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成就和历史事实。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唯心史观,不断翻新表现手法,力图否认和解构这一历史事实。从基本手法上看,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是借助“反事实假设”进行形而上推演,如假设慈禧活得长久,清末新政能够成功,就可以避免革命进而早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二是运用偏颇的“同情式”理解和狭隘的个体心理分析法,去揣度伟人的内心世界,从“权谋论”角度解释他们的革命行为,如把延安整风等同于党内权力斗争。三是以“揭秘”“解密”为噱头炮制虚假历史档案,利用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宣传其观点,如伪造“中苏密约”污蔑中国共产党向苏联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政治支持等。四是滥用历史统计法,刻意夸大或缩小某些较难说明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数据,如涉及中国共产党抗战成就时,刻意缩小日伪伤亡人数等。五是采用选择性的“历史记忆”,假托当事人之口诋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人物的正面形象。六是采用移花接木式“反讽”和“反诬”,歌颂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的“革命性”和“人格”,如美化李鸿章的外交成就、汪精卫等人的所谓气节等,为汉奸卖国行径翻案叫冤。七是曲解历史发展动力,制造殖民侵略“有功”论,贬低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历史虚无主义的上述手法,其共同之处在于以伪证伪,用历史细节伪造历史事实,企图解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进程。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除了继续聚焦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选择以革命历史为突破口外,还抓住一些历史事件的重要时间节点,将“虚无”的触角延伸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唯物史观领域,甚至催生出“精日”事端,伤害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虚无民族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对此,我们要继续保持警惕,坚决斩断其一切有形无形的“触角”。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历史虚无主义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制造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断裂论或对立论,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制造出革命延误现代化建设等谬论。在比较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时,他们看不到革命本身包含的进步作用,却有意否定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必然性、正当性。又如,历史虚无主义者人为割裂历史,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有意忽略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否定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实现现代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从方法上看,历史虚无主义的所谓历史比较法,忽视历史时代特点,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制度基础,故意制造社会的矛盾和对立。如同任何方法的运用都要有某种限定一样,正确运用历史比较法,首先要有科学史观的指导,其次要在掌握历史比较的实质、占有大量准确史实的基础上,遵循历史比较的基本程序展开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遵循因果律的正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们割裂历史发展进程的荒谬言论不攻自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任何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虚无言论和做法,注定都会失败。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试图从源头上动摇其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者脱离文本语境,断章取义,曲解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的本意。例如,他们抓住马克思说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来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进而否定党的指导思想。事实上,这完全是出于对马克思言说背景和意图的无知。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法国工人党中发生分裂的两个派别(“可能派”以及“盖德派”)表达自己的鄙视和不屑一顾。前者背离革命纲领却自我标榜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者属于恩格斯所谴责的“以不研究历史为借口的唯物史观的‘许多朋友’”,存在着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却自命为“马克思学派”。可见,作为一种揶揄与调侃的说法,马克思的那句话并不能成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由。相反,却是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界限的告诫词和警醒语。

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催生“精日”现象,严重伤害中华民族的情感。“精日”现象是指由“精日”分子,即精神上将自己等同于日本右翼分子的一小撮思想畸形的中国人,借辱没英雄来施行伤害中华民族情感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中国的“精日”分子屡屡制造事端,突破历史伦理底线,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正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一些著名的抗战遗址,出现过身着日本军服的“精日”分子。这种看似“无知”的行为,最大程度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辱没了民族英雄的历史业绩,抹煞了先烈英勇牺牲的历史意义。从行为表现方式来看,“精日”现象带有非理性和反智性的特点;从“精日”分子个人特征看,低龄化、炫耀意识、蹿红心理是主要表现;从信息来源看,他们的行为与痴迷日本动漫文化而滋生的“军服迷”“动漫迷”等密切相关。“精日”现象背后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教育问题,即科学历史观念的欠缺,以及对民族历史缺乏尊重和敬畏。因此,我们应当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坚持唯物史观,拧好历史价值观的“总开关”,培育健康的历史意识和审美文化意识,使人们更好地维护历史真实和民族尊严。

“精日”文化现象如出一辙,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在资本利益的驱动和操纵下,不断借用各种新的手段伪造历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仅伪造具体的历史事实,而且虚构一套资本主义“长盛不衰”“天经地义”的历史理论,灌输和传播荒谬不经的社会历史价值观,为少数人的政治目的和非法利益张目。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使用各种方式否定这一点,最终是徒劳无功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8-07-22/5155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7-23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