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绝不屈服!80年前,这支军队用一场战役来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绝不屈服!80年前,这支军队用一场战役来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陈恩祥

1940年8月20日晚,日寇在华北所有的重要交通线同时遭到猛烈袭击。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八路军于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击战。

八路军总部的最初设想是以不小于22个团的兵力对正太、平汉、津浦等华北主要公铁路线及分布其间的日军据点实施广泛破袭。然而由于华北军民高涨的抗战热情,这次战役逐步发展成为一场共105个团参战的大规模战略进攻。

事后,这次意义重大的军事行动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发生看似突然,实则有着极为深刻的背景。

1940年,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采取讹诈、拉拢等手段分化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对国民政府实行了全面的政治诱降。此时,汪伪政府已经成立,重庆方面的密使也在香港与日方进行接触,国民政府妥协投降、出卖革命苗头出现,对全民族抗战形势构成了巨大威胁。

另一方面,日军在华北对我敌后根据地实施疯狂扫荡,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造成各根据地之间联系被切断,部队给养得不到及时补充,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大摧残。

同时,国民党顽固派此时仍不忘制造“反共”摩擦,在华北地区制造散布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不打日军”等谣言,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和信心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动摇,中国正陷入“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

面对持续恶化的抗战形势,1940年7月,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发出了“全党必须紧张起来,把自己变成团结全国抗日力量的核心”宣言。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之下,八路军总部决定组织华北地区抗日力量进行一次大型的战略行动。

而在日军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中,从石家庄到太原的正太铁路处于中心位置,又连接着日军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是日军“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八路军部队打击的首选目标,这才有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在这场长达数月的战斗中,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拔除了敌人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的无数大小据点,提出“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战斗口号,他们把路基一段一段挖掉,把枕木烧毁,使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网完全陷于瘫痪。

据统计,仅战役发起至12月5日的前3个半月,八路军即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攻克据点2993处,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挺)。整个战役,八路军至少作战2170余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同时,八路军也付出伤亡1.7万余人、中毒2万余人的代价。

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其参战兵力之多、取得战果之丰极大震惊了日军和国民政府中的投降派。

百团大战的胜利使日军在华北地区的“牢笼政策”彻底破产,也一举粉碎了日本诱逼中国政府迅速屈服的企图,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抑制了国民党当局妥协投降的逆流,沉重打击了动摇妥协分子的声势。蒋介石于此后不久决定彻底中断对日和谈,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此影响。

而更为重要的是,百团大战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不屈不挠的抗战决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毅然放下阶级差异和政党分歧,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担起民族抗战大旗,用血肉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样的责任担当、民族大义帮助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彻底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光荏苒,80年后的今天,当新冠疫情、凶猛洪水像当年的侵略者一样来袭时,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仍然是在抗疫、抗洪一线高高飘扬的党旗,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处的军旗,那样的铁肩担当,那样的誓死不退一如从前,丝毫未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的我们还会面临很多场“百团大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对手是谁,不论形势如何,只要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0-08-22/6463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8-23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