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戎评说策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距今整整44年。

中国人常讲“盖棺论定”,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人死之后,他们的历史评价也就基本确定了。

尤其是对蒋介石这样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自其于清明节当天故去之后,世人对他的是非功过早已达成了共识:

蒋介石不是合法领袖,他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少作为独裁者的实力与基础;

蒋介石不是民族功臣,他被逼抗日在先又消极抗日在后;

按理说,这样一个负盟、寡绝、怯弱的历史人物根本不值得同情,也绝对翻不了案。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可是近来年,所谓的“民国遗风”大肆泛滥,不少人对国民党政权所遗留下来的服饰、建筑、文物都抱有一种美学上的爱慕,并把这种爱慕投射到了蒋介石以及他治下的民国身上。

如果说距离可以产生美,那么时间就可以制造美!

民国覆灭也才不过70年,蒋介石离世也才仅有44年,“果粉”(民国的粉丝)就对那个吃人的旧时代心向往之,实在是可笑之极。

这些人刚吃了几天饱饭,就忘了救民族于水火的真正恩人,反倒崇拜起当年的刽子手,这是一种怎样的无耻、怎样的下贱!

须知,凭空捏造的美好毕竟为虚幻,终究是会破灭的!

民国风骨,被遮蔽的芸芸众生

果粉谈起民国的时候,最喜欢强调的一点就是“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即使比起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名士风流的魏晋南北朝也毫不逊色。

不可否认,那个时代确实涌现出了诸如鲁迅、茅盾、巴金、胡适、陈寅恪、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名士大师。

但是,戎评必须指出,蒋政权时期大师扎堆出现的背后,是民国教育彻底崩塌的残酷事实。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据《民国教育史》一书估计,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大约是80%,而在剩余被认为是非文盲的20%人中,大部分人也不过是认识几百个汉字。

以如今的标准来看,这些人几乎都可以归为半文盲!换一句话说,整个民国时代的实际文盲率绝对超过9成。

要知道,这还是在城市识字人数拉高了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在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文盲率更是怵目惊心。

致力于研究民国时期农村经济的美国人卜凯(John Lossing Buck) ,在对22个省的308个县进行的抽样调查后发现,7岁以上的人口中,只有30%的男性和1%的女性具有能够读懂一封简单信件的文化水平。

这就是蒋介石治下中国最真实的模样,平民与大师之间横亘了一条巨大的鸿沟:

前者大部分是文盲,浑浑噩噩的活着,被国民党政权弃之如履;后者则被奉为上宾,隔绝在生民的呐喊之外,越发显得超凡脱俗。

如果说要重新认识民国的话,那么就必须先搞清楚,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国?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是大师肆意洒脱的民国?还是文盲艰难度日的民国?是燕京大学里出身豪门世家的公子小姐的民国?还是赤地千里流离失所的芸芸众生的民国?

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屁股一旦坐歪了,当然就不能公正的看问题。

果粉之所以试图给民国描摹上一层梦幻的色彩,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蒋介石政权对知识分子“很好”,体现出了文明与进步的一面。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众所周知,蒋介石集团的基本盘,就是一帮与英美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极为密切的新式精英,以及那些投诚的封建士绅地主。

显然,他的民意基础十分有限,若想维持国民党政权,积极争取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与其说蒋介石展现了礼贤下士的一面,还毋宁说他是为了拉拢知识分子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基。

不可否认,民国时期的留洋精英与大师名家的地位确实很高,他们也受到了种种优待与尊重,但这只是蒋介石邀买人心之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一旦这些知识分子触怒了蒋介石,危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他便会毫不犹豫的痛下黑手——暗杀李公朴、闻一多便是明证。

捧的起你,自然也就摔的倒你,对蒋介石而言,什么知识分子、什么海归精英,那都是给他抬轿子的苦力而已,只不过名声好听一点罢了!

不要忘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成为大师的人一般都非富即贵,说白了,他们也都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是一群既得利益者。

钱钟书之所以能一朝曝得大名,赢得才子的赞誉,优渥的家庭背景为他助力甚多,其父乃是富有资财、且身为地方名流的钱基博。

如今大名鼎鼎的陈寅恪,之所以能在海外没拿到任何学位的情况下进入清华大学教书,与他的家世,特别是他父亲与梁启超的深厚交情有关。

就连被许多文艺青年视为偶像的林徽因,她的出身也同样显赫,祖父高中过清朝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更是曾担任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职务。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所谓的大师,不过是用金钱、权势、资源所堆砌出来的奢侈品而已,他们再怎么遗世独立,身上的风骨也还是摆脱不了腌臜味。

试想一下,如果广大学子真的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里,在就学、求职之时,周围尽是一些像钱钟书、陈寅恪、林徽因这样出身的人生赢家,那么普通人还能有多少生存的希望呢?

