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前世今生”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前世今生”

 

     时间1963219

地点:中南海

场景:毛泽东听着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的汇报高兴地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那么,张国华的汇报为什么得到毛主席的特别关注?这就要从1962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声明说起。

19621121日,中国政府宣布于11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从19621017日中央军委发布进行反击战役的命令至1122日全面停火,历时一个月有余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结束了。作为此战的指挥员,张国华沉着若定指挥,最终赢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反击作战的胜利固然值得欣喜,但战争准备阶段和战斗过程却异常艰苦。部队官兵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克服高原反应,适应高原作战。为克服这一困难,自19626月开始,部队就开始加强负重行军和攀登训练,目的是为了在高原长时间缺氧的情况下保持充沛体力并适应不同地形的作战,并树立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当时的粮食供给情况也不容乐观,为了避免断粮的情况,张国华指示部队要熟悉能吃的野菜和野果,以防万一。经过长时间准备,战斗于19621020日拂晓正式打响,在战斗过程中,中国军人体现出了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第155126班作战异常勇猛,在班长阳廷安的带领下,全班在战斗中8人牺牲了7人,最后1人刘汉斌仍旧坚持战斗。张国华得知情况后说道:那个6班了不起,太勇敢了!战后,6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阳廷安班

自卫反击作战胜利后,张国华带着喜悦的心情赶赴北京向毛主席汇报胜利战况。当他谈到参战部队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时,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八个字就这样在毛主席那里挂了号

那么,张国华在汇报中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句口号跟张国华所在部队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原来,这句口号就产生于张国华曾经率领的第二野战军第18军。1950年初,第18军奉命进军西藏。面对诸多困难,时任第18军军长张国华说:补给问题中最大的就是粮食问题,历史上治藏成败与否,就看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因此,我们可能一面进军、修路,还要生产,他后来又提出:公路是入藏部队和工委的生命线。就这样,修筑入藏公路成为了一项战略任务。党中央也高度关注修建入藏公路的问题,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分别题词给进藏部队。19521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给康藏公路筑路部队和工人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朱总司令的题词是: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当然,如此重要的战略任务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何况修路的地域又都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驻藏部队遇到的头号难题就是粮食供给困难。西藏地区物资匮乏,部队官兵吃当地的食物经常出现肚子胀气、身体浮肿,营养不良等现象。然而困难难不倒驻藏部队官兵,他们一方面决定进行开荒生产,一方面接收中央通过各种途径给驻藏部队官兵运来的粮食。粮食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后,驻藏部队官兵接下来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修筑公路上。

1954年春,康藏公路东西两线的施工在波密、工布地区全面展开。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筑路官兵不但要翻越数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山,还需打通30多公里长的雪域天堑,不少指战员牺牲在雪域高原。负责康藏公路西段施工的第1552连看着一个个战友在施工中倒下,不但不退缩,反而更加奋勇直前,庄严地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决心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将路修通到拉萨。青藏公路虽然地势较为平坦,但是由于海拔高、温度低、氧气稀薄,广大官兵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高原反应。面对艰难困苦的考验,他们同样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激励自己早日完成任务。于是,楚尔玛河、通天河、沱沱河,昆仑山、唐古拉山,一条条河、一座座山最终被筑路官兵征服。

19541225日,康藏、青藏公路同时完成通拉萨的战略任务。然而却有3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雪域高原,他们用生命唱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赞歌,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康藏公路的命名是因为其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西康省的省会雅安和西藏的拉萨。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决议中,决定撤销西康省,原来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入四川省,康藏公路加上30年代修建的川康公路,从1955年开始也被称为川藏公路。

201487日,习近平主席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196551日,原济南军区坦克第2师工兵营15班班长王杰在日记本中写下: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并用生命践行了这句口号的精神内涵。

王杰最崇拜的人是雷锋,在训练和工作上都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在野外架桥训练时抢先下水打桩,坚持不叫人替换;部队组织实弹射击考核,王杰名列榜首;替战友站岗、执行任务,他抢在前面;他还送行动困难的老大娘回家……1965714日,年轻的王杰在即将结束的民兵地雷班示范地雷试爆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奋不顾身扑向炸点,壮烈牺牲。王杰曾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活在世上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要像黄继光、董存瑞、雷锋、钱正康那样,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用行动证实了他是雷锋式的好战士!

英雄陨落后,全国掀起向王杰同志学习的热潮。《人民日报》1965118日第一版发表社论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学习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的崇高精神,社论高度评价王杰他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提倡我们要向王杰同志学习一心为革命的思想,也就是学习他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解放军报》在当年118日、1110日、1123日、1218日连续发表社论,呼吁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一意为革命的精神。从此,英雄王杰的光荣事迹在基层落地生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成为广大官兵忠实信奉的精神信条!196511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2015714日上午,此次调整改革前的第12集团军在某旅举行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牺牲50周年大会。为祭奠英雄,王杰生前所在连也被授予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荣誉称号。

20171213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连队荣誉室,走进王杰班与战士座谈。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不怕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勉励大家,要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和战斗作风训练,传承好红色血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8-02-13/4875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2-13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