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田辰山: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陈叶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深入解读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人民网理论频道于今日起,推出“雷锋精神”系列解读报道。系列报道的第三期文章,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了谈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的观念
  记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持久不衰、新意迭创的“学雷锋”活动热潮,雷锋精神为何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影响力?
  田辰山:雷锋精神在近半个世纪具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说明雷锋精神是具有普遍人性意义的文化。不管历史正在呈现给人们什么,不管社会处于什么现实状态下,人性都有一种普遍的追求,那就是雷锋这样的精神。这是什么精神?人们都熟悉的与雷锋联系在一起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或者“大公无私”的品质。这种美誉就是今天所说的价值观,其实它是人对一种品质的非常朴素的崇尚和理想化。这种品质是什么?就是作为一个人,你是否珍重,或者说是否关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在心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
  这也是传统思想“仁”的观念。“仁”就是人与人的互相善待。可以说,珍重在人生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崇尚融洽的关系,很明显是人共有的普遍倾向。人在互相善待中享有满足和幸福,各种融洽关系给人带来愉悦,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共性。相反,一个人心里如果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就会匮乏精神的满足感。往往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的空虚、孤独,还是不能替代,还需要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雷锋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时代很不一样了。但是呼唤雷锋的声音更强了。这正像老子所说:“大道废,有仁义”。
  雷锋精神不过时,学习雷锋具有时代感
  记者:
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世纪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您认为现在再提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了呢?如何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角度认识雷锋精神?
  田辰山:雷锋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因为它反映人与人互相善待的要求,是人的一种无法否认的共有普遍性。今天再提雷锋精神,是再适逢其时不过的自然与必然性的历史与社会需求。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十年商品经济大潮,社会在整体物质方面有很大改善,但这并不等于说,雷锋精神与时代不符了、过时了。
  相反,需要理解的是,市场经济是在夸大个人自私性上建立的理论,它对人与人互相善待的共性追求是起制约作用的。市场经济社会出现道德滑坡,“雷人之语”及怪现象频发、人心惶惶,危及社会稳定,是逻辑使然。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性地采用的发展自己的手段,这是改革开放的初衷。这个初衷是没有改变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对人与人和谐关系消极影响和制约人与人互相善待共性追求的现象,要起到随时调整作用,要使经济发展不致以牺牲人在和谐关系中得到的精神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作为代价。
  因此,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与人互相善待追求的本源精神,再提雷锋精神不仅不是过时,而是强烈时代感的。
    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记者: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一个精神高地、精神符号、精神宝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把握和理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田辰山:雷锋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文化价值传统的一朵永远美不胜收的绚丽之花。中国不会有西方那样以某几个简单概念去涵盖整个价值观的现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独具特色性使然。它就是,无论是哪家传统思想与文化流派,还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当代精神高地,或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归根结底所本源的,都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互相联系性的珍重;也即:对于人,不是将他当成孤立个体看待,而是将他看成始终是与他人相联系的。这是与西方个人自由价值的一个永远的、根本性的不同出发点与分水岭。
  中国传统及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本源的是人和世事的互相联系性,而个人自由价值所基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具联系性,是二元对立思维。此二种认知方式在今天发生了无端的重叠与混乱使用。应该说,一度让人们难以界定的庞大“中华价值”概念,其实是在于一条线,即一切中华精神价值都反映一种特有的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珍重、对其适当性与和谐性的崇尚;而个人自由价值的几个被倡导得极端化的概念,不过是将人和事物当成绝对、静止、断裂、不相联系看待。此类“价值”,无非反映的是对与上帝绝对性与个体独立性的崇拜。
  如果在这根本出发点与分水岭上出现张冠李戴,则导致中国难以界定自己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尴尬。人会普遍感到丧失精神上可以“定住”自己的东西,或者说精神的支柱,而找不着北。雷锋精神是中华文明特有宇宙观、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和语言结构等等丰富内涵的新历史条件形式。只要理解它本源于中华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世界互相联系不断认知论之上而有的追求人善待自然、人与人互相善待的价值观,就理解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就把握了它的核心。
  再次深入学习雷锋是找回精神家园的需要
  记者:
学习雷锋活动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再次强调践行雷锋精神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田辰山:多年来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有人发问: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困惑?我们的价值观到底在哪里?有人早就指出:70年代,人们从小被教育的是“勤奋、努力、拼搏”;80年代,是要“挣钱、富裕”;90年代教育又变成“自由、想干嘛干嘛”。究竟什么是标准?我们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人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在内心中,人们找不到答案。有的人是很富裕了,可同时,幸福感又很低。人们追到了物质,却没有感到精神的快乐。
  一些评论说,由于现在是多元化和自由社会,人们已不把国家未来、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特别是消除贫困悬殊等,作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些都已不是问题或根本没有作为问题的可能性。
  再次大深入推进学雷锋活动,是加强中华传统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凝聚力的要求。再次强调践行雷锋精神,其实是正本求源,将中华价值找回来,把人的精神家园找回来,发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精神高地的凝聚作用。让人固本发新,安身立命于一种清新向上的心境,让个人的命运与天下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定住”自己的东西,不要再找不着北。

    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
  记者:雷锋精神可以说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如何理解雷锋精神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田辰山: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崭新形式。这一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出来的思想新形式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精髓的延续与结晶。其原因是,它鲜明、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精髓与西方个人自由现代思想在宇宙观、思维方法、价值观、语言方面的结构性差异。在古代与现代马克思语言的创新统一之中,毛泽东思想强烈地表达了在一切事物联系不分世界观基础上的中华价值理论,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与传统“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毫无二致地体现了珍重、崇尚人与人之间正当关系,是在符合自己处于各自历史条件下发展而来的形式,是同一结构的。
  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与那个时代的其他精神价值花朵,无不反映同一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结构。是这样的必然性给雷锋精神赋予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大公无私”内涵,成为传统价值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阐释、新文化,作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高地精神境界和对高远人性的践行。
  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记者:
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哪些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田辰山: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本身是一场增强传统价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的举措,是强调人是互相联系性的,是符合人生普遍精神意识的需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所应具有的新历史特点应当是:以增强中华价值为根本,途径是通过使用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的方法,加强世界观意识、思维方法意识,价值体系意识和作为思想文化载体的语言结构意识。它其实是中西价值观比较与中华价值认同教育;方法是通过中西思想传统的结构差异比较,达到中西文化互相理解,寻找与认同中华价值。以此为理解中华价值观的能力,产生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促进全民加强中华价值意识。
  要达到这样的社会效益,应建立在几个理论问题的深入探索和确立之上,包括:(1)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构性与不可分性;(2)在一切事物联系不分世界观基础上的中华价值理论;(3)分析对上帝绝对性与个体独立性崇拜的世界观上所建立的西方个人自由价值理论的利弊;(4)中华价值符合人类存在以来的基本经验,即:世界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国人能对自己文化产生自信的基本点;(5)中华价值之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珍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不可分联系性;也正是中华传统与社会主义价值之间共同的基础与同构;(6)中西价值观比较与中华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方法论。
  将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与加强增强中华价值的凝聚力作用的根本结合在一起,是它富有重大意义和发挥新历史作用根本。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3-05-01/27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雷锋精神  传统文化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