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两起新闻谣言、葛剑雄与学术公论

两起新闻谣言、葛剑雄与学术公论

一笑置之

“文革”结束这么些年来,据说中国知识分子痛定思痛,特别喜欢讲"独立性",要与行政权力保持距离,在大学就喜欢讲什么"去行政化"。这次汪晖事件和朱学勤事件把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媒体上混的公共知识分子搞得灰头土脸,别看一帮人平日里尽在报纸上嚷嚷些什么劳什子"去行政化"啊,"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啊,遇到点事,马上申请行政裁决。按照前不久《南方周末》声名大噪的"编者按"的说法,中国知识界已经废掉了,该由媒体势力来主持正义,裁断大局了。可惜大伙儿似乎有点不答应,那帮媒体人顿时转了思路,连番发文,邀众击鼓,又要知识界的行政"管家婆"来裁断了。但不管怎样吧,媒体也好,行政管家婆也罢,反正轮不着知识界什么事。想想汪晖才说了句让学术界自己来判断,淹下来的口水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吨了,就知道我们的世道究竟是怎样的世道了。

但我终归疑惑,莫非中国知识界从此再也没有"公论",大事小事都要行政"上头"和媒体"上头"来发话了吗?!行政"上头"要是就着一般媒体知识分子的吆喝,顺杆子爬上,觉着什么事都该自己拿主意,可以废掉知识界的"公论",这是值得喝彩的大好事吗?!"行政"上头出手,难道那么容易搞定知识界的"公论"和人心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复旦大学在朱学勤事件遇到的新情况,它又是怎样的表态和表现?俺也来搞点考证,说说这朱学勤事件中复旦大学遭遇的两次新闻谣言。

之一 复旦究竟启动调查没有:朱学勤案、两起谣言与葛剑雄

【第一起谣言】

首先令人惊异的是,朱学勤事件的这两次谣言可不是一般的谣言,那是重量级的谣言,是报纸公开报道的谣言,连《人民日报》这样的堂堂大报都传了,你说稀罕不稀罕?

且说报纸报道的第一个谣言,"复旦已接受朱学勤调查申请",后来这个消息被复旦大学公开否认了。

各位朋友,看到这里,不妨用百度和google搜索一下"复旦已接受朱学勤调查申请",你会发觉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一条以它为标题的消息都没了。

----但是,这几个字可是《新京报》7月14日C13版的著名报道主标题,这条报道的副标题是"教授被指抄袭主动面对,接受采访认为抄袭指控不成立"。这条报道或许是最早爆料"复旦已接受朱学勤调查申请":

12日,朱学勤已经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取得联系,按照规范要求,准备相关资料。昨日上午9时,朱学勤已经前往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递交申请。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接受申请并登记。接下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将会就报道涉及的问题展开调查。(记者张弘)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14/node_117.htm)

第二天,7月15日的《人民日报》12版"文化"登出了题为"复旦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报道。同时发表的还有朱学勤的访谈,和一个署名"江晏"的博客评论。

记者姜泓冰的报道言之灼灼地说:

13日上午,朱学勤向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递交了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复旦大学方面已经受理并责成相关委员着手调查。由于朱学勤是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校领导同意调查期间他主动回避,不参加学术委员会的一切活动。

复旦大学校方表示,......为保证独立判断,学术规范委员会由哪些专家组成,将严格保密,调查过程将封闭进行。复旦大学强调,不希望此事受到媒体追逐采访的干扰。"对学术规范问题,学校一定会旗帜鲜明,决不姑息,尊重专家意见,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

(http://news.qq.com/a/20100715/000759.htm)

姜泓冰的话音未落,惊人的事情就发生了。

7月15日当天的《北京晚报》第二版就有"要闻"报道,标题赫然是"被指控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朱学勤主动申请调查 复旦大学称是否调查朱学勤尚无定论"!(记者周明杰)

这篇报道称:

在被一位网民匿名指控其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后,上海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朱学勤很快做出了正面回应,于前天上午分别向就职的上海大学和授予他学位的复旦大学提出了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

......

