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赵小鲁:以红色情怀激发中华民族精神

以红色情怀激发中华民族精神

赵小鲁

一、老三届:一大批“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人

文化大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无法回避的一段历史。其基本评价,在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已经做出了结论。但是,当我们研究在文化革命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老三届时,至今还没有深入探讨。

一直到生命一个甲子轮回,我们才发现,老三届这批人,从老初一到老高三,年龄段相差六年,高达数千万人,但是,一甲子之后,这一代人的生命轨迹,竟然十分相近,不论大家家庭情况如何,成长经历如何,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

我从十五岁开始,实际上,还早,就立志要搞清楚一些问题: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我以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我从懵懵懂懂开始,迈出了探索真理的第一步。我的父母,都是参加革命很早的老同志。由于工作需要,家中书柜,摆满了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近水楼台,我打开的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并不艰涩难懂,但对我,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还是隔膜得很。然而,《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深深地吸引了我。甚至多年以后,我已经通读过一百多部马列主义原著,包括《资本论》和很多经典哲学著作,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越来越深,我居然坚持认为,读懂了《共产党宣言》,就读懂了马克思主义。我决心制定一个庞大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循序渐进的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原定两年完成的读书计划,我实际花费了七年时间。因为,我在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七日,分配到铁路分局,又二次分配到丰台车务段,最后落地,分配到周口店车站。在基层站段,我当过连接员、调车员,助理值班员,值班员,还当过货运员,扳道员,就是李玉和干的活儿,甚至道口员。每天下班,我为了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都为了列车“抢点”,主动到装卸班帮助装卸货物。十七岁的少年,居然可以扛起二百斤重的麻袋,登上大跳板,把麻袋装到高高路基上的车厢里。每一次登上大跳板,最后几步,双腿都酸软无力的直哆嗦,但每一次都咬着牙,将麻袋卸到车厢里。支持我的力量,非常简单,就是一句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每次义务加班加点,下了班,就到晚上了。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所剩无几。连续七年,我基本没有一天休息,每天深夜,是我读书的时间。有时候,车站停电,我就打开信号灯,李玉和用的那种,在信号灯光下读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深的抓住了我。我几乎疯狂的,如饥似渴的吞噬着书中的一切知识。

七年间,我通读了一百多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写下了一百多万字读书笔记。当我十九岁,也许是二十岁,读完《资本论》一至三卷时,我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所深深折服。从此,我虽然在年轻时代人生蹉跎,多遇坎坷,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来就没有动摇过。那个年代,很长时间,你要公开讲马克思主义信仰,常常会引来一些朋友不理解甚至怪异的目光。一直到2005年,我受律协党委委托,给北京律师行业的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第一次选择了《共产党员律师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个题目,我才公开宣传,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呼吁“共产党员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大写的人的最重要标志。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知行合一”的长期过程。

简言之,我信仰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家庭的革命传统教育。这对一个小孩子,可能是非常简单的,甚至是浅移默化,润物无声,但却是重要的启蒙教育。

第二阶段,我刻苦攻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累积一百多部,基本把当时能够找到的马列经典著作,都看过了。当然,除了马恩全集。太庞大了,我知道自己一定看不完,也知道自己完全可以不看。这些全集,还是留给理论家们去读吧。但是,在理论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只是树立信仰的基本思想基础。

第三步,在人生历练中,反复印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极其复杂的现实。我确实觉得,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你只要掌握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就可以把云山雾罩,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大脉络,大方向,看的清清楚楚。从此,你就是一个十分清醒,胸有成竹的人了。

第四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我发现,理论创新,往往是草根马克思主义者最有发言权。特别是从第一线得出的理论结论。我在几十年中,正式说,从1996年开始,陆续为中央和政府的重要决策,直接提供法律服务。我的法律意见,早已远远超出了法律的范畴。一些重要意见,直接写进了中央文件。很多建议,最后都为党和国家的政策所印证。这方面的内容,我集中写进了《三十年律师生涯,一辈子责任担当》(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这篇文章中。

其中,随笔记之,我在2001年提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是苏联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依次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单主线发展”理论,而是黄土文化和海洋文化,双主线多元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双主线发展”理论。我坚信,这一理论,最终会被马克思主义主流理论所承认。

我在2011年提出,中国社会要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一定要逐步实现本土经济循环圈和世界经济循环圈相互契合滚动发展的“双经济循环圈”发展模式,也会最终为我国的发展实践所印证。

我在2012年左右提出,并反复呼吁的建立各级党委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议,已经形成了中央政策。

