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女排精神”——社会主义的尾音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一次拿到了奥运会金牌。

每到胜利的时刻,舆论们都会兴致勃勃地说起“女排精神”,这个联结了中国老中青三代情结的“精神”。

——唯一一个连续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的大球项目

——唯一一个被赋予“精神”含义的运动项目。

从小组赛跌跌撞撞出线,到3:2艰难取胜东道主巴西,直至3:1战胜塞尔维亚夺冠,女排姑娘们一分一分地稳扎稳打,实现了真正的逆转。

团结、拼搏、锲而不舍、沉稳迎战、永不放弃,女排精神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女排精神——80年代的光辉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争夺,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随后,在1982年的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冠。紧接着,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实现了三连冠的梦想。1985年的第四届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连续二次夺冠。于是,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这给刚刚打开大门进入世界的中国体育,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那个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一种敞开大门、仿效西方的“新”社会经济制度在中国大地展开。“爱拼才会赢”、“多劳多得,多努力就多收获”,女排精神和时代精神吻合。郎平在自传《激情岁月》里写道:“女排夺冠以后,我扣球的形象都上了邮票,女排的形象做在了日历上,还有纪念币、纪念章,像民族英雄一样,逼着你只能上不能下,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我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

 

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人民日报》的郎平专栏里,就有报道说工厂女工深受女排精神感动,主动加班超额完成任务。集体荣誉感、拼搏勤劳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中国老百姓。

198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5金8银9铜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四位。同时,中国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工厂。女排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同步,走在了世界前沿,共同构成了这黄金的80年代。

“赶英超美”还是“学习西方”? 

1985年郎平退役,选择出走美国做学生,她拿到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开始了她的执教生涯。郎平有意识地给自己的排球事业加入了“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的成分。成就了她国际化的、先进的执教经历。

郎平的选择在当时是难以被人理解的,却又很有先见之明——在西方掌握体育话语权的时代里,只有学习了最先进国家的体育管理知识,才能跟上发展,应对体育竞争。

郎平是把女排的拼搏精神贯彻一生的人,她的艰苦事迹,大把的公众号都在女排获胜后第一时间推出。

在一个被西方大国既定的体育规则里,必须要学习好这一套,才能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当然,就算是占了上风,他们也能用既有话语权改变规则。乒乓球小球改大球,21分制改11分制,混双改团体,就是这么个道理)。

但排球不是乒乓球——一支12人的队伍,要实现通力团结,默契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甚至不是篮球、足球这两样大球,出现一两个精英球员,整个队伍就能有不凡表现。排球对整支队伍的稳定性、综合实力要求更高。于是,即使在既定的规则里,一个队伍长期称霸的难度也更大,这也就是女排姑娘们每次胜利都是艰难拼搏取得的原因,也是各个国家的队伍要不断相互学习,相互赶超,也难以称霸的原因。或许,这也是排球运动最值得玩味之处。

商品时代的女排精神 

走到今天,体育早已超出了健身的一般意涵,更加富有商业气息。特别是奥运金牌,最有含金量,拿到了就等于拿到了一大笔的代言费。

大家的“老公”宁泽涛,奥运之前几乎被捧上神坛,一口气接下了361°、伊利、戴比尔斯钻石、网易、VISA、Skullcandy耳机等数家赞助商。在媒体曝光上,其也以800万的高价成为了网易新闻在此次奥运会的代言人,更被专家认为其“5年赚10亿没问题”,成为接棒姚明、刘翔的“天王巨星”。

而孙杨等明星代言费据公开报道已到2000万,其一年总收入早已上亿。早已比上当年安徽卫视《丛林的法则》意图找刘翔时,开出的6000万/季价格。而今年奥运的新晋热门傅园慧发出的第一条商业微博,据悉也是在六位数的规模。

但女排姑娘们,这些“最重的金牌”得主,虽然有着艰辛的训练任务,但其实本身的工资并不算高。

2015年9月6日晚,前中国女排副攻张萍做客央视解说女排世界杯收官战时说:“女排是中国三大球成绩最好的,但我们的待遇不如足球和篮球,”

2011年,媒体曝光女排联赛场馆过于简陋

女排队员联赛薪资第一人,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也曾在2013年表示:排球选手一年的薪水比篮球队员一场球的工资还少。

在中国,高度商业化的足球、篮球联赛上,一个俱乐部的花费动辄上亿,运动员一方面要好好练球,通过高超技术的发挥树立体育明星形象,同时也争抢命中率以拿到更多奖金同时也要好好打造个人形象,走明星道路,用一笔笔广告代言费成为富豪。而这两点,女排姑娘都没有做到。当然,这最烧钱的中国男足和男篮的实际成绩与女排相比究竟差了多少个中国女足和中国女篮,各位看官心中自明,在下也不便多说。

诱惑当然是巨大的。也有不少运动员和评论员表示,希望加快中国排球的市场化进程,打商业联赛、树立运动员明星形象,以丰富的利益促进排球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排球运动员水平。

但与其他各类球类相较,排球运动并不容易出个人明星——主攻扣球、副攻拦网、对手失误,都可以出比分,团队团结默契要求极高。这就为个别排球运动员的商业转型提出了挑战。如今,我们看到闪耀光芒的足球明星、篮球明星,而排球却通常是整队出现,个人商业化价值可见一斑。

但真正令举国上下为之感动的,反而是这个成为商业转化阻碍的团结精神。

30多年的发展,奥运会早已不比当年单纯的“举国体制”意涵,加入更多商业、经济元素,运动员们抱着国旗热泪盈眶的时刻,强烈的爱国情怀会油然而生,却也意味着大把大把的代言费向ta走来。但团队力量远大于力量之和的中国女排,就偏偏难以落入这个商业怪圈。在精神意义层面,女排这枚金牌是最重的在经济利益层面,这枚金牌却是轻的。

但这种个人利益小于集体利益、全面配合队友进行团队合作,在最好的合作过程中最大地提高自己技术和心理素质,最终取得个人和集体成绩双丰收的女排精神,这个看上去古板过时的“80年代精神”,却恰恰是长期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灌输的遗产。感动世界的中国女排精神,是团结、拼搏、临危不惧、锲而不舍,却偏偏不是个人成功学的心灵鸡汤。

因而这个时候,我们为女排精神所感动,更实在期盼着一种价值观的回归,而不是通过一波波的商业诱惑,让女排成为第二个男足,走向女排精神的反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08-24/3965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8-25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