不过,复旦大学是否会进行调查此事,目前还没有定论。"朱学勤老师本人表示已经向复旦大学的学术规范委员会递交了启动学术调查的申请,但是委员会是否接受朱学勤老师的申请、是否会启动学术调查程序还都没有最终决定。这需要委员会成员的集体决定,短时间内要求学术规范委员会给出答案是不现实、不严肃的。"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复旦大学时,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的答复非常谨慎,他还澄清了之前部分媒体关于复旦大学已经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说法:"学术规范关系到一个人的学术生命,非同儿戏。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立5年以来,每年都会受理十几起涉嫌学术违规的事件,但还是第一次收到不确定"原告"的"被告"主动申请调查。我们会严格按照章程来对待这件事情,但现在不会有结论。本周是考试周,要让学术委员们放下监考、批卷和研究等所有工作安排,12小时之内就给出结论是不可能的,毕竟科学的结果也是在遵守严格的工作程序后才能得出的。"

(http://book.ifeng.com/culture/whrd/detail_2010_07/15/1777093_0.shtml)

《北京晚报》报道的复旦大学称"是否调查朱学勤尚无定论","澄清了之前部分媒体关于复旦大学已经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说法",究竟澄清了哪些媒体的说法呢?《新京报》7月14日报道和《人民日报》7月15日报道肯定有份。

这篇报道发表后,复旦大学没有纠正《北京晚报》的说法,《新京报》和《人民日报》也没有纠正《北京晚报》的说法。但是依据常理,作为公众舆论和正规单位,他们都没否认,就意味着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堂而皇之的《北京晚报》是对的,堂而皇之的《新京报》和最堂而皇之的《人民日报》则是在散播谣言。现在唯一不清楚的是,堂而皇之的《新京报》和最堂而皇之的《人民日报》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是朱学勤事件发生以来一直代表复旦发言的葛剑雄那里来的吗?

现在已经快到八月中旬了,考试周早就结束了,学术委员们也应该"放下监考、批卷和研究等所有工作安排"了,不然活得也忒累了吧,现在开始讨论"是否接受朱学勤老师的申请、是否会启动学术调查程序"了没有呢?

可是奇怪得很哪,堂而皇之的《新京报》和最堂而皇之的《人民日报》,乃至一直要主持正义、裁断大局的南方系一众媒体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照他们的劲头,如此堂而皇之的大事,如此要主持正义和裁断大局的雄心,不该、不能、不可这样默默无闻啊!各位朋友,你们说这是为什么?莫非他们的言外之意是,你们这些健忘的人,没看到堂而皇之的《新京报》和最堂而皇之的《人民日报》都发了消息,白纸黑字就在那里呢,复旦已经接受朱学勤调查申请,确实接受了,就是接受了嘛;你们要么索性全忘光了,不知道我们曾经说过什么,要么你们就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因为你们这些无知刁民,不信《新京报》也就罢了,竟连《人民日报》都敢不信么?!

但是,额的神啦,复旦大学,你说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么?

--------------------------------------------------

【第二起谣言】

有《人民日报》横在那里撑腰,我们还真不敢说什么,那就且按下这头,看看四天后报纸传播的第二起谣言,"教授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举报人已向复旦交材料"。额的神啦,这个后来被宝树证明是谣言的消息,可是久享盛誉的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葛剑雄说出来的。

话说7月19日晚9点左右,"新京报网"发表搞现场直播的文化记者张弘的"即时报道",报道了"今天下午(7月18日)"从葛剑雄那里听来的重要消息教授"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举报人已向复旦交材料"。各位朋友,顾名思义,"即时报道"报的是即时新闻,这7月18日下午的消息到7月19日才"即时报道",这是怎么回事?即时报道是这样说的:

今天下午(7月18日)记者从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著名学者葛剑雄处获悉,举报朱学勤的网友Isaiah已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以及相关图书资讯。对于调查结果,葛剑雄表示不会很快出来。