我在2013年提出,“释放土地红利是应对经济下行的治本之策”,全文被核心媒体编发《内参》,引起中央重视,并在以后的一系列中央文件中体现出来。

我还多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一定要建立第四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理论只有和最广大群众形成人性真善美的桥梁沟通,才具有最深厚的生命力。等等。

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人生跌宕蹉跎中,印证和坚守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我个人为例。我的父亲,很早参加革命,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这种家庭背景,使我和一大批相似经历的年轻人,在政治上被打入“另册”。

尽管我的工作非常出色,干活经常累的快要吐血,但是,如果你不和父亲划清界限,就没有入党的可能。以致,我十八岁那一年,七月一日,就正式提出了入党要求,以后,每年七一,都提出一次,连续十三年,我递交了十三份入党申请书。在我思想最苦闷的时候,我的父亲总是对我说:“我的问题,要由党来决定,和你们没有关系。党是母亲,儿子即使受了冤枉,也永远不会埋怨自己的母亲”。“党是母亲”这句话,我记住了一辈子。这一信念,一定会被很多人嘲笑,但是,这正是老一辈革命者最坚定的信念。也是我们老三届,很多人坚信不疑的信念。最终,父亲的问题,在胡耀邦同志直接关心下,彻底平反,我也一举考上大学,并在大学加入了共产党。这十三份入党申请书,既是对我思想信仰炼狱般的考验,也是对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不移,决心一辈子跟党走的历史验证。

老三届这一代人,从关心国家大事,到追求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到一辈子追随共产党,这一人生轨迹,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批人。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造就了老三届这一代人。

二、改革开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环境逼出来的。所以,逆境可以锻炼人。由此想起孟子那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结果是,一九七九年,我二十八岁,抓住最后一年的机会,一举考上了大学。当年大学高考五门功课,我缺考数学一门,因为不会,但四门总分数还是超过了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因为数学没有成绩,被分配到人民大学一分校法学专业。从此进入了法律领域。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北京市委党校教法律,成绩斐然。1989年,我放弃优厚的工作条件和光明的政治前途,毅然辞职下海,作为发起人和组织者,创办了中国律师体制改革第一批的一家民办律师事务所。成了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我选择当专职律师,当年的动力,就是施洋大律师。终其一生,施洋大律师,都是我追随的楷模。施洋大律师为劳苦大众服务,为社会正义奋斗的理想信念,影响了我的全部律师生涯。

我执业三十五年,业务精益求精,在商务诉讼和国际仲裁领域,非常自信。执业三十五年,承办案件数千件,无一例工作失误。这是对一个律师业务能力的最高赞誉。在律师行业,我也是收费最高的律师之一。但是,回顾我的律师生涯,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律师体制改革事业。从一九九五年开始,我先后担任了从全国律师协会到北京律师协会的一系列社会职务,至今,还在为行业做一些社会工作。我全程参与了中国律师体制改革各主要环节的全过程。我先后为中国律师体制改革提出的数十条建议,基本为行业所采纳。

随笔记之,我在1998年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事事对客户负责”的律师执业宗旨,已经为中国律师行业所共识。1998年,经司法部派驻香港工作两年,又到英国留学一年,零距离观察比较了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文化体系的前途命运,撰写了六万字的留学报告:《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富强》。2001提出的“抓住行业党建工作,就抓住了行业发展的龙头”,“律师心中要有老百姓”,2006年提出的律师行业要研究应对“一个发展瓶颈三块发展短板”挑战等建议,也已经形成行业政策。基于此,我被律师同行誉为中国律师体制改革的“活化石”。

律师要靠时间赚钱。三十多年,我把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于律师行业的社会工作,自然,极大影响了个人收入。一年如此,两年如此,三十五年,一以贯之。但我习以为常。因为,我的血液里,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感谢律师行业对我的培养,也感谢国家对律师行业的扶持。我愿以毕生精力,回报我们的律师行业。

三、把每一件业务都做成精品

经常有社会朋友问我,赵律师,如何请一位好律师?我的回答是,第一重要的是,责任心。有责任心,小律师可以办大案子,没有责任心,大律师办不好小案子。律师的责任心,体现在依法诚信,体现在尽心竭力。