戎评奉劝某些一心想穿越回去的果粉,从概率上讲,许多人一辈子也就是个文盲的命,别说成为大师,就连大师这两个字都不会写。

把大师当成民国的脸面,那是自欺欺人!还想捧蒋介石政权的臭脚,真是熏不死你!

黄金十年,被美化的惊天谎言

果粉为蒋介石洗白的另一大利器就是所谓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前美国驻华武官魏德迈(Albert Wedemeyer)1951年9月19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真以为找一个美国人出来背书,就可以粉饰蒋介石的功绩?须知,这只不过是国民党的自吹自擂罢了。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不少经济数据甚至倒退到了连北洋时代都不如的地步,而所谓的“黄金十年”最后以南京大屠杀收场,更是戳破了看似美好的假象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1920年,全国工矿业资本按可比价格计算(以银元为单位)为22260万元;而国民党当了十年家之后,又是吞并、又是掠夺,到了1937年全国工矿业资本按可比价格计算却不升反降,下跌至了20600万元。

最不可思议的还在钢铁业:位于武汉的汉阳钢铁厂在北洋时代的年钢产量就达到了5万吨,可是蒋介石政权接管之后,不仅没有实现增产,反而一通神操作之后竟然使得该厂停产了。

要知道,在整个黄金十年中,全国的钢产量也仅增长了2万吨,简直就是聊胜于无。甚至还比不上我们一直嘲笑的印度——当时中国的人均钢材仅为印度的1/27

蒋介石政权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果粉竟然还大谈什么黄金十年,他们的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

重工业尚且如此惨不忍睹,被誉为民国经济支柱的轻工业同样深陷泥潭之中。

据国民政府统计局局长刘大钧披露,截至1935年6月,全国92家华商纺织厂中,共有24家破产倒闭,还有12家在减产、停产的边缘中苦苦挣扎。

超过1/3的民族纺织厂处于困顿之中,还有什么吹嘘的资本,蒋政权的无能可见一斑!

当然,重工业和轻工业虽然在苟延残喘,但好歹迈入了所谓的现代化;而一直被忽视的农业与农村,则在“黄金十年”中全面走向崩溃。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众所周知,1929年发源于美国的大萧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波及全世界,由于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出现暴跌,早就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的中国同样不能幸免。

包括大米、小麦、白糖、棉花等在内的初级农产品价格全部跌至谷底,使得大江南北的农村纷纷破产。

这种破产不单单是指普通农民,就连地主也无法幸免于外。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的薛暮桥在1932年在考察无锡礼社镇时,惊讶的发现,当地中小地主几乎全都破产了:

今年农民、新华两银行之抵押贷款,全以地主为其对象,且所借款项,无一投资农业,多用于还债、押会。

据他统计,当时中等地主之家能收支相抵而不致于沦为借贷者,简直是寥若晨星。

连自古以来号称富庶的江南农村尚且凋敝至此,北方农村的状况就更加怵目惊心。著名社会学家李景汉于1934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河北定县的经济全面走向失控。

该县欠有外债的家庭之数约为46000余户,占比高达67%!许多实在活不下去的人家不得不到关外去谋生,仅1934年,就有超过10000人离家谋生。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北洋政府统治的1921年,该县全年外出谋生者也不过在700人左右,而到了所谓的黄金十年期间,这项数据竟暴涨15倍,足以说明北方农村已经彻底崩溃。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颇为讽刺的是,就是这个定县,竟还是当时著名的“乡村建设模范县”,连所谓的模范县都如此不堪,其它的县城、乡镇与农村就更不必多说。

国民政府农业实验所于1934年发布的《农情报告》显示,中国农民虽然极端节约,极端勤劳,但仍是处于赤贫的状况之下,终年不得温饱。

据美国学者估计,1930年代中国农民的死亡率大约是全世界最高的,不仅高于美国死亡率2.5倍,甚至显著高于印度的死亡率。

不难看出,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在这十年期间实际上都处于衰退之中。明明是瞎眼可见的乱世,为什么美国人魏德迈偏要说这是黄金十年呢?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以魏德迈为代表的西方外交官是不会定居到中国农村的,当然就接触不到处于底层的农民,因而无法看清当时中国最真实的模样。

