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亮剑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亮剑精神

王锐涛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名家谈军事》系列节目,今天请听《抗美援朝中的亮剑精神》。主讲人:董保存。采制:王锐涛。

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兵锋直指中朝边境鸭绿江,但依仗着装备优势的美军却低估了中国人民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决心。“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将美军打回了三八线、打上了谈判桌。

董保存:“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极致。这种气概既表现在我们的领导人身上,也表现在普通的战士身上。大家可能都还记得,美军被我们打到38线之后,开始进行谈判的这个期间,我们国内召开全国政协第一届第四次会议。在会议闭幕式上,毛泽东有一个讲话,谈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他说,这个仗我们已经打了两年多,还要打多少时间呢?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要由美国的杜鲁门,或是艾森豪威尔,或是其他的什么总统,让他们来决定吧,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为止。毛泽东讲完话,整个会场爆发出极其热烈的掌声,大家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气概?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直到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我们共和国的领袖是这样一种态度,那么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高级指挥员,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样呢?1950年11月1号,我们志愿军第39军首战云山之前,即将和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军进行交手,39军军长吴信泉面对他所指挥的那些师团干部,开个粗口,他说,不就是美国佬吗,他们也没有长三头六臂,他们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们这一次不光要摸摸他的老虎屁股,还要扒下他的老虎皮,给咱们彭总做个太师椅。大家听听,这就是我们的高级干部当时的一种气概。”

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屡挫强敌的亮剑精神深深震撼了美军。美国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写道:“中国军队纪律之严格和忍耐力之高让美军指挥官钦佩不已,美国士兵战斗积极性很低,而中国军队可以在前线坚持很长时间依然保持高昂士气。”

董保存:“这样的一种气概,这样的一种精神,不仅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也听一听我们的对手他们是怎么说的。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他在后来的战争回忆录当中这样写道,他说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动进攻,韩国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大的恐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是天兵天将。中国军队突然出现在韩国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韩国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跑,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曾经有一位美军的士兵,他写了一段在朝鲜战场上和中国军人交手的经历,这段经历更能够说明问题。这位美国军人叫麦·卡拉汉,当时他们奉命整连投入战斗,在拥有强大的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他们投入战斗。天上有飞机,有坦克,有各种各样的火炮,掩护支持,他们终于攻上了一个久攻不上去的我们的山头。在这个作战过程当中,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这位麦·卡拉汉。”

1952年秋季,朝鲜战争处于僵持阶段,美军向志愿军守卫的上甘岭某高地发动了轮番进攻。美军士兵麦-卡拉汉当时只有23岁,随大部队在上甘岭南面的三八线附近集结待命,在这次惨烈的战斗中,一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董保存:“麦·卡拉汉写到,冲上那个阵地以后,他大吃一惊,整个阵地上有30多具尸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士兵,这个士兵看上去很瘦小,好像还是一个没有发育成熟的少年,背靠着一截没有了树枝和叶子的树干,满脸满身全是血污和泥土,他看到这个士兵浑身在发抖,好像已经身负重伤,眼睛里充满了仇恨和恐惧,口中在哇哩哇啦地叫着。至于这个中国士兵不停地哇啦哇啦叫的是什么?这位卡拉汉是根本听不懂的。就在这位瘦弱的士兵朝着手里拿的一个东西叫的时候,无数发炮弹像冰雹一样打过来。当时在场的一百多个美国官兵可以说是被炸得乱七八糟。

麦·卡拉汉写到,惨烈啊,多么惨烈啊,我当场被炮火炸伤晕了过去,当我醒来的时候,随手抓了把土,那里面竟然有二三十块是弹片,他看到那位中国士兵依然倚靠着那一截一米来长的破树干,后来才知道那个树干上有一千多个弹片和弹头。

卡拉汉说,整个阵地上仅剩下了三名幸存者,一个是他,另外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还有一个被炸得双目失明,双耳炸聋。而他自己膝盖以下全部没有了。事后他才知道这个很弱小的士兵,哇哩哇啦喊叫的是什么呢?是在呼唤中国军队的炮火。这样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这位美国军人的心中,他才知道中国人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不怕死”。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当中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的精神,我们这支军队就是在战争年代铸就了这样一种精神。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这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就靠着这种精神,我们才把抗美援朝战争打了下来,我们才把那个所谓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以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2-21/551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2-22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