我执业三十五年,承办数千件案件,无一例工作失误,绝非偶然。除了刻苦钻研业务,就是力求把每一件业务都做成艺术品,尽心竭力。有了责任心,我和我的律师同事,多次为委托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多年的业务领域,主要在商务诉讼和国际仲裁。一次,我接到一位华裔美国人从美国打来的电话,希望尽快和我见面,这是一件数年履行合同,涉及大理石进出口贸易,金额八千万美金的国际仲裁案件。但是,当事人飞到北京,手里却只有几张合同。我详细询问了情况,制定了代理方案。立刻出发,到江苏宜兴深山的大理石厂调查取证。为了赶在仲裁开庭前调取证据,我坐飞机到南京,又坐汽车到宜兴,然后坐拉白灰的拖拉机进山,一直到调查的大理石工厂。拖拉机上一路颠簸,白灰飞扬,我刚刚做好的一件黑呢子大衣,全成了灰白色。但是,终于取到了大理石制作程序标准和出口的全套资料。最后,这件仲裁案件,我们赢了。

又如,一件涉及金额四千多万的债务合同,因为资金走向和债务人之间形不成直接因果关系,一审二审都败诉了。我们代理申诉。我组织律师组,下大力气,先后梳理了500多个证据线索,逐一比对各组证据的逻辑关系,历时将近两个月,终于将资金走向和债务关系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我们全胜。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四、毕生修为,就是为了等待捍卫英雄名誉这一天

历时一年多的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已经尘埃落定。我撰写的十几篇,将近三十万字文章,全方位阐述了这一案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案件最终推动了《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立法工作。

其中,最近的三篇文章,《关于代理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诉讼案的问答录》(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一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和《检察日报记者专访赵小鲁律师:狼牙山五壮士和英雄烈士保护法》(二零一八年四月四日),可以一读。

我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奋斗半生,数十年修为,就是为捍卫英雄名誉做的准备。所以,才有了对这一案件从头至尾,全程俯视,几近复盘的视野。为了省事,我原汁原味,引用《天佑我中华: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结案报告》(二零一六年九月三日)中的一段话加以印证:“我和王立华同志作为委托人,一年来,三百多个日夜,只干了一件事,废寝忘食,只想了一件事,就是要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丑恶嘴脸,还历史本来面目,为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沉冤昭雪,以胜诉判决告慰革命英雄在天英灵。自2015年7月24日授权仪式,至2016年8月15日二审终审宣判,一年零二十二天,无日无夜,殚精竭虑,深感责任重大。无数革命先烈的在天英灵,无数革命后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嘱托,“胜诉大胜完胜,经受历史检验”的目标,民族情感和历史责任,日夜烧灼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使我深感肩头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我的一个小笔记本,忠实记载了我一年零二十二天的工作。笔记本大不盈掌,累计不过万字,但随处可见“凌晨一点摘记”;“凌晨二点摘记”,“凌晨三点摘记”,“凌晨四点摘记”的字样。日记写得字迹歪斜,有时潦草几不可辨。我经常半夜起身,在床头灯下,匆匆记下十数个字,甚至数字,随后即整理成文。甚至一夕数起。无数个夜晚,经常在梦中灵光乍现,激灵醒来,即披衣而起,伏案疾书,直至天明。

我逾花甲之年,每每深夜,苦思冥想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也不时回忆起自己大半生经历。十五岁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披星戴月,研读马列原著百余部,数十年不懈不怠;十八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连续申请入党十三年,虽屡受挫折,但无怨无悔;人生事业,起承转合,五次大舍大得;海外留学,寻求真理,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富强”;律师执业三十三年,承办指导疑难案件数千件,无一例工作失误;心中常燃“法律良心”明灯,无一日一案不坚守依法诚信。十六年以解惑传道为己任,多年研究社会主义律师政治学,听课律师逾九千人。出版专著三部,累积文稿四百万字,皆为国家社会现实和律师行业发展有感而作。“身处江湖之远,心系庙堂之忧”,数十年向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各种建议几二百件,多有采纳,并为历史所印证。理想信念,人生历练,理论修养,律师经验,似乎都在准备着,都在准备着,为了维护中华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名誉而斗争。我命中注定,天生就是为了这一天!”