葛剑雄说,"上周六,举报人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以及《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本书在网上的链接。我们希望他直接跟我们联系,他不愿意公开,匿名也可以。在今天的情况下,有些人要匿名,我们还是不应该去怀疑他的动机。但是,他要通过媒体联系我们。如果Isaiah实在不肯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勉强。"

对于什么时候能有一个调查结果,葛剑雄说,"调查我们不是一个人来做这件事,初步结果出来后,我们要统一思想,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然后要跟朱学勤见面。我们这个结论发表以前,最好能够跟举报人直接联系上,听取他对我们结论的意见,接受不接受。如果不接受,看看他有什么新的证据可以提供。这些事需要一段时间,不会那么快。"

(http://news.163.com/10/0719/21/6C03DQFO00014AEE.html)

过了不到两个小时,惊人的事情再次发生了。7月19日晚22:48:32,挖出朱学勤《道德理想国》大量抄袭BLUM著作的Isaiah(宝树)在"水木社区"的"Reader版"发表题为"所谓"匿名举报"从不存在"的声明,否认了《新京报》记者张弘的"即时报道"和葛剑雄的说法。Isaiah的声明说:

今天看到一则《新京报》的新闻:""朱学勤抄袭事件"举报人已向复旦转交相关材料"(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7/19/1796346_0.shtml),不由感到惊诧莫名,也感到对这种说法有加以澄清的必要。

......事实上,本人的兴趣,仅仅限于探讨朱学勤教授著作中的一些事实性问题,并不要求相关机构对朱学勤教授个人有任何调查和惩处,......有关机构也从未试图通过本人不难查找的联系方式和本人有过任何联系,因此不存在"匿名举报"这一事实。

至于新闻中反复提及的"转交举报材料"也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本人从未委托任何人向有关机构转交任何材料。的确,本人同意任何读者使用本人在网络上公开发布的言论,文字,包括寄给有关机构,只要不是抄袭了自己发表----如果有人将其转寄给相关机构作为参考,这是读者的自由,本人并无反对意见。但这一点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应当视为本人授权他人以自身的名义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供材料。

......

(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110&id=388895)

虽然《新京报》的"即时报道"发表之后,Isaiah马上发表了否定该报道的声明,但第二天的《新京报》仍然坚持原来的说法。7月20日《新京报》C13版"文化新闻*对话"发表题为"网友质疑复旦是否会偏袒朱学勤

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葛剑雄回应质疑"的报道,葛剑雄的说法没变:

上周六,举报人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以及《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本书在网上的链接。我们希望他直接跟我们联系,他不愿意公开,匿名也可以。但是,他要通过媒体联系我们。现在,我们正在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举报内容进行调查。因为有些知识我们7个人不可能全都懂,具体的调查工作,我们会找人或依靠有关院系,但负责的还是我们7个人。(记者张弘 实习生 何睿)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20/content_127458.htm?div=-1)

此后,我再也没看到《新京报》和葛剑雄有此言片语反驳Isaiah的声明,没看到他们说收到了Isaiah托记者的举报。各位看官,我们信Isaiah,还是信《新京报》和葛剑雄?《新京报》已有7月14日公然撒谎传谣的前科,我们还是对《新京报》小心一点的好!各位,倘若是Isaiah敢做不敢当,倘若《新京报》和葛剑雄手中真握有Isaiah转托的"某记者"跟复旦联系的"铁证",你说他们难道不会狠敲Isaiah一记闷棍么?说这又是一次谣言,冤枉了《新京报》和葛剑雄么?

---------------------------------------------------

【分析结论】

各位朋友,一起事件,报纸公然发表、传播两起谣言,难道不是非常奇怪,非常蹊跷,非常耐人寻味么?不敢说绝后,绝对是空前!

且让咱们把这两起报纸公开发表的谣言合在一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第一】,这两起有不实信息的报道,都指向同一关键信息----复旦大学已经接受朱学勤案的调查申请----它就是这两起谣言事件的"要害"!而仔细看后一篇报道,其实根本无法确定,复旦大学究竟是否启动了朱学勤案调查!