事实上,这群西方人主要的活动地点基本都在上海,而蒋介石政权以江浙起家,自然也将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了东南沿海。

黄金十年期间,民国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约为22亿银元,相当于当时的9亿美金,而这绝大部分投资都涌向上海。

因此,就有了“黄金十年就建了一个上海,而上海就建了一个闸北”的说法。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一叶障目的美国人被灯红酒绿的上海所迷惑,编造出一个“黄金十年”的伪概念,竟被果粉奉为圭臬,实在是可笑。

毫不夸张的说,1927-1937年的中国,正在坠向绝望的深渊,即便有厚厚的故纸堆相阻隔,也依然消弥不了那股腐朽的味道!

窃国者侯,自掘坟墓的统治阶层

蒋介石治下的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买办。

买办们极其热衷于向国外采购,一方面他们认为投资实业回报太慢不如直接向国外购买更划算,另一方面他们又能通过采购获得高额的回扣。

特别是当宋子文就任财政部长之后,以宋家为首的买办阶层便控制了民国的经济命脉,他们大肆鼓吹从国外进行采购,攫取了丰厚的利益。

仅仅因为进口钢铁便能收获20%-30%的回扣,这帮买办们便极力阻挠钢铁厂的生产,前文所提到的汉阳钢铁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停产的。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这样一来,原本就薄弱无比的重工业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以至于连机关枪、迫击炮等最基本的武器装备都无法生产,更不要说坦克和飞机了。

虽然民国时期的军费一直占政府支出的80%,但是由于买办们的贪婪,买到的大多都是过时的武器,直接导致国军的战斗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以至于抗战刚进行了四个多月,华东的上海、南京和杭州便迅速沦陷。

丧师失地算什么,国破家亡算什么,在这些窃国贼眼中,全都和自己无关,只有实实在在捞到手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他们以姻亲为纽带,把权力当工具,视公帑为私库,不仅想方设法的从政府里捞钱,而且还残酷压榨人民。

由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江沿海地区相继沦陷,使得国民政府的税收大为减少,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蒋介石政权开启了“无物不税”的模式。

食盐税从1943年开始加征,开始是每斤征3元,到了1945年爆增至了60元;

田赋从1941年增添了附加税的名目,开始是每亩征2市斗,仅仅一年之后便上涨到了4市斗;

更无耻的是,国民政府还强制实行粮食随赋征购,但征购价格远低于市价,并且还不用银元付款,只用法币代替。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在戎评看来,所谓的法币和废纸没有任何区别——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1937年时共发行了16亿法币,而到了1945年则猛增至10319亿法币。

短短8年时间,法币的规模就膨胀了738倍,直接导致民众的血汗钱急剧贬值,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瞬间被掏空。

而由蒋介石家族掌控的中央银行、宋子文家族掌控的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掌控的交通银行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掌控的农民银行则趁机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累积了巨额的财富。

据统计,1927年四大家族的私有财产尚不足10亿美元,而到了1949年时,四大家族的财产已经膨胀到了200亿美元,几乎占到了当时整个中国财富的一半以上。

一言以蔽之,一部民国史,就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罪恶史。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蒋介石治下的民国,堪称是中华五千年来最黑暗、最绝望、最耻辱的一段时期。

当4万万同胞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如蝼蚁般苟活时,这位国府委员长在干什么?

他忙着粉饰太平、敛财夺利!

当数百万日军挥师东进,半壁江山第一次沦陷异族之手时,这位黄埔军校校长在干什么?

他忙着日记强国、地图开疆!

当各民主党派一致要求停止内战,成立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政府时,这位国民党总裁在干什么?

他忙着暗杀利诱、排除异己!

大师辈出?黄金十年?蒋介石44周年忌日的今天,这股谎言必须被拆穿

这样一个既摆平不了内部派系,又不敢践行三民主义的所谓领袖,只不过是一个戴着“盟主”头衔的军阀而已,所奉行的也还是封建帝王那一套,早就应该被历史的车轮所碾碎。

民主无胆,独裁无能——这就是对蒋介石盖棺论定的评价!

44年了,虽然蒋介石早已作古,但他的道貌岸然、刚愎自用以及失败无能却不容更改!

最后,戎评要奉劝某些吃饱了没事干,仍试图给民国翻案的天真果粉:

醒醒吧,对蒋介石的美好想象可以休矣!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4-08/559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4-09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