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矛盾

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矛盾

岳德常


所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也就是要把这个价值体系修之于国,以这个价值体系为序参量来重组社会生活。理解了这一点,便可以深入认识马克思的这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在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以往的历史中经常发生的改朝换代,并非仅仅是国家权力的易主,它同时还是对国家政治经济过程的彻底改造。因而工人阶级不仅要夺取国家政权,而且要对社会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包括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的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席勒说:世界喜欢使崇高的堕落,辉煌的湆淡。中国共产党行高于众,自然要引起西方的那一些庸人们的嫉妬,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必欲演变之而后快。在武力干涉的一手失败之后,于是便制定了一个针对社会主义政权的和平演变战略。

所谓和平演变,就是采取非军事、非暴力、非强制手段,也就是通过经济、文化、风气、习俗等方面的逐步渗透,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自美国人杜勒斯在五十多年前首创和平演变概念以来,和平演变一直作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主要战略。具体的说,就是以腐朽堕落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影响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使之动摇涣散,丧失斗志,最后不攻自破,不战自降。比如在网上广为传播的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的前三条就这么说: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怕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回首这些年来时代精神所经历的过程,我们发现这个战略正在我们身边静悄悄地卓有成效地进行着。其之所以能够卓有成效,就在于这个战略诉诸于人的价值体系中基本层次的需要,把它们放大为绝对唯一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通过这种方法,西方人千方百计引诱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走向堕落,用丛林法则取代和谐法则,逐步地把中国变成一个没有任何道德伦理约束的丛林世界。当今中国道德崩溃、伦理尽失、人性沦丧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醒悟过来,这种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人性化和兽性化之间的斗争,是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之间的斗争,是人类健康力量与腐朽力量之间的斗争,是人类进步和堕落之间的斗争。

当去年的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和今年的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出现以后,我们发现,西方人已经开始落实《十条诫令》的第四条了: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现在看来,这种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其实就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是坚持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还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我们国内也有大量的人配合着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坏人,但却因为没有闻道,无法想象还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竭力地把社会运行过程维持在旧的轨道上,因而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无法理解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在演变与反演变的冲突中帮着西方走棋,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种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生存还是毁灭的斗争。我们必须找到战胜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办法,扭转被动应付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课题了,要与西方敌对势力争夺人民群众、争夺下一代,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非常紧迫的工作。我们相信,尽管人性很容易受非理性情绪的引诱而趋向于堕落,但是趋向于崇高、成长,向更高水平的文明进化也是人性中的天然的需要。西方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就在于这样一个伎俩:把理性的成长的倾向隐藏起来,仅仅把堕落的倾向展示给人们,告诉人们说这就是自由、民主和人权。要抵抵他们的战略,我们就应当清晰明白地把这两种倾向摆出来,告诉人民群众,崇高与成长也是一种选择,他完全有作出这种选择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而且只有这种选择才能保证他的和谐、安宁与幸福。一个人只要对他的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明确的认识,他就有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我相信,我们的人民会自然而然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类都必须组织起来,才能吃饭穿衣过日子,继续生存下去,才能保持其较高的文明水平。人类组织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有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与之相配套,才能长期维持下去。不管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全球化的大趋势都要求人类抛弃丛林法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由于资本主义无法抛弃丛林法则,所以它们就无法解决以人为本的问题、科学发展的问题,也无法构建和谐社会。资本主义的生命在于信用,而追逐利润的本性又驱使着他们最不讲信用。少数人卷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钱,而且是以他们永远也看不明白的方式。因而并不是别的什么人在反对全球化,而是资本主义自己在反对着全球化,因为它们不是通过全球化来传播福祉,而是通过它来传播其价值体系,并同时进行掠夺、传播灾难。西方人所面临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生态危机表明,他们那一套价值体系正在把人类推向毁灭,这种由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已经难以为继了。

人类要想走出危机,就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为了适应人们低水平的价值体系而把社会组织化降低到一个低水平上去;二是适应社会化组织程度越来越高的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建立起与之相应的高水平的价值体系。前一种办法是倒退,而这肯定是不可行的。所以就只有第二种选择是可行的,要保证人类的继续生存,就应当抛弃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努力推进另外一种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设计,而是实现我们自身的利益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2]

当今时代需要有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取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理当出来承担这一责任。我们已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进一步的任务就是抓好落实。怎样抓好落实呢?针对当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应当强调,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局限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

这些年来,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高度关注的,发过很多文件,作过决议,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呢?我看就在于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分开来,孤立就精神文明来说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体系的建设并不是孤立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而是渗透在社会运行全部过程之中。当生存恐惧控制着每一个人的时候,人们不会去考虑更高的需要。当市场经济控制着生活过程的时候,人们也只有去适应这种制度,去市场上讨价还价。在这种情况下,关于道德的要求就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应该”,无法自我实现。即使是很正确的理论也无法说服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会离我们而去。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全面的改造社会生活过程。因而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作为工作中心,而不再仅仅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作中心,而是要以培养闻道者为核心重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矛盾就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也还存在,只是由于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占据了中心位置,其他矛盾就处于次要位置了。只有正确地处理了两种价值体系的矛盾,瓦解掉旧的价值体系的超循环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超循环过程稳定地运行起来,其他各种矛盾,诸如发展生产力等等才能得到正确解决。

一旦这样来提出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在两种价值体系互相演变对方的斗争中,先进的价值体系反而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因为旧的价值体系先入为主,本来就存在于社会生活过程之中,社会生活过程还要继续,就仍然离不开市场,与市场结合在一起的旧价值体系用不着人们去主动地倡导,就可以自动地在使用中强化起来,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用进废退,这是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它也完全适用于价值体系的演变过程。因而,在两种价值体系竞争的过程中,强化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很容易,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很难。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我们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为人民群众经常地运用这种价值体系创造经济条件,让人民群众在运用这种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解决经济循环过程,保证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继续,充分地显示这种价值体系的优越性。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人民群众运用这种价值体系。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7页。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380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价值体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