在【第一起谣言】中,我陈列了《北京晚报》7月15日报道复旦大学称"是否调查朱学勤尚无定论","澄清了之前部分媒体关于复旦大学已经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说法",事实上否定了《新京报》7月14日报道和《人民日报》7月15日报道所说的"复旦已接受朱学勤调查申请"。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复旦大学有任何否定《北京晚报》这一消息的说法,也没有看到复旦大学校方正式说,学术规范委员会已经结束考试周,放下了"监考、批卷和研究等所有工作安排",开了会,做了决议,决定正式启动对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

而在《新京报》7月20日发表的葛剑雄访问报道开头,记者张弘写到:

朱学勤被指抄袭,主动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申请调查,后者接受了申请。很快有网友质疑,复旦是否会偏袒自己的毕业生?如果由第三方组织调查委员会是否更具公信力?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著名学者葛剑雄。(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20/content_127458.htm?div=-1)

葛剑雄与记者有如下对话:

新京报:学术规范委员会就这个事情的调查已经开始了吗?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葛剑雄:调查的第一步是要求资料齐全。据我了解,Isaiah(举报人)说到的《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本书是没有中文译本的,举报方、涉嫌抄袭者都应该提供这本书。我们也把这个意思转达给朱学勤了,希望他能够提供这个原始材料,复印件也可以。因为我们要根据原文来对。

......现在,我们正在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举报内容进行调查。因为有些知识我们7个人不可能全都懂,具体的调查工作,我们会找人或依靠有关院系,但负责的还是我们7个人。

............

新京报:按照以往的调查经验,你估计调查结果什么时候会出来?

葛剑雄:很难说。我们不是一个人来做这件事,初步结果出来后,我们要统一思想,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然后要跟朱学勤见面。我们这个结论发表以前,最好能够跟举报人直接联系上,听取他对我们结论的意见,接受不接受。如果不接受,看看他有什么新的证据可以提供。

各位朋友,看了上面这些对话,你认为复旦大学的调查是已经开始了,还是仍然没有开始?

葛剑雄说了,"调查的第一步是要求资料齐全",但是举报人根本无意举报(根据Isaiah的声明),《卢梭与德性共和国》这本书的中译本都还没有,因此第一步还没走完。当然了,第一步没走完,并不一定没有走第一步,葛剑雄不是说了,"我们正在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举报内容进行调查"----看来第一步已经在走了。后面也说了计划,看起来调查委员会已经磨拳擦掌,开始动手了。

读了葛剑雄这篇访谈,估计很少有人不认为,复旦大学还没有启动朱学勤案的调查。

不过,有7月14日《新京报》和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不实信息在前,又有这篇葛剑雄访谈胡说Isaiah"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在后,咱们还是小心一点。

各位朋友!7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复旦大学的官方表态,说"是否调查朱学勤尚无定论",还未结束考试周,学术规范委员会的委员们还未"放下监考、批卷和研究等所有工作安排",到7月18日下午葛剑雄接受《新京报》记者张弘采访,才过了仅仅三天,难道考试周已经结束,而且委员们已经"放下监考、批卷和研究等所有工作安排"?!

各位看官!葛剑雄在访谈中明确否认了7月15日《北京晚报》"是否调查朱学勤尚无定论"的消息吗?或者代表复旦大学正式宣布,委员们已经"放下监考、批卷和研究等所有工作安排",已经正式启动对朱学勤案的调查了吗?葛剑雄说了他的话代表复旦大学官方吗?

没有!

各位朋友!葛剑雄访谈说Isaiah"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已被Isaiah断言否定;对于这篇访谈要谈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学术规范委员会就这个事情的调查已经开始了吗",我们能认为葛剑雄已经给了肯定答复吗?不能!