“为什么我在六十多岁,一听到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们诋毁、污蔑、否定狼牙山五壮士的名誉,就义愤填膺,血脉贲张?其实,这是由于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的特殊经历所决定的必然心理状态。不妨在此,以我个人经历,简要回顾之。

我的父母,都是很早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我幼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逢冬季周末,我们围坐在家里一个铁炉子周围,一边烤着窝头片,一边听着父亲讲打鬼子的故事。我上小学印象最深的文章,课本中就有狼牙山五壮士,有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故事,有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正是这些英雄人物,引导着我们这些少年,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英雄观。父母由于工作需要,家中书架上摆的最多的,是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等一类马列主义书籍。我从十五岁开始,就自觉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连续七年,在极其繁重的工作之余,深夜灯下,认真通读了一百多部马克思主义原著,写下一百多万字读书笔记。不要小看这七年,这个时期,对我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打下了终生不渝的坚实基础。

我还记得2006年,我作为北京律协的监事长,率领北京律协重走长征路小分队,重走了一段长征路。亲身感受革命前辈当年浴血奋战的环境和氛围,深感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当时我写了一篇《寻找失落的长征精神》,建议你找来看一看。我提到,只有长征精神,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才能重新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后来,我又出了第三本专著,《中国律师行业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的第一要素,就是红色文化。

实际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尽管我们的物质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但是社会孕育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尤其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正和经济发展成反比,断崖式的滑坡,甚至已经穿透了一个民族所能承受的道德底线。

如何重振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仔细比较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之优劣短长,提出来,依靠儒家文化不行,依靠佛家、道家文化不行,依靠西方的基督文化也不行,必须在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注入红色文化的基因,才能最终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文化元素。

这么多年,我一直以“身处江湖之远,心系庙堂之忧”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多次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提供法律服务,很多法律意见,被中央全部采纳并直接写进了中央文件。这种例子多有枚举。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诋毁、污蔑、否定我们的革命英雄,实际上就是要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共和国的历史,人民军队的历史。这是境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锥心之术,剜心一刀。

所以,从我的个人经历看,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浓厚的、化解不开的革命史观、英雄史观。当我们心中的英雄楷模,受到某些阴暗势力的污蔑、玷污的时候,你能不血脉贲张,能不愤然反击吗?所以,我在第一分钟就断然决定代理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看似偶然,实为必然”。摘自《关于代理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诉讼案的问答录》(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一日)。

五、传灯,晚年唯一的事业

时间真的不经晃,一晃,已经六十有六,逾花甲之年。回顾多半生,刚刚参加工作,意气风发的少年小伙儿,还历历在目,不过一瞬间,两鬓已经霜白。生命之河,也从涓涓细流,到跳跃奔腾,喷珠溅玉的激流,渐入大河,流水深阔,从容不迫,波澜不惊。

我的多半生,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少年思学,青年思奋,中年思悟,老年思教”。读书思考实践,一直是我的生命常态。我的人生阅历,特别是三十五年律师执业的丰富经验,应该流传下去。我们北京律师,从我做律师的六百人,到如今,已经三万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年轻律师。我们律师行业,也迎来了吐故纳新的时代。但是,行业面临年龄断层,传统断层,经验断层的严峻挑战。如何使年轻律师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成为我们这些老律师夜思梦想的事情。五十年的社会阅历,三十五年的律师经验,凝聚成一点,就是心中要有一盏“法律良心”的明灯。传灯,就是我晚年唯一还要努力的事业。

我从2001年开始,就受行业协会和律协党委委托,给年轻律师讲课。那时候,北京律师还只有六千多人。十七年来,我从不间断地给每一批新入行的律师举办《理想信念和律师执业之道》的讲座,累计涉及八十多个大专题,二百余个子课题。每次讲课,都精心准备,呕心沥血,历时月余。我先后出版了三本专著:《中国律师体制改革思考录》(55万字,2006年),《我的社会法学观》(67万字,2012年),《中国律师行业政治文化研究》(50万字,2015年)。在赵晓鲁律师事务所的网站,开辟了《晓鲁学堂》,十年间,登载文稿四百万字,全部是关于律师成长执业之道的答疑解惑。

现在,我正在和很多老律师一起,努力做好“传灯”的事业。

后记

《那些老三届》,蔚蔚老师向我约稿。不禁感慨万千。老三届,是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的一代人。历史给予这一代人最艰苦的考验,也淬炼出无数担当历史重任的人才。我说,老三届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每一个老三届,都有着浓郁的化不开的老三届情结。作为一名优秀律师,其中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所以,多年工作惯例,我历来写东西,基本是拉一个简单提纲,录音,然后由秘书打字,再做修改。通常,我的录音文字,一两万字,经常,也就是仅仅修改几句话,几个错别字,核对几处资料。

但是,这篇文章,虽然信马由缰,笔触随之。却是我亲自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流淌着老三届的浓郁情怀。

记之。

二零一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北京

(作者系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昆仑策网首席法律顾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8-10-07/5284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0-08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