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韩毓海:为什么要一起读马克思

 1115253663_14313950338291n.jpg

    我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为什么要一起读马克思?这首先是因为:马克思抓住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实质。他能告诉我们:在当下,我们究竟该怎样最有效地选择和行动。

     马克思是未完成的《资本论》的伟大作者,而《资本论》最划时代的发现,就在于指出:在资本时代,占支配地位的既不是商品流通,也不是货币流通,而是信用即“票据”的流通。在资本时代,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货币买卖关系、商品交换关系,而是“互相预付”关系。因此,正是“信用”把这个时代的经济活动以世界的规模组织起来,信用就是资本时代最基本的组织方式。

     在这样的时代,销售者绝不可能把生产者提供的产品一股脑全部买下,然后再拿去销售。实际上,生产者从经销商那里拿到的只是一个“信用凭证”而已,而回款和结账则是很遥远的事情。同样地,希望消费者能够用现金支付如此丰富、庞大的“物质涌流”,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资本社会的消费,一般只能采取“信用按揭”这种方式进行。

     由于生产的规模总是在扩大,便没有一个生产者能够以“自有资金”去应付这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于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获得投资,而这里所谓的“投资”,与其说是一定数量的货币,还不如说就是信用。正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信用评级”,决定了其能否获得货币以及能够获得多少货币投资。

     什么是资本呢?简而言之,资本就是对信用的经营。而在一个市民社会(马克思也称为资产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的利益是孤立的和彼此对立的,于是,这个社会里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信任和信用,而一旦少数人垄断和操纵了信用机制,那么,他们就会从社会特别是经济结构的最上层去支配和盘剥所有人。实际上,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正是如此。如今,生产、交换和消费已经全球化了,但是,国际信用机制却依然还操纵在华尔街一小撮人的手中——而这就是当今世界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根源所在,这也就是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根源所在。

     改变这个世界的关键,就在于去改变这种少数人垄断和支配信用机制的局面,就是去创造新的信用机制,使资本和投资为生产和交换的健康发展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反对的是“资本主义”,是信用和资本为少数人发财服务,而不是资本,我们的使命是建立一个服务于大多数人福利和发展的健康的信用机制。而今天,我们建立亚洲基础设施开发投资银行,就是沿着马克思和《资本论》指示的方向前进的。

     有人说,马克思是一个差不多生于200年前的人物,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很陈旧的知识,马克思并不十分了解中国,他也没有专门研究过中国问题,而我们今天需要中国经验,不需要马克思主义。但是,如果当你真正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著作,你就会发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和中国经验对立起来,是怎样的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从1852年起,马克思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写了大量文章,其中有15篇是关于中国的。马克思借助黑格尔的“两极相连”规律预言说: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和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的命运。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一文中,马克思指出:早在西方列强通过残暴的殖民主义、坚船利炮开拓出海洋贸易之路之前,中国就已经以和平的方式开拓出海洋贸易通道,而且,中国同时还开拓出了经蒙古、俄罗斯通向欧洲的大陆贸易通道。可见,西方殖民主义的海洋贸易,并不代表贸易自由,而是代表贸易垄断,因为近代殖民主义贸易的兴起,是以毁坏原有的大陆贸易为代价的。马克思预言说:如果中国能够通过革命实现复兴,那么,未来的中国就会重新恢复大陆贸易,并使大陆贸易与海洋贸易结合起来。

     今天,当我们正在实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候,理应想起马克思这些伟大的预言。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亚细亚所有制形式”这一重要命题。他指出:由于土地和气候条件与欧洲完全不同,中国的土地生产必须依赖公共水利设施,这种以公共设施为前提的生产方式,不仅构成了中国长期“大一统”的条件,也使中国成为一个“天然的共同体”。因此,现代中国的命运或者使命便是:为了维护这个古老的共同体,中国人民就必须为创造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而斗争。

     由此看来,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人,正是马克思本人。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马克思亲手开辟的道路上前进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什么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呢?因为“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方法。实际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谈论得很多,但阅读得却太少了!

      那么,为什么全社会要一起读马克思呢?因为马克思光辉的一生告诉我们,特别是告诉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究竟什么是成功,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成功,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成功的人生,更不是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了。对于马克思和那些真正配得上“成功”这两个字的伟大人物来说,所谓“成功”,就是为了信念和事业而不屈不挠地斗争,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福利而献身。

      马克思出身于富贵之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姨妈和姨夫联手创办了著名的飞利浦公司,人们知道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出身于贵族,却很少有人知道燕妮的奶奶是英国皇室成员。马克思和燕妮抛弃了唾手可得的升官发财和荣华富贵,这就是为了信念和事业而不屈不挠地斗争,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福利而慷慨献身。而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伟大的人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5-05-13/3189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5-13 关键字:哲学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