因此,我们还搞不清楚复旦大学究竟启动了调查没有。复旦大学官方表态已经表示会启动调查,我们且看他们何时正式宣布启动。

【第二】,为什么《新京报》7月14日发表不实消息之后,7月19日又再次发表Isaiah"通过某报记者提供了他在网上公布的全部材料"的假消息?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一个可能是,已有人批评,没有举报人举报即启动调查,不合复旦大学已有程序,因此有制造Isaiah已经举报的假消息的需要;

另一可能是,制造Isaiah已经举报的假消息是虚,继续通过舆论加强"复旦已经启动朱学勤案调查"的印象是实。既然复旦已经启动调查,清华和社科院有何理由不启动汪晖案的调查?

也许还有其他可能,这里就不分析了。现实是令人震惊的,令人沉痛的:如果媒体被操纵,如果媒体通过传布谣言来混淆是非,损媒体的公信力而肥一己之私,这样的媒体还值得信任吗,这样的人还值得信任吗?

之二 清华维护了学术独立和尊严:

谣言与欲盖弥彰的心虚,沉默与呵护学术独立的坦然

前面考证了朱学勤事件中的两起谣言,谣言的源头都是堂堂大报的报道,不是贩夫走卒口里的流言。看了载有这两起谣言的报道,大部分人会留下一个印象——复旦已经启动朱学勤案的调查。实际上复旦官方从来没有正式宣布,已经启动朱学勤案的调查。

《东方早报》曝光朱学勤被指抄袭后,朱学勤迅速做出回应,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递交了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复旦也对媒体做了一些回应,复旦和朱学勤的危机公关赢得媒体一片叫好。媒体人从此只夸朱学勤态度好,不再理会朱学勤抄了没有,按有些人的说法——要问朱学勤抄了没有,复旦不是启动学术调查程序了吗,听他们的裁决就行了!

可是,各位看官,短短一周之内,媒体就以复旦大学的名义造了“已经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谣言,又通过葛剑雄的采访造了举报人Isaiah已经托人举报的谣言。复旦大学为了维护学术尊严,却要付出被人裹挟造谣的代价,复旦能忍受如此被利用被糟蹋的待遇吗?

一,我们要问,复旦大学究竟启动朱学勤案的调查没有?如果还没有,葛剑雄的访谈做出复旦已在调查的架势,究竟有何意图,该不该负相应责任?媒体报道两次透露复旦已经启动调查,要是复旦并没有启动,谁想搭媒体的顺风船蒙混过关呢?

二,如果复旦已经启动朱学勤案的调查,朱学勤究竟抄了还是没抄,复旦将给出怎样的决议?

朱学勤被指证抄袭一个月来,人们只是夸奖朱学勤的态度好,还没有学者站出来为朱学勤辩护,说朱学勤没抄。没有学者说朱学勤没抄,这当中也许有“公论”在罢。倘若复旦认为朱学勤抄了,它愿意推翻自己让其博士论文通过的历史决定吗?倘若复旦认为朱学勤没抄,它将如何面对知识界无人为“朱学勤没抄”辩护的“公论”?

三,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只要复旦真正启动调查,必将遇到艰难抉择,简直无法取舍。所以也就可以推想了,媒体操纵的这两起谣言也许并不简单。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谣言是蓄意的和有组织的。《新京报》7月14日和《人民日报》7月15日先后报道复旦已经启动朱学勤涉嫌抄袭的调查,而后7月15日《北京晚报》澄清,称复旦就是否调查朱学勤尚无定论。倘若不是蓄意和有组织,《人民日报》这种超级分量的媒体不可能随意报道道听途说的消息。至于这一消息的组织者究竟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要帮助复旦蒙混过关,这个得等了解内情的人士出来解说了。

其次,复旦在这两起谣言事件中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在【第一起谣言】中,虽然复旦7月15日通过《北京晚报》做了澄清,但如果没有复旦的重量级内部人发布消息,《人民日报》不可能无缘无故发布消息。由市民小报《北京晚报》来否认《人民日报》这份曾经一言九鼎的中央党报发布的消息,不由人不生狐疑,此事好生蹊跷!在【第二起谣言】中,接受采访的是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葛剑雄,他虽然没有说自己代表复旦官方,但是人们会将他的发言视为职务发言,即代表复旦的发言。

即便如此,我认为复旦大学本身在此事件中并无不妥。倒是这两起谣言清楚暴露了一些人士欲盖弥彰的心虚。现实的玩笑比作弄的玩笑往往更令人发笑。凭借发布谣言来做“英雄”,这样的“英雄”何其廉价,何其惹人发笑!

------------------------------------------

接下来我们看清华的回应。

《南方周末》3月26日发表王彬彬文章,汪晖事件成为全国性热点新闻,学术界也在一开始就发生了激烈争论。如鲁迅研究界的钱理群、孙郁、赵京华等人,接受采访,认为汪晖没有抄袭,只是有不规范。清华行政部门接受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回应基调是正在密切关注知识界的争论。

不少媒体发表文章批评清华的回应,林毓生教授甚至声称,如果清华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不愿作出任命“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的决定,显然得很,他们未能负起责任,他们自己应该下台。

林毓生的访谈发表后,汪晖事件的争论范围迅速扩大,知识界卷入争论双方的人数越来越多。汪晖抄了还是没抄成了次要问题,要求清华成立广邀第三方参与的“公开、公正”的调查组成了媒体最关心的话题。面对舆论的连番要求,清华一直保持原有态度,沉默静观知识界和舆论的激烈争论。

清华一直密切关注知识界争论,或者如很多人说的一直沉默,是否真是不负责任呢?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当清华面对知识界如此巨大的分裂和争论的时候,它作为行政管理机构,保持关注和沉默,恰恰是负责任的选择,恰恰意味着清华大学真正理解学术,真正维护学术独立,真正期待知识界的“公论”。

无争论,无分歧,不成知识界。知识界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展开争论,经历一些时间的争论之后,知识界会形成主导性意见,也就是“公论”。我们不妨设想,面对知识界的种种思想争论和思想分歧,如果人们受不了这样的争论,动不动就要求意识形态管理部门下个结论,给个方向,下个判断,那么,还要学术和思想研究作甚!

同样道理,面对汪晖事件中这么激烈的争论,这么巨大的分歧和分裂,如果首先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下个结论,给个方向,下个判断,那么,靠争论求“公论”的知识界的存在还有何意义?如果知识界把教育行政机构当做“法庭”,自动放弃形成“公论”的努力,遇到争论矛盾就吵着上“法庭”,这是一个多么无能的知识界!

如何判断抄袭,在西方知识界同样是引发过激烈争论的话题,这一问题并没有真的简单到“连小学生都明白”,它同样是一种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是判断抄袭真有那么简单,学术界对“汪晖究竟抄了没有”的争论延续如此之久,难不成等于什么都没说?

再说,假如清华大学或者更高一层的教育管理机构轻易介入此次大论战,下个决议认为汪晖抄袭也罢,认为汪晖没有抄袭也罢,都绝对不会中止已有的争议,反而会进一步扩大争议,让知识界的分裂进一步加剧,让问题恶化。

当此种争论白热化、已扩大为国际事件,清华大学没有轻易地介入大论战,保持谨慎观察的态度,其实正是为知识界自身的共识和“公论”留出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就说明清华大学真正懂得学术争论的规律,真正理解学术,真正尊重知识界和知识分子。这也说明清华大学了解行政部门在什么时机应该做什么,了解自己的判断并不等于知识界的“公论”,在遭遇巨大分歧和激烈论战的时候,自己并不能凭借调查委员会的判断磨平知识界的分歧,知识界的分歧最好是通过其自身的争论来走向共识,形成公论。这的的确确说明了,清华大学有气度,真正理解行政机构的定位,看到了行政机构裁断与学术争论的界限,看到了行政机构裁断与学术独立的界限。

清华大学一直在为知识界形成“公论”留下时间和空间,它不但为知识界的激烈争论保留了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也以其行动最好地维护了学术独立。这不是推卸责任,或者包庇纵容。这是一个一流高校真正应有的态度。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1/218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汪晖  朱学勤  葛剑雄  南方报系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