个表述并不认同,共产主义说的“幽灵”是指空想社会主义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已经死亡了才有幽灵。真正的社会主义马恩才刚刚登上社会舞台,并不是“幽灵”。

对于扬弃私有制的讨论,本世纪初有于光远和董辅礽学者发表过文章,当时我也参加过讨论,当时知道这个论坛又是董辅礽基金会来帮助的,我觉得对于纪念这种认真研究的学者,还有根据我们的现实,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从理论上弄清楚,这也是不忘初心的一种学习态度吧。

谢谢各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12-03/4139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